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合理情绪疗法在中学生考试焦虑中的应用

 

考试焦虑是指学生在面临考试之前,当其意识到考试对其自身具有某种威胁时,产生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其临床表现常常为情绪不稳定、易于激动、食欲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衰退等心理症状。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是良性“催化剂”,对考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考生实际水平的发挥和考试的成功。但是过度焦虑则是一种消极情绪,轻者会影响考生的考试成绩,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面对众多的考试,许多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体验,如何帮助中学生减轻乃至消除过度的考试焦虑情绪,成为中学心理辅导的重要任务。认知行为治疗领域中的合理情绪疗法,能够帮助中学生分析自身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合理信念的重建,消除或减弱焦虑状态,从而对应对考试焦虑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Ellis)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其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AActivating Events)是指诱发性事件,BBeliefs)是指诱发事件发生之后,个体相应而产生的信念,即其对诱发事件的看法、解释与评价,CConsequences)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C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艾利斯的这一理论指出,C并非由A直接引起,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个体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B才是引起其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他们自身的信念有关。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因此要改善人们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就要让人们意识到自身所持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对其劝导干预,引导其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从而产生积极地情绪及行为,消除或减弱心理困扰,体验愉快充实的新感觉。

二、中学生考试焦虑中的不合理信念分析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考试这一事件本身不会引起学生的情绪困扰,而是学生持有的关于考试的信念导致了困扰。当学生所持信念是比较合理的,则将自如地应对考试,而一旦学生的信念是不合理的,则将容易引起考试焦虑等情绪困扰。不合理信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具体到中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通常表现为:

1、绝对化要求

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个体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中学生在面临一场考试时或考试过程中,常常有此类想法,如“我必须要考好”,“我一定要把全部题目答完”,“这些题目我必须答对”。持有这类信念的学生极易陷入情绪困恼中,因为试卷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考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难题无法顺利解答时,这与他的信念和要求相悖,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从而陷入紧张、焦虑情绪中。

2、过分概括化

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具体到考试焦虑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比如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一道难题做不出来时,就认为自己复习不好,无法顺利继续解答后面的试题,或者在期末考中考完一场后,学生跟其他人对答案,当其发现自己这一科目考的不好时,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永远都不能获取优异成绩,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很快就否定自己,但又想顺利完成考试,就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影响后面的考试。这类学生希望自己的试卷能答得完美无缺,不能接受自己不会解题或者是某一科目的失败。

3、糟糕至极

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结果的非理性信念。这种信念将导致其陷入焦虑、悲观等不良的情绪体验中。糟糕至极常常与绝对化要求相联系。如学生认为没考好是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这与其认为“必须考好”或“应该考好”有很大的联系,当学生考完认为自己没考好,事情与其预想的不一样时,他就无法接受现实情况,自认为事情遭到了极点,因此就容易陷入焦虑、悲观等情绪中不能自拔。

以上三种特征常见于学生在感知和评价考试相关事件时的主观信念中,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因他们的不合理信念引起的,而学生自身不能意识到自己这些不恰当的信念,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找出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考试,进而理性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从而缓解并消除不良的焦虑情绪。

三、咨询过程及案例节选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具体方案如下:

(一)  诊断阶段

在心理诊断阶段,辅导老师首先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了解学生自身已有的问题。对待学生辅以理解宽容的态度,用开放性问题进行摄入性会谈,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二)  领悟阶段

领悟阶段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其自身存在的非理性信念是导致不良情绪的真正原因。而心理辅导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找出引发考试焦虑的真正诱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经常将自己的焦虑与失败归因于智力水平低、学习能力差等个人无法控制的因素,从而使自己产生无助感,任凭焦虑病症发展下去。而通过正确的归因方式学习,合理归因,找出引发自己焦虑的真正诱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考试焦虑行为的矫治,达到“治本”的目的。

(三)  修通阶段

修通阶段是这一疗法中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咨询师主要是采用辩论的方法动摇咨询者的非理性信念,最终让理性信念取代非理性信念。对于中学生而言,心理老师同样需要通过辩论的方式改变其不合理信念。

1、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这是合理情绪疗法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它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即所谓产婆术的辩论技术。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咨询师积极主动的提问来进行的,咨询师的提问具有明显的挑战性和质疑性的特点,其内容紧紧围绕着求助者信念的非理性特征。

案例节选:

学生:“我觉得自己很笨,很无能,能力很差。”

咨询师:“你认为自己很笨,很无能,是没有能力做好任何一件事吗?”

求助者:“不是!我就是没有能力学好数学,考试时一看到数学后面的几道大题,我就心慌、紧张、害怕做错,越紧张就越做不好,以至于影响整场考试的其他题目。”

咨询师:“你说你没有能力学好数学,那么数学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平时做的习题,你都听不明白吗?”

求助者:“也不是,老师上课讲的我都能听明白,平时做题也还可以,但是一到考试可能就什么都不会了。”

2、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针对的是焦虑时产生的躯体紧张状态,通过全身肌肉的放松,达到放松精神的作用。放松训练的基本要点是,依次先收紧再放松全身各部位肌肉,体会放松的感觉,每日坚持练习,最后做到可以随心所欲,随时放松。这样,考试感到紧张时,可以立刻进行放松练习,达到全身放松。在咨询过程中可教给学生两种放松方法:肌肉松弛法呼吸松弛法

3、 家庭作业

认知性的家庭作业也是合理情绪疗法常用的方法。它实际上是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辩论在一次治疗结束后的延伸,即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案例节选:

“在咨询的初始阶段,通过家庭作业强化学生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要求来访学生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表示出来。
    
诱发事件A:上次月考没考好,马上又要考试了
    
不良情绪C:焦虑
    
不合理信念B:这次再考不好,我就完了
    
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

在咨询的帮助阶段,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阶段提出的合理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

(四)  再教育阶段

再教育阶段是治疗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老师应帮助学生学会辩证的思维方法,巩固合理信念,逐渐养成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的习惯,同时结合其他心理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考试焦虑。

1、 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增强自信心

指导学生运用暗示的技术,记住三句话,如我能行我对自己充满信心我一定能考出我的水平等,每晚默念几遍。通过自我暗示,由他助互助自助的心理机制来进行心理自助,从而达到增强信心、减轻焦虑的目的。

2、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自身应对能力

考生在平时要注重发展自己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自己的非智力因素,从而预防和减轻过度的考试焦虑、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实践证明,正确的学习动机、积极的学习兴趣、开朗的性格、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情绪状态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也是克服“考试焦虑”症的根本保证。

总起来说,合理情绪疗法在减轻和消除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在短期内达到有效的咨询与辅导效果,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合理情绪疗法作为认知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本身带有浓厚的教育色彩,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教师本身角色的影响,而具有较强的说教味道,从而影响其咨询效果,因此在应对学生考试焦虑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自身的认知改变和思考,重视其个人意志、理性思考,从而使这种方法的咨询效果最优。

    参考文献:

1.  刘雪珍,大学生战胜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理性情绪疗法》,《考试周刊》2008年第51期。

2.  叶晓云,《合理情绪疗法对缓解考试焦虑的作用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第5期。

3.  杨恩军,《“考试焦虑”与“理性情绪疗法”》,《教学与管理》200271日。

4.  乐国安,《咨询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