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学子归来。随着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许多省份中小学陆续开学。从“居家”转至“教室”,返校复学的消息有人欢喜有人忧。欣喜于“我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重返校园生活”,但也有部分学生在顾虑和担忧: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发展,担心回学校是否安全;两个多月的网课效果不佳,担心返校后见“真章”;宅家那么久,担心不能很快的适应校园生活;被电子产品“绑架”了,担心无法释怀……面对疫情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返校复学后的多种压力,如何做好返校复学后学生心理疏导尤为重要。以本校复学心理防疫工作为例,通过多项举措,努力实现复学后学生的心理“复位”的有效干预。
从防疫工作开始至学生返校复学,学校心理防疫工作遵循“科普宣传、个性辅导、识别预警、及时干预”的原则,扎实推进线上学习与返校复学的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构建起班级、年级、学校、家长四级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复学心理预警篇
复学阶段,学生一方面要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另一方面还要应对线上与线下学习的过渡,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教师与家长需提升自己的预警能力,特别注意学生3种情绪状态、4个预警时段、6类预警对象。
(一)注意3种情绪状态
1.恐惧害怕。疫情造成的阴影没有消去,还有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带来不可测的后果;加上目前全球新冠肺炎肆虐,造成输入病例日增,心有余悸。步入校园,开始集体生活,有些学生会担心感染风险,引起恐惧、担心和害怕。
2.焦虑不安。复学信息公布后,学生一方面因为能回到久别的校园而欣喜,另一方面居家学习的成果是否经得起现实的检验,学生倍感焦虑。返校学习后,作息时间、学习方式、心理状态都需要逐步调整,部分学生因为过渡期的不适应而感到不安。特别是九年级的同学,忧虑这样的学习会影响自己参加中考。
3.烦躁厌学。这个假期会冲出一群黑马,同时也会陨落一片星辰。复学后,自律性差的孩子成绩落差较大,有些同学甚至被手机“绑架”,无法自拔。面对开学的检查、面对繁重的作业、学生内心开始排斥、逃避、厌学。
(二)注重4个预警时段
1.返校复学前后。返校复学前后,由于校园生活与假期生活的巨大反差,极易诱发或加重部分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自杀行为。同时,家长在开学前后对子女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电子产品的严控等措施,遇到开学新应激,极易引发严重的人际冲突,进而诱发学生自杀的危机行为。
2.春季。每年的3-5月是心理危机事件的高发期。在春季,因日照和气温变化较大,加之春季阴雨天气多,极容易影响人的情绪,特别是患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学生,极易在春季诱发心理危机事件。
3.重大考试前后。目前,毕业班学生普遍比较焦虑,应尤为加强关注。教师要高度关注重大考试前后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应更加重视并加以防范。
4.重大应激事件发生后。除了上述时段之外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遭遇突然打击后,如人际冲突、教师处罚、亲子冲突、家庭变故等,也极易采取极端行为。
(三)关注6类预警对象
1.来自重点疫区的学生。对来自省内外重点疫区的学生,开学后极易引起同伴的关注和警觉,同伴可能会出现贴标签等行为,严重的可能引发校园欺凌,爆发严重的人际冲突,进而引发心理危机事件。
2.毕业班学生。由于延期开学,毕业班学生普遍反映居家学习效率不高,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在面对紧张的中考时,这次疫情会加剧部分学生的学习焦虑,进而引发危机事件。
3.各类精神疾病的学生。学校高度关注有各类精神疾病的学生,特别是抑郁症患者,及时通知并建议家长转介至专科医院接受相关治疗。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症与个体的自杀行为相关性最大。
4.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近三年来我省中小学生自杀死亡事件中,绝大部分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生或高中生,这一群体是自杀的高风险人群。
5.明显性格偏差的学生。性格偏差或人格障碍的学生易产生情绪冲动或做事不考虑后果等现象,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甚至会采取极端手段,极易给自己或他人造成恶性后果。
6.亲子关系不良的学生。延迟开学期间,亲子冲突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离异、重组、留守等家庭普遍缺少温暖,家长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缺少情感交流、教育方式不当,在发生亲子冲突后极易导致学生的极端行为。
二、学生心理“复位”篇
(一)精心组织“开学第一课”,帮助学生开启美好新生活。
如何上好复课“开学第一课”,与寒假和云课堂进行告别,帮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调整至校园学习模式至关重要。学校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系列课程。从珍惜自然生命、丰富精神生命、成就社会生命三个层次进行生命教育。为学生提供疫情防控的科学知识,舒缓心理压力的科学方法,追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学习榜样勇往无前的可贵精神,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将这段特别的经历课程化,带着学生上好“回头看”的课,上好“向前看”的课,共同开启有序、有效、有质量的新学期生活。
(二)核心团队集中研训,加强教师识别预警能力。
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学生复学后,班主任不仅要做好班级防疫工作、教学衔接工作,更要关注学生复学心理调适。为及早识别、及时干预、有效应对学生复学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学校德育处组织班主任全员培训,学习《学校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工作方案》,让班主任再次熟悉三类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了解学校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工作机制,熟悉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操作流程图。这是复学前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的一次提前演练,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预警能力。
(三)落实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
结合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和干预工作的通知》,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落实方案,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预警主要依托以下三大途径:(1)通过班主任和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2)利用心理测评软件,开学后第2-3周进行心理普查,将测评、观察和访谈相结合,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3)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通过心理辅导课、心理信箱、心理咨询室值班,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发现处于危机状态的学生,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对其建立较完善的《学生心理档案》。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心理高危学生进行评估分类,第二类、三类学生列为高危学生名单,纳入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库,由心理老师负责进行心理访谈,排摸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四)“2+2”心理健康精准辅导模式,有效进行学生复学心理疏导。
从“居家”转“教室”,学生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辅导需求。复学后,学校启用“2+2”心理健康精准辅导模式:即2种团体辅导+2种个别辅导。2种团体辅导:全员辅导的心理辅导课和同质群体的团体辅导。复学期间,心理辅导课主要以复学适应性调适、生命教育、学习习惯培养、励志教育为主,共性问题,集体辅导。有些同学在复学后可能出现了类似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类、厌学类、亲子冲突类等,心理老师进行精准分析,为同质群体量身定做团体辅导。2种个别辅导:个案咨询和心理信箱。每周一至周五11:40—12:40开放心理咨询室,B证以上教师轮值,为学生开放诉说心声的安全窗口,也有些同学喜欢写信的方式,由此做到个性问题,精准辅导。学校开展个性化、精准化辅导,帮助复学后有需要的孩子走出心理困境,收获成长。
(五)推进主题班会课,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开学第一课”的系列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集体的温暖,班集体教育也将在班会课中延续。利用主题班会课,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增强防疫抗疫正能量,帮助学生克服“怕感染”的恐惧心理、克服“怕掉队”的焦虑心理,克服“怕束缚”的逆反心理,营造一个有爱、有温度、有力量的班集体。
(六)开创家庭教育微课,建立家校教育共同体。
防疫阶段,学校“家长沙龙”按下“暂停键”,在此特殊时期,学校开创了新的家校共育方式“家庭教育微课”。孩子居家学习期间也给家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孩子对电子产品依赖怎么办?”“孩子缺少学习动力怎么办?”“亲子关系紧张怎么办?”太多的困惑困扰着家长们。家长们需要学习、家长们渴望被引导,家长们想要改变。“家庭教育微课”将满足家长们的诉求,创建家校教育共同体。
“心理防疫”,我们一直在行动。从学生、教师到家长、从个体、班级到学校,学校努力创设全方位的心理防疫体系,为学生构筑生命成长中的支持系统,实现心理“复位”全覆盖,做有温度和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