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学生案例看“詹森效应”的影响
经常有学生和家长来咨询室,不断哭诉和抱怨平时成绩优异,但每遇到重大型考试,就会发挥失常,有失水准,最终与自己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深感遗憾和痛心。下面是笔者咨询中的案例。
案例一 张某,女,某重点高中高一学生。初中时在校成绩优秀,但中考失利未如愿考入重点高中,后以借读生身份入学,感到压力很大。正如该生自己述说:“因为我是借读生,总觉得在班上低人一等。同学们学习竞争激烈,父母对我付出很多,抱有很高的期望。现在我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唯恐出现中考的失误,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的努力。考试的分数象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上,无法搬走。”
案例二 宋某,男,某重点高中高三学生。该生的学习成绩优秀,又是班长,曾多次获奖。刚入高三的摸底考试,成绩有所退步。感到极度失望和痛苦,之后他又振作起来,更刻苦学习,但后来的模拟考试成绩仍不理想。现在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并不像原来那样聪明。发展到考前,没有信心,精神紧张,并伴有呕吐、恶心、小便频繁,睡不好觉等症状。
我们通常把上面案例中学生出现的现象,称为考试焦虑。郑日昌[1]认为,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等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的,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笔者发现学生因考试过度焦虑引起考试发挥失常的现象,其实质就是詹森效应。詹森效应来源于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的经历,他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2]。
在日常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像“詹森”这样的来访学生屡见不鲜,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考试焦虑症状。考试焦虑的表现[3]:考前表现为持续的焦躁不安,学生总惦记着考试,常会感到自己什么都没学会,缺乏信心,精神紧张,情绪焦躁,学习时精力分散,效率低下;考试过程中表现为怯场、晕场、信心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处于混沌状态,回忆过程受阻;考后表现忐忑不安,总是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担心他人对自己成绩的评价。
有相关研究[4]发现,高中生或多或少有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其中女生的考试焦虑要显著高于男生;由于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竞争压力,考试焦虑程度显著高于高一、高二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考试焦虑不同表现,可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为镇定状态(头脑清醒、态度端正、积极乐观、坦然自如,但有时略有激动,有紧迫感);第二级为轻度焦虑(心情较为激动,有焦虑感,心中有点不安,属于适度焦虑范围,不影响健康,有助于考试的正常发挥);第三级为中度焦虑(心理过于激动,焦虑过高,神经有点紊乱,身心有所损害);第四级为重度焦虑(恐惧心理,焦虑感严重,伴有躯体不适症状,严重影响考试发挥)。
二、以心理学视角解读校园“詹森效应”
心理学著名定律叶克斯-多德森定律恰好可以解释“詹森效应”,进而分析考试焦虑和学业水平之间的关系。该定律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学习难度是中等的时候,压力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即学习压力微弱或过于强烈都不利于学习,只有当学习压力的强度适中时,才会取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学习难度很小,学习压力大反而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学习难度很大,适当降低学习压力的强度才能促进学习。而学生出现“詹森效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由考试压力过度所导致的紧张不安甚至带有恐惧的情绪状况引起。(如下图所示)
从周围众多学生出现的考试焦虑现象,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7],笔者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校园“詹森效应”的根源。
校园“詹森效应”的原因分析
内 部 因 素 |
自我认知 |
学生对自我能力认识不准确,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矛盾。一类学生对自我期望及成就动机过高,不允许失败,而一类学生缺乏自信,总担心考试失败。两类学生具有思想包袱,极易出现过度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正常发挥,出现“詹森效应”。 |
考试认知 |
对考试重要性的认知,过于夸大考试失败的结果。存在“万一考砸怎办?” “考不好对不起父母、老师……”等消极想法,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入睡,记忆力衰退等躯体表现。 |
|
知识准备 |
知识掌握多少及牢固程度对学生的焦虑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识储备丰富、基本功扎实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充满信心。学生没有学好和复习不充分而又希望考出好成绩是引起考试焦虑出现“詹森效应“的直接原因。 |
|
人格特征 |
焦虑与否与其人格特征有联系。人格是在遗传基础上通过一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点。有类学生由于先天性遗传的神经类型特点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焦虑型人格”,易出现“詹森效应”。 |
|
外 部 因 素 |
家庭方面 |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期望值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常出现“过高的期望”、“过度的关心”、“过多的指责”以及“过分的呵护”的四过现象,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反而易出现“詹森效应”。 |
学校方面 |
焦虑感主要来自担心辜负老师的希望和同学间的激烈竞争。学校“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评价体系。这些都易导致校园“詹森效应”。 |
|
社会方面 |
社会是学生的最终归宿,而当今整体大环境对青年的要求较高,媒体不断报道就业压力,出现“惟名牌是瞻”的社会氛围,使学生把目标锁在名牌大学,人为夸大对考试的重要性和期望值,导致考试焦虑出现“詹森效应”。 |
三、告别校园“詹森效应”轻松应考
在日常的学生心理辅导中,很多学生被“詹森效应”困扰着。如何帮助学生告别“詹森效应”呢?根据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潜意识观[6],条件性情绪反应是易消除和易建立的,只要把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干预转变为积极的条件情绪反应,再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积极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就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考试焦虑,减少校园“詹森效应”。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引导学生调整认知,制定合理的目标
预防和缓解考试焦虑的根本和关键是调整认知。引导学生全面而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与此同时,以正确的态度认识考试,纠正不合理考试观。正确认识考试和考试焦虑的关系,适度焦虑能激发个人潜能,考出好成绩。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考试认知会平衡自我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反之会因认知偏差而容易引起考试焦虑而出现校园“詹森效应”。
2.指导学生科学地制定学习和复习计划
学生的考试焦虑很大一部分源于考前准备不充分,知识贮备不足而引起的。运用心理学知识如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注意的特点及规律、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等,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复习计划,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缓解考试焦虑,降低校园“詹森效应”发生的可能性。
3.开展自信训练,培养学生自信心
研究表明,自信心是影响考试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无论是任课教师,还心理辅导教师在考前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信心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采用认知调整为主,加以自信心训练、挫折教育的心理健康课或主题班会课,教会他们用积极思维方式代替消极思维方式,采用积极暗示来缓解紧张心理,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4.指导学生运用放松训练自我减压
考试焦虑的情绪表现为紧张不安、总有担忧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掌握放松训练的要素来有效控制和缓解。心理学家荣格最初使用积极的想象来应对焦虑症状,缓解紧张。放松训练包括全身肌肉渐进放松、腹式呼吸法、想象图像放松、音乐舒缓放松、自我催眠等。还可以通过户外休闲活动来达到放松,如有氧运动、郊游散步、游戏竞赛等。对学生来说,肢体性非脑力活动不仅可以使身心放松、排解焦虑,还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全方面地发展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5.加强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
由于神经类型或人格特质的不同,有个别或一类学生可能更容易出现考试怯场,大失水准,逢考必差的“詹森效应”现象。对于此类学生可以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宣泄不良心境和压抑的情绪,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策略协助消除忧虑,走出困境。同时,也可以采用具有同类特质或同类境况的学生在一起开展主题为克服考试焦虑的团体辅导,充分利用同辈辅导的优势,协助这一类学生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发展成长。
6.教授学生一些元认知小策略
常见的克服考试焦虑的元认知小策略有深呼吸、积极暗示、心理冥想、小程序放松、墨菲定律和瓦伦达效应。通过教授学生这些小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考前、考试中和考试后有效的缓解压力,减轻焦虑感,避免“詹森效应”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郑日昌.中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258.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6.
[3]余巧仪.考试焦虑原因分析及其调适[J].北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5:12-13.
[4]钟霓韵.高中生考试焦虑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J].北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5: 4-5.
[5]金洪源,刘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战略新一代技术开发[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1.
[6]金洪源.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与学生人格的高效培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10).
[7]王晓霞.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