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中小学心理教师研修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关京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五条甲一号
邮编:100034 电话:13801057168
邮箱:qingchunqi2007@sina.com
[摘要]心理教师专业发展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基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区教师研修部门依据区情、师情,研发了中小学心理教师研修课程,形成了以课程目标为引领、课程内容为核心、课程实施为保障、课程评价及区域保障为支撑的研修课程体系,有效促进区域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区域;心理教师;研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心理教师队伍,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教育部 2012 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大心理教师培训力度。
近年,全国各地市区各级职能部门均开展各级各类心理培训,提升心理教师专业水平,同时社会上各类心理疗法的专题培训也提供了多种选择,这些都使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比较多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但从整体看,虽然心理教师职后培训种类很多,培训形式多样,但市区各级培训各自为政,缺乏顶层设计,内容零散。尽管心理教师接受了诸多培训,但实效性不尽如人意,这种现象制约着心理教师进一步的专业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要求较高,职后培训如何能够帮助心理教师持续提升专业水平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北京市某区心理教师研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例,探索促进区域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回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命题。
一、区域心理教师研修课程建设的现实需要
(一)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
在全面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教师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其培养与引领显得尤为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强化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心理健康教育承担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使命。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培养一支高质量、能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搞好学校心理教育的关键。
(二)回应区域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作为首都基础教育高地,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中小学校心理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对区域心理教师调研显示,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拥有与心理学相关学历比例分别是100%和57.69%。教师们专业起点高,对个人专业发展有较高的期待,希望能够在区域教师研修中得到支持(表1)。
表1 西城区心理教师对区级研修活动内容的选择
培训内容 | 个体辅导 | 心理课研讨 | 团体辅导理论与实践 | 危机 干预 | 生涯 教育 | 心育 伦理 | 个人 成长 |
中学专职 | 90% | 86% | 78% | 76% | 72% | 54% | 70% |
小学专职 | 77% | 77% | 73% | 69% | 65% | 62% | 73% |
(三)提升区域研修质量的需要
从我国当前教师职后培训的现实看,区域教师研修是促进其专业发展较为持续且稳定的形式。但从整体看,区域研修缺乏整体规划,培训实效性有待提升。需要区域层面在把握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区情,把握教师需求,系统规划教师研修,完善心理教师一体化培训机制,通过研修课程建设,形成以课程目标为引领、课程内容为重点、课程实施为保障、课程评价为促进的区域心理教师研修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区域研修质量,更好促进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二、区域心理教师研修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以区域研修课程为主体,建设心理教师培训体系
目前一线城市中小学大多配备了心理教师,但多数学校仅有1人,缺乏校内教研。面对心理教师队伍现状,区级层面对心理教师职后培训进行顶层设计,依托区级研修,以区域研修课程为主体,建立与区域心理教师实际情况相符的渐进式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搭建成长平台(表2)。
表2 区域研修课程助力各发展阶段心理教师成长
成长阶段 | 成长途径 | |
新入职教师 |
区级 研修 课程
| 入职培训、新教师启航课程、师徒结对…… |
成长期教师 | 在区研修课程中承担相关任务: 承担区级研究课、参与课题研究 在专项活动中承担任务…… | |
成熟期教师 | 1.骨干教师远航课程 2.区级兼职教研员,研修课程中承担相关任务: 带领专题学习小组、组织开展项目研究、组织集团校教师活动、进行主题讲座、活动带领、指导青年教师…… |
(二)建立区域心理教师研修课程设计模型
多年探索,区级教师培训从内容零散、形式单一的经验交流、讲座到成熟的研修课程,围绕课程关键要素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建构了系统的区域心理教师研修课程,成为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心理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区域教师研修课程设计模型(图1)。
图1 区域心理教师研修课程设计模型
(三)依据“两个需要”确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确立围绕两个需要:第一,为保障教师职后培训的有效性,基于成人学习特点,研修课程设计关注心理教师的实际需求。第二,基于国家对教育发展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要求,立足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发展的需要,围绕区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六有”体系的推进(六有:专业的心理教师、系统的心理课程、专业化个体辅导、完善的学生心理档案、心育科研、家校社协同的育人体系),将区域研修课程的总体目标为:聚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六有”体系实践问题解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建设区域心理教师学习共同体。
(四)研发“两层次五领域”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目标,建构了“两层次五领域”区域中小学心理教师研修课程体系(表3)。两层次课程包括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在满足教师队伍整体需求的同时关注教师个性差异,在把握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化发展方向的同时,满足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也为教师自主发展留有空间。实现了教师队伍规模化发展与个性化发展。五领域课程包括心理学理论、心育研究、心育实践、心育伦理、心育热点问题及心理教师自我成长五大领域内容,涉及心理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提高培训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全方位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表3 “两层次五领域”区域心理教师研修课程体系
领域 |
心育伦理
| 心育研究 |
心育实践 |
自我成长 |
心育热点问题 | |
心理学 专业理论 | 心育实践问题研究 | |||||
基础 课程 | 1.面对学生的专业伦理 2.面对家长的专业伦理 3.面对同事的专业伦理 | 1.心理测量 2.心理辅导 3.危机干预 4.课程理论 5.心理学新兴理论流派 …… | 1.心理教师胜任力研究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3.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研究 4.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 |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规划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3.学生心理档案建设 4.个体心理辅导 5.校园心理危机干预 …… | 1.个人生涯规划 2.心理教师自我关爱 | 1.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教师心育能力提升 3.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4.学生疑难个案研讨 5.学生关键期指导 …… |
拓展 课程 | 新教师启航课程、骨干教师远航课程、集团校自主课程 沙盘理论与实践课程、青春期教育研究课程、系统家庭治疗课程 萨提亚个人成长工作坊…… |
为保障课程实效性,课程内容重点关注了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系统性:围绕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关键要素,通过顶层设计,形成系统的研修课程体系。引导教师系统把握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第二,适切性:课程内容针对心理教师工作的专业需求量身定制。心育伦理课程是心理教师规范工作不可或缺的内容,自我关爱课程可以帮助心理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更好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第三,实践性:研修课程体系彰显区域特色的实践性,以教师需求为导向,帮助教师有效解决实践问题。“心育实践”及“心育研究”课程与教师现实工作紧密结合,并随着教育实践发展,不师的现实需求。第三,开放性:“心育热点问题”课程内容随着时代发展和教师需求随时增加新的议题,满足教师发展性需求。第四,主体性:围绕共同愿景,建设区域心理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断提升心理教师内在的持续成长力。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注重教师参与,“心育热点问题”课程由区内骨干教师设计并主持,“自我成长”课程以工作坊形式开展,强调教师的参与体验。
(五)形成“研训行一体”的课程实施模式
区域心理教师研修课程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对接,研究为培训与实践指引方向,实践又推动研究与培训深入。融合研究、培训和实践三环节的“研训行一体”培训模式是区域心理教师研修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针对不同类型课程特点,采用不同实施方式(表3),其中“心理教师自我成长”与“心育热点问题”课程以更灵活的方式进行。研究、培训、行动均可成为课程实施的起点,并形成一种环形循环关系。研训行三位一体的课程实施方式大大提高了研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表4 “研训行一体”的区域心理教师研修课程实施方式
课程 | 实施方式 | 特点 | 案例 |
心育 研究 课程 |
研究-培训-行动 |
| 学生发展性心理档案建设 心理课“课例研究” |
心育 伦理 课程 |
培训-实践-研究 |
|
心理咨询伦理
|
心育 实践 课程 |
行动-研究-培训 |
|
学生疑难个案 |
心理课“课例研究”为“心育研究课程”中的一个具体内容,面对心理教师提出的学校心理课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采用“研究-培训-实践”的形式开展。第一步:开展专题研究,大致经历以下历程:组建研究团队—将问题变为研究主题—确定研究方案—进行文献综述—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开展专题学习与研讨等,形成理论成果。第二步:利用已有研究指导教师进行“三课两反思”深入实践,帮助教师解决心理课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进行区域内研究课展示交流。第三步:梳理总结实践成果,形成研究成果。多年来,利用“研训行一体”开展“课例研究”成为心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
(六)区域心理教师研修课程评价
为不断提升研修课程质量,建立了有效的评估和跟进机制。将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程评价,每次研修活动后通过微信小程序请每位教师对本次研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反馈,每学期研修结束后下发问卷通过网络请全体教师对本学期活动进行整体评价,同时邀请不同发展阶段教师进行访谈,综合调研情况对学期、学年研修课程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设计新学年研修课程。
不定期设计调研问卷,对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情况进行调查,及时把握教师队伍发展状况,不断提升研修课程的适切性。
(七)课程实施保障
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之处,区域就把建设教师队伍作为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务,建立了“行政推动”与“专业支持”的心理教师研修课程实施保障体系(图2)。区行政机构与研修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协同促进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图2 区域心理教师研修课程实施保障体系
区行政推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政策支持,通过制定支持区域心理教育发展、心理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各类文件,为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制度保障,通过制定教师研修制度、教师赛课制度等各类制度,为心理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发展路径。资源保障,为教师专业提升提供人、财、物保障。
区专业推动突出体现在用专业服务教师。第一,研究引领,通过建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体系、建设专业制度,破解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引领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第二,系统培训指导,特别是通过系统研修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三,专业资源整合,利用高校、专业研究机构及医疗机构等专业资源,为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
三、区域心理教师研修课程实施效果
区域研修课程得到教师认可,有利促进了区域心理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区域内形成一支高素质心理教师队伍。
(一)优秀教师不断涌现
区域心理教师在育人实践中成长,团队1人获评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1人正高级教师;1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3人北京市骨干教师,2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6人区级骨干教师。历届北京市心理教师基本功大赛中,4人获特等奖,4人获一等奖;近5年在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中,心理辅导个案一等奖25篇,课例一等奖24节。
(二)创生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心理教师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家》等专业期刊发表120余篇文章,其中获得获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67篇。出版的《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教师指导用书》撰写于2002年,是最早写给心理教师的专业书籍。《探索学生心灵的事业》《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追赶孩子的心》《情感·科学·艺术——班主任工作手记》是从1990年开始陆续为教师、班主任和家长撰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1-6年级》学生读本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三)在北京市乃至全国产生影响力
1.受邀承担高校心理课程
2011开始,区域研修员及骨干心理教师承担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师范生课程的授课任务并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2011年开始,连续14年为中华女子学院相关院系学生开设心理专业课程。参与多所大学心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指导工作。
2.通过多种渠道传播西城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区域心理教师多次在北京市及全国会议上进行专题发言,展示交流本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远程培训中心为全国心理教师录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受邀到全国各地为心理教师、校长、教师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四)区域研修取得实效
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心理教师教研情况,区域调研结果显示:
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过区县及以上级别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的比例为94.7%,高于全国45.1个百分点。
表5八年级心理教师参加过的教研活动形式及认为最有帮助的教研活动形式(%)
参加过的教研活动形式 | 认为对教育教学最有帮助的教研活动形式 | |||||
你县 | 你省 | 全国 | 你县 | 你省 | 全国 | |
集体备课 | 68.0 | 54.4 | 43.1 | 100 | 64.4 | 44.7 |
说课评课 | 75.7 | 66.1 | 37.2 | 75.7 | 59.2 | 36.9 |
自己上公开课 示范课 | 94.4 | 56.8 | 27.8 | 92.5 | 46.2 | 29.2 |
专题研讨 | 100 | 68.4 | 49.8 | 92.5 | 68.3 | 55.1 |
同课异构 | 66.1 | 26.2 | 18.0 | 100 | 31.0 | 23.5 |
表6 八年级心理教师参加过的教研活动内容及认为最有帮助的教研活动内容(%)
参加过的教研活动内容 | 认为对教育教学最有帮助的教研活动内容 | |||||
你县 | 你省 | 全国 | 你县 | 你省 | 全国 | |
学情研究 | 75.7 | 51.9 | 49.7 | 77.7 | 53.0 | 48.4 |
教学内容分析 | 75.7 | 60.3 | 57.8 | 72.1 | 82.5 | 66.5 |
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 | 100 | 87.7 | 64.8 | 92.5 | 46.2 | 29.2 |
研讨课打磨 | 100 | 70.6 | 38.2 | 68.0 | 67.8 | 44.6 |
教学问题解决 | 75.7 | 60.2 | 62.7 | 72.1 | 65.4 | 67.2 |
教学方法改进 | 75.7 | 54.6 | 50.5 | 70.2 | 46.6 | 53.9 |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100 | 71.4 | 43.7 | 68.0 | 58.1 | 46.0 |
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认为区县及以上级别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效果好的比例为100%,高于全国17.2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周泉:《区域中小学心理教师 “三三三”分层体验培训课程建构》,《湖南教育》,2020,05,第5期
2.章学云:《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职后培训现状及思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02,第3期
3.李铭 张晓礼:《研训一体: 基于实践的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新路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08,第16期
4.齐渝华:《怎样做课例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第一版
5.宋萑 荣晴:《完善中国特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打造高素质强国之师》,《中国基础教育》,2023,09,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