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从走班课学生抢座位谈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

 

                  从走班课学生抢座位谈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

                                                      曾德琨

  摘要:高考改革3+3政策实行后,行政班和走班并行,走班课程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管理范围,走班课堂中的事务性工作有赖于任课教师的主动参与,这是对教师全员参与德育教育的好时机。从学生层面来讲,选科本身就涉及自身生涯规划,要分析如何获得好的分数和匹配自己的兴趣专长,走班课堂上座位的选择和占有是一个小小的影射。走班课将教师的主动参与德育工作和学生的选择结合起来,探讨在基础教育中走班课堂师生之所为。

   关键词:走班   座位   生涯规划  价值判断

  明天有选科走班的课,二5班的王玉有点焦虑:除了新组建的这个选科班里好多同学不熟悉外,最主要的因素是务必要在下课时跑得快,抢占自己心仪的座位,一旦第一次上课大家落座后,下次上课就固定了,这一固定就是一学期。如果是一个不好的位置,比如窗边、最后一排、第一排窗边这些位置,听课效果就有折扣,加上现在教师上课基本都用电脑投放PPT,观看PPT的角度也很重要。

  学校里教室里的座位一般有这样两种情况:一、行政班级。班主任让大家到走廊里排队,按照高矮进教室落座,像现在高考填平行志愿,按照身高来决定前后排,避免遮挡。其次再根据视力进行微调,最后每周横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左右轮转,也还算公平;二、选修课。这个课当做素养课来上,笔记不多。而且一个教室里人数不多,座位就随便坐。但现在新高考政策,从高二开始的选科走班,每周有三门科是走班教学。学生选科、教导处统筹安排,满足学生分层走班的需求。小三门的课是高考科目,学生也非常重视,但存在一个课间换教室的环节。任课老师一般不管理班级座位、班级值日等事务性工作,而一个走班课班级的学生来自56个甚至更多行政班,听课的座位一般没人管理和安排。王玉已经上过的两门走班课,都是大家抢座位,自己还算灵活,抢到了第二排的位置。

  第二天真倒霉,已经下课了,老师还在拖堂,王玉惦记着去抢座位,桌面都收干净了,书包已经抱在怀里,根本听不进老师在讲什么。终于听到老师宣布“下课”后,王玉冲出教室,其实是挤出去,其他班级的学生要进来,里面的要出去,走廊也是乌压压的拥堵。王玉放弃了抢座位的念头,心里对刚才拖堂的数学老师满肚子怨念。走进化学走班课的教室,座位大多空着,同学们都挤在讲台前看什么。原来,化学老师已经打印了一张座位表,先到的同学都在认自己的位置,王玉坐第二排,座位表上王玉的名字边上有个“近”字,原来上课前老师已经去班主任那打听过学生的视力情况了。

  “今天的位置是暂定,大家第一节课听下来如果觉得座位不合适,同学们给我反映,我来进行协调。”化学老师是一位老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等德育工作,深知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王玉对同桌说:“还是老师安排比较有秩序”,同桌说自己来得早,倒没抢到自己想坐的位置,嫌老师多事,别的走班课就随便坐的。

  王玉因为迟到了,没有按计划抢到好座位,觉得老师安排有理;而王玉的同桌来得早,没能实施成功抢座位计划,觉得老师管得多。这是学生站在个人利益角度的感触,从学校管理层面,班级组成、师资配备、学生座位、学生干部安排、作业收发、班级卫生管理、体育锻炼都是学生有效学习的环境因素,是确保学生安心学习的措施。在新高考改革实施过程中,教育管理更多地关注到一些面上看得见的大问题,如:如何指导学生选科?如何在小三门等级考科目获得A?如何指导学生生涯规划?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报告的撰写?如何在综合评价环节获得机会?较之以往“3+1”高考多出了很多非知识层面的能力问题,而这些综合素质能力的形成是和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关联的,其中最核心的能力应该是由价值观决定的判断力。

  学生应该选什么科,教师要从学科发展和学生兴趣爱好来指导,而非和家长学生讨论如何避开抢夺A的强势群体,教师应该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专研提升学科魅力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导教与学的自信。正如这个听课座位的安排与否,也是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手段,学生对座位的满意度和他听课效率是有关的。教师在传道中要宣扬秩序、平等、公正。

  可以类比的案例是,如果参加国内以长途汽车为交通工具的旅游团,第一次上车的局面一定是混乱且无序的。先上车的抢占前面的座位,以后每天的位置就固定了,到了旅游景点上下车、到了厕所上下车都很方便。导游本来是权力组织安排座位的,但行规或惯例都是让大家自由抢占。旅客花了相同的旅费,但相对来讲获得的是不公平的待遇。反观在美国参加的7天大巴旅游,第一天上车落座以后,导游就宣布规定:第二天位置以每三排为单位进行前后轮换,第三天再前后轮......这样就保证了公平。知道有这样的规则,以后再旅游时,就不必焦虑自己抢不到前排座位了,心情的愉悦不也是旅游最主要的目的吗?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今天的教育传递给学生家长的是“谋食”、是“忧贫”。升学时忧虑能否进一所好学校,进了好学校还忧虑能否进师资好的班级,高考选科时忧虑如何避开“牛娃”以能获得A等级,高考填志愿时又忧虑将来哪个专业好找工作、哪个专业赚钱多。鲍鹏山在《教育六问》中分析道,人生目标就若只是“养活自己”,那就和动物没有拉开距离,这样的境界太低。有两位家长,一个儿子参军当了武警,抗洪救灾的时候不假思索地跳进水里,把老人、儿童扶上救生艇。家长引以为豪;另一个儿子是精英,从事金融行业,结婚庆典上,父亲赠言:“希望他们以后衣食无忧!”谁来保障他们的衣食无忧,是金融行情、国际政治、全球变暖,还是那些武警战士?那个精英儿子看上去拥有了很多资源,但缺乏生存的自信心,生命力微弱。

  美国生态学家教授保罗·埃尔里奇(Paul Ehrlich)是悲观主义者,认为人口越来越多,资源是有限的,可耗竭的资源是不能持久的。他和经济学教授朱利安·西蒙(Julian Simon)教授于19809月打了一个赌:赌10年后铬、铜、镍、锡、钨等5种金属的价格。他们以假想的方式买入1000美元的等量金属,每种200美元,价格以1980929日为准。假如到1990929日这5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果真上涨了,西蒙就要付给埃尔里奇这批金属的总差价。假如价格下跌了,埃尔里奇将把总差价支付给西蒙。1990年,5种金属无一例外地跌了价,埃尔里奇依照约定把57607美元的支票寄给了西蒙。

  我们的学生进入高一就开始考虑选课,选什么样的课可以更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三年后取得满意的分数进入心仪的大学。学生面临的选择也如同西蒙之赌一样,要有理性的、合乎客观规律发展的判断能力。结合选科产生的就是生涯规划,或叫职业生涯设计,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及权衡,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准备。

  现今有些学校对生涯规划的指导是:1、学生刚进高中时,就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选定3+3学科的小三门,以“小走班”模式开展选课教学;2、结合综合素质评价中对志愿活动60学时的要求,让学生到具体的社会空间去感受体验职业味道;3、请毕业的校友返校介绍各高校的办学特色、专业介绍;4、在填报志愿时,一些精算考分和大学专业录取分如何高度匹配的第三方机构对家长进行技术指导。

  这些生涯规划,目标还是对学生高考的几门功课如何进行排列组合以规避风险,进而取得高分,担心资源被抢占,担心当别人的分母。现在中国的教育资源较以前已经极大的丰富,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焦虑呢?

  西蒙为什么会赢?5种金属无疑是不可再生性资源,但是技术的进步可以开发和生产它们的替代品。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人类面对困境后再不断突破自然约束的历史,人变得越来越聪明,人的大脑在不断发展。“人类的未来并不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将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开发”。所以,有形的资源是有限的,无形的资源通过智力的开发却是无穷尽的。那么,努力读书是为了开发资源而非占有资源,未来的社会一定比现在有更多的资源,拥有价值判断力和丰满的精神世界才是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

 

 

联系方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曾德琨

          上海国权路383  200433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