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个链式中介模型(更新版)

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李春淼(山东省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济南,250000)

邮箱:Email:591034308@qq.com 电话:15620011681

通讯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街道宫前东园15号楼5门401

摘要对485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主观幸福感的人格理论探究未来时间洞察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 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正相关,与消极情感负相关。(2)未来时间洞察力能够通过时间管理倾向和生命意义感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感。研究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时间洞察力通过促进初中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生命意义感进而增加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

分类号:G44

Relationship between Junior school Students'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 Serial Mediating Model

LI Chunmiao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Jinan, Jinan  250000, China

Abstract】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485 junior school student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was explored based on the personality theory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can indirectly predict junior school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and positive affect through the separate mediating role of time management deposition and meaning in life and the serial mediating role of time management deposition and meaning in lif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teenagers.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increases subjective well-being by promot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deposition and meaning in life.

【Key words】future time perspective; time management deposition; meaning in life; subjective well-being

1.引言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同时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其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受到老师、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随着积极心理学的盛行与发展,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逐渐成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关注的焦点。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如轻松、愉快)、消极情感(如紧张、焦虑)和生活状况的主观感受与评价,其影响因素较为广泛[1]。主观幸福感的人格理论认为,相比于性别、年龄、种族、社会阶级、收入等外部条件,人格是主观幸福感更为长久、稳定的决定因素,主观幸福感是以稳定的人格特质为基线,随时间的推移和情境的变迁而上下波动的[2]。未来时间洞察力代表着个体对未来特定的反应倾向,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时间人格特质[3],已有研究发现,未来时间洞察力与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高水平的未来时间洞察力能够带来更多的朋友和更广的社交圈,个体得到的社会支持也会随之增加,而较高的社会支持会给个体带来更多的温暖感与幸福感 [4]。张佳伟等人的研究发现平衡时间洞察力中的未来因子与生活满意度、主观快乐感和积极情感正相关[5]。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更多地聚焦于成年人,以初中生为研究群体的很少。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开始变得独立、成熟的关键阶段,很多意识、能力和品质都开始迅速发展,其人格特质、认知与行为特征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及早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加以关注,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大有裨益。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为提高初中生的时间知觉来增加幸福体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1.1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

时间管理倾向是指个体在时间的功能、价值和使用方式上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6],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同属于时间人格的研究范畴,但又与之有所区分。未来时间洞察力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它代表着个体对未来总体的态度与规划,而这种态度与规划正是通过对时间价值的理解和对时间一贯的使用方式来间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具体来说,未来取向的青少年能够合理规划未来,并根据预期目标指导现在的行为,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及当前事情的轻重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因而学生会在未来时间洞察力的推动下发展出优秀的时间管理能力 [7]。与此同时,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能让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计划,一方面缓解了学习压力[8],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9],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体验到更高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未来时间洞察力能够以时间管理倾向为中介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1.2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

生命意义感是个体对自己生命的目标、意义的理解、领悟、探索和追求[10]。生命意义感与主观幸福感都涉及个体对其生活总体的主观感知,两者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研究表明,生命意义感与个体对生活中多种领域的满意度正相关,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社会功能问题负相关[11],生命意义感还会引发个体产生积极、适应性的应对方式(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有利于创伤后的心理修复和成长,使个体对生活更满意,拥有更多的幸福感[12]。此外,生命意义的层次模型强调,目标是建构生命意义的核心,它将个体的感知与行动融合到广泛的生活背景当中,为生命意义的形成提供了桥梁和纽带[13]。同时,目标也是未来方向与人生目的的具体体现,能否确定个人的未来目标并按计划有效地实现,受到个体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影响[14]。由此可以推断,未来时间洞察力可以通过对目标的设置与追求为生命意义提供来源,间接地参与了生命意义的建构过程。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未来时间洞察力能够以生命意义感为中介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1.3时间管理倾向和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同作为未来时间洞察力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条件,个体对于时间的管理对知觉到的生命意义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时间是个体生命发展的基本维度,所有的潜力、计划和意图都在时间内实现,对时间的正确态度可以确保行为的功能性和有效性,从而增强生活的意义。青少年对时间的认知越友好,行为的时间组织能力越强,在生活中体验到的意义就越多 [15]。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可以使大学生感到生活充实而富有意义,并愿意把时间花在真实的生活中,从而远离对手机的过分依赖[16]。综合以上观点,本研究提出假设: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对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影响过程中,时间管理倾向和生命意义感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天津市某初中的3个年级随机抽取13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60份,剔除掉所有无效(不严肃作答或答案严重缺失)的问卷,剩余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86.60%。其中男生229人(47.2%),女生256人(52.8%);初一136人(28.0%),初二162人(33.4%),初三187人(38.6%)。

2.2研究工具

2.2.1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

采用宋其争编制的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3],分为行为承诺、远目标定向、未来效能、目的意识和未来意象五个维度,共20道题,如“我经常反省自己长远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自信”等,采用4点计分。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

2.2.2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采用黄希庭和张志杰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6],分为时间价值感(如“时间就是效益”这句话是正确的”)、时间监控观(如“我认为时间是可以有效地加以管理的”)、时间效能感(如“我每天都给自己指定一个学习目标”)三个维度,共44道题,采用5点计分。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

2.2.3生命意义问卷

采用王鑫强修订的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17],分为寻求意义感(如“我总在尝试寻找自己生活的目的”)和拥有意义感(如“我的生活有一个清晰的方向”)两个维度,共10道题,采用7点计分。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0。

2.2.4主观幸福感量表

主观幸福感量表由生活满意度量表[18]和快乐感量表[19]两部分组成。生活满意度量表包含5道题,采用7级评分。快乐感量表要求被试选择近一个星期某种情感出现的频率,包括积极情感(如“爱”、“感激”)和消极情感(如“愧疚”、“担心”)两个维度,共14个条目,采用7级计分。本研究中,两个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3和0.78。

2.3数据处理

采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使用PROCESS 3.5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3.结果

3.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所有数据均在相同的施测环境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可能存在一定的共同方法偏差,因此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子法[20]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未进行方差旋转的情况下,贡献率最大的因子解释了总变异的21.83%,远小于40%,说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发现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生命意义感三个变量两两正相关(p<0.001),它们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正相关(p<0.001),与消极情感负相关(p<0.01),相关矩阵如表1所示。

 

3.3时间管理倾向和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选择PROCESS 3.5中的模型6,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进行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95%的置信区间为[-0.090, 0.059],包含0,总间接效应和3条间接路径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224, 0.350] 、[0.112, 0.247]、[0.028, 0.084]、[0.030, 0.080],均不包含0,说明时间管理倾向和生命意义感的单独中介效应及两者的链式中介效应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均达到显著水平。

未来时间洞察力对积极情感的直接效应95%的置信区间为[-0.043, 0.170],包含0,总间接效应和3条间接路径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163, 0.333] 、[0.036, 0.220]、 [0.022, 0.098]、[0.024, 0.095],均不包含0,说明时间管理倾向和生命意义感的单独中介效应及两者的链式中介效应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对积极情感的影响中均达到显著水平。

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消极情感的直接效应和3条间接路径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229, 0.024]、[-0.164, 0.020]、[-0.032, 0.038]、[-0.035, 0.038],均包含0,说明各路径均不显著,结果如表2所示,各变量间效应值见图1~图2。

 

4.讨论

4.1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的关系

本研究中,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正相关,与已往研究结果一致[5]。未来时间洞察力较强的学生对未来有清晰的认知和明确的目标,能够看到当前任务对于实现未来目标的工具性价值,并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奋斗,在这个的过程体会到自我的价值,从而生活的更加充实、满足。Diener等人认为,对目标的承诺不仅能增强个人能动性、日常生活的结构感和意义感,还能帮助个人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2]。因此,高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个体对自己的生活更加满意,且拥有更多的积极情感。

研究发现,未来时间洞察力能够以时间管理倾向为中介影响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感。未来时间洞察力较强的个体能够会提前设置未来目标及不同目标的优先级,并据此对当下活动进行组织与规划,对于时间的把握能做到因势而为,因此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有效管理时间的基础,对时间的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1]。与此同时,时间管理倾向能显著增加初中生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时间效能感在时间管理倾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对幸福感指数、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情感平衡各因子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22]

其次,未来时间洞察力能够以生命意义感为中介影响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感。拥有积极未来时间观念的个体会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不畏困难,努力前行,实现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对生命意义的感受也在不断制定与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研究表明,较强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可以促进生命意义感的提升[23]。认为生命有意义的个体对自己的生活更加满意,也感到更加快乐,这一结果与靳宇倡等人对国内45篇相关文献进行的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24]。还有研究证实,个体的拥有意义感能显著减少孤独感,提高人际关系质量、增加恋爱、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生活满意度[25]。总而言之,有意义的生活体验既来源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目标导向,又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26]

最后,时间管理倾向和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对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感的影响中同样显著。越是善于管理时间的人,越是能够感受到时间作为人生资源的重要性,这种时间价值又会融合到生命价值当中。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时间,对事情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规划,就能体验到生活事件的价值所在,生命意义的感受程度也会更高[16]。因此,较强的未来时间洞察力通过指导时间管理行为增加了个体觉知到的生命意义,从而使个体对其生活总体更加满意且拥有更多的积极情感。

4.2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消极情感的关系

本研究中,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与前人结论一致 [5]。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的发展是青少年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因素,它会使个体以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影响而过分沮丧消沉,对自己未来一段时间内取得的成就也有正确的预期,防止因达不到过高的目标而感到失望、抑郁[27]。但随后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消极情感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究其原因,初中阶段在个体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初中生刚刚跨入青春期的门槛,需要处理由于身心发展不均衡而引起的各种矛盾与冲突,这一特殊群体的消极情感的影响因素比较广泛,很多生活事件都会使个体产生不愉快的体验[28]。此外,对于消极情感的研究结果与积极情感不一致,也从侧面支持了郝柏娜(Huebner) 和杜(Dew)的观点,消极情感与积极情感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可分离的结构,两者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29]。本研究中,两因子间也没有明显的相关。

4.3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尚且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本研究未能揭示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初中生消极情感的影响机制,考虑到这一过程可能受到其他变量的调节,今后应尝试寻找其他影响初中生消极情感的因素,对该影响机制做出完善。其次,横断设计方式难以对变量做出因果推论,未来可采用追踪研究进一步验证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变化是否会引起主观幸福感的变化。最后,样本来源单一导致结论的可推广性不足,后续研究可适当广大取样范围,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在其他年龄群体中的适用性和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异同。

5.结论

(1) 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正相关,与消极情感负相关。(2)未来时间洞察力能够通过时间管理倾向和生命意义感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感。

参考文献

[1]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J]. Psychology Bulletin, 1984, 95(3): 542–575.

[2] Diener, E. , Suh, E. M. , Lucas, R. E., et al.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 Psychology Bulletin, 1999, 125(2): 276–302.

[3] 宋其争. 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 重庆, 2004.

[4] 梁群君, 武碧云, 林妙莲, 等. 毕业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社会支持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效应[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25(06): 1147–1151.

[5] Zhang, J.W., Howell, R. T., Stolarski, M. Comparing three methods to measure a balanced time perspect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balanced time perspectiv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13, 14(1): 169–184.

[6] 黄希庭, 张志杰.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 心理学报, 2001, 33(04): 338–343.

[7] 高斌, 戴正清.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专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J]. 心理研究, 2019, 12(04): 371–378.

[8] Misra, R. , Mckean, M.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stress and its relation to their anxiety, time management,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Studies, 2000, 16(1): 41–51.

[9] 杜刚, 吕厚超. 青少年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业成绩的关系: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 2017, 40(01): 96-102.

[10] Steger, M. F., Frazier, P., Oishi, S., et al. 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and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6, 53(1): 80–93.

[11] Ho, M. Y., Cheung, F. M., Cheung, S. F. The role of meaning in life and optimism in promoting well-being[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0, 48(5): 658–663.

[12] 张荣伟, 李丹. 如何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基于生命意义理论模型的整合[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04): 744–760.

[13] Schnell, T. The Sources of meaning and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SoMe): Relations to demographics and well-being[J].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009, 4(6): 483–499.

[14] 陈永进. 目标设置理论中的未来时间洞察力[J]. 菏泽学院学报, 2005, 27(02): 64–67.

[15] Przepiorka, 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 Toward Time and the Presence of Meaning in Lif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12, 2(3): 22–30.

[16] 田宪华, 杨博钰.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J]. 林区教学, 2020, (01): 109–113.

[17] 王鑫强. 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 21(05): 764-767+763.

[18] Diener, E., Emmons, R. A., Larsen, R. J., et al.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1985, 49(1): 71–75.

[19] Diener, E., Lucas, R. E. Subjective emotional well-being[M]. In M. Lewis, J.M. Haviland-Jones (Eds.), Handbook of emotions (2000, pp. 325–337). (2nd Edition). New York: Guilford. 

[20] 汤丹丹, 温忠麟.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问题与建议[J]. 心理科学, 2020, 43(01): 215–223.

[21] Bajec, B.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perspective and time management behaviours[J]. Psihologija, 2018, 52(2): 197–215.

[22] 范翠英, 孙晓军, 刘华山.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 28(01): 99–104.

[23] Baikeli, R., Li, D., Zhu, L.,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perspective and meaning in life across different age stages in adulthood[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21, 174.

[24] 靳宇倡, 何明成, 李俊一. 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基于中国样本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12): 1854–1863.

[25] Yu, E. A., Chang, E. C. Relational meaning in life as a predictor of interpersonal well-being: A prospective analysis[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21, 168, 110377.

[26] Doğan, T., Sapmaz, F., Tel, F. D., et al. Meaning in Lif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Turkish University Students[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2, 55(55): 612–617.

[27] Kunwijaya, I., Puji Sugiharto, D. Y., et al.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and Its Influence on Life Satisfaction through Hope[J]. Jurnal Bimbingan Konseling, 2021, 10(2): 80-88. 

[28] 苗晓燕, 胡巧飞. 初中生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中介调节效应[J]. 人类工效学, 2019, 25(01): 41–46.

[29] Huebner, E. S., Dew, T. The interrelationships of positive affect, negative affect,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an adolescent sample[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96, 38(2): 129–137.

4张图表未上传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