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互伤害走向相互成就的师生关系
——高中师生谈话的心理学智慧
新都二中 徐莹 朱红 余海君
【摘要】:师生谈话是高中教师日常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然而当下师生谈话存在教师无准备、带情绪、不尊重学生、谈话无效等问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六步走”谈话策略,帮助教师通过运用此谈话策略,解决学生日常常见问题,从而建立温暖互信的良好师生关系,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目的。
【关键词】:师生谈话;师生关系;相互成就
高中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出现上课讲话、开小差、睡觉、不做作业、和老师顶嘴、和同学吵架等常见问题,教师通常通过谈话来教育学生改正错误。然而当下师生谈话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谈话往往无效,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破裂、学生做出极端行为等严重后果。原本小小的危机是逐步升级还是解除,一个孩子是日益堕落还是获得成长,师生关系是互相伤害还是互相成就,教师说什么怎么说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师生谈话存在的问题
(一)、谈话无准备
学生犯错往往事发突然,不少教师在谈话前并无准备,没有思考谈话目的、谈话方式,心中无谱。教师要么即兴发挥,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抓住重点,学生没有从谈话中受益,导致谈话最终无效;要么想说又不知说什么、怎么说,造成“有理倒不出”的尴尬局面。
(二)、谈话带情绪
学生犯错,教师容易把学生的错误看作麻烦,而不是看成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成长的机会。一旦学生犯错,就感觉自己脸上蒙羞,学生不可理喻、不可救药,因而生气、烦躁,在谈话过程中越说越激动,又因为对谈话无准备,往往口不择言、气急败坏,把谈话变成批评、训斥甚至辱骂(郑立平,张乐华,2021)。
(三)、没有尊重学生
没有尊重学生体现在教师坐着说,学生站着听。谈话过程中,教师没有把学生当成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关心的正在成长的孩子,只是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权威强灌给学生。
(四)、谈话无效果
当教师对谈话无准备、带情绪、不尊重学生时,这样的谈话没有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获得成长,没有达到教育目的,不仅没有建立师生信任、温暖、互相体谅、坦诚交流的关系,甚至还会无意识但却无情地伤害学生的自尊、磨损他们的自信、压抑他们的创造力、热情和爱(托马斯·戈登,2002)。严重者,学生还会做出极端行为,造成严重后果。而老师自己大声喝斥学生,满脸怒气,内心也不好受。
二、案例分析
上英语课的时候,李华又开始跟同桌窃窃私语了,两人时不时还默契的对视咯咯笑,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开学到现在,这两人几乎每天上课都不停地讲话,有时说话声甚至淹没了老师讲课声。刚工作两年的张老师瞪了他们几次以示警告,然而没用,很快他俩又小声嘀咕起来了。
自己不学还影响他人,而且根本不把老师放眼里,张老师气地书摔讲桌:“李华,你讲什么讲!要讲上来讲!”
“我没讲呀。”李华看着张老师,一副你拿我怎样的表情。
“明明看见你讲,还不承认!”
“我本来就没讲。”此刻全班投射过来的目光撑起了李华的腰杆。
“敢做不敢当,是不是男子汉!”张老师没想到他还顶嘴,今天要是不把他制服,威信何存,以后怎么管教学生?她怒吼一声:“给我出去,马上!”
李华和同桌不情愿地走了出去,等待他们地是张老师气得冒火的双眼与铁青的脸:“上高中是为了啥?不晓得要好好学习?瞪了你们多少次!还在不停讲,当我是空气是吧!尊重是相互的,你爸妈没教过你吗!上课不停讲话,你尊重我了吗!你不尊重我,我也不会尊重你!讲不完就出去讲,讲够了再进来,再不行就回家讲,以后不要再进我的教室!”
张老师说完,呼吸加快,感觉自己要气爆炸了。现在的学生真的教养太差了,一届不如一届,真是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年纪轻轻就要被气死,当老师太没意思了,好想辞职啊,张老师心里非常不痛快。李华也从此讨厌张老师,英语课都是做其他科作业,背后还说她坏话:“教地差,脾气更差!”
当学生上课不断讲话影响纪律时,张老师没准备好怎么说,说什么,而直接在班上点名批评,该名学生不想在全班面前丢脸,选择了与老师对抗,这让老师怒由心生,于是气急败坏、口不择言、劈里啪啦一通数落批评,但是这样做不仅问题没得到解决,反而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学生被狠狠批评一顿,心有不甘,从此不喜欢老师,而且产生厌学情绪;而教师也非常生气,体会不到教育教学的成就感与职业幸福感。
这样的师生谈话在校园里常常上演。那么,到底要怎么说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认识到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而且谈话之后师生皆喜,获得成长呢?
三、“六步走”谈话策略
笔者经过六年半年实践研究,利用心理学知识,总结出了高中教师在处理学生日常小错误时可使用的“六步走”谈话策略。
内容 | 目的 | 示例 | 理论依据 |
(一)、准备好小零食(一块巧克力,一个水果,几颗糖等。) | 1.释放出“老师关心你,在意你,喜欢你”的善意信号; 2.为接下来谈话奠定友好、融洽的氛围。 | 1.“来,吃个水果补充点维生素。” 2.“最近学习很辛苦吧,吃颗糖。” 3.“这个网上可火了,你尝尝。” 4.“我觉得这个味道不错,你也来点儿。” | 陶行知用四块糖教育犯错学生故事中,陶先生看到学生犯错,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立马训斥学生,而是掏出糖果给学生。每颗糖果都是教育者对学生爱的体现,而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培养一个学生(郑立平 张乐华,2021)。 |
(二)、请学生坐下 | 1.释放出“老师觉得你很重要,很尊重你”信号; 2.使学生放松下来,愿意与老师交流。 | 1.“咱们坐下说。” 2.“咱们坐着聊聊天。” 3.“来,先坐。” 4.“别站呀,来坐。”
| 林崇德指出,青少年产生反抗情绪并于成人发生冲突,很多情况是由于交往方式引起的(林崇德,2021)。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二者处于平等的地位(郑立平,张乐华,2021)。请学生坐下,让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是迈出平等交流的重要一步,有利于让学生放松警惕、敞开心扉,从而营造融洽谈话氛围,打开师生交流的渠道。
|
(三)、主动开口,谈其优点,肯定学生 | 释放出“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你,老师欣赏你的优点,老师对你是肯定的”的信号。 | 1.“从开学到现在,你给老师留下的印象是······” 2.“从开学到现在,老师都在注意你,我发现你是一位······的同学。 ” 3.“经过这么久的观察,老师们都觉得你······” 4.“老师们对你的评价是······” (注意,此处用词要恰当具体,符合该生实际。为快速且较全面了解班里每位同学,教师可在开学第一课制作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性格、爱好、理想等基本情况。收集、保存好问卷,以便在将来与学生谈话前翻阅,对学生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谈话才能百战百胜。) | 戴尔·卡耐基(2008)指出,渴求为人所重视是人类天性至深的本质。老师的重视与肯定意味着信任与鼓励,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林崇德,2021)。同时,被尊重被关注被肯定的学生更容易对老师产生好感。“亲其师,信其道”,互相欣赏才能成就互相进步。 |
(四)、引导学生找到问题,认识错误 | 和学生一起找到问题,认识错误,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 1.“你觉得上课不闲聊认真听讲效率高还是不断讲话效率高?”(针对上课聊天问题) 2.“与同学友好相处还是相互敌对让你感觉心情愉快?”(与 同学相处不愉快问题) 3.“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与脏乱臭的教室,哪个能促进你的学习?”(针对乱丢垃圾,坐视脏乱而不管的问题) 4.“每天写作业与每天不写作业,哪个会让你成绩提高?” (针对经常不写作业问题) | 个体心理学认为,所有儿童都有追求优越感的欲望,每一个孩子都想发展自己、有所成就(阿德勒,2017)。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与卓越的差距,并通过“提问”和“让学生作选择”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做法与正确做法对自己的影响。 |
(五)、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 1.“如果我们想达到······的目的,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2.“为了达到······的效果,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3.“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事情更好地解决?我想先听听你的想法。” 4.“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让······” | 不问“你怎么又迟到了?”“你上课跟同桌讲什么呢?”“作业怎么又不做?”而是问“我们怎么才可以不迟到/不讲话/按时完成作业······?”让学生为成功想办法,而不是为过去的错误找理由。化问题为提高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
(六)、提出期望 | 释放出“信任与期待”的信号。 | 1.“老师相信你是一个有办法的同学。” 2.“老师期待看到你在学习上/人际交往/卫生上······取得进步。” 3.“老师期待更好更优秀的你。” 4.“老师认为你可以做到。” | 心理学“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指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主动地思考,积极地探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李乐乐,2021)
|
*(七)、适当合法惩戒(教师应谨慎使用此条,不可羞辱与体罚学生。) | 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汲取教训,以免再犯。 | 1.“重新写两排字,做到干净美观,咱们追求的可是作文22分呀,不能扣卷面分!”(针对书写问题) 2.“今天又迟到半小时了?那就准备一首歌,明天上课给大家唱。以后只要迟到,咱就唱歌给大家听。” 3.“踢球砸碎了教室玻璃?嗯,下次踢球小心点,不过你得做一件好事来弥补。” | 让学生知道惩戒是教育手段而不是目的,老师并不是在拿自己“泄私愤”,而是确实在帮助自己进步,避免学生心生愤恨。同时,教师要适当创新教育惩戒方式,那些老的、过时的惩戒方式更需要革新(郑立平 张乐华,2021) |
四、“六步走”谈话策略运用案例分析
运用“六步走”谈话策略,文章开头的失败沟通案例可以变为师生皆愉悦且彼此得到成长的宝贵体验:
李华还在不停地和同桌讲话,张老师走到了李华旁边站着讲课,这下李华不敢再出声。下课铃一响,张老师对李华说“请跟老师来办公室。”李华心里紧张起来:“糟了,肯定要被骂了。”
等他终于慢吞吞移进了办公室,张老师拿出一个大梨:“家里带来的水果吃完了吧?来,吃点水果补充维生素。”李华一下懵了没反应过来,只是怯怯地伸手接住梨。
张老师又指了下他旁边的椅子:“你坐着,咱们坐着聊一下。”李华这下反应过来了,那不是老师们专坐的椅子么:“不不不,老师,我站着就行,站着就行。”可是张老师说:“坐吧,我想多和你聊一会儿,站着太累。”李华只好小心翼翼地低头坐下了。
“从开学到现在,你给老师留下的印象是聪明活泼、阳光开朗、有上进心。每次看见你,我就想起上一届毕业考上北京体育大学的王国凯,你和他长得真像。”说到这,张老师注意到李华抬起眼睛,眼中闪现出意外与欣喜,他完全没想到老师是这样积极看待自己,这样肯定自己。
张老师继续:“不过,你觉得上课专心听讲与不停讲话,哪个让你上课学到更多?”
李华回答:“专心听讲。但是有时候我控制不了自己要讲话。”
张老师问道:“控制自己的确非常难,不过优秀的人必备的一个特点就是自律,也就是在别人看不见自己的时候,仍旧能控制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老师相信你能找到办法控制自己上课不说话,相信你能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我可以自己单独坐一个座位,或者慢慢来,明天忍住十分钟不说话,后天做到十五分钟不讲话,再后天二十分钟,直到上课都不说话。”
“你看,你多有办法,老师期待你明天的进步。”
第二天,张老师以为李华能够做到十五分钟不说话,但是没有想到,李华一整节课都安安静静认真听讲。
那次谈话,李华对张老师的印象是有爱、温暖、真心对自己好,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喜欢张老师教的英语,自己在慢慢变优秀,未来可期。而张老师因为李华的进步,感觉到了做老师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做一名教育工作者真好,张老师想。
可以看到,当老师尊重、肯定、欣赏学生,顺应学生心里渴求获得关注、变得卓越的规律,鼓励学生自己为问题想办法并表现出期待时,谈话是有效、愉悦的,学生在愉快自信的心境下主动改变了行为,教师也获得了作为教育者的成就感与职业幸福感。
注意,一次谈话并不能一劳永逸,一下解决问题。学生问题往往具有反复性,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五、结语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此说话模板,但无论怎么变,此模板的核心——接纳与尊重——不能变。接纳是指无条件地重视一个孩子,无论他有怎样的性格、家庭背景或行为表现,都要在意他关心他。“无论孩子怎么样”都全然接纳他们,并且认为他们是值得付出时间、精力和爱的(马乔里·J. 科斯特尔尼克等,2018)。而只有接纳和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打开师生谈话的渠道,教师才能进行教育(林崇德,2021)。学生毕竟都是未成年人,大脑心智发育不成熟,是正在不断自我塑造与成长的独特的个体(马克思·范梅南,李树英,2019),需要教育工作者包容、引导。教师要做的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认识到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成长。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要害怕孩子们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就是课题,困难就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机会。
参考文献
郑立华,张乐平.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
托马斯·戈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全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
李乐乐.给小草开花的时间——谈班主任管理中“皮格马利翁”效应[J].中国教师.2021,(S1)
马乔里·J. 科斯特尔尼克等著;王小波译.0-12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
马克思·范梅南,李树英.教育的情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徐莹,1989年11月出生,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四川省新都二中英语教师,中小学二级,电话:13709046058 邮箱:1191137878@qq.com
朱红,新都区高中英语教研员,中小学高级,成都市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委会常务理事,新都区学科带头人,电话:13551303838
余海君,四川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四川省新都二中物理教师,中小学一级,从事班主任工作13年,主攻学生心理研究。电话:138803055724 邮箱:3692200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