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学校应对“问题儿童“的价值取向——也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应对“问题儿童“的价值取向

——也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我们区的心理老师和部分骨干班主任在全国心育名师尤迎九老师的带领下定期开展“尤迎九名师工作室”研讨活动。近些年的交流中,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触,那就是问题儿童越来越多了。心理老师和班主任们花了很多的精力去矫正和帮助他们,但收效甚微;偶有成功转化案例,也大多是发生了移情效应,从孩子心理上讲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问题儿童的增多,是社会转型期的表征,也是家庭教育问题长期累积的必然后果。面对学校中问题儿童日益增多这种现状,我们有必要去思考学校教育在面对问题儿童时的价值取向了。

 

所谓“问题儿童”,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我们认为包括了两类:一类是按照CCMD-3标准存在障碍的儿童,一类是有心理问题但行为偏差不大、社会危害几近无的儿童。很显然,前者是学校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受理不了的,必须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而后者,他们问题的产生大多受成长经历的影响,表现为思维方式的与众不同或部分行为偏差。“不入世”是他们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随着正常社会环境的适应和正常人际交往的互动,他们是能够逐渐“入世”并社会化的,那时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相反,若过早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其消极意义会更大,尤其是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尚未形成时,孩子会认为自己与别人不同,进而不接纳自我甚至产生行为偏差。因此,相信他们的自愈能力,不贴标签,让他们在群体教育环境中被接纳、获成长是最理想的途径,这也是学校教育可以做并且应当做的。

华东师范大学徐光兴教授在二十世纪末就指出,学校心理辅导要面向三个层次: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二是面向部分学生的预防性辅导,三是面向个别学生的治疗性辅导。时代发展至今天,面向个别学生的治疗性功能完全可以由社会专门的心理卫生机构更针对性的加以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只需做好鉴别与转介工作,而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功能和面向部分学生的预防性辅导功能应当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方向。以此为指导思想,结合笔者十几年来学校工作实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途径与工作思路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彰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性功能。

教师的生命在课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也要立足于课堂。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日益深入开展,立足于课堂而不再拘泥于一间心理咨询室应当成为所有学校领导及心理老师的共识。2016年秋,江苏省在全省统一颁发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一年一册,共十二册,在义务教育阶段教材还是免费发放的。学校及心理老师要能以此为抓手,开起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覆盖了自我、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生活与社会适应、生涯与生命六个领域,既指向学生当下学习与生活实际,也指向学生未来生涯发展。教材颁发以来,据不少中小学班主任反映,《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成为了学生课余最爱看的教科书。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活动、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这门课上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这时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就彰显出来了。

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困惑,是很正常的。怎么面对困难,处理问题,是心理课应该教给大家的。心理课不是讲大道理,而是告诉孩子,我们怎么去应对,怎么克服困难,怎么做才能面对挑战和压力。所以,心理课是对孩子的成长陪伴和引导。以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二课《气质大转盘》的教学为例。以往当学生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往往是从道德的角度来进行说教,如“冲动是魔鬼”、“让人三尺又何妨”、“心有他人天地宽”等,这种道德说教常常具有滞后性。而学生学了《气质大转盘》一课之后,情况就会大不一样。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仅了解到了自身的气质类型,也能去洞察他人的气质类型,并知晓每种气质类型的优势与不足,当他面临胆汁质同学的冲撞与鲁莽时,往往更能理解和接纳对方,而这种理解和接纳也会成为胆汁质同学优化自身气质的良好契机。改变源于理解,理解源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性功能。为此,立足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这个主阵地,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成为教师、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共识。

二、提供心理阅览、心理测量、沙盘游戏、个别咨询等服务,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功能。

个别咨询与心理测量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九十年代末做得最扎实的领域。虽时代更替,个别咨询与测量的鉴别性功能仍不可小觑,通过学校心理老师专业的心理测量与个别咨询,往往能对神经症、人格障碍及精神疾病做出诊断,这时及时通知家长并转介到专业机构往往能使学生在患病之初更早接受到专业治疗,从而有效的避免病情恶化。

但这部分工作毕竟是极少数的,心理老师与德育工作者们诉说的问题学生往往都是没有达到病患程度的,对他们而言防患于未然、在体验与阅读自省中得到自助等方式往往是更为直接和有效的。为此,学校心理辅导中心每天要能定时开放,并为学生提供心理书籍、报刊的阅览服务,提供心理沙盘的体验等服务。我校高三毕业生在《回眸母校》中写到:“最忘不了母校的快乐驿站,在我迷茫的高一、困顿的高二和常常感觉自己快撑不下去的高三,就是在那里,一本本心理书刊的滋养,一次次沙盘游戏的摆放,心理老师微笑的招呼和温和的鼓励,让我的心逐渐丰盈坚强。”是的,我校心理辅导中心“快乐驿站”每天晚自习中有四十分钟的开放时间,在沙盘区的一片欢声笑语中或在阅读区的静静阅读中,学生们释放了压力,收获了自我成长的能量,以更强大的心理资本去迎接成长路上的各种挑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功能得以实现。

三、为班主任、教师及家长提供指导,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功能。

在学校一线做心理工作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不少孩子的问题本身就是师源性问题或者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正如台湾资深心理学者张春兴教授所说:“问题儿童根植于家庭、表现于学校、危害于社会。”在中小学,很多孩子的问题大多是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问题的根源在家长。比如,任性自私的孩子一般都成长于溺爱的家庭环境中,依赖胆怯的孩子一般都成长于过分保护的家庭环境中,一个遇事一急就容易和别的同学动拳头的孩子家里往往都有个急躁冲动暴力的家长。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也一再强调原生家庭和原生情结对一个人个性特质和交往模式的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心理辅导机构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不仅启智更要正心。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让孩子既要有“聪明的脑”,也要有“温暖的心”。

另一方面,孩子的成长有自愈能力,不少“问题学生”的问题在于他们与同龄人缺乏互动,若班主任、教师能对他们有接纳的环境,而不是一推了事或贴消极标签,他们是能在群体教育环境中被接纳、获成长的。相反,班主任老师们若过早给他们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他们个性中的不足会被放大,进而会影响他们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消极意义会特别大。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学校心理辅导机构要给予班主任和教师以必要的辅导,让他们能以接纳的态度、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些成长中的孩子和孩子成长中的问题,避免标签效应。

四、开设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提升心理资本,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育人功能。

常常会听到来自一线心理老师的抱怨,说学校领导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而抱怨的焦点往往集中于学校不给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在升学压力大的高中这种情况尤为甚。与其抱怨不如行动,也许不是每所学校都能在各个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但一定没有哪个校长会拒绝心理类的短期课程或选修课在本校实施。心理老师们要能充分利用好这些平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大胆有效作为中赢得属于自己的地位。每位心理老师自身都要有这样的认知——在学校教育中,心理课虽然不直接产生学生分数,不直接提升学校升学率,却会是对学生的一生发展影响特别大的课程,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尤为如此。我校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短期课程之后如是说:“一学期的心理课非常有趣,不仅做了很多好玩的游戏,还通过活动了解自我、提升自我、学会如何更好的与人交往,总之上了心理课收获非常大。与语、数、外不同,心理课教我更多的是以后在生活上的知识,所以很自己感觉到很重要很有价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利用选修课、校本短期课程等平台,开设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压力适应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提升心理资本,开设心理影片赏析、领导力训练营、生涯发展指导等多样又个性化的课程,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育人功能。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