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父母控制对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的研究

 一、问题提出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必经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初始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仅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也与环境因素存在紧密联系。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是指青少年由于个人行为变现无法顺利适应多变的环境,致使他们无法适应,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等各个方面,可能发生生理上或者精神上的困扰。青少年遭受到困扰挫折后,如果冲突超过容忍的程度,引起严重不安或焦虑,采取防卫机制,进而可能形成不良适应。这便可能产生一般的问题行为,严重的可能发展成为反社会甚至犯罪行为。

心理学者武志红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叛逆的孩子,父母要他向东,他就非要向西。父母要他学好,他就非要学坏。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摆脱父母的控制,做回自己。但实际上,他仍然是父母意志的产物,只不过方向看似相反而已。真正要摆脱父母的控制,他不必非得与父母对着干,只需要静下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自己真正的渴望就可以了。” (武志红,2007)可见,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良好的教养方式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相反,若教育方式出现问题,则阻碍了子女的发展,可能会表现出叛逆的情绪,做出不良或不健康的行为等。武志红在书中提到了父母控制,这一直是许多发展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它指的是父母对青少年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监督和规定,是父母对子女管教方式的一种。西方学者在20世纪初,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多种父母控制模式,对父母控制模式的研究进行总结,近十年来,许多西方研究者以父母的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为依据,即根据父母是侧重儿童的心理还是外部行为把父母控制分为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模式(Barber, B. K., Olsen, J. E., & Shagle, S. C., 1994; Steinberg, L., Elmen, J. D., & Mounts, N. S. , 1989; Barber, B. K., 1996),也可以理解为根据父母控制的内容上进行划分。到了21世纪研究者斯美塔那达蒂斯(Smetana, & Daddis., 2002)将心理控制定义为父母试图通过消极地控制儿童的心理世界来控制其活动,从而破坏了儿童的心理发展,将行为控制定义为父母对子女的管理、规定和限制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对父母的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产生的作用进行研究,问题行为既包括的外化问题,如打架、抽烟、喝酒、逃学,也包括了内化问题,如焦虑、恐惧、寂寞等。本研究旨在对父母控制方式进行探索,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对减少子女不良行为方面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选取多所普通中学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7份,有效回收率为96.3%。其中,男生484名,平均年龄为13.13±0.86岁,女生383名,平均年龄为13.02±0.84岁。

2、研究工具

(一)背景资料问卷

该部分为自行设计。用于收集被试的年龄、年级、性别、与谁同住、是否独生子女、出生地、父母受教育水平进行等级评定。由被试根据自身家庭情况做出选择,在编码时对这些选择分别赋予1~4的分值。

(二)父母控制量表

1、父母行为控制量表

采用BarberOlsen(1994)Barber(1996)编制的父母行为控制量表。本研究进行了严格的翻译和回译过程。包括9个项目,如:“父母知道我晚上去哪儿”,要求被试在五点量表上对内容进行评定,“从不”计1分,“偶尔”计2分,“有时”计3分,“经常”计4分,“总是”计5分,量表分数为各项目分数之和,量表分数越高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控制程度越强。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的总分标准分,本次测量的Cronbachα系数为0.71

2、父母心理控制量表

采用BarberOlsen(1994)编制的父母心理控制量表,翻译及回译过程同上。包括10个项目,如:“父母总是试图改变我”,要求被试在五点量表上对内容进行评定,计分方式同上,量表分数为各项目分数之和,量表分数越高表示父母对子女的心理控制程度越强。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的总分标准分,本次测量的Cronbachα系数为0.75

(三)青少年问题行为问卷

1)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问卷:

在参考学生态度和行为问卷以及监控未来问卷(Jelicic H, Bobek DL, Phelps E, et al.2007)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青少年的常见问题行为改编而成。问卷包括15个项目,如:“是否吸烟?”,要求被试在五点量表上对过去一年来自己该行为的发生频率进行评定,采用5点计分,分别计1~3分,量表分数为各项目分数之和,分数越高表示出现的外化问题行为越多。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的总分标准分,本次测量的Cronbachα系数为0.79

2)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问卷:

采用Achenbach1991)编制的青少年自评量表中的焦虑抑郁分量表,共16个项目。要求青少年报告现在或近六个月出现每种问题的情况。采用三点计分,分别计1 ~ 3分,量表分数为各项目分数之和,分数越高表示出现的内化问题行为越多。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的总分标准分,本次测量的Cronbachα系数为0.88

 

三、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层次回归的方法分析父母控制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主效应以及交互效应。表1和表2分别列出了以外化问题、内化问题作为结果变量的两个模型。由表1可知,在父母控制的主效应上,父母的行为控制负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心理控制对外化问题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行为控制与心理控制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即,父母行为控制越多,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越少。

          表1  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对外化问题的预测

结果变量

预测变量

β

F

R²ΔR²

外化问题

 

 

 

 

Step1

内化问题

0.24***

55.17***

0.06

Step2

年级

0.06

12.92***

0.10

 

年龄

-0.01

 

 

 

性别(1=男,0=女)

-0.17***

 

 

Step3

行为控制

-0.18***

12.33***

0.13

 

心理控制

0.01

 

 

 

行为控制×心理控制

-0.01

 

 

 

由表2可知,在父母控制的主效应上,父母行为控制负向预测青少年内化问题,心理控制正向预测内化问题;行为控制与心理控制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即父母行为控制越多,青少年的内化问题越少;父母心理控制越多,青少年内化问题越多。

            表2  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对内化问题的预测

结果变量

预测变量

β

F

R²ΔR²

内化问题

 

 

 

 

Step1

外化问题

0.21***

55.17***

0.06

Step2

年级

-0.03

13.57***

0.12

 

年龄

0.06

 

 

 

性别(1=男,0=女)

0.21***

 

 

Step3

行为控制

-0.10**

22.65***

0.23

 

心理控制

 0.32***

 

 

 

行为控制×心理控制

0.01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