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小学心理社团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以惠州市南坛小学实验学校为

学校心理社团是由学生组成的优秀团队,从学生中选拔心理素质较好且有助人意识的学生,并且担任班级心理委员一职。自2016年起,我校成立阳光心理社团,借助兴趣课的平台,开设心理兴趣课,对社团成员进行培训并开展社团活动,每学期有30课时左右。为了充分利用好我校兴趣课的平台,保障心理兴趣课的质量,充分发挥心理社团的作用,开发心理社团校本课程既能保障兴趣课的开课质量,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学生、老师以及学校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拟从分析该课程的开发背景切入,具体阐述其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以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数学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需求分析 1.学生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变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困惑、烦恼、冲突,不仅妨碍自身良好人格的形成,也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麻烦或困扰。这一时期的教育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终身的发展。许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其实从小学阶段就已滋生。现阶段,我校已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且由兼职心理教师为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但仍难以满足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的需求。通过开发心理社团校本课程,提高社团成员心理素质以及朋辈辅导能力,有利于以点带面建立学生层面的心理互助机制 , 充分发挥心育工作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朋辈辅导的作用。 2.教师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校已成立学生心理社团,并利用每周三节兴趣课,开设心理兴趣课,对社团成员进行培训并开展社团活动。虽然心理兴趣课有序开展并深受学生喜爱,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心理兴趣课尚未形成科学体系,并且如何培训学生的朋辈辅导能力,检验兴趣课是否有效等问题上仍有待研究。将心理社团的培训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共同研究,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成果,既能保障兴趣课的开课质量,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以“倡导人文精神,创办幸福学校”为目标,坚持“让教师幸福地工作,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的办学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并纳入学校年度计划当中。2017年,我校被评为“惠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心理社团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有力凸显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服务全校师生。 二、课程资源评估 1.实践基础:充分利用我校每学期40余课时的兴趣课平台,由专职心理老师有计划地对社团成员进行培训以及开展社团活动。 2.人员基础: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由专职心理教师以及持心理健康培训A证的兼职心理教师队伍组成,包含语、英、音、美等各学科的教师,这些教师多有担任班主任的经历,教学经验丰富,同时已承担了市级研究课,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我校多位教师均成功主持过各级课题,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指导和培训。 3.场地基础:我校设有团体活动室,为社团活动及课程开展提供专门的场地。 4.物资基础:我校积极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目前,已引购华师智为心理测评系统,用于对学生的专业心理测评。 三、课程开发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学生层面:提高社团成员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培养社团成员助人意识与助人能力,在同学当中发挥有益的辐射作用。 2.教师层面:使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培养教师主动解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学校层面:凸显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办学特色,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层面 第一、二学期 (1)提高社团团体凝聚力; (2)提高成员自我心理素质。 第三、四学期 (1)觉察同学中存在的异常现象并及时向老师反馈; (2)在同学当中宣传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 (3)运用所学心理知识帮助周边有需要的同学。 2.教师层面 (1)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素养,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提高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学校层面 (1)体现我校办学特色,提高我校社会声誉。 (2)打造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项目。 (3)解决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由点及面”的网络体系,有效进行危机干预。 四、课程内容 第一阶段的课程以成员的“心理建设”为重点,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实际需求,设计了多个板块的内容,包括“团队熔炼、人际交往、自我认识、情绪辅导、学习辅导、生命教育、职业辅导”等。 第二阶段为了让社团成员胜任心理委员的工作,从心理委员的四个角色入手,分别开展培训。此外,还增加辅导实践环节,提高成员的运用能力。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一单元 团队熔炼 生命教育 了解心理委员 知心伙伴 第二单元 情绪管理 学习辅导 信息传递员 活动组织者 第三单元 人际交往 职业辅导 心理观察员 心理辅导实践 第四单元 自我认识 期末总结 心理危机 期末总结 第五单元 期末总结 期末总结 五、课程实施方式 依据课程目标和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样式。具体如下: (一)讲授法 在心理活动的开展中,需要通过讲授对活动的内容、形式、规则等进行详细介绍;在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将学生对活动的体验和感悟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升华。 (二)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该方法能够调到学生的积极性,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获得感悟和心理的成长。 (三)角色扮演法 学生扮演或者模仿生活中的角色,重现某件事的来龙去脉和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从中获得反思、感悟和成长。 (四)游戏活动法 以游戏为中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露自己,投射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分享同伴的经验和感悟。 (五)故事熏陶法 通过讲述故事促进学生从故事中收获积极的力量。 (六)心理测验法 运用一些专业的心理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等。 六、组织与实施 1.课题小组每学期应编制相应的校本课程体系、课程纲要、活动参考方案以及配套课件。 2.教导处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指导校本课程的实施以及检查校本课程方案的设计。 3.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收集整理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资料,做好每个学期末的课题研究小结工作。 4.每学期末,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编制的检查与平均工作。 七、保障 (一)组织保障: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 (二)管理保障: 领导小组定期开展对校本课程编制的检查工作。 学校建立激励机制,对论文在区级及以上评比中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 (三)人员队伍保障: 1.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重点培训、外出学习、定期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四)实施经费保障: 拨出专项经费,对校本课程在实施上给予适度的支持,满足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 八、课程评价 (一)评价目的 1.激励学生的发展; 2.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 3.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保证校本课程有效开展。 (二)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全面性原则。 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自评与他评等多种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内容 1.对校本课程设计的评价 从课程开发的意义、目标、内容评价等角度确立评价指标,采用访谈法的形式评价校本课程的设计。 2.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 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其中,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领导小组、听课教师以及学生的评价相结合,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问卷。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教师评、自评以及同学评三个方面结合。 (1)对教师的评价 访谈法:领导小组定期检查课程实施情况 课堂观察:课题组成员通过听课评课 问卷法:学生填写问卷评价教师 (2)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评:观察法、学习情况测验 自己评、同伴评:问卷法 参考文献 [1]吕经纬.核心素养培育视觉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以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为例[D].沈阳大学,2014. [2]卢远,潘杰宁.基于同伴教育理论的高校心理委员培训机制探索[J].柳州师专学报,2011.09.25. [3]邓公明.中小学心理课的常见教学方法[J].江苏教育2017.05.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