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中职生自我意识的培养研究

编辑老师:本文已经通过复审,进入等待终审状态。由于好久没有刊用,现把作者作了调整,重新投给你们。给你们工作带来麻烦,请多谅解。

中职生自我意识的培养研究

    陆春庚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职业教育集团(江苏,扬州江都区,225212

摘要: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自卑心理和自傲心理的冲突、追求独立和过分依赖的冲突、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冲突是职校生自我意识存在的困扰。职业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自信心训练、自我认识训练、主体性训练来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中职生;自我意识;冲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4

作者简介:陆春庚(1971-),男,江苏扬州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职业教育集团教务处副主任,高级讲师,硕士,扬州市教育心理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联系电话:13813138296电子信箱:chungenglu@163.com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不仅是学生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基础,更是学生心理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职校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已的内心世界及个性品质进行积极的关注与评价,表现出对自己的身体特征、生理现状、个性品质的极大兴趣。但是,由于进入职校后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阅历与经验的相对匮乏,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充满矛盾,存在着很多困扰。这就需要教育者善加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一、中职生自我意识存在的困扰

1.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

中职生虽然过去的成功经验少,但作为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秉性并未泯灭。他们对生活也满怀信心,对未来也充满幻想。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自然会产生成名、成家、发财等有关未来的美好设想,这就是“理想自我”。但是实际生活往往不是他们所想象的,他们遇到的挫折比比皆是,学习生活中不尽人意的地方更是处处可见。于是就出现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与冲突。这些冲突造成了中职生难以确立自我形象,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从而引起情感的剧烈波动。轻者焦虑和不安,自卑或虚荣,不思进取;重者脱离现实、自暴自弃,形成分裂型人格。

2.自卑心理和自傲心理的冲突

进入职校后,中职生逐渐会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对自己进行观察与评价。由于受到社会关于职业教育偏见的影响,不少中职生开始自我否定,对自己的长相、能力、性格表示不满,于是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当取得一些成绩时,或者拥有某个特长时则过高评价自己,狂妄自大、孤芳自赏,使得自己本来不多的优点向缺点不断转化。正是这两种自我评价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以至于中职生常常处于自卑与自傲的内心冲突之中。学生经常伴随着不安、内疚、失望等负性情绪体验。

3.追求独立和过分依赖的冲突

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主体精神,让学生学会就业与创业。然而,现在的中职生由于受到父母过多的呵护,以及教师“好学生”标准的影响,独立性很差。他们对父母及教师过分依赖,主体意识非常薄弱。这些学生希望自己今后的路由家长和教师安排好,自己照着走就行。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只重实惠,不想履行义务和承担学习的责任。同时,中职生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他们有了较强的摆脱监督和管教的意向。这种追求独立与过分依赖的冲突使得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所事事,变得平庸。

4.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冲突

中职生思想比较单纯,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学习负担小,他们对人际交往的需要比普通中学的学生更为强烈。他们渴望学校多开展活动,自己能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结交新朋友,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满足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与此同时,一些中职生由于自我保护和受到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又把自己的内心封锁起来,不愿向别人轻易袒露心迹。“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渐渐地给人一种难以接近、不太合群的感觉。这两者的冲突使得部分中职生感慨“活得真累”、“做人难,难于上青天”,甚至还有学生把“难得糊涂”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哲学。

二、中职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自信心训练

1.在活动中树立信心。多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班级文体活动、各种技能展示与比赛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自身的价值。对那些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更要多提供发展机会,让他们优先参加活动,并最终让他们体验成功。尽可能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利用这些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在宣传中提高信心。学校加强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宣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学校成立校史荣誉室,同时校领导也要经常深入班级亲自告诉学生本校发展的历史以及取得的各种荣誉,让学生对前途充满信心;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让学生知道本校的教师完全有水平、有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人;开展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让学生明白自己对职校的选择没有错误,使学生树立“今天我为学校而荣,明天学校因我而荣”的观念,从而增强自信心。

3.在期待中找回信心。教师要充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学生给予最佳期待。在老师积极的期待下,中职生可以找回失落的自信。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多表扬少批评。同时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育与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教师经常性的积极暗示和期待将会使学生产生具大的动力,增强自信心。

4.在交往中增强信心。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乐观、主动地与人交往。自信心差的人往往既看不起自己又瞧不起他人,从而不愿、不能、不敢甚至不屑与他人交往。因此,在现实生活实践中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克服人际交往偏见,形成人缘型个性品质,使学生在集体中健康快乐地学习与生活。

5.在归因中激发信心。人们经常把成就行为归因为四个代表性的原因,分别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其中能力、努力是内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是外部因素;能力、任务难度是稳定因素,努力和运气是不稳定因素。不同的归因将导致学生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结果的期待发生变化、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以及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责任判断。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激发学生的信心。一是引导学生将成功的原因归结到内部因素,不可将成功看成是外部因素造成的。否则就会产生感激心理和侥幸心理,学生的自信心不会增强。二是一旦失败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原因归结为努力程度不够或老师指导方法与内容不对等,这样能使学生保持原有的自信心;如果认为是自己能力低或任务难度大就会大大降低自信心。

(二)自我认识训练

成熟健康的自我意识,是以正确的自我认识为基础的,很多学生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处于肤浅的“自我感觉”之中,教师应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只有正确的认识自我,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悦纳自我。

1.在适度比较中认识自我。帮助学生经常正确地同他人比较,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恶,才能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强弱与高低。“我在什么方面比谁好”、“我在哪方面不如谁”等等,这种比较训练可以使学生看清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当然比较也不能过分,要多在品德、态度和智慧上多比较。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勇于超越自我。

2.在自我反思中认识自我。帮助学生经常叩问自己“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并进行分析。分析时,一要看量,即一共能说出多少个“我是什么”;二要看质,即回答内容是否涉及未来、别人眼中我与自己眼中我是否均衡;三要看优点我与缺点我的对比,好的过多是自满的表现,坏的过多则是缺乏自信。

3.在活动实践中认识自我。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参加各种活动的动机、态度以及取得的成绩来分析认识自己。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去,不断丰富自己对自然、社会以及他人的认识,通过认识外界的人和事来进一步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三)主体性训练

主体性是人对自我实施的有意识的控制,包括创造性、参与性、竞争性和适应性。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然后再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学生光有意识没有能力,主体性则难以发挥;有了能力没有意识主体性更难体现。职校生的能力确实稍微差点,但是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很多职校生不是没有能力,只是还没有被我们发现与挖掘。相信学生有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是我们训练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与基础。

1.优化环境,提供机会。职业学校要改革课程结构,多设立活动课程、研究型课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取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让教师在做中教。改革考试形式,让学生多动手,享受过程。优化评价制度,让学生在老师激励性的评价中体验做人、做事和学技能的快乐。创设和谐、民主、轻松的班级育人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级级管理的意识,把班级管理还给学生。

2.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加强多媒体教学,创设仿真性实训情境,调动学生兴趣。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强化学生“参与、质疑、选择、手脑并用”意识,让学生在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中充满自信,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

3.信任学生,适当引导。学生千差万别,教师无论是上课还是布置作业如果千人一面、没有变化,显然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内在的诉求。例如,教师布置相同的任务则会带来很多问题。有些任务学生已完全掌握,再花大量的时间做,不但浪费时间,还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些学生则没有掌握,结果只能是找人代做或干脆不做。因此,教师布置的任务应该是开放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教师适当指导,让学生完全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样就克服了学生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坚决让学生自己做。教师也要适当引导,目的是让学生做得更好。学生暂时不会做的事情,教师要教他们做。主要是教会他们正确的方法,而不是越俎代庖。

中职生的自我意识正处在发展、稳定、完善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加强对中职生自我意识的认识与研究。学会根据时代精神和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去帮助他们、教育他们。学生的自我意识健康发展了,才能有效防止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心理辅导[M].北京:北京师大出自版社,2001.

[2]贺淑曼,蔺桂瑞.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3]苏学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0.

[4]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赵剑平.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J].焦作大学学报,20072.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