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小组”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探索 【摘要】学生心理小组是寄宿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支十分重要的队伍。本文试从以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联络员、朋辈心理辅导员等组成的“学生心理小组”工作模式在心理健康普及教育、朋辈心理辅导、班级心理危机预警、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上,探索其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小组,探索与实践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中学部有2300多名学生寄宿在学校,十天左右才回家一次,学生有些情感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同时面对学习的压力,青春期的困惑、独立生活的考验,对心理辅导(咨询)的需求多元化,而学校只有一名专职心理教师,要负责几千名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咨询)工作,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然一个人工作量大且面面俱到是很不现实的。为此,通过建立和培训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联络员、朋辈心理辅导员等组成的“学生心理小组”,能够帮助心理教师及时准确地把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在单一的“师生” 基础上增加了“生生”模式,使学校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一 、“学生心理小组”的意义探讨 “学生心理小组”是指由经自荐、推荐和选拔且受过相关心理知识培训的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联络员、朋辈心理辅导员等,协助学校心理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等职责的学生团体。 对学校而言,学生心理小组工作模式是“学生全员参与、实现助人自助,自我成长”等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我校“全员参与、全方位、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体系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贯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为主、干预为辅”的原则,将心理行为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防止心理问题恶化。 对学生心理小组成员而言,一是一种助人自助行为,在帮助同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除心理困扰的同时,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二是能丰富心理体验,通过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增加亲身体验,加深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这对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对学生而言,有的学生对老师有着一种敬畏,很多隐秘的事情不敢和老师交流,或者感觉与老师交流存在着代沟等,而同学“朋辈”之间心理互助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他们处于同—个年龄段,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相近的成长经历,以及相似的知识背景。他们对学生的心理困扰等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受,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能够很快地并且较深地与学生产生共情。 二、“学生心理小组”的实践探索 (一)建立学生心理小组,开展各类培训 1、构建“学生心理小组”工作体系 每学年初在学生自荐、同学推选、班主任举荐等基础上,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在学生中选拔和培训具有较高亲和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来担当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联络员、朋辈心理辅导员等,把他们分层次纳入学校各年级“心理小组”来统一管理和培训。 酒泉四中“学生心理小组”的工作职责:(1)了解本班和寝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填写好“班级(寝室)学生心理晴雨表”;(2)协助学校宣传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3)协助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开展同学之间同伴心理互助活动,对同学能进行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帮助同伴解决一般心理问题,使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提高心理互助与自助能力;(5)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反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6)在学校心理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本班同学的现状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心理调查研究,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2、开展心理辅导员培训 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学生心理小组”成员培训会;主要内容和任务是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学习《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寝室心理联络员工作手册》;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③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方式、方法和设计心理活动的原则,学习《团体辅导训练指导手册》;④学习危机干预基本常识、基本技巧,学习《心理危机应对手册》,异常行为的发现与及时报告等。通过培训使“学生心理小组”的每个成员认识了自己是班级、寝室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员、心理动态的观察员、心理困惑的解答员、师生之间的联络员、心理活动的策划员、学生和心理老师之间的接线员,从而使他们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权限。 3、建立“学生的三级防范体系” 针对寄宿制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建立“学生的三级防范体系”,具体做法是:第一级为学生自我防范,第二级为同宿舍人员的防范,第三级为班级的同伴心理辅导员的防范。 在这三级防范中,朋辈心理辅导员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们肩负着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适时地化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等任务。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避免了重大事件的发生,确保危机的合理化解决,发挥了很好的预警作用。 (二)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小组的作用,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根据“学生心理小组”成员的个性和特长,成立了①“相约星期三”校园心理广播小组,每周进行20分钟的广播讲座。小组的同学们会定期在学生中搜集他们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共同困惑的话题,并和心理老师共同组织材料,编排演播程序,使20分钟的讲座成为集知识性、趣味性、实效性为一体的心理健康知识营养快餐。学生通过收听心理故事,得到心灵启迪;分析典型案例,产生自我反思;了解心理知识,改变错误认知。②“心灵港湾”心理小报组,每月出版1期。先是各班心理委员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制作,然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评比活动,选出优秀作品制作出学校的“心灵港湾”心理小报。小报的制作过程,是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过程;小报的展示过程,是学生分享知识、相互学习的过程。以上两个“宣传小组”已经成为是激发学生形成心理保健意识、丰富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载体。 2.监控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及时反馈 通过报送“班级(寝室)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对本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定期报告,报告采用心理委员周报制度和紧急约见制度。原则上要求心理委员每学段(两周)上交一次,如班级内有特殊问题可随时反馈给心理辅导教师。酒泉四中“班级(寝室)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包括四部分:①班级氛围(班级 总体情况及重要事件);②同学们的心声(同学们普遍关注 的问题)③你认为需要关注的同学〔个别同学情绪波动大 或行为异常〕④你希望班级得到心理教师什么帮助。对于心理委员填写的“需要关注的同学”栏目,心理教师会去相应班’级听课、走访、联系班主任老师以了解情况并进行跟进辅导。 3.为同学提供心理支持 朋辈心理辅导和陪伴咨询为班级同学提供心理支持。学生的很多一般性心理问题,如宿舍矛盾、考煎焦虑等,只要有人用心倾听,做到理解共情,真诚提供心理支持,问题就可以得到缓解。如果超出能力范围,心理委员、朋辈辅导员可以让同学来找心理教师。在工作中,确实有来访者是由学生陪同前来的。平时对心理咨询常识的宣传普及有助于部分学生放下防备来到心理辅导中心,但有些学生有时又会碍于面子或者胆怯不敢独自前来,这时“学生心理小组”成员的陪伴为他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4.班级危机预警工作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情绪以不稳定性最为突出,做事容易冲动,情绪经常波动比较大,可能毫无预警。而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联络员会发挥较好的预警作用,及时将同学的危机行为报告给老师。例如初中生的自伤行为一般比较隐蔽,即使教师和家长问起,常以“不小心划伤”为借口。有时因为宿舍内的一点小矛盾就可能会导致学生以伤害自己来发泄情绪,只有同在一个班级的同学才能第一时间获得真实信息。 三、“学生心理小组”的反思与展望 实践表明,以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联络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学生心理小组”的工作为切入点,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日常管理,能有效地提高班级凝聚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朋辈心理辅导的开展,往日内向的同学慢慢开朗了,贪玩的同学学习都有了明显进步,情绪低落的同学也走出了阴影,这些都培养了广大同学积极饱满的生活热情和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提升了广大同学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 但是我们在学生群体中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断在增多,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危机事件也不断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还有来自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状况的学生占比例较大,其中一部分学生在校表现出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些呈现出的学生心理状况的新特点,我们仍将立足“学生心理小组”工作模式,结合寄宿制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有实效性、发展性、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把学校建设为真正的“快乐校园”。 主要参考资料: 1.《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主编:刘芳.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主编:焦向英 3.《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4.《当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玲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