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已在全国全面铺开,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级各类管理部门的重视。这种重视一方面体现在各级部门检查工作时都会有心理健康方面的考核内容,如部分省市的平安建设考核、文明城市建设考核、现代化教育区县考核等等都会单列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考核指标。另一方面,体现在很多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都会在各校设立一个专兼职心理老师,配备一个心理咨询室。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广大人民对心理健康教育寄予厚望。为了更快更有效地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老师的专业优势。
一、学校心理老师的工作现状
现状一:心理老师往往被认为是学校所有老师中最轻闲的人。
因为“育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短期内很难看到具体的成效,同时,也因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了解,学校其他老师往往认为心理课就是热闹闹乱糟糟,心理辅导就是跟学生谈话,心理老师常常被认为工作最清闲,是“不用考试排名,不用批改作业,上课轻松”的工作,心理老师评职、评优、评先都落后于其他老师。
心理课能否固定、心理课时多少常常得看校级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大多数学校的心理老师很难做到全职,常常要兼任其他学科或兼职其他工作,如少先队、团委、德育处的工作。
现状二:心理老师常常是势单力孤,单打独斗。
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往往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老师一个人的本职工作。学校领导希望心理老师能够独撑大梁,组织和推动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却没有赋予心理老师相应的“位置”和职权。班主任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却常常误以为“心育”是心理老师的事,将“心育”工作当作是自己额外的负担而加以抵触和排斥。
家长们更多关心的是分数,希望老师们帮助他们让孩子们“变”得更爱学习,自身却很难积极配合心理老师们做出改变。
现状三:心理老师很难得到专业成长。
心理老师在学校里一般只有一人,无法像其他学科那样进行经常性的教研,无法在学校找到经常性学习的对象,一切工作都要靠自己学习和探索。
在校外培训和同行交流方面,相对其他学科教师,心理老师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而且,因为相对其他学科培训,心理培训课程费用高昂,学校很难支持心理老师参加经常性培训。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心理老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现状四:心理老师很难获得职业价值感。
学生们喜欢上心理课,更多是因为,他们认为心理课是可以暂时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的、轻松有趣的“放风”时间,他们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和体验,心理老师常常要花大量的心力维持课堂纪律,心理课因而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来自同事、家长、学生的误解和不配合,既使心理老师在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举步维艰,又很容易使心理老师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对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怀疑。工作中产生的人单力孤感、边缘感、不被认可、无价值感等负面感觉,反过来又极大影响了心理老师们工作热情和工作效能。
二、造成学校心理老师现状的原因
造成学校心理老师处境困难、身份尴尬的原因,既有心理健康教育长期性、隐秘性、成效滞后性的工作性质本身决定,也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因素,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
(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很多认识误区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生事物,心理老师平时的工作又相对独立,并受保密约定的限制,了解内情的人少,导致误解、误评的人很多。学校领导往往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以及需要发挥的作用存在着很多认识误区。
1. 心理健康教育是应付上级考核的工作
部分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配备心理老师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对心理老师重视不够、培养不够,对心理老师的工作没要求,没指导,没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在多数学校或多或少存在着。
有的学校把心理老师当万金油使用,哪里缺老师就把他补到哪里,或哪个部门缺人做事,就把他安排到哪里。对心理老师的工作没有硬性规定任务,任务可大可小,事情可多可少,做多做少一个样,使得心理老师无法明确自身职责,不能建立对自身的认同感。
2. 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老师的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常被认为是心理老师一个人的事,所有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事情都会被直接推给心理老师,校方对心理老师的工作缺乏支持和指导,仅仅靠一个心理老师单打独斗,心理老师常常觉得有心无力。
3.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上课+咨询
提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安排一个心理老师上课、做咨询。不可否认,心理课堂是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辅导能力体现了一个心理老师的专业水准。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绝不仅仅是上课和咨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不能完全等同于对心理老师的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老师和家长,以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
(二)心理教师的位置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性质不相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优化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而不仅仅只是简单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心理课堂上,更在和师生的日常互动交流过程中。
有的学校将心理老师视为学校里一个边缘的可有可无的学科老师,认为心理老师就是单纯传授心理学知识,走课程化模式;有的学校将心理老师等同于心理医生,认为心理教育就是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咨询,走医学化模式;有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体系,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另一种形式的德育,心理老师兼职德育处工作,走德育化模式。
以上对心理老师角色身份的认识和位置的安排,都不能充分发挥心理老师的专业优势和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骨干作用。而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渗透的目标也难以达成,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使心理老师尽心尽责,使出全身解数,也难以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部分心理老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需要相脱节
我国心理老师就专业水平而言,与国外学校心理学家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却担负着比后者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任务。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认为是心理老师一个人的事,心理教师一方面需要面对全体学生,采用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需要对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学生进行专业辅导。
相对于其他学科,心理课不仅没有固定教材,而且课堂管理更困难,心理课要上出“心理味”,不仅需要心理老师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要有高超的课堂管理能力。而个案辅导能力更是体现了一位心理老师在其他老师眼中的“专业”功底。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需要极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些能力和素养需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和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因为专业素养和能力的不足,部分心理老师的工作开展在相当程度上勉为其难,力不从心之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工作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些也影响了心理老师在学校的“位置”。
(四)时代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已进入瓶颈期,衡量一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标准从“有或无”转化为“好和优”, 衡量一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标准不再只是看学校有没有开展心理教育,而是看它同众多学校相比,开展得好不好,有没有自己的特色。 如果一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停留在”心理课+心理咨询”的模式,那么就很难从众多学校中凸显出来,学校的心理老师也就很难受到更多的注意、肯定和支持。随着从国家到地方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多项政策出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日益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进一步深化和突破,无疑是一项更难的工作,对心理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老师更难“有为有位”。
三、几点建议
为了使广大心理教师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的、有效的组成部分,需要不断探索,逐步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
(一)学校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统筹布局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建一个心理辅导室,配备一两个专职心理教师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还需要由校方在校级层面对该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组织和全面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
不仅多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由校方组织多部门协作完成。而且,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单独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渗透到各个学科以及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去,才能发挥其作用。期望仅仅通过每月几节心理活动课就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是异想天开。
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代表着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学校领导需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组建以校级领导为组长、心理老师为骨干、班主任为主体、各科老师为基础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打破学科界限,统筹安排布局,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以及学生的各项活动、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中去,与其他教育工作相辅相成。
(二)学校需要明确心理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位置和职责
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了心理老师在学校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心理老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协助者,应该在其他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辅助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老师一个人的事,心理教师的身份首先是教师,不是医生,心理教师的主阵地是心理课和心理活动。学校需要明确心理老师的身份和职责,不要让心理老师兼职其他工作,因为多重身份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要更广泛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心理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支撑与促进作用,不能只盯着少部分同学的个别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老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教师的软实力,在班级管理和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心理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家长。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向家长普及心理学知识,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坚实后盾,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获得成效。
(四)学校需要大力发展特色心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一线学校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本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不断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走出一条具有特色和实效的校本育心之路,以特色心育活动为依托和阵地,团结、带动、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活动中。
(五)心理老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心理教师作为实施学校心理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适应这一工作要求,心理老师一方面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打破校际界限,将多个学校的心理老师组织起来,成立专业的工作团队,定期研讨,互相支援,发挥团队优势。
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为出发点考虑,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模式或结构。
在社会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教师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而推进中小学心理教育工作的实际完善则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需要学校主管领导的创新意识,需要各学术研究机构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人员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更需要广大一线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深入扎实的教学实践,并对这些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和全面整理,才能从根本上打开学校心理教育的局面,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心理教师的处境,使其逐渐站准自己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王宏方.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身份邹议[J].上海教育科研,2004,(6)
[2]李清雁 江桂珍 中小学心理辅导亟待职业化[J].中小学教育培训,2002年(6)
[3]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76.
[4]龚琴.从”班妈妈”到”知心姐姐”—浅谈新时期班主任与心理辅导员的角色互[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18(11)
[5]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