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心理随笔引发对农村职校生家庭灰色心理印痕的辅导思考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应该是他们最安全、最温暖的港湾,然而在现实中,我们遇到许多因家庭问题导致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农村职业学校,这个现象更为普遍,其中许多学生还在幼儿之时,就遇上家庭变故、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家庭问题,而这些问题导致的心理创伤就是学生心中的灰色印痕,这些灰色的印痕就印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平时被冰封在意识之下。却会在一些特定情景下,时不时地浮现出来,给学生带来新旧问题纠缠在一起的伤痛。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每节心理健康活动课后,都会让学生写心理随笔,可以是课堂感悟,可以是自我的心理故事,也可以对美文抄摘的思考,我会在学生的感悟或故事中,写下我的感想或思考,与学生交流,师生情感的交流在笔端流淌。在“人生的苦瓜汁”、“假如时间可以重来”的两个主题后,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的随笔中,出现了十多篇与家庭灰色印痕相关的故事或人生假如,最让人关注的是,这个家庭灰色印痕都是在学生童年时期的记忆,那么深刻,那么令人纠心。由此,如何合理处置这些灰色印痕,或淡化、或升华、或湮灭等方法,引发我的思考和探索。

一、对心理随笔中出现灰色印痕的笔谈思考

《人生的苦瓜汁》摘例1:人的一生总是曲曲折折,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在我的一生,让我已经永生难忘的是,父母吵架,那天父母吵的很厉害,然后爷爷去劝,他们把爷爷也骂了,他们越吵越厉害,最后,我只能跪在他们面前,他们才停了一下,人生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办了?家里除了爷爷只有我和妹妹,妹妹还小不知道事,当时不知道怎么办,我只能忍着。——尹同学的苦瓜汁;

教师的交流:面对这个无法回避的苦难,当时你还是那么的小,你能怎么样呢?会长大的,我的小姑娘!

《人生的苦瓜汁》摘例2:从小父母就在外打工,在我记事时开始,就跟着奶奶长大,记得有一年正月初八九吧,妈妈又要坐车去打工,我先是抱着妈妈的大腿在哭,后来拉着奶奶的衣襟哭,一直哭到车子开远了,还在哭。在奶奶的嘴里我听到最多的就是“你看别人谁会跟你一样,干什么什么都不会,就会哭?”,她从来都不会问我,也不关心我。我每天回家也是小心翼翼的,动不动就被奶奶骂。——徐同学的苦瓜汁;

教师的交流:多少家庭的无奈,有多少人会忍心让孩子离开身边。我仿佛看到一个乖巧的小女孩,眼睛中闪着忧伤,像一只容易受惊的小鹿,不知道哪个树丛可以藏身。

《人生若可假如》摘例1:假设时间可以重来,就让时间回到1968年,我代替妈妈的出生,替她吃这么多的苦,假设时间可以回到2003年,让妈妈代替我的出生,我一定加倍地疼爱她,不让她有一个不完整的家。——李同学的假如。

教师的交流:这个是让我心痛的一个假设,批了两个班的作业,唯此作业让我心头很酸很酸,此孝心真真切切,母女情深呀!

《人生若可假如》摘例2:假如时间可以选择重来,那就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段时间之所以沉迷游戏,是因为父母在大庭广众下动手吵架,后来离婚,街坊邻居都在看,我从此害怕别人看我,整日不说话,一回家就打游戏,很少看书。假如选择像往常一样乐观,而不是逃避,我也不会这样与群体格格不入。——罗同学的假如;

教师的交流:此时此景之下,一个小学生能怎么办呢?也只有逃避。而今日,你长大了许多!

《人生若可假如》摘例3:我想一个人的生命可以重来,那就在我八岁的时间重来,当时对去世没有概念,慢慢长大了,发现才懂。今年 刚好十年了,爸爸去世十年了,我想他要是可以重来,家庭会该多幸福呀,妈妈也不用那么辛苦,每天累死累活的,不只为了家里的生计,还有我和妹妹要读书。——吴同学的作业;

教师的交流:也只能选择坚强了!小伙子,好好爱妈妈,好好学技术吧!

由此,我想:在心理随笔中,老师的交流或者批注,给予学生的是最基本的一个关心或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而内心自我暴露之后的辅导,是远没有有效的跟进的。

其次,我想:平时学生的作业是由课代表收集上交,然后发回,这些暴露内心和老师交流的学生,他们会不会同意自己的作业被其他同学无意的看到?愿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分享?而这,必须要有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才行,若这个心理氛围还没建成呢?对于心理随笔的收集、批改规范是否需要建立呢?

再者,我想:我想对于农村中职校,肯定还有很多学生的内心印有那儿时的灰色印痕,这些印痕,就如同鞋里的沙子,这些沙子,可能平时无所谓,有时却走着走着硌脚了,钻心的痛,倒又倒不出来。

一句话,笔谈在于构建关系,笔谈在于稳定情绪。

二、对特殊群体中出现灰色印痕的结对思考

在目前,初中毕业生按民办重高、公办重高、普高、职高的招生体制下,特别在农村中职校,都有一个特殊学生群体是需要关注的,这些学生在学业、品行、情绪、性格、家庭等方面需要帮扶和关注。

以本校为例,每年9月初学校都会进行特殊学生调查,通过班主任排摸和心理测评软件的排查,建立教师知晓而学生不知的单向关注群体。班主任摸底排查的特殊学生对象:①心理有障碍;②家庭有严重问题;③行为有严重偏差;④特殊体质学生;⑤弱势群体学生。对于这五类学生,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教育,切实落实特殊学生家长告知制度。下表为本校20199月的统计数据。

项目

学生数

特殊学生

其中

明显家庭因素

其他问题因素

职高一

807

76

42

34

职高二

684

60

24

36

职高三

358

31

13

18

注:职高三另有300多位学生在外顶岗实习,未统计在内

比如这样的报告:父母离异,各自重组家庭,跟随父亲生活;父车祸,随妈再嫁;父亲去世,母亲出走,与爷爷奶奶生活;父亲去世,母亲失踪,与爷爷奶奶生活,经济困难。父亲身体不好,母亲有精神障碍,基本无收入;父亲监狱服刑,母亲在外打工,行为较为偏执;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学生的内心有着很深的心理伤痛,有着难以抹去的灰色记忆甚至黑色记。这仅单亲一项报告,在这些农村职校生的家庭问题中,有离异、父母一方死亡、母亲失踪、父母一方服刑等多种问题。

在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特殊学生群体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而其中明确的家庭因素的特殊学生的占50%左右。现实是其他问题学生的背后,也都潜藏着一个问题家庭或家庭教育的问题,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由此,我想:深化成长导师结对工作。当下,全员结对、成长导师结对在许多中职校都展开,结对教师的爱心可以使这部分学生得到暂时的内心安定,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一定程度地淡化灰色印痕,避免应激造成新的创伤。强化结对导师与班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的横向沟通,使得结对老师成为有家庭灰色心理印痕学生的一个依靠,一个港湾。

其次,强化就业处专项结对引导工作。中职校的就业处本身就是为学生的就业、实习提供良好支持的科室。而对于存在家庭灰色心理印痕的学生,许多人很想通过自身努力和付出,改变家庭的命运,回报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让周边的人看到自我的成长。而就业处的专项结对,在鼓舞这部分学生的信心,引导他们看到前途能起到特殊的作用。同时,还有一些灰色心理印痕的学生,他们梦想能着离开那个伤心之地,去开创新的生活。

一句话,成长导师在于暖心,就业导师在于前途!

三、对来访个案中出现灰色印痕的面辅思考

今年九月,我校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问卷对高一新生进行了心理检测,19旅游某班的一女生睿睿的检测结果显示,个体在抑郁这一维度得分偏高,说明个体情绪状态非常糟糕。根据睿睿的心理检测结果和班主任反馈的情况,笔者将她邀请到了咨询室进行一对一辅导排查。

在辅导室,睿睿低头头,沉沉缓缓地说:“我爸爸是一个脾气很暴躁的人,从小对我的教育方式就是非打即骂。他平时在外地工作,他不在家时,我和妈妈、弟弟一起,我们三个很开心。可是只要他回家我就不想在家,我妈也会变得很紧张,我也会很害怕,怕他发脾气,怕他打我,更怕他打妈妈。”

看着笔者有些沉重的表情,睿睿继续说道:“有一次他又打我也打妈妈,他打的真的很痛,我甚至觉得他那个时候根本没有把我当他女儿,我妈为了保护我大半夜带着我出去找宾馆住,你能想象会有这样的事情吗?所以,在家的时候我也会想死,我真的试过,试过跳楼,我爸妈把我拦下来了,可以拦下来以后我爸就甩了我一个耳光,狠狠的打在我脸上,那种痛我永远不会忘记。”

望着一脸复杂表情的睿睿,我知道睿睿的内心既有痛苦也有麻木,在她叙说的过程中,只有在自己创伤的心灵上面结了一层薄冰,镇住伤痛,期望未来。

在辅导室,笔者遇到许多有着相同或相似经历的学生,他们的问题在家庭,而心理创伤在儿时。木木对我说过:“我从小就没妈,我妈是云南人,我很小的时候就跑了。”强强对我说过:“爸进监狱后,我就在外婆家跟舅舅长大的,我只想快点长大。”

由此,我想:在来访者没有进入状态,没有自我曝露之时,不要主动去揭开他们家庭中灰色印痕。倾听共情才能淡化他们心中的灰色印痕,而能抚平印痕的是每天不断积聚的心理正能量。面对单独的来访学生,他们的正能量从何而来?如何引导他们充盈正能量?如何在积极的心理正能量上,淡化或湮灭那家庭造成的灰色印痕?这是辅导成效的切入点。

一句话,淡化印痕共情为上,积聚能量正向为要。

四、对农村中职生出现灰色印痕的导向思考。

1.灰色心理印痕的特点。很多农村职校生在儿时受到家庭暴力、家庭变故之时,都是处在幼小之时,行动上无能为力,思想上无所适从,精神上心无所安。唯有痛哭、逃避或者转移注意力到游戏之中,或在奶奶和外婆的庇护下,不愿成长。

而诸如父母吵架、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等家庭事件,大都不会发生在公共场合。而正是在欠发达的农村,许多做父母的却不会回避小孩,而且还会将小孩作为砝码讨价还价。在这样的场景中,谁能给这个一个幼小孩子以心灵保护?最大的问题是,在所有的家庭事件之中,长辈的关注点仅停留在于孩子的衣食住行,对其心理保护是不足的。曾有一位学生在看过亲人的车祸遗容之后,至高中还留着强烈的刺激画面,而当时在场的长辈是希望他看看亲人的遗容,是最后一面,是“孝”。

在笔者的接触中,许多农村职校生的家庭灰色印痕明显具有:私密性、创伤性、早期性以及无人疗伤的特点。同时,可以看到许多经历家庭灰色心理印痕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学业、自信、情绪、性格、品行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比例更高。

2.灰色心理印痕的辅导导向。在处置学生内心的家庭灰色印痕过程中,笔者认为,至少在当下中职校的辅导层面,早期内心的灰色印痕是无法清除的,也就是清除印痕不是中职生心理灰色印痕的辅导导向目标。在笔者看来,对于灰色心理印痕辅导,一种处置导向是先淡化而后升华,另一种处置导向是先淡化而后湮灭。

对于先淡化而后升华的灰色印痕,目标群体是发生意外事件而导致家庭结构解体、破裂,如交通事故、工伤事故、恶性病变导致学生家长亡故,这种失去亲人的撕心裂肺痛心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印痕。对于这类学生,倾听共情之后,引导他们与过去告别,淡化印痕。将曾经父母的爱,转化为对子女美好生活的期望,进而激发孩子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动力,升华为积极的生活态度。

对于先淡化而后湮灭灰色印痕,目标群体是家庭暴力、父母离异攻讦、被父母遗弃等原因,导致学生在儿时感受到恐惧、痛苦、怨恨、无助等强烈的负性体验。同样,在倾听共情之后,引导他们与过去告别。但是这个印痕,我们尽量使他们不被激发,因此,引导学生关注“小确幸”,不断用正向的目光看待生活,不断地积累心理正能量,使这个灰色印痕被一大堆积极快乐印痕覆盖、湮灭、挤占,而永无翻身机会。这与焦点短期心咨询理论不谋而合。

3.灰色心理印痕相对更有效的辅导方式。在个案辅导、笔谈辅导、导师结对、小组辅导、家庭辅导等学校辅导方式中,针对灰色心理印痕的辅导,我们发现,同质群体小组辅导和家庭辅导比个案辅导更为有效。由于灰色心理印痕的私密性,导致许多学生无处可说,同时,其他正常家庭学生很难产生同情,而对于中职生这个青春期的学生来说,缺乏同伴支持或认可,辅导是欠缺。在同质群体的小组辅导中,相互共情,相互扶持,我们可以看到情感的宣泄,正向的积累。

我们还发现,一些学生心中的灰色心理印痕是父母离异之后,抚养一方不断用语言和行动将怨恨印痕在学生的心中。为此,展开家庭辅导,让家长放开心中的恨,引导子女的爱,使得子女灰色的心理印痕中,能种下正向、阳光的树苗!家庭辅导所产生的共性振动,同频效益。

一句话,根据起因把握导向,多元辅导谋求实效。

孩子的心理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从更广阔的视野,与妇联、卫健局横向联系,通过乡村文明讲习所,开展家长培训,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可将许多可能印在孩子心中的灰色印痕,在早期就抹去,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Michael.Nichols,Richard C.Schwartz. 家庭治疗基础[M].第二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54-55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