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陪着你一起走

在工作中,每年我都会接触一两例患有精神类疾病的学生。因着这些学生,我与他们的父母产生了联系。这些父母在突然面对孩子的疾病时,会出现接受不能、情绪剧烈变化的情况。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和精神寄托。当孩子出现异常状况时,孩子的父母同样需要得到支持和帮助。因为那时的他们,不见得比孩子刚强多少。C便是当中的一个。接下来,我就以C为例,来呈现一个普通的母亲在遭遇孩子患上精神类疾病的情绪变化过程,以及专业的支持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2016年9月中旬的某个晚上,C发微信给我,说她的孩子得了精神分裂症。这给C的生活掀起了滔天巨浪。她很后悔很自责,说去年就应该听我的建议带孩子去市精神卫生中心看医生的。一年前,我做她女儿的心理辅导,注意到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当时我立即联系了C,强烈建议她尽快带孩子去看精神科医生。结果,她并没有带孩子去。 医生的诊断结果虽然让C措不及防,但她还是支撑着让自己接受了这个现实。她握着我的手,说,孙老师,你要帮帮我。我点头回应,并安慰她:放心,我会陪着你一起走。正是在与她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她从后悔自责、慌乱不定,到为母则刚、正视现实的心路历程,也更加意识到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帮助他们是多么的重要。 一、C艰难的心路历程。 1.后悔自责。 孩子得了精神分裂症,对于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事情。在从医院回来的那个晚上,C又打了电话给我:“孙老师,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到家的?坐在公交车上,看着身边的女儿,我心都要碎了。到站下车的时候,差点摔了个跟头。我的人生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我的女儿以后可怎么办?我对不起她啊!” “孙老师,去年要是听你的话就好了,早点带她去看,说不定就不会得精神分裂症了。现在,我到哪里去后悔去?” “我怎么连一个孩子都带不好啊?这么多年,我是怎么做妈妈的啊?去挣钱也没有挣到多少,倒是把女儿给耽误了。”C的话语里全是后悔自责。去年的她,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她的孩子最终会走向这个方向。 2. 慌乱不定。 C的情绪随着孩子的表现上下起伏。当孩子状况好一点时,她会开心地告诉我:女儿的情绪挺好,这几天在家里天天跳舞,我带她出去爬山,她也愿意。当女儿状况不是很好时,她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孙老师,你看这可怎么办?女儿的情绪又不好了。 然而,更让C心慌意乱的是,她不知道孩子的未来会如何。所以,每当看着女儿时,她的心绪就难以平静。她对女儿有期待:“如果她一个月恢复得好的话,我还想让她上学,要不一休学又是半年。”有恐惧:“孙老师,孩子吃这种药依赖性特强,吃久了脑部萎缩该怎么办啊?”;有焦虑:“我着急呀,看到别人的小孩都在上学,可她这样,我心里像火烧啊!”;有怀疑:“孙老师,你说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可靠不可靠啊,我是不是要带C到省城脑科医院看一下啊?”还有深深的无助感:“我们就一个孩子,现在养成这样了,这个家怎么办啊?”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她慌乱不定,寝食难安。 3. 为母则刚 照顾女儿让她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在心理上还要承受煎熬。可更让她感到难受的是,之前一直跟她同舟共济的丈夫,在孩子生病后表达出放弃之意。他对C说,要不再生一个吧,把孩子送到乡下,给她奶奶照料。 “听他说的那句话,我感觉我的天都塌下来了,他能放弃,我不能放弃啊!如果让我放弃女儿,就是要了我的命。”C对我说,“孙老师,你说我怎么可能放弃我的女儿呢?她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不能丢下她不管。我知道他也很难过,可是我真的不能放弃孩子。”丈夫的话给了C很大的压力,但也起了另一个作用,就是更加坚定了C的决心。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秋天的风肆意地在空气中刮过来刮过去,C的头发在脸庞上飞舞,柔弱的脸上显露出的是坚毅和刚强。 4. 正视现实。 半个月过去了,C发微信给我,说她辞职了,接下来就专心在家照顾女儿。“我能为我女儿做的,就是好好陪她。这两天,她的情绪很不好,饭也不肯吃,而且还不肯吃药。医生说,药要一直吃到高考后。一旦断药,会更严重。我要监督她吃药。” 在后来的日子,她带女儿爬山、打篮球,陪女儿跳舞;还仔细搭配每一顿的饮食,力争给女儿最好的营养搭配。为了让女儿好得更快,她还拜托我去找更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给她联系好后,她和先生每周开车带女儿做心理辅导。尽管每小时收费有500元,但她还是愿意去花。此时的C已经从后悔、自责、慌乱中走出来,正视现实,并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去帮助女儿。 二、陪着你一起走 生活,在C面前竖起一道厚重的墙,她用自己的坚强与毅力凿开了一个洞眼,让阳光照进她的生命里。我答应她,陪着她一起走,给她支持,给她安慰,以让她更有力量把洞眼凿开得更大一些,让照进来的阳光更多一些。 1. 接纳她的负面情绪。 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到的。当他们倾诉自己的情绪时,或许只是想找一个出口,也或许是想得到一些安慰。C也有这样的需要。她希望女儿的病能在一个月之内就好,这样就能送她去上学,一家三口能重新过上快乐的生活。但是现实那么残酷,她的期望一时半会还得不到实现,甚至有可能终身不得实现。未来是怎样的,无法说清。他人是不能体会那种绝望感的。 C有一次实在难受得很,就和两个朋友倾诉了自己内心的焦虑,他们一个说:“你女儿白养了,以后废掉了。”一个问她:“精神分裂症会传染吧?我们是不是要离你远一点?”。“孙老师,你知道吗?我的女儿得了这个病,我恨不得***啊,以后我不会再在他们跟前讲了。”C的诉说让我感受到她无可奈何的悲切和内心如沙漠一样的荒凉。 记得有一次,我被邀请到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去做家长讲座。学校里某位领导要我劝那些家长接受他们孩子残疾的现实。我当场拒绝了他:我有什么资格劝人家接受现实呢,人家已经生活得非常辛苦了。对C也是,我能做的,就是默默地听着,全然地接纳她的情绪,尽我所能陪着她走过起初那段最为痛彻心扉的日子。 2. 帮助她少受干扰。 很多亲戚知道了孩子的病情。夫家的堂妹劝C不要给孩子吃药,会伤脑子。娘家的哥哥为她出主意:像你女儿这样的情况,等于是个废人了,现在二胎政策出来了,你赶紧再生一个。还有亲戚批评她:就一个孩子,你都养不好,怎么做妈妈的哟?……不一而足。 从亲戚们的角度来看,他们或许自认为是好心。然而,冰雹没有打在他们的身上,所以他们不能感受C所承受的痛。轻描淡写的主意,带有轻蔑意味的责备,只会给C带来伤害。 在电话里,她一边抽泣,一边向我诉说心中的委屈。她问我该怎么办?我说:那些亲戚没有你的经历,体会不到你的难过和伤心。他们说的话,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干扰。我的话让C感受到了一些支持,她的情绪也稍微稳定了一些。之后,C不再与那些亲戚联系。她说不联系后,耳根清净多了,自己也能安下心一心一意地照顾女儿了。 3. 引导她相信专业的力量。 病急乱投医。为了让女儿尽早康复,C开始去找偏方。她在网上搜索,然后用微信传给我看。“孙老师,我在网上看到一本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书,说只要吃一段时间中药,病就会好。这本书还免费赠送呢。你看,我能买中药吗?”我一看那书名,就觉得不太对头,赶紧搜索,果然如我预料的样子。我打电话给她,要她谨遵医嘱。她答应了,没有去买。她又搜了一些资料给我看,比如往病人身上扎针放血,比如对病人施行巫术以驱赶身上的病魔。C看到一个,开心一次。好在她会打电话咨询我,以至事情没有往不好的方向发展。我对她说:专业的事,要让专业的人去做。孩子需要的是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她接受了我的建议,每天应时按点地提醒女儿吃药,按照医生的嘱咐准时前去复检。C还买心理学科普读物去看,她说自己需要读一些书,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和孩子。 在C的信任下,我们就这样一起往前慢慢走,直到她不再那么强烈地需要我。现在,我们之间的联系变少了。她会隔一段时间,发个微信告诉我一些她女儿的情况。最近一条是个好消息:孩子的状况更稳定了一些,按时吃药,一日三餐,睡眠休息,都有一个适宜的节奏。而且,去医院复检的时候,医生也赞赏了她。这让她感到很开心,觉得自己的付出在女儿身上有了回报。她说谢谢你,孙老师,要不是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回复说:其实,我没有帮上特别多的忙,最该感谢的人,应该是你自己,你是一个对女儿充满爱的妈妈。 目前,精神类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致病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罹患精神类疾病的人数在增加。在中国,形势同样严峻。而且,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青少年群体不是精神类疾病的免疫人群,而是易发人群。青少年需要专业的治疗,他们的父母也需要慢慢适应这个状况。此时,学校心理健康老师可以在此阶段对父母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比如,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减少一些外在的干扰,引导他们认可专业的力量。他们在黑暗中前行,我们为他们举起一个小小的火炬,伴着他们走一程,会让他们更有力量奋勇前行,更有信心迎接黎明的曙光。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