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一线快递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论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

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不能脱离“工学结合”的大环境。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即学生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生产性的实践锻炼合为一体,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1]。该模式给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提供一个具有鲜明职业性、应用性和岗位性的真实的教育背景,也为学生提供了与社会、企业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过程[2]。但同时也给工学结合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提出新的课题。

当前中职学生面临的职业生涯发展困境

1.1 缺乏自我认识,职业意识不强

本研究表明,只有26.42%的学生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有80%以上的学生不够清楚一个合格的护士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并且也无法确信自己将来适合护理专业的各项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很多学生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自我认识,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必要的职业认知。同时,也有一些实证研究发现对自我和职业的不确定的认知会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片面化、理想化;在择业过程中,有的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的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有的对自己缺乏信心,不敢面对人才市场。

1.2 缺乏切合自身实际的考虑,职业模糊

调查发现仅有24.02%的学生喜欢所学的专业,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本专业多是听从了父母或亲友的意愿;46.32%以上的学生尚未形成或实施自己职业规划或考虑过未来的职业发展,22.12%从未主动向他人询问或与人讨论未来的工作访谈中,发现许多的学生虽然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上,但没有去真地考虑过自己将来的职业,甚至根本没有。他们职业标模糊,缺失明确的前方向和目追求,致他缺乏求学机和学习兴趣,常出、学偏低等象和困扰,对未来感到迷惘,不知所措。

1.3 缺乏职业化行为职业态度端正

调查发现,入读前曾参与过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的只占7.71%23.33%的学生没曾试图了解各类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很少及没有收集职业或升学方面的信息;24.31%的学生毕业后有不从事本专业一致的工作的考虑,并且44.72% 的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施自己的充分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工作没有计划,缺乏对其专业和将要从事的职业的社会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了解;如果没有对职业选择所持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即使有计划,也难免存在理想化倾向。

1.4 过于注重自我感觉,职业取向偏

调查发现在“毕业后,我会非常愿意从事本专业一致的工作”时,仅33.97%的学生表示“符合”;而追问其余学生为什么不愿意时,她们都言及做“护理工作”就是“打打针、纳纳药、端端盆”。在“我认为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一项调查中,“获得工作快乐”41%社会地位高25%工资高18.7%职位高8.8%适合自己6.4%。以上数据表表明,多数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过于注重个人的自我感觉,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人生发展的规律,在职业价值取向上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现实化、实用化、功利化和自我化等特点。

工学结合模式下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的社会化原则[3]

2.1  指导社会化

真正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是将个人职业和社会需求相合,是在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个人职业划。因此,在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目标时,不能从学校和学生角度出,而从社会角度出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与研究,真分析社会人才需求、职业岗置的状和趋势,据此专业和教学设计,在此基上再确定教学目,以避免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的盲目性。

2.2  指导内容社会化

为使学生在社会展和职业需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从学生向“社会人”、“职业人”的转变职业生涯发展指导融入相的社会内容。其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本知,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涯设计本身,要更多地融人相的社会知和技能、技巧,如本专业发展概况、行需求准,职业生涯的知、能力、职业道德素择业过程中的心理、技巧,行就政策、就等,以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

2.3 指导程社会化

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不要有理教育,更要有活教育和境教育。通社会调查、社会践等活学生增加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了解、对职业及其趋势位要求的了解,认识学校和社会的差异,从而好地实现角色转换,制定有利于成功就的生涯划。走出校门、请进校门或自行设计,多进行多层次的职业,才能真正了解用人位的用人准,才能制定可操作的、清晰具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

2.4 指导师资社会化

职业生涯发展指导,这项工作面广量大,仅仅在校教师往往不能足学生需要的。而社会上有一些方面的专业机构,多企事业单位也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虽然没有系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体系,但在职业生涯划的某个方面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独到的解和深刻的体会。因此,在师资方面,学校打破自我封的框架,借进经验,利用社会源,聘社会人士参与,建立一支合、优势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师资队伍。

3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实践

3.1 完善教学内容,加强指导的实践性

首先,补充具有校本特色的职业定向和就业案例。要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背景,介绍学校开设本专业前沿领域的国外国内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状况,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情况等,便于学生了解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要求,树立专业意识,拓宽学生职业认知层面。其次,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规划方法,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和职业兴趣,设计出一套符合发展学生职业认同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方向,提升其对所学职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而且,还要介绍企业职业管理的流程,鼓励学生争当企业中的重点员工,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再次,要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测评,为“人职匹配”的实现奠定基础[4]。测评重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自测,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以及岗位要求,有意识地改变自己。最后,要组织学生对所学职业现状、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实地调查,并以此为依据设置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的内容,使学生的职业规划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3.2 增设教学过程,加强指导的体验性

首先,要结合专业实践,在学生课堂学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社会应用情况的了解,介绍本专业在社会诸多职业中的地位和现状,使学生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征,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树立自己的专业方向,确立自己未来在社会职业中的位置。其次,增加学生未来适应工作岗位需要而设计的特殊教育环节,专业设置、教学划、素教育活的拓展等方面,来足学生的生涯展的需要,如把学生作为未来的员工,建设模拟公司,通过角色模拟,使学生按照公司日常管理的规范化运作安排日常生活,用于承担员工应有的职责;注重礼仪、礼节,讲究仪表举止,提高沟通能力。最后,建立职业生涯设计工作室,为学生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职业选择、就业去向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建立全程的职业生涯发展档案,作好已就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和后续服务,为学生制定和调整职业规划提供依据。

3.3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指导的开放性

开展团体指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既重视中职学生的共性,开展系统的课堂教学;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学生个性展和生涯本,在工作上要突人性化、个性化和致化,引导学生从职业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准确定位,规划人生。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置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咨职业生涯档案、职业心理素拓展等模,加强简历制作、求、模、角色转换和社会适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职业规划生涯的认识职业定位意开展讲授与训练相结合: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开展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建立课程学习与网络资助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测评,做好生涯发展咨询工作,开设“模拟职业人”教学环节。开展校内指导与校外指导相结合:既可以由校内专兼职教师来进行教学、辅导,也可以请校外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来校专题讲座和座谈,调动社会资源,以提高该项教育的开放性、互动性和有效性。

3.4    改革考核手段, 加强指导的导向性

传统的评价学生主体是学校科任老师,所进行评价的手段是通过课程考试或是老师、学生进行评议。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全忘记。其实,一张试卷也不能全面地考核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高低。因此必须走出知识衡量为大的误区逐步以素质为权重以能力测评为中心的工学结合考核评价体系把现场考核过程考核实践成果考核与相应的知识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校内考核与校外工作岗位上的社会考核结合起来,构建一种由培养狭窄的学科型人才向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转变的考核机制变书面考试为实践性考察,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等学习方式把平时课外作业、模拟情境教学中的表现以及体验活动的参与度等作为过程考核的内容;使考核真正成为学生职业生涯健康发展的导向标和助推器,并通过考核与修正来增强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信心并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创造综合实践等方面的职业能力为终极目的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桂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高教论坛,20135:126-128.

[2]王辉,肖启运.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参与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2):68-70.

[3]李英.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化[J].镇江高专学报,2011(1):46-48.

[4]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三模块实践教学探索河南合计学院学报,20126:103-106.

 [5]张幸逍.拓展专业技术适应岗位需求,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专业特长[J].科研,20158):23.

 

联系人的姓名:朱业标    身份证号:330722196904289012

工作单位:浙江省永康卫生学校

详细联系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江南街道下园朱村190号(浙江省永康卫生学校)

电话(包括手机):13857958358

邮编:32130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