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单位推荐文章,文章 有图已提交于洪。
发表时,标注题目信息。
研训教一体,促进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教育科研中心 赵敏
【摘要】 在目前中小学心理教师配备不齐、专业化水平较低、学校校本研训力度不够的现实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区域整体推进,将研训教一体,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旨归,以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特征和规律为指引,优化资源配置,协调研、训、教三者在教师教育中的定位,实现三者的优势互补,将三者融为一体,协同高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心理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关键词】研训教一体 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区域整体推进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指出: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研制度,组织研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多措并举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一切工作的起点和终点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心理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目前心理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却是荆棘丛生。目前,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处在“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内忧外患”的状况:从内部看:缺少专业背景,教师缺乏专业自信、专业认同感低、胜任力不强;从外部看:社会、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系统支持力度不够,专业发展助推力缺失。因课时和人员配备不齐,大部分学校只有一名专兼职心理教师,存在“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现状,仅靠校本教研无法满足需求。教师对提升专业胜任力、学科教研氛围等方面的需求迫切。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将原来的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合并,全面打破两个内设机构,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教育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学科教研员同时担当教师培训者、课题研究者,要求具备教学、科研和培训三合一的职能整合与履行。十年来,芙蓉区心理学科在“研训教一体”的理念和模式下,做了积极创新和实践。
一、“研训教一体”模式概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各地要建立健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依托现有资源,结合各地实际,逐步推进区域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与改革,实现培训、教研、电教、科研部门有机整合。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研训教一体。
研训教一体是一种在区域教师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旨归,以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特征和规律为指引,优化资源配置,协调研、训、教三者在教师教育中的定位,实现三者的优势互补,将三者融为一体,以协同高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型教师教育模式。
二、“研训教一体”实施原则
1、系统性原则:在“研训教一体”模式下,对心理教师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不靠“拍脑袋”来决定,而是有整体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例如,对新上岗教师,首先统一学习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位与基本规范,我们制定了 “两张地图”:《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地图》、《中小学校心理教师专业成长地图》,帮助新教师梳理澄清自己的岗位工作内容和专业发展方向、能力提升的途径。
图1: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地图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地图》是对中小学心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做出结构化梳理。因为中小学心育工作与一门学科不同,涉及面广,新教师很容易因混乱而引起焦虑,感觉要做得太多,能做的又有限。对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后,可以让教师根据现实需求和难易程度等来分步骤安排好自己的阶段性工作内容。比如新教师可以先以地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学生群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与提升—班级心理活动课”等来开始自己的岗位工作,能基本胜任这些后,再慢慢向其他工作内容展开学习实践。
图2:中小学校心理教师专业成长地图
《中小学校心理教师专业成长地图》是对应工作内容地图,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的梳理。在此也创造性提出了专业成长可分为“科学素质”和“心学素养”两方面。同样,教师要根据现实需求、个体程度和兴趣爱好来分步骤规划好自己的阶段性成长目标。比如新教师可以先以地图中的“专业理论—发展心理学”、“专业技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辅导技能”等来开始自己的学习成长,能基本胜任这些后,有老师对个案咨询擅长的,可向“个案辅导技术”方向上发展等。
当然,这两张地图并不是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而旨在为教师提供思路和方向,在学习应用这两张地图后,每位老师是需要画出自己独特的那一张《自我职业发展地图》的,这样才能让教师以系统性、整体观的视角来认识自己的职业工作,能科学的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才既不会太焦虑,也不会盲目跟风,或者直接“躺平”,在专业发展自觉的“正道”上稳步成长。
2、层级性原则:在画好了“平面地图”的基础上,还要设计出“立体地图”。也就是对学科工作的每个内容和技能要求要分成不同的层和级,以匹配不同个体、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
3、适切性原则:在研发出整体、系统、分层级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基础上,帮助教师评估找出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和“最适成长路线”,因材施教,走一条适切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
三、“研训教一体”操作实施
根据不同培养(训)对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特点,我们将“研训教”看成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三个要素,灵活采用多种不同组合样式,如:(1)“训”→“教”→“研”,如对于新任教师,可以先培训教师如何按心理活动课的四环节——破冰、转环、工作、结束来上课,再在其对心理课有了一定的感知熟悉后,集体研究这样的环节流程背后的机理、依据、原则等。(2)“教”→“研”→“训”,如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先同课异构,教学相同主题(如情绪主题)的内容,再对比研究,总结优劣特点,形成不同年段在这一主题中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资源等,再研发相应的培训课程,在学科岗培班进行系列授课。(3)“研”→“训”→“教”,如组织骨干教师做微课题研究、编写教师用书和资源包,并对其使用进行培训,再把研发出来的每一节课让教师上好,录好,形成教学资源库。(4)“研”+“训”→“教”,如将学科立项课题以岗培班的形式为组织样态,边研边训,边训边研。利用课题中的相关内容对教师进行实训,聚焦教学实际问题解决。
这些“研训教”互动融合的形式,让科研、教研、培训综合发力,融合施培,促进教师专业更快发展。在“研训教一体”的理念和模式下,我们具体在以下三个“一体化”上实践。
(一)“区—校—师”一体化
基于心理学科目前的发展现状,区校师一体化,能更高效地解决师资不足,教研氛围不浓、专业支持不够的诸多问题。在区域层面,常态开展教研活动、开办岗培班、分层次开设工作坊,充分利用优质培训资源,让为数不多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都能找到“组织”,提高学科认同感。在学校层面,学科教研员与学校管理者平等对话,协商探讨。学校从行政机制上,按要求保障心理课课时、参培时间,普及全员心育理念,做好心育阵地建设,使心理教师不仅不被“边缘化”,还要成为学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在教师个人层面,通过参培参训、课题研究、技能学习,不断夯实理论学习、学科研究与教学实践,逐步开展和推进学校心育工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让“研训教、区校师一体”成为教师完整教育生活方式。
(二)“学—用—思”一体化
心理学科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部编教材,学科培训体系也不成熟,目前以转岗为主的心理教师面对市面上大量鱼龙混杂的心理类培训,很容易花了大量时间精力金钱,但所学并不能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实际中。因此,在心理教师的研训教工作中,一定要立场稳,方向准,首先要以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基点,整体设计好培训内容,然后回归到教师的“主阵地”,集体研课、备课、磨课,个人再反思、总结、改进、提升。真正做到学用一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优化课堂,自觉反思,在专业发展自觉的“正道”上稳步成长。
(三)“人—情—事”一体化
在以往的学科教研中,教研员主要关注的是问题、内容、形式、效果等“事”的层面。而真正让研训效果起澎化作用的还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层面,即“人”的层面,具体来说,就是要聚焦到关注人的需求、兴趣、情感、意愿、个性、主观能动性等方面,从而真正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这一点,对于心理学科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营造氛围。教研员放低身段,回归原点,与教师同步思考,破解问题。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方式尽可能营造平等、民主、和谐、求真、质疑、悦纳的研训氛围,大家在思维碰撞中开阔视野,辨清方向,感受和体验到专业成长的乐趣。
其次,教研员不要只会和教师谈“事”,要学会谈“情”说“爱”。基于理解的前提下,多一些情感的表达,感性的沟通。团队中也要除了议工作,还要聊生活、聊情绪,彼此之间多表达支持和关爱。比如,教师生病了,组织大家一起去探望;教师去支教,组织大家一起送教下乡,送关怀等。去年教师节,老师们还特地拍摄了小视频,给教研员一个充满爱和惊喜的特别礼物。
再次,要将“事”和“人”用“心”融合。比如,在对问题的研讨解决过程中,先去理解人,用理解建构和促进情感基础、话语基础;在培训学习中,先倾听需求、找到每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对“事”的评价中,让激励性、互动式评价贯穿始终。总之,要始终在“人”“事”一体两面、异则并建的底层逻辑中去做好事,成就人。
“研训教一体化”,已经成为了我们常态化的工作方式,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使区域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务实更创新,步入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何文明,郑彩国.新整合教师培训机构研训一体的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7·8):32-35
[2]章惠珍.同伴互助,同侪督导—— 区域性心理教师专业成长教研模式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4):66-70
[3]周国庆,龙飞跃,殷 华,黄胜文.区域推进“研训一体” 助力教师专业发展【J】.教师,2019(1):111-112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教育科研中心,长沙,410007)
*本文系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心理健康教育“三全三自”模式构建与区域实施研究”(编号:Y2023006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