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自愈与成长:表达性艺术治疗融入高中心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的同时会经历更多的成长烦恼,如学业成绩、人际交往、情绪情感、自我意识、生涯规划等等。同时,高中阶段是个体在成熟之前所渡过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所形成和发展的许多个性特点都将对完成以后几个人生阶段的发展任务产生直接的影响”[1] 。心育课作为帮助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逐渐被学校教育重视,很多高中都开设了心育课。近几年,我校把表达性艺术治疗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方式引入高中心育课堂,让学生降低心理防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实现自我表露、自我觉察、自我整合,启发更多的想象和灵感,促进学生心灵的自愈和成长,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好评。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及特点

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s Therapy)萌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心理学界的后起新秀,建立的基础是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理论。作为非言语心理治疗,它通过借助绘画、舞蹈、音乐、心理剧、心灵卡牌、沙盘、文学作品、陶艺、制作手工等多种艺术形式,突破意识的限制,积极和潜意识沟通,不仅可以直接帮助学生去体验、反思、整理以及宣泄自己被言语压抑的情绪情感,处理心理上的困扰,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用成果和作品的形式投射出他们难以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内心矛盾,从而帮助他们重新厘清困扰自己的卡点所在,从而使个人内在和外在和谐统一,人格获得重整和完善。表达性艺术治疗具有以下特点:

1. 体验性

    表达性艺术治疗融入心育课堂,首先是邀请学生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体验中感受、创造和成长。让学生欣赏一幅画和创作一幅画带来的心灵成长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调动的仅仅是视觉和大脑,而后者要投入更多的感官和能量,要用脑去设计,用眼去观察,用手去拿笔描绘,整个人都完全沉浸在画画上,这种体验会启发他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有心灵上的收获。

2. 多样性

表达性艺术治疗包含多种技术方式,给参与者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激发出来的内在方面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感官联系着不同的感受,有的人对听觉敏感,更喜欢音乐疗法,有的人对动觉敏感,更喜欢身体舞动,有的人对图画敏感,更喜欢绘画疗法,还有些人对触觉敏感,更喜欢沙盘疗法。这些多样化的技术可以激发个体不同感觉的灵敏度,满足不同感官的需要,可以变换出更多的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满足心育课的需要。

3. 创造性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在心理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思维和感受自由表达,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作品。同样的引导,不同的学生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不同时期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学生身上的创作潜能被激发出来,对自己会更加自信,同时这份呈现被看见被欣赏后,就会激发出生命力,生命状态从此改变。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融入高中心育课堂的实践

1. 绘画心理治疗

绘画心理治疗是指学生通过画笔、颜料、纸张等美术工具来表达、释放、化解个体潜意识中的情绪和内心矛盾,心理老师引导学生内更好地觉察自己,唤起个体创造力,触发心灵的自愈和成长。

在高中心育课堂中,以下三种绘画形式使用较多:一是不做任何要求的自由涂鸦,比如在考前的减压课堂中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团辅活动的导入过程中,用彩笔或颜料通过自由涂鸦的形式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内心的压力和情绪;二是心理老师设定主题绘画内容,如在新生适应期的“创意名片”,通过绘画的形式介绍自己,形象生动;探索我和我的家庭时候的“家庭原子图”,通过绘画、粘贴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人际关系,这些贴合主题内容的绘画作品呈现独具特色的内心,学生很容易接受,上手也快;三是对尚未全部完成的绘画作品进行增补的多维添加画,如在情绪课堂上,通过在一条波浪线上任意添加文字、符号、图片等表达你对情绪的看法和理解,创意的添加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在绘画元素融入心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参照“创作——分享——整合——反思”四个步骤来操作。先让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创作作品,随后组织小组成员交流分享作品的故事,然后由心理老师在轻音乐的冥想中引导学生进行整合,也可以对画面进行重建和补充,最后思考这幅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和成长。当然,这四个步骤也可以灵活使用,创作和分享两个环节是最生动的部分,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心理老师需要很用心地去观察和发现学生,为整合和反思做好铺垫,引导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教学者,从而学以致用。

绘画心理疗法对于提高高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非语言的表达能力、改善自我认知功能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每一幅绘画作品投射出来的内心潜意识信息是不一样的,心理老师在引导学生分享绘画作品的时候需谨慎。一是要认真倾听作者本人的解读,不能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强加给作者;二是在实操绘画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创作过程体验的疗愈效果上,减少对绘画作品的分析;三是要综合评估创作者的心理状况,不能仅从绘画作品中获取信息,更应结合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介绍和解读以及其他心理测评方式的综合评估。

2.音乐心理治疗

现代神经生理学家研究表明,音乐对神经结构,特别是对大脑皮层产生直接影响,不同乐曲作用于人的器官,所用乐器的旋律、速度和音调不同,可分别使人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等不同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稳定生理环境,达到排忧、镇痛、降压、催眠等效果。[2]音乐心理治疗是在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选取适当的音乐作品,激发出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让学生参与不同的音乐体验,达到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促进个人身心状态的提升。

音乐心理治疗融入心育课堂多用于重大考试,比如期中、期末或者高考前后,以选修课的形式由音乐老师和心理老师联合授课。一般采用以下流程:一是暖身活动,通过节奏练习、音乐律动、音乐冥想等对学生进行暖身融合;二是音乐主题活动,通过在心理课上运用音乐心理治疗的技术,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如面对情绪低落的学生宜选用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乐曲《欢乐的天山》、《步步高》、《喜洋洋》等,面对紧张焦虑的学生宜选用情调悠然、节奏舒缓的《平湖秋月》、《雨打芭蕉》等,面对考完疲惫的学生宜选用柔和、抒情类的民乐合奏曲《翠湖春晓》、《渔舟唱晚》等;三是交流阶段,组织学生对音乐欣赏体验进行分享讨论,碰撞出心灵成长的关键点,亦可以让学生通过演唱和乐器演奏的形式自由演出,形成积极向上的的情感,进而完善人格和激发潜能;四是结束阶段,心理老师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并适量布置课后作业巩固。

融入音乐心理治疗的心育课时间一般控制在一节课左右,心理老师应关注学生内在的感受和外在的表现,可以提醒音乐老师根据当时的情景灵活调整音乐内容。心育课堂运用音乐疗法时应注意,不能用音乐教育代替音乐疗法,不能用音乐欣赏代替音乐疗法,在音乐疗法中要关注好学生的情绪状态,努力帮助学生稳定情绪、调整状态、建立自信、完善人格。

3.沙盘心理治疗

沙盘心理治疗是在心理老师的陪伴下,学生在自由、安全和放松的环境中,从琳琅满目的沙架上自由挑选出喜欢的沙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沙盘里创造出一副场景,由心理老师运用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去分析学生在自主创作过程中自然状态下呈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内容。这种经济又省时的沙盘游戏法在高中心育课堂中以其独特的优势发光发热。

在高中心育课堂上,限制性团体沙盘使用较多,每次5~6人,安排约60分钟。首次见面需要通过暖身活动互相认识彼此熟悉,交流参加团体活动的心情和期望,并签订心育课堂保密你协议书。后面的课堂通常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暖身10分钟,交流上次的感受和最近生活学习中的情绪状态;二是根据不同主题进行沙盘游戏创作20分钟;三是小组成员轮流发言,介绍各自的沙盘内容、分享创作感受和创作意义,心理老师启发互动,约20分钟;四是心理老师可以在征得小组成员同意后,给沙盘拍照并拆除,约10分钟。

笔者在工作中曾开设过关于兴趣的沙盘心育课,引导学生以“我喜欢……”或“我擅长……”为主题开始沙盘场景创建活动,学生在“自由而又受保护”的空间中,自由地选择沙具,摆放沙具,塑造场景,内在想法一点点地呈现和表达,此时和内心进行着有效连接和沟通,直到慢慢释放出内在的能量。学生在讲述沙盘故事的过程中,心理老师就相关细节进行提问,学生不断地向内自我探索,在老师的陪伴、支持和鼓励之下,学生越来越清晰地看见自己的兴趣所在,释放出更多关于生涯规划的信息元素。

沙盘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老师以“不分析、不解释、不判断、不评价、重感受、重陪伴”为基本工作原则,鼓励学生全心投入参与,通过沙盘的治愈功能和创作创意,激发出团体无意识的集体力量,推动人格中积极品质的形成。沙盘游戏心理治疗的适应性广,选题比较灵活,考前焦虑主题、人际关系主题、新生适应主题、生涯规划主题、自我意识主题等等都是笔者学校选用过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4. OH卡牌心理治疗

OH卡牌又被成为“掌上沙盘”,操作简单充满趣味。 88 张无明确意义的图片卡和 88 张文字卡共同组成全套196张OH卡。在高中心育课堂中,心理老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主题来设计多种组合,如问题解决、故事接龙、一卡多解、读心术分析等,学生在游戏中分享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等,将相关主题的深层潜意识用语言和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笔者在心育课堂中经常引入OH卡牌,用多种方式组合变化,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课前导入阶段,让学生随机抽取三套配套图字卡,根据主题让学生以“我”为开头造句编故事,不同的思路有助于主题的深入探讨;在活动热身阶段,使用OH卡牌进行活动分组,比如要分成六组,即选择六张字卡和一张图卡,学生通过观察连线, 选择最理想的文字卡,将相同文字卡的同学分为一组,先到先得,额满为止,依次类推第二组、第三组等等,这样的分组方式可以帮助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转换工作阶段,心理老师结合课程主题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心灵故事或者编排心理剧,引发学生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在结束工作阶段,心理老师可以让学生抽取字卡图卡,结合课程感悟,用一句积极的话总结学习收获,互相赋能彼此激励。

OH卡牌相比沙盘等团体心理工具,具有价格便宜、使用灵活、携带方便等优势,集丰富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但OH卡牌心理治疗属于专业性比较强的方式,对于很多心理老师来说也属于新鲜事物,国内对此的参考资料不多,要想灵活运用在心育课堂上还需心理老师苦练内功。

三、表达性艺术治疗融入高中心育课堂的思考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心育课堂里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和认可,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很容易释放内在的负面情绪,获得情绪的掌控感;另一方面这些工具提升了学生的人际互动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拉近和内在潜意识的距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心理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水平,如较强的觉察力和沟通能力,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的状态和反应及时调整、反思和改进,不同教学主题需要灵活选用表达形式,善用启发性提问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1]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

[2] 杨秀.音乐疗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方[J].大理学院学报,2007(7):66-68.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