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公共危机事件下的中学生心理干预——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学校如何开展中学生心理干预工作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开年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袭击和发展,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心。面对这样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我们人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身心反应,特别是中学生群体,有可能因为生长发育的不成熟,心理调适的能力不稳定,加剧心理危机的出现。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如何开展中学生心理干预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防护?如何借助“危机”实现学生心理成长的“新契机”?值得我们学校和教师们做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将从公共危机事件下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表现、学校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对中学生可以采取的心理干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公共危机事件下的中学生心理特征及表现

所谓公共危机指突然发生并危及公众生命财产, 影响社会秩序, 破坏公共安全, 对社会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成严重威胁, 在短时间内政府和社会必须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的公共事件1。回顾以往的社会历史和人类生活,从多年前的欧洲鼠疫,到近些年的SAS病毒,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1年的非洲埃博拉病毒,再到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袭击,在这些公共危机事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免除心理的波动,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严重的学生还有可能产生心理危机。相关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危机状态和程度取决于当事人对所面临的危机事件的熟悉程度,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全新的病毒,因为全然的陌生,会使得中学生有可能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具体的心理特征和表现如下:

认知方面的表现: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思维敏感。毕业班的学生还有可能因疫情防控关系到开学及教学进度,加上中高考在即压力陡增,因而对疫情发展等情况更为敏感。

情绪方面的表现:焦虑、恐慌、担心自己及家人患病、过度紧张、害怕。因学校开学日期变动产生不安、焦躁、情绪不稳定。部分学生(包括毕业班学生)有可能对不能正常开学感到无奈和厌烦,压力增大,烦躁不安,安全感缺失。

行为方面的表现:易冲动,压抑,烦躁,安全感降低。一些同学可能会过度刷屏,反复查看疫情进展消息,易激动,对身体过分关注,担心怀疑自己被感染了病毒。

躯体方面的表现:食欲下降或适量增加,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因长时间焦虑出现肌肉紧张、坐立不安等。严重的一些学生还有可能做噩梦,体温、血压不稳定等。

以上这些表现,不同的学生反应的程度有可能不同。因为人们应对危机事件的反应方式会因为个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受危机事件影响的严重程度、离危机事件现场的远近程度(比如是否在武汉或者在湖北地区)、认知思维水平、得到的社会支持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应激反应。随着疫情的发展,绝大多数学生(轻度到中度之间)在获得家庭、朋友和学校、老师的恰当心理支持后,可以从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中走出来。但是一些重度反应或一些本身人格比较敏感,并存在原有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扰的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心理干预,很可能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危机问题。

二、公共危机事件下学校对中学生心理干预的主要问题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原理和有关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2]。常用的心理干预方式有心理教育、心理指导和心理治疗三种。在公共危机事件下,学校开展中学生心理干预有可能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引起重视。

首先,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尤其重要。而部分学校有可能注重医学防护却忽略学生的心理防护,推迟心理干预的时间。根据大量的研究和调查数据,心理干预介入的时间宜早不宜迟,而最佳的黄金时间就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2472小时之间[3]。此次疫情因为是在学校放假以后全面爆发,学校的心理干预可能存在一定的延迟,使得学生遭受的心理冲击变多。

其次,学校开展心理干预缺乏专业性。部分学校至今还没有心理老师,一些老师在经历公共危机事件时,自己也经历着情绪情感的波动,如果老师没有经历过心理干预的训练,没有心理学专业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人员支持,有可能因为缺少专业的操作方法,使得对学生的心理干预工作落不到实处,或产生二次冲击与创伤。

再次,心理干预工作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疫情爆发,我们也看到一些学校开展了一定的心理干预工作,比如制定自己学校的心理防护手册下发给学生,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利用网络咨询等方式开展相关的心理干预工作。但要注意的是,公共事件下的心理危机干预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是个别班主任、心理老师的工作而已,也不是一次性的给予一些支持就可以。因为危机事件下,个体心理危机是有一个周期变化的过程中,而且不同的心理危机程度的个体需要的心理干预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心理干预工作应该联合学校的团体力量,进行科学性的、系统性的,针对性地工作。也只有针对不同个体的、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才能真正做好公共危机事件下中学生的心理干预。

三、加强公共危机事件下中学生心理干预的对策思考

针对前面探讨的危机事件下学校心理干预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从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来介绍开展学生心理干预工作的对策有哪些:

一)心理干预的科学性:介入时间和介入方式

学校管理层要明确公共危机事件下学生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事先制定本校的心理危机干预预警系统。在事件发生后,根据心理干预介入的黄金时间接入,启动预警系统,相关人员开始开展系统性工作。此外,心理干预的介入方式要严格按照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急救或学校制定的心理干预流程进行操作。可利用问卷进行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的科学筛查,采用的问卷最好是基于现实情况又与具有科学信度和效度的工具相结合的,比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量表MHT》等。筛查出来的严重心理危机者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对全体同学要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指导的心理干预策略。

二)心理干预工作的开展要有系统性。

首先,学校要意识到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成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由学校校长或主管德育的副校长担任组长,德育主任担当副组长,心理教师、骨干班主任、全体班主任为主要小组成员,其他科任老师也要成为储备小组成员。其次,科学合理进行小组成员相应分工,各个部门系统配合操作。在系统性心理干预的同时也能体现针对性。比如:

学校领导及德育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组织开展疫情之下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调查、心理防疫手册发放、校长视频/写信问候学生等工作,从大局把握整体工作节奏。比如:可以对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进行一次摸底问卷调查,如《疫情状况下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邀请心理老师使用专业量表设计相关的问题,发放问卷星,让学生进行网络的填写和数据回收整理。通过数据和班主任日常学生互动中收集的信息,将学生按照心理应激状态轻度中度重度、心理危机预警的三级程序进行分级预警,安排人手做分级处理,相关标准可参考各省市下发的《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指南》。这样能充分发挥学校和领导关注、关心、关怀学生心理状态的心理支持作用,营造全校的心理关怀和心理支持氛围。

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对班主任教师开展“心理急救PAF一听二看三联系”“公共危机事件下学生的应激反应特点与心理干预操作方法”心理干预培训、心理热线和严重学生个案辅导、辅助提供学生心理调适资源包、为各部门人员提供心理专业知识支持等工作。因为没有经历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的老师在应对突发心理危机事件时,并不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去参与心理干预才是正确的。而且面对的学生多、学生个体情况存在差异,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方法去针对所有人开展心理干预,因此可采用国际心理援助的“心理急救(PFA)的一看二听三联系”行动原则来指导老师们开展工作[4]。其中一看(look)即检查情况,检查哪些学生是有明显的、有严重痛苦反应的人需要帮助;二听(listen) 指导老师接近可能需要支持的人,询问对方的需要和担心,倾听对方,帮助他们平静下来;三 联系(link) 帮助人们满足基本的需要,获取服务,帮助人们处理难题,提供信息,将人们与亲人和社会支持联系在一起。这些行动原则有助于指导班主任、老师在接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学生,理解他们的需要,将学生与实际的支持和信息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的做到符合个体需求的心理干预。

班主任、班级老师:用“一听二看三联系原则开展”个体学生心理援助、开展团体心理干预工作,组织“优化心理状态、调整情绪打卡”活动,以班级为一体,发挥同伴、团体的心理支持作用。比如:班主任开展团体心理干预班会,可以通过介绍疫情进度并回顾一个温馨感人的疫情画面。引发学生说出心中的恐惧,从发觉到宣泄;从讨论事件中认清哪些需要担心,哪些不需要过度担心;引导学生缓解恐惧担忧等心理,再启发学生采取积极心理防护方法保护自己。此外,带领学生开展优化心理状态、调整情绪打卡”活动,可以利用班级的微信群、QQ群邀请每位同学从优化情绪的小技巧“运动、放松训练、正念冥想、做个美食、读本好书、阅读一小时、和家人爱的拥抱一分钟、与父母良好沟通……”中选择或者自创方法,居家完成并在群中打卡,在班级中形成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心理氛围。这些情况的安排都会使学生从恐惧等消极情绪走到积极的行动,也将帮助学生在受挫折的现实环境中,获得心理和心智成长。

三)心理干预工作的开展要有针对性。

公共危机事件下,不同心理需要的学生应该提供不同的心理干预帮助,而在危机事件下的不同阶段,针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干预重点、方式也要不同。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针对大部分学生,各个部门可以采取的心理干预的方法和应该遵守的心理干预的原则,对于公共危机事件下严重的心理危机学生,是必须要心理老师和心理专家给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的,这个部分涉及到心理咨询的诸多技术和技巧,我们不在此做过多的介绍。而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干预重点和方式,如何呢?心理学研究发现,在面对危机事件时,人们的心理反应通常会经历四个阶段:冲击阶段、防御阶段、解决阶段和成长阶段[5]

心理冲击阶段:很可能一些同学因为受到疫情的巨大冲击,居家隔离、假期安排被打乱、生命有可能受到威胁,这时候,学校介入和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震惊、恐慌、不知所措情绪,特别是武汉地区的确的学生,我们可以提醒学生合理关注疫情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学会过滤信息,避免造成替代性创伤。替代性创伤是指通过看、听、读新闻报道或与人讨论创伤性事件等方式造成间接暴露于该事件,进而产生心理创伤的情况。以此帮助学生尽量保持理想和清醒,对疫情影响做正确的判断。

心理防御阶段:度过了最初的恐慌,学生进入心理防御阶段,一些同学会采取合理化、否认、压抑、隔离等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这个阶段的心理干预工作重点在帮助学生学会放松自己的身心,学会转化认知,做积极暗示。因而整个心理干预工作团队可以提供“学生身心放松的方法和操作指南、辅助工具包”给学生,里面可以包括深呼吸的放松技术与音频音乐、想象放松的文字引导和音频音乐、正念冥想或其他技巧方法,提醒学生早晨、中午、晚上或者需要时候找个安静安全的环境放松自己,比如,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后让呼吸慢慢变深变缓,也可以在此过程数呼吸的次数,以20次为一个阶段,每天坚持10-20分钟也会有益身心。

心理危机解决阶段:随着疫情的情况逐步控制和好转,危险降低或危机解除,学生的焦虑减轻、自信增加、开始回归到学习日常的生活之中。而因为居家隔离时间过长,孩子与家长相处久了,会因学习、玩游戏有可能产生亲子冲突问题,出现新的情绪困扰,更甚者面临中考、高考的学生还不能正常回校上课,只能参与网络学习,心理状态会一些波动。因而此阶段心理干预的重点一是继续提醒学生要保持合理的生活作息安排、注重锻炼和营养、加强放松训练和与人交流来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和维护,二是要提醒学生注意学习与放松的安排、避免电子产品的使用不当形成的依赖和学习方式的不适应调整。每天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表和执行情况反馈表。

成长阶段:在各方努力下,我们相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公共危机事件终将会过去,在事件后,学生的身心状态恢复,学生开始有能量和心理资源进行事件的整理和反思,进入心理自我发展期。事实上在,这是一个再学习和再认识的新阶段。这时学校心理干预的工作重点来到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更好的发展自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多读书、阅读心理学方面书籍,向公共危机中的优秀人物学习,撰写公共危机事件前后的自我成长和收获”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学生从更高的认知层次去看待自己,看待生活,看待社会,看待我们的国家和生命。

总的来说,公共危机事件下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是学校工作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心理干预没有引起学校管理和老师的重视,没有相对科学性、系统系、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工作开展,那么不管公共危机事件过去与否,学生都有可能因为危机事件或者其他环境,陷入更深的心理困扰的状态,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将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身心健康,给学校的后期管理增加难度。反之,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能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干预工作,那么就能在帮助学生积极做好心理健康调试的同时,化危机为转机,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同时,将利于协助政府提高危机管理效率和保持社会的稳定,增强国家成员以后面对同类危机事件的心理调适和应变能力。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取做到让每一次的危机,都能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转机!

参考文献:

[1]叶国平.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民众心理干预探讨[J].前沿.2009(09):152-155

[2] .心理干预相关研究进展.重庆医学[J].2013(10):67-69

[3]丁仲春.从汶川地震来看我国公共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若干问题.科技视界.[J].2014(07):143-144

[4]心理急救:现场工作者指南.北京.中国科学研究所:14-17

[5]周红五.心理援助应对校园心理危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215

   本文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建设》子课题《高中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及干预策略》研究成果。(ZGYFZZX19001-Z023

(作者:朱如葆 高级教师 校长 广东省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邓瑞雪 中学一级  心理教师 广东省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