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走向自主和实践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传统学校教育过分强调“知性德育”,以知识、思维和脱离实际的教化为核心,肢解了学生成长的真实过程,脱离了生活过程和社会现实,使德育在教化与知化的语境里苍白无力。“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以人本主义理论和主体性教育主张为基础,通过普通高中学生生动的学校实践,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生活,以自主和实践作为取向,使学生逐步成为具备自我发展和完善能力的和谐发展之人。
《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职业指导是加深有关知识传授,属职业指导的提高阶段。指导重点是引导学生广泛了解专业或职业,进一步了解和剖析自己,正确处理选择专业或职业的主客观因素,提高选择志愿的决策能力。”“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与个体自我觉察、社会、工作之间建立起积极联系,在丰富知识学习和塑造完美个性的同时增加未来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在普通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
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取向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为未来职业所做的策划和准备。著名的生涯发展研究者舒伯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生涯也是人自青春期至退休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业之外,还包括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角色,如学生、退休者,甚至包括了家庭和公民的角色。高中阶段处于职业生涯的成长和探索时期,是其形成的关键阶段。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让他们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职业,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和方法,进而自己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发展方向,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一)养成高中生终身发展规划的素养
对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为自己的人生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将会有利于高中生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很多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仅仅在高二文理分科时或者是高三毕业的志愿填报时才重要,这是一种偏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以职业指导为主线对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生涯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角色、寻求最佳生涯发展途径。生涯规划教育强调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气质、能力、价值观和需要等,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增强高中生自主的实践能力
现代德育观认为,学校教育的根本指向应是学生的自我发展,学校应为学生的主体性完善和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的弊端不仅表现为手段上的单一,以教化为主;还表现在理念上的落后,脱离生活和社会现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只在一些大城市的少数学校进行实践,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为“自主为先,学科培优,国际融合”。“自主为先”就在于注重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塑造这一自我成长过程,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成长和对未来有更好规划,从认识自己开始,形成职业意识,开始进行职业探索,这有利于在校生明确学习与发展的方向,激发成才动机并付之于实际行动。
(三)拓展高中德育新思路
选择了一份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选择了一种社会角色,进而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所有这一切都由自己把握。自己需要什么,有时候需要走近它们,有了更多的了解才能澄清自己的需要。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有着丰富的校友资源,他们都走向了全国各大高校各个专业,或是在各行各业上发挥着自己的力量。通过访谈、调查实践的方式走近大学、走近专业,走近各行各业,让学生在认识自我、有了职业意识的基础上对于职业有更多感官的认知,对职业生涯产生初步的认识,明确今后的目标,有利于他们更好成长和对未来的规划。这既增加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对生活与社会的了解,也为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探索以实践为取向的学校德育提供了新思路。
  二、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模式探索
规划好自我职业生涯,不仅仅是在未来找一份好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指引着我们努力的寻求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和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更好的机会。我们需要创造一些平台来帮助学生积极挖掘身上的潜力,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与决心,促进他们不断追寻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应从理论走向实践,基于学校的传统教育特色,面向社会,走向生活。
(一)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提升生涯自主意识与责任
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系统的、有步骤的来给学生做这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逐渐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并认识它对人生的重要价值,开始对于职业有些探索,对职业、工作有全面的认识将有益于他们明确今后的目标,并在这些基础上制定人生规划并开始指导具体的生活与学习。
我喜欢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拥有什么?我要什么?……我为什么上学?考上大学以后干什么?考研?出国?找工作?考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这些都是高中生的种种困惑。这些困惑的解决无疑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设计,职业规划非常重要的一环节就是认识自己。
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只有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成长。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识基础上。高中生自我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但缺乏正确的方法全面了解自己。通过团体活动《找位置》《认识你自己》《个性的底色—气质》、《人生价值拍卖会》、《为人生植一棵能力树》等课程从气质、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为合理的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充分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及所处的情势,自己的优势所在,完成对自己在各方面的重新整合,综合自己所处的情势,造就一个全新的自己。以此为基础,就可以阐述和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对于职业的探索和生涯意识的形成则是通过另一部分课来完成。如通过学生对家族职业树的探索,认识自己对职业、生涯的期望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憧憬。根据霍兰德的类型理论通过兴趣岛的活动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一个成功者能够充分发掘自己的才华并将其转化为实践的技能,利用这些技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则是通过对未来自我的探索,使学生明确自我的选择,建立个人暂定的生涯目标,协助其提升生涯自主意识与责任,并针对暂定的目标,制定《我的高中企划案》,进行相关的规划和准备。
(二)组织系列主题班会,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与水平
主题班会同样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作为班主任对于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状况,有着更多的了解。每个阶段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也不同,利用班会的契机,由班委会组织的主题班会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作为高中生,自主管理特别重要。比如高一进校一个月后,在经历了军训、社团招新、运动会等系列活动之后,学生对学校的新鲜感开始褪化,从初中的老师管到高中的自主管理,学生开始有焦虑和困惑,处处流露出对于未来的迷茫,内部学习动机不足,从忙碌到茫然,如何帮助他们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以《追逐的梦想》为主题,让学生看到自己最初的梦想,激发他们对未来的自我探索,明确自我的选择。这也是生涯规划中做好定位的一部分内容,在引导学生看到“未来的我”基础上,还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从“现在的我”到“未来的我”之间还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最近的就是高中的三年,将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我的高中企划案”引导学生结合自我规划的内容提高自我认识,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的提升。在这样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同学不仅仔细思考了自己的理想定位,更重要的是他们了解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确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并有了详尽的计划。
(三)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增强生涯规划的自主性
校园实践体验活动是每个学生开发创新潜能,施展个人才华的大舞台。这类活动是以个人兴趣和内在需求为基础,以探索、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主体的创新素质有效发展为目的的自主性活动。利用校园实践的舞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而且可以对自我能力、角色及职业进行探索,使他们对于职业的好奇或者是偏好逐渐具体化。
如有些高中开展的文化艺术节活动为高中学子创造自主的舞台,整个艺术节从启动、运行、展示到总结反馈;从会徽征集、展示场地规划、负责人员培训、评委学生、老师聘请到校际邀请观摩等全部由学生会独立运作。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就是传统活动“社会一条街”。从摊位竞拍到选择项目,物品采购、取货、设摊、叫卖等流程学生全程参与。这样的活动学生懂得了劳动和创业的艰辛,培养了商业意识和风险决策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更加愿意利用这样的机会去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去开拓视野,认识和理解各种职业。江阴是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企业,**中学的校友,也不乏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去进行社会实践,就是一种很好的职业体验和调研。
例如高二的小Y同学就在一制线厂做了一天的会计。她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记录、计算工人每天的工作量。原本对于会计的认识就是做账,通过实践,她有了新的认识和感知,如“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同时还需要“恒心、细心和毅力,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而小Z同学则选择了在表哥的饭店里做服务员,去感受服务行业。一天的锻炼学习,他“有了服务意识,养成了微笑的好习惯,学会用标准的礼仪礼貌待客。做服务业,意识的提高往往比技能更重要。饭店服务是一门处理细节的艺术,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是一种表现态度的艺术,还是一门交心的艺术。”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对某项职业有了更主观的认识,还可以将实践经验带到学习和生活中来,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更加成熟起来。
有些学校则会借助社团的力量,利用寒暑假,来体验一些职业。如去市图书馆做一名图书管理员,体验他一天工作的经历与感受。六天的体验活动,同学们不仅收获了众人的赞许和活动的圆满结束,更加感受到的是办好事的行动准则和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感使得每一位活动参与者都尽心尽力地完成了这份工作,向社会和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三、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与展望
我们在某高中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其中问卷调查显示,新高一学生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年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社会的了解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夏某是高一的女生,她说“似乎一直都在以一种混沌的姿态生活,一直以家人的要求存在,成绩要好,做人要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甚至不清楚现在为什么要认真,没有很明确的目标,没有很充足的动力,以迷惘的心浑浑噩噩”为了改变自己而选择了《彩绘生命蓝图——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比以前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类型,知道自己这种性格类型所适宜的参考职业,课程也给了自己一个十分重要的契机,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
嘉嘉的观点:“其实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一直是很模糊的,经过一学期课的学习,我认识了许多新兴职业,也对传统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我充分意识到需要对自己这三年高中做好充分规划……原本以为进入高中的目的只是认真学习,考个好大学。现在通过对自己的了解和对未来的规划,人际交往能力也非常重要。高中的两个主要目标:考上好大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上述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未来有了强烈的成功欲望,从而使人生走向自觉发展的阶段。但是,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何整合家庭、社会的力量,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化、立体化、生活化,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学校为实验单位进行的探索和尝试无疑是必要的,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范式探索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学生生涯规划教育需要进行过程性评价,才能在诊断和纠正中使教育活动更好地得以开展,但在对高中生进行有计划、分阶段、有侧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如何更客观去评价学生的教育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庭影响。家庭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家庭赋予孩子的期望及对于未来职业的看法、选择、指导也会影响子女对于未来的规划。可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家校深度合作的机制,通过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应发生在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教育的关系问题,学校教育边界渗透的程度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笼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未必适合每一个学生,真正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对每一个学生意识的激发和进行自身生涯设计的指导,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严谨的经验总结。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方向,为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和完满人生目标的实现正是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 美林,郭晓丽.生涯教育——与孩子一起搭建人生的阶梯[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试行)[J].人民教育,1995(1).
[3]沈之菲. 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王蓓.论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回归—现代德育困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4).
  [5]张敏君.探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丰富学校德育工作手段[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