前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方式有了极大变化,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心理、行为习惯,人们通过互联网迅速获取自己想要的各种资源和信息。新媒体时代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自我表达也更加多元化,信息接收渠道更广,沟通障碍进一步缩小,但同时可能导致面对面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会有所下降。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正处于发展和形成阶段,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在形形色色的网络舆论里,中职生容易缺乏独立思考,盲从跟进,不明就里,从而让自己的道德观产生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技术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状况,提高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依托于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式媒体形态,包括了数字杂志、移动电视、数字广播、数字电影等类型的媒体。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信息完成了跨越性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作用,其突出的特征主要是具有民众参与权和互动权。这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有显著的差异,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具有垄断性和掌控性,而新媒体独特的传播方式使民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媒体快速传播信息的渠道让网络信息环境变得尤其复杂,新媒体平等自由的传播理念解除了国家,媒体,群众间的边界,为广大人民群众争取自主话语权,人们不但能够接收信息,还能发布信息,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变化。
(二)新媒体的特点
1.数字化。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其数字化的传播方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必然带来数字化的传播方式。新媒体通过全方位的数字化过程,将所有的文本缩减成二进制元编码,并且可以采用同样的生产、分配与储存的过程。
2.互动性。提及新媒体最常提到的就是其交互性,传统的大众媒介是单向式传播,但新媒体则增强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性。新媒体以其新兴技术新兴,特别是互联网,可以连接网上任一用户,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使用户之间无障碍沟通交流。
3.个性化。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与收阅的个人化,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偏好和特点向用户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这种新媒体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令信息的传播者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4.时效性。和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时效性上有突出的优势。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性终端设备的日益推广应用,学生能在有网络覆盖的地方随时接受和发布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此外,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分享、点赞、评论、转发等便利,有利于信息大范围传播和交流,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影响力。
5.信息海量化。随着传播主体的广泛性大幅度提高,使得信息的来源越来越多元化,显著提升了信息的海量化程度。同时,智能手机和计算机的信息发布和接收逐渐形成互为补充的传播途径,以“裂变循环”之势进行大范围扩散传播,加之没有“把关者”的监督和筛选,新媒体信息 数量庞大,内容良莠不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易产生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新媒体被社会广泛应用,使人们之间的信息传播更加高效和便捷,这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新媒体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推动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新媒体具有多样性,可以通过多途径、多手段将正确的理念和信息传播给学生,对学生人格健全和道德认知产生积极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速度,很多学生经常活跃于微信、微博、论坛、贴吧、博客或QQ群等领域,能够及时了解到时事资讯。对于中职生来说,信息数据的不断更新,对认识社会,了解新闻动态有很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的出现便于中职生汲取知识,对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社会认知起着很大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其创造性和能动性,还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思维更加活跃。此外,因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大众化以及亲民化等优势,学生可随时关注感兴趣的话题及朋友圈状态,并发布自身的想法与观点,特别是那些在生活中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新媒体给予了他们更好的表现机会,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
2.新媒体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中职生释放心理压力。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可以让中职生更及时地获取信息,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新媒体具
有交互性,可以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满足学生交流的愿望,让其自由、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他们的心灵空间得到拓展,有效排解心理问题。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中职生提供了较为新颖的自我展现机会,在这种虚拟的社交网络中倾诉内心真实的声音,选择正确的渠道释放内心的压力。现阶段,在网络传媒领域,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无可替代的舆论场所,同时也是中职生减缓、释放压力的最佳渠道。
(二)新媒体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影响
1.良莠不齐的信息使得中职生认知失衡。
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多元化,中职生的价值选择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蔽性,给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部分中职生因思想观念不成熟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丰富而庞杂,在一个各种价值观相互交织的特殊发展阶段,学生容易出现认同缺失、抉择失据、方向难定等问题,造成他们心理上的极度“失态”和失衡,尤其是那些渲染暴力、色情、金钱、变态的格调低下的信息,极易毒害中职生的心灵,扭曲他们的心理。尤其是中职年龄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导致在心理感知和心理判断以及心理接受上产生迷惘,在学习和生活中迷失自我。
2.自我约束力下降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网络的虚拟性为中职生隐匿身份创造了条件,导致其自我约束能力降低,如果学生心存侥幸,容易在虚拟网络中肆意发泄情绪;新媒体环境下,大量信息资源在网络上共享,对中职生产生了隐性影响,比如不愿独立思考,过分依赖于网络搜索,造成心智发育能力的退化。而新媒体中潜藏的负面因素,日复一日的影响着中职生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导致部分学生排斥道德标准及规范的约束性、质疑权威、我行我素,不懂得妥协与宽容,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甚至在公众场合出现严重的失德行为,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过分依赖网络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部分中职生过分依赖网络,不愿意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或沉迷于网络游戏,长此以往,新媒体使学生远离现实交际,一味的追求新鲜感和刺激,这种虚拟人际交际容易导致网络关系和现实关系分裂,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产生冷漠,对中职生思想健康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冲击作用,在虚拟的新媒体领域,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从中获得某种成就或满足感,并乐此不疲。网络成瘾症对中职生的危害极大,难以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加之缺乏正确的沟通方式,致使其人缘较差,跟同学或他人的关系紧张且淡漠,只能将自己封闭起来,长期与孤独、焦虑为伴,久而久之,会严重损害他们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生理功能。
三、新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用的现状
当今社会,新媒体已成为中职生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1.新媒体平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较弱
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依靠课堂授课和面谈咨询来完成,随着中职生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也在增加,传统的工作模式不足以应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将有效减轻工作负担。但很多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资金投入,相关平台和数据库的建设受到影响,无法实现心理工作管理信息化。
2.网络引导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紧缺,工作任务重,教师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辅导上,对网络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不够,没有健全的网络引导监督机制,当出现虚假、不良信息扩散时没法及时发现和控制,网络环境被污染,从而影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
3.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堂建设相对薄弱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以课堂面授为主,一般都是大课堂教学,对于有些敏感话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而网络课堂可以弥补其中不足,节省教学资源,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导致网络课堂建设滞后。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不强
大部分教师注重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对教学手段研究较少,缺乏对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学习,不能根据新情况调整教学和工作方法,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四、新媒体环境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根据调查分析,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必
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是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网络教学资源库是以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产物。在日常的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已经不再是教育的主体,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成为教育的核心要素,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教育资源,更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亦可以通过相关的交流软件和教育人员展开平等对话。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聚集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学团队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促进资源的交流与更新,实现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造成基于网络教学资源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能够促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推广,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动机,自主选择“适需”、“适用”的教学资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
2.制作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视频教学资料
视频教学是指用视频加字幕的形式,将教师在自然教学环境下授课,与真实的学生展开互动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并通过校园网络广泛传播和共享,以满足广大学习者在不同时空的学习需求的一种特殊的网络教育形式。视频教学的应用有利于解决教学资源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等现实性问题,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性、长效性和延伸性的难题,让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视频课程应侧重实操示范和辅助课堂学习的内容,视频课程的长度控制在 10 分钟左右较为合适。
3.开发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学生易习得和接受等优点。面对中职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心理教师应及时将以往的说教式辅导转向主体性人格辅导,借助新媒体平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此,学校可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学校应加快建立心理辅导工作室的步伐,并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及影响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官方平台,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交互性、海量性和即时性优势,向中职生展示图文并茂、直观且形象的信息,以诙谐、轻松的论调,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他们往积极的方向发展。这能有效拉近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非直面性的交流方式,让教师能如实地了解中职生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并采取合适的手段进行帮扶。二是发挥新媒体的交互性交流优势。在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心理辅导中,心理老师应以平等、民主的理念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实效。学校还可以通过微信语音聊天、QQ在线聊天、微博私信交流等形式推进线上心理辅导工作。新媒体交流平台能有效提高教师对中职生的关注度,扩大心理辅导的范围,并提高中职生的参与度,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4.增强心理教育者的综合素养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适合中职生学习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重要工作,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将所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满足中职生基本的学习需求,这一现实需求也对当前的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养要求。譬如说,在实际的网络教学过程中,心理教育者应当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将网络上的心理教学资源加以整合,以视频或者音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教育者的网上交流水准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际的心理教学效果。基于此,应当加强针对心理教育者的基本培训,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养,并且保证心理教育者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教育者能够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将所获取的信息展示给学生,从而和中职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来说,在进行师资力量的配备时应当积极引进通讯技术人才和网络技术人才,丰富教师队伍,从而形成有效的教育资源互补,保证心理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新媒介环境下,传统的媒体形式已经被取代,新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学校心理教育的背景,给中职生心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正负面影响,而且转变了其教育手段和途径,使得心理教育从以往较为单一的课堂教学、课后面对面辅导转化为多元化的交流辅导。学校应顺应信息化教育改革的趋势,在心理教育中引入新媒体技术,注重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构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等,以更好地切合新媒体时代中职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参考文献:
[1]蒋宏.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杨钰 .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策略[J]. 现代交际,2015(4):143-144.
[3]白晓丽,姜永志. 国外网络心理咨询的运行模式及特点.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3(2): 52-56.
[4]周虹.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J]. 教育与职业,2014,(17):135-136.
[5]刘爽.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读书文摘,2017,(8):257.
[6]邹炳泉. 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贾丛源.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科教导刊,2017(1): 163-164.
[8]刘宗粤,杨志清. 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年心理问题及其干预[J]. 前沿,2012(1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