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青少年抑郁问题个案介入应用
作者姓名:谢梦
工作单位: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通讯地址: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九狮路三段1号
邮编:646000
电话:17361126521
摘要:目前青少年抑郁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亟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治疗。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个案社会工作中最基本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模式之一,具有特别的治疗方法,面对青少年抑郁问题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借鉴青少年期年龄的界定,选取一名17岁的高三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介入辅导其抑郁问题,成功取得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青少年;抑郁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快速发展、面临多个成长议题的重要阶段,抑郁是青少年最为多见的一种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综合性心理干预方法,它将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紧密结合,强调为服务对象制定个性化的“诊断与治疗计划”,以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并促进其全面发展。[2]其理论核心在于以“人”为中心和“人在情境中”,强调了个体内部心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双向影响对于个体整体状态的重要性。该模式认为人是有价值的,其目标是帮助辅导对象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进而推动他们健康、积极地成长。该模式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多个领域均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青少年网瘾问题治疗(颜艳燕,管静娟,2009),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与完善(申蕾,2016),人际交往能力的恢复与提升(王志成,2016),以及社交焦虑的有效缓解(杨新明,2017)等方面。抑郁问题在青少年中呈现出多层次的表现的核心之一无助无意义、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低,自我评价低;《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引发学生抑郁症的原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学业压力。青少年抑郁问题表现的核心和引发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阐述的观点和态度相似。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解决青少年抑郁问题中的应用是恰当且适宜的。
一、个案工作介入过程
(一)个案概况
小李(化名),男,17岁,身高173左右,体型较瘦,性格内向,在读的高三学生。家庭结构完整,但亲子关系紧张,时常吵架,在小时候父亲常年外出工作,亲子交流少;小李小学初中成绩都十分优异,常常名列前茅,是人人口中的优秀学生;但进入高中之后,高手如云,心理落差大;不爱社交,在学校沉默寡言。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焦虑失眠时间持续两年以上,抑郁和焦虑情绪泛化,注意力无法集中,成绩持续下降,习得性无助导致厌学。在高二上学期主动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中度抑郁,并伴随一定程度的焦虑(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19,焦虑量表得分15分,SCL-90总症状指数3.5)。医生给开具了相应的药物服用进行治疗。
由于来访者抑郁问题的起因与带来的问题较为复杂,本个案辅导分为四个阶段,共10次。
第一阶段辅导:接案评估,制定计划(第1次)
在初始访谈时,小李同学情绪低落,比较沉默,不太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对咨询的期待较低。但老师以“高考志愿学校”为切入口,成功破冰,用专注的倾听、同理和尊重的技巧与小李会谈,建立了信任的专业关系。
师:听班主任说你的梦想是考入西南交大,是这样的吗?
小李:刚进高中的时候是这样的,但是我现在这样,已经不用想了,考不上的。
师:你从为何会断定自己考不上呢?
小李:同学们都太优秀了,学习状态也很专注,我比不上的。
师:嗯,似乎你陷入了一个很糟糕的状态,可以具体一点吗?
小李:我现在上课也没法儿好好上,晚上也睡不着,请假回家看到爸妈,心里既愧疚又烦躁。
第二阶段辅导:直接介入,觉察和改变不合理认知(第2—7次)
这是辅导的主体阶段,在介入工作中,老师引导小李阐述心理困扰,并基于他的情况提供建议。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协助小李逐步实施,旨在帮助他有效应对学习压力,以协助他摆脱抑郁的困扰。
将话题聚焦,开始引导小李探索-描述,以支持获得小李的认可和信赖,从而引导其宣泄内心的情绪。
师:当前你有怎样的心理感受?
小李:在学校,我经常感到压抑。害怕班上成绩优异的同学会对我进行嘲笑。在家里氛围紧张,爸妈天天争吵,使我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我压力巨大,甚至影响到了睡眠。
师:嗯,那别的同学压力大吗?你与同学交流过压力吗?
小李:没主动交流,同学们都很轻松,我知道他们不像我这样糟糕。
前几次辅导中,小李出现的注意力分散、失眠以及社交回避等问题,老师针对性提出了以下策略,并得到了小李的认同。首先,在应对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绪紧张的情况时,推荐其采取“腹式呼吸”与“肌肉放松”的方法,以达到平复心境、缓解紧张;其次,按照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就寝,确保充足的休息;再者,将长期的学习目标分解为每日、每课时的具体小目标,并在达成后自我激励,强化自我认知,向成功迈进;此外,鼓励小李主动与班级同学交流,分享内心感受,促进人际互动;最后,教师与小李约定每周会面一次,以回顾上述措施的执行情况,期限为一个月。
在反馈交流中,小李表示深呼吸在注意力不集中时有效但问题未全解。他提到,本周内有三天因作业未完成而未能按时入睡,其余天数虽按时上床,但睡眠质量欠佳。在尝试细化学习目标并进行自我肯定后,学习焦虑有所缓解。老师对小李积极尝试给予正面评价,并针对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老师以非反思治疗策略为基准,引导小李阐述他当前情境,旨在发掘小李内在的特质,并引导他进行自我认知的重新构建。在认真倾听小李关于学习方面的叙述后,老师能够明确感知到小李对于学习的重视和投入,并通过情绪ABC理论,帮助小李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如下图:
之后的辅导中,老师采用反思性治疗技巧,引导小李深入剖析问题,理解自身实际状况。小李重新认识过往经历,调整人格特质。老师鼓励小李畅所欲言,摒弃非理性想法,提升自信心。
师:你可以说说学习和考试给你带来的具体压力?
小李:自进入高三以来,天天做题考试,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每次临近考试,我都感到心焦破烦。尤其是我的成绩并不理想。如果以当前的状态持续下去,对高考的结果也恼火。我害怕得很,马上的考试和高考都感到恐惧。
师:看你当前的处境,放弃学业确实被视为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然而,你觉得可行吗?
小李:我觉得挺难的,班主任和我的爸妈对此事的明确反对。
师:那么,你认为有哪些实际需求是可以实现的?
小李:在无法放弃学业的前提下,我只能尝试进行自我调节。
师:好的,我相信你会找到一种有效的自我调节方式,来应对当前的挑战。第三阶段辅导:直接介入与间接介入结合,重塑亲情(第8—9次)
这个阶段,辅导使用家庭治疗的方式,与父母一起讨论如何重塑亲情。该工作阶段矛盾集中在亲子三人都沉浸在对彼此的不满和埋怨之中。小李认为“父母从来都只关心他的成绩,从没有真正关心他的内心,”,父母之间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互相推诿,母亲指责父亲“拿工作当借口,不关心家庭”,父亲认为母亲溺爱孩子。咨询一度陷入混乱之中,老师及时叫停了争吵。利用家庭治疗的雕塑等技术,通过表情、动作、姿势来塑造和呈现家庭中的沟通模式或关系模式,帮助小李一家认识到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关爱,忽略了彼此,并帮助他们逐渐走进彼此,父母也进一步理解小李心理的压力和挣扎。
师:小李爸妈先暂停一下,我们今天不是来指责对方的,是因为想帮孩子解决心理的对吗?
小李爸:老师说得对,老师你继续嘛。
师:好的,我现在想让你们三位保持现在的动作不变,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动作和对方的动作。(三分钟后)小李你现在心里有什么感觉呢?或者想到什么了吗?
小李:现在很烦,他们总是这样三两句就吵起来,吵完还说怪在我的头上。
小李爸:我们在家也这样,有点失态,不好意思哈。小李妈:老师看笑话了,明明来之前都商量好了不吵架,刚刚没忍住。
师:看来大家都稍微理性了一点,现在我邀请大家角色互换,爸爸站到妈妈的位置做出与妈妈同样的动作,妈妈与小李角色互换,小李和爸爸角色互换,明白我的意思了吗?做出相应动作之后同样地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和对方,现在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小李妈:好像孩子经常听到我们吵架是很烦,很难受。
小李爸:换位后,我好像能体会到平时为什么他们说我对他们的关心少了。
小李:换到爸爸的位置我稍微好受点了,但是妈妈好像挺委屈的。
第四阶段辅导:巩固训练,赋能未来
此阶段工作主要是帮助其巩固以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鼓励小李坚持前期的认知改变方式以及亲子之间的行为和表达训练,帮助其展望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老师使用“评量问句”“转换视角”等语言技术,帮助小李进一步挖掘内在能量,积极赋能未来。
师:如果让你用0-10来给自己的状态打分,0分代表十分糟糕,10代表非常好,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呢?
小李:6.8吧。
师:这个分数怎么说呢?
小李:我的学习还是没有多大提升,父母稍微改变了点,但也还不够好。但是现在不失眠了,上次去复诊医生说再吃一个疗程的药之后,可以暂停服药了。
师:虽然状态还不够好,听起来那你似乎不那么难受了,是吗?
小李:是的,就像你说的改变要慢慢来嘛。
师:你觉得你还可以做什么事情让自己的未来更好呢?
小李:我想重新做一个学习计划,还有今后和父母说话要改变一下方法。
(三)辅导效果
在经过为期5个月的介入之后,小李同学的抑郁症状有着较大地改善。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抑郁症状减轻为轻度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10,焦虑量表得分5分,SCL-90总症状指数2.5),进入抑郁症治疗的巩固康复期(介入期间,小李一直配合医生治疗,坚持服用药物)。据老师反映:“小李最近上课认真多了,学习成绩也有小幅回升。还愿意跟班上同学交流了,不像以前老是有什么都闷在心里”。母亲反映:“小李现在情绪好多了,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乐观,我们一家的关系也改善很多”。经过多方了解,小李同学失眠症状得到较好的改善,情绪低落情况有较大改变,能够主动与同学交往,需要帮助时也能及时寻求他人的支持与帮助,抑郁症状明显减轻。
二、个案分析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下青少年抑郁问题介入辅导启示
本案例中,小李的抑郁问题源于学业压力与家庭因素,其症状主要包括学习倦怠、未来压力感、对父母狂躁以及自我认知模糊。加上小李处于青春期,这更加突显了青少年抑郁问题的复杂性。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为辅导工作提供了全面支持,涵盖了调查、预估、介入、评估及跟进等环节,其综合性确保了辅导的顺利进行,与青春期抑郁问题的复杂性相契合。
青少年抑郁问题的产生受到内外双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我们应当密切关注青少年内在的心理动态和自我认知的演变。只有当青少年的心理想法和认知发生积极的转变时,其他方面的改善和变化才有望得以实现。在本案中,老师全面评估了小李抑郁问题的心理和社会层面影响因素,采取了内外兼修——从内至外的辅导策略,借助心理动力反应和人格发展反应,协助辅导对象深入探索内心,重新评估自我,调整自信,以实现更全面的个人成长;以现实情况为依据,促使辅导对象正视并正确认知其学习环境;辅以家庭和人际的介入,通过家庭雕塑等家庭治疗方法,间接影响辅导对象,促进其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缓解亲情关系,有效地缓解了小李的抑郁问题。从本案的辅导过程和效果看,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缓解青少年抑郁问题。
参考文献:
[1]俞国良,黄潇潇.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比较:元分析的证据[J].教育研究,2023,44(06):105-121.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