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是在新科技发展下依赖网络技术进行传播,具有数字化特点的一种媒介载体,包括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智能手机等[1]。新媒体以海量信息资料、信息资源共享、效应强、文化空间虚拟化等技术特点改变着人们生活和学习方式[1]。在新媒体的推动下,传统的教学模式被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所取代,新媒体优化了教学内容的呈现和传播方式[2] ,使线上线下的课堂知识传授变得更加直观、新颖、有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之外,青少年也是新媒体使用的主要消费人群,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可以随时表达观点、获取咨询、娱乐互动,网络和媒体为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益处。然而,青少年心理自控及情绪调节能力有限,难以有效地抑制对新媒体环境中各种新鲜事物的猎奇心,以至于出现滥用网络、沉迷游戏和遭受不法信息侵蚀等外在行为表现[3] ,从而损害个体身心健康及学业进展。鉴于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对其以后的漫长人生起着关键性的塑造作用,此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结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新趋势新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新媒体时代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一、新媒体对青少年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网络成瘾
面对生活压力和学业困境,青少年往往会通过网络聊天、视频播放和网络游戏来进行宣泄和排解,他们在网络世界中寻求自我满足和心理慰藉的同时,也渐渐对网络产生过度依赖。这种成瘾依赖导致青少年出现沉溺网络、情感冷漠、人际交往缺失、意志薄弱、视力下降等一系列负面身心问题[3]。长期沉浸在网络世界会减少青少年社会生活的参与度,人际沟通能力下降,易造成社交焦虑,同时也会增加他们的孤独感和抑郁状况。一项研究发现非网络成瘾健康者的SCL-90总均分的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网络成瘾病人[5],这表明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二)影响青少年的人格健全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青少年的人格心理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时期。一方面,青春期本能的冲动性使得青少年不计后果,盲目行事;另一方面,面对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青少年时常感到困扰、混乱和畏缩[6]。这种趋避冲突心理将导致青少年易受网络媒体当中未被过滤的消极内容(例如:网络色情、游戏赌博、暴力信息)影响,他们身心不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较强的辨别能力,对不健康的网络内容缺乏有效地甄别,倘若长期陷入虚拟的网络世界,将会使青少年迷失真实自我,造成客观自我意识模糊,且易产生过分迷失、角色错位等人格障碍问题[3]。此外,盲目接收新媒体带来的真假交错的混乱信息将会对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创造能力造成伤害,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误导
价值观是其对生活中的事物、现象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评价、决定取舍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价值观支配着青少年的思维、情感方式和人生追求,主导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对青少年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新媒体为言论自由提供了直播及在线评论平台,不同年龄、地域、性别、政治倾向、文化程度的群体,都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表达自己的声音[8]。但是在这些声音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噪音,例如地域间的攻讦谩骂、文化煽情、极端思维、报道失当、伦理错位、政治误导等。鉴于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尚缺乏对真善美的理性思考及价值评估,这些非理性的声音如滚滚浊流吞没理性、冷静的呼声,强烈地冲击着他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意识,对其思想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9],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心理认知偏差,易形成歪曲的价值观念;甚至导致他们道德失范,忽略法律法规的约束,误入歧途,造成严重后果。这些价值观的扭曲和道德及法律意识淡薄现象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受到足够重视
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使用和普及已经趋于常规化,随之而来的青少年网络心理问题也不断加剧。然而,这些现象并没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足够重视[10],教育者并未对因网络媒体而出现的心理健康进行全面分析,查明青少年迷恋网络媒体的原因,并对症下药,甚至大众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盲目认知,以为只有在问题出现时才需要辅导,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作用。如果能对青少年出现的网络媒体心理问题进行事先预防教育与警示指导;或者在问题出现初期,进行及时的教育和矫正;亦或对出现网络心理问题之后进行跟踪研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疏导措施,那么青少年因新媒体使用不当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将会大大减少。
(二)未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
青少年时期既是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叛逆心理的爆发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协调性,这个阶段会产生很多迷茫和困惑,加之青少年正处于广泛使用新媒体的时期,如果不加强媒体使用方面的科学教育引导,可能会遗留网络依赖、交往不慎、价值观扭曲等问题。部分家长并没有对青少年的媒体使用遗留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根据青少年的青春期身心的发展规律、循循善诱、语重心长的与学生交谈、寻找根源、进行科学指引;相反,有些家长甚至通过一些极端方式(打骂、关禁等)来阻止青少年使用新媒体,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此外,学校也存在心理康辅导教师短缺的情况,所以相关辅导不及时、不到位。对出现网络心理问题,没有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求,运用专业的辅导手段,使问题有效解决。
(三)未能实现对新媒体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
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普及和成熟,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对促进媒体服务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1]。但是,面对青少年对媒体的接触不断扩展,现有的法律法规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形势需求。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加之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道德意识松散,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少数不良信息加速传播,并且有些网络的规范也需要技术和资金的雄厚支持,导致这些不良信息并没有得到及时约束和有效规范[12]。所以对立法不到位、缺乏针对性、监管不到位等情况要进行及时整治。青少年法制意识尚处于萌芽及塑形阶段,健全的法律法规能帮助青少年分清善恶,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的媒体环境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信息,这些都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一)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新媒体时代下,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要转变传统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13],把心理健康看作是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我们的教育行动中,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为准则,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服务。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主要是心理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要想做好青少年的媒体思想政治和心理教育,充分发挥教育者的转化和引导作用,首先要学习网络媒体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网络技术,为真正走进网瘾青少年的内心做好充分准备[11]。其次,要认真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追踪青少年的心理动态,启发和引导青少年自觉、自主接受和寻求心理健康辅导和帮助,使他们自觉成为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11]。最后,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心理辅导室和心理网站的建设和使用也要落于实处。定期举办有关网络媒体的心理讲座,普及相关知识,以校园广播、校报、黑板报、校园QQ等方式转播积极科学的心理常识,引导青少年及时疏解情绪、缓解压力,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二)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三方合力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重要因素。对青少年而言,家庭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是第一责任人。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父母要意识到自身言行及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重要影响,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加强沟通和了解,及时解决问题。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社会、学校和家庭普遍都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青少年的主要标准,学校、家庭都着重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给青少年带来很大压力。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以身作则,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减少心理问题形成的概率。
想要构建完善的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就要利用健康的媒体资源,为青少年普及媒体心理健康知识[14],通过实际的案例引导青少年认识媒体心理问题的弊端,使青少年对媒体形成正确认识。另外,学校还要和家长一起做好青少年的用网规范,避免青少年到社会中违法上网,尽最大可能避免消极的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学校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开办书法、美术、手工等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体育运动等,丰富校园生活,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社会应该设法创造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利环境,开展对青少年媒体心理健康的教育,让青少年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降低媒体心理问题形成的概率。对于已经出现媒体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要努力关心他们,给他们机会去调节和改变自己,利用社会资源,举办公益讲座、宣传心理知识、建立心理救助机构等方法[14],帮助青少年及时消除媒体心理障碍,让更多的青少年受益,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对媒体的监管
在信息化时代,对互联网立法才是对媒体安全和文明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制定了较多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仍有较多不健康的媒体内容,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公众的面前,枉顾法律,大打擦边球,对社会风气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媒体监管制度,完善对网络行为的规范和相关条例。对媒体上出现的不良言论和内容严厉打击,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学校要根据开展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强化法制意识,规范媒体行为,加强对媒体信息的管理,净化媒体环境,保证青少年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推行[14]。还要普及法制教育,强化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意识,引导其自觉规范上网,保持良好的网络心理健康。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出媒体的优势,借助网络平台,让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交流,转达积极信息,让青少年愿意敞开心扉与人交流,促进交往。所以,我们要全面看待媒体的发展,打击不良行为,发挥媒体自身优势,为青少年创设良好的媒体环境,促进身心更好发展。
四、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媒体时代下,如何正确运用媒体,做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都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媒体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也离不开媒体,所以,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对媒体的发展形成正确认识,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真正实现扬长避短。我们只有站在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琳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38-39.
[2] 张铁墨.基于新媒体技术的课堂信息传播系统重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2).
[3] 张燕贞,喻承甫,张卫.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 25(7):1058-1061.
[4] 徐碧波,谢涵,林崇德, et al.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及展望[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 34(3):124-131.
[5] 麻爱华,王相立.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05(4).
[6] 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7] 涂艳.网络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 2010.
[8] 章波娜.如何应对新媒体对青少年教育的挑战[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4):62-63.
[9] 林岳新,杨小松,魏传英.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影响的调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1):22-28.
[10] 贾从源.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1):163-164.
[11] 刘新庚,刘建亚.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3(2):89-92.
[12] 邢晓红.构建和谐网络社会——关于互联网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61-62.
[13] 郭芯汝.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策略[J].教育探索,2014(10).
[14] 张绍娟.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15):1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