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区域内中小学校跨校间联动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构与探索

   近年来,校园危机事件频发,学生自残自伤、暴力伤害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大众视角中。但由于校园危机事件的偶发性与媒体对于危机事后处理的模糊性,大部分的学校只把心理危机干预当成一项普通的行政工作。而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出现停工停产,学生寒假不断延期。面对封闭的宅家生活,未知的疫情恐惧,陌生的网络授课,不断加剧着学生心理状态的波动。而之后的分批复学,带着口罩上学的不适,快节奏的学习方式的归来,甚至是开学考、半期考的铺面而来,这些在客观上都会增加青少年的紧张和不安,极易诱发或加重青少年心理问题。复学后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被推到了学校工作的重点。但由于不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水平的差别,在面临重大的危机来袭时,进行区域内中小学跨校间联动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无疑是一项解决途径。

1.单一校园内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不足

校园危机,主要指未预警的情况下在校园突然爆发的事件,如校园暴力、自杀事件、师生冲突、食物中毒、自然灾难等[1]。目前大部分的学校内都有三级预警机制,机制基本包含有班级——学校心理咨询室、德育保卫部门——校级。这一预警机制虽然全面,但在具体实施效果差异甚大。特别是如本次疫情这类影响深远,涉及人数众多的危机,也折射出了校内心理危机干预的诸多不足。

1.1 学校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心有误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包含了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干预三个阶段。其中事前预警属于危机即将爆发前采取的危机管理措施,措施包括应激预案、建立预警系统、学生信息收集与传递[2]。事前预警工作完善,有利于校内对于学生恶性事件的发生进行检测与预警,从源头上减少恶性危机事件的发生。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危机干预理念,学校往往将危机干预的工作重点集中于事中处理与事后干预。只有在危机事件出现时,才匆忙开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又没有事先安排,这就导致了学校面对危机事件时反应不足,各项工作难以后续开展,从而出现学校各部门勉力应对,但效果不佳的局面。

要使心理危机干预做到位、确实有效,是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普通教师要具备基本的危机学生觉察知识,建立最初的危机学生档案,密切与危机学生家庭联系,家校共同配合,从根源上减少危机事件发生。而这些都要求学校将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事前预警列为工作重点。

1.2 校内专业心理健康教师配备不足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以心理咨询室、德育保卫部门为核心,也就是需要一个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同时在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各中小学至少需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由于编制的限制,专业人员的不足,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兼任教师即使拥有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但由于自身繁重的学科教学工作,很难保证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就导致了心理健康工作内容被压缩,一对一心理咨询时间被减少,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正常心理健康工作的需求,愈加难以保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展开。

1.3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危机干预专业水准不足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可分为三类:正常发展危机、情境性危机、存在性危机[3]。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师需要拥有相关的危机处理知识。这些知识包含了危机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危机出现时的即刻处理,事后对于全校师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保障知识。而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大部分是师范科班出身,虽拥有过硬的普通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胜任正常的心理健康工作,但对于危机干预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更新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式和操作技能。但普通学校中,心理健康教师人员较少,工作内容繁重,很难以个人的方式进行心理危机的培训与学习。

2. 区内中小学跨校间联动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优点

   基于单一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不足,尝试以区内跨校间的协作。创建区心理危机干预交流平台,各校互通有无,交流危机经验与处理方式。便于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进行整体协作,分担单校压力,提升危机处理成效。同时根据需求可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技能。

3.区域内中小学跨校间联动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应用

   本模式分为三层:第一层基层学校心理危机领导小组;第二层区进修校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第三层区心理健康辅导专家小组。构成基层——区进修校——区心理辅导专家三者联动互助危机干预模式,督促基层学校做好事前预警工作,预防校园恶性危机事件的发生。

3.1基层学校危机领导小组主要工作

以学校现有的心理危机小组为基础,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班主任为主要的攻坚力量,并将家长纳入到学校危机干预小组。领导小组需要进行全校的摸底调查,筛查出存在的危机学生,并为危机学生建立追踪档案。本次筛查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配合,结合学生在校内与家里的异常行为表现,确认危机学生。危机学生档案需要上报给区进修校,并实现两周一次的学生情况了解与心理疏导,同时做到每月一次的家庭追踪。对于危机学生需要做到档案实时更新,确保学生属于可控范围内。

校园心理危机工作不单要关注危机学生,更需要从预防的角度为普通学生打好心理危机自我关爱的预防针。这一工作需要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师相互配合。心理健康教师需根据本校学生情况进行心理危机主题知识科普,并集中指导班主任在日常的班会课内容中增加校园危机相关知识,如拒绝校园暴力,珍爱生命,关爱自我等。

当学生出现一些危险行为时,如自伤的现象,家长与班主任要及时上报给校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师需主动与学生了解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并要及时将学生咨询后的动态进行档案更新。若学生问题较为棘手,需立即上报给学校领导,密切与家长联系,同时上报给区进修校。由区进修校进行咨询动态指导,以及上报给区专家指导。

3.2区进修校危机干预领导小组主要工作

区进修校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在模式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面对基层学校,起到督促作用;面对心理专家团队,起到沟通协调作用。

一、收集基层学校危机学生的基本档案,根据危机学生的类型进行分类归档,以针对性的指导学校工作。并且每两周收集危机学生追踪结果,及时掌握危机学生动态,以督促基层学校完成相关的危机工作,为全区的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工作奠定基础。并在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及时与区专家团队联系,参与到学校做好事中处理与事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之中。

二、开展区级心理危机干预专项培训。本培训包含了学校领导心理危机理念培训、心理健康教师危机处理理论与实操培训,班主任对于危机学生觉察技能的培训。通过分层分对象培训,全方位的更新基层学校对于心理危机干预的理念,做好前期的预警工作,提升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三、搭建区内心理教师危机干预交流平台,设立心理健康教师互助学习小组。依靠网络教研平台,设置区内心理危机交流平台,方便小组随时进行交流与讨论。互助小组每月进行一次的线上研讨或线下沙龙。研讨以某一学生危机类型为话题,研讨出合适的学生疏导方案,以及对于班主任与家长的指导路径。小组内开展心理危机知识的微课录制,通过对某一知识的备课讲课录制,加深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小组间资源的互通。互助小组不单用于业务磨练,也用于相互支持,释放小组内过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当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短时间内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处理大量的较为负面事情,这往往消耗了教师的大量心理能量。通过互助小组的解压沙龙,让能量耗竭的心理教师重新恢复正常。

四、及时与区内相关心理危机团体协调工作。每月与区心理危机专家团进行协调,开展危机学生干预的指导,指导包括对心理老师与班主任的指导。定期邀请专家与区内心理教师互助小组进行心理咨询督导活动。通过督导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应对学生危机的咨询水平。同时与区未成年心理辅导站相结合。校兼职心理教师无法处理一些危机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可转介到辅导站,辅导站可提供较为专业与免费的心理咨询。与区社工团队合作,当校园恶性危机事件发生时,可通过团辅活动对学校师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3.3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工作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涵盖了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因而区专家团队由精神科医生,心理危机热线志愿者,与资深心理咨询师组成。专家团队中均具有多年的心理危机工作经验,并且精通某一类型的心理咨询。同时还该团队可参与到基层学校危机事件时的紧急处理,也可指导日常危机学生的心理疏导方向。同时开展每月一次的心理督导,为区内心理健康教师的咨询保驾护航。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因疫情原因,推向了各校的工作重点。区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也正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发现与解决。

参考文献

[1] 白玉萍. 针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研究[J]. 继续教育,2016,v.30;No.243(02):27-29

[2] 卿梦桃,张丽娜. 完善校园心理健康制度 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J]. 区域治理,2019,No.270(44):194-196

[3] 郭怡,蒋真好,张红梅.大学生危机干预及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的探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1):1-5.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