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正念教养对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

亲子关系(Parent-child relationship)指的是“存在于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1]。亲子关系的研究内容为亲子冲突和亲子亲和两个方面。亲子冲突主要指冲突发生的频率、强度、形式、内容及主动性等。亲子亲和主要指主观亲密程度、亲子互相评价和亲子信任等[2]。亲子关系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整体发展,在亲子关系中获得父母支持的青少年,有助于其探索自我同一性,改善人际关系,而家庭亲子冲突较多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亲子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和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初中生所接触的事物发生了变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体快速发育,心理急剧变化,情绪波动剧烈,行为易冲动,且追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许多研究证明,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父母家庭负担的加重,学生学习压力的加大,初中生的亲子关系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尽管父母深知家庭教育与亲子陪伴的重要性,但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从而导致亲子陪伴和沟通的时间严重减少。教育体制的转型促使家长将教育焦虑转嫁于子女。这都导致父母教养方式粗暴简单,教养行为呈现两极分化,或控制性强,或极度宽松,由此产生亲子冲突。

教养模式是影响初中生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正念教养的相关理论,设计提升初中生亲子关系的正念教养干预方案。通过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检验正念教养干预对提升初中生亲子关系质量的有效性,开发针对初中生亲子关系干预的新方案。帮助改变父母的教养方式,有效缓解初中生亲子冲突。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通过学校心理互助平台征集被试对象,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填写家庭适应与亲合评价量表》、《亲子冲突问卷》,选取亲子关系较为严重的30组家庭作为被试。将其随机分为正念教养干预实验组与对照组。根据依恋理论,儿童与母亲的依恋是对亲子关系更具有影响力,因此实验组是对母亲实施正念教养团体干预。每周集中干预一次,每次持续两小时,共干预十五次。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所有参与实验的母亲和学生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正念教养干预组男生8人,女生7人,共15人;对照组男生7人,女生8人,共15人。

采用t检验方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亲子关系和正念教养水平进行检验。表17显示,两组被试在亲子关系和正念教养的各个维度上差异上均不显著,具备组间前测无差异的实验条件。

表1 两组被试在亲子关系、正念教养指标基线间的差异比较

 

实验组(M±SD)

对照组(M±SD)

t

冲突频率

3.58±0.20

3.63±0.13

-0.93

冲突强度

3.61±0.18

3.62±0.15

-0.14

亲子亲和

2.21±0.19

2.23±0.13

-0.33

正念管教

1.92±0.17

1.92±0.15

0.01

关注当下

1.87±0.08

1.86±0.12

0.09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干预。在干预进行前,向作为被试的30组母亲介绍干预的基本情况,签署知情同意书。接着,随机分为正念教养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实验设计。对实验组实施团体干预,每周集中干预一次,每次持续两小时,共干预十五次,时间为每周六上午8:30-10:30。每次干预结束后对有疑问的母亲进行个别辅导。并与对照组进行沟通,会在实验结束后采取个别辅导等方式缓解亲子冲突。结束干预后,进行后测,实验组增加深度访谈,并加填《团体活动意见表》与《家庭他人三方评估表。三个月后两组分别填写《家庭适应与亲合评价量表》、《亲子冲突问卷》、《正念教养量表》,用于检验此次团体辅导的持续性效果。具体模式如下:

 

前测

实验处理

后测

追踪后测

正念教养干预

实验组

家庭适应与亲合评价量表、亲子冲突问卷、正念教养量表

正念教养干预

同前测

同前测

对照组

家庭适应与亲合评价量表、亲子冲突问卷、正念教养量表

同前测

同前测

表2 实验设计模式

(三)研究过程

根据团体辅导原理,以正念教养理论为指导,以前期问卷调查与访谈内容为导引编制而成。整个活动参考正念教养项目(Mindful Parenting Program,MPP)进行十五次干预,每次进行两小时,每次课程分为正式课程与课后练习,在正式课程中旨在将正念练习与正念教养练习更好地融合。核心理念在于改善家长自身和对待子女的情绪以及对子女当下与未来的接纳度。

次数

主题

目的

活动内容

1

团队建立

全体成员相互认识,介绍正念教养干预的活动安排

(1)团队成员彼此认识与熟悉,制定团队规则,明确目标

(2)破冰游戏

2

建立团体信任

通过活动增加团体成员内的互相接触,建立团体安全感

(1)Say hello:勇敢地与团队每一位妈妈大声地打招呼

(2)背背佳、心有千千结、团队分组展示

3

建立身体联结

使得家长感受自己的身体感觉

(3)正念练习:身体扫描、静坐冥想、正念瑜伽与行走、3分钟呼吸关注

(4)我的自画像:家长感受自身在正念活动的身体反应

4

自我疗愈

感受正念的力量,在正念活动中治疗自身在家庭生活中的情绪

(1)正念止语:静修,提升专注程度

(2)体验分享:将自己在静修过程的感受进行分享,彼此获得力量

5

自我关怀

使家长学会接纳自身不足,包括想法、情绪和身体感觉,并学会与之和谐相处

(1)自我拥抱:双手环抱自己,在音乐与指导语中放松自己、接纳自己

(2)他人肯定:团队成员彼此肯定,亲子问题出现是父母的普遍难题

6

压力下的回应与反应

指导家长意识到在压力状态下不自觉的自动化反应,并学会有意识地回应

(1)卧姿伸展、正念静坐

(2)心灵奇旅:亲子冲突视频观看,帮助家长感知自身的情绪状态,学会观察孩子的身体反应和情绪状态

表3 正念教养干预方案

7

教养模式和图示

认知自身成长模式与目前家庭教养模式之间的关系,学会接纳与慈爱

(1)情绪的正念冥想练习,稳定情绪

(2)人体拷贝:肢体传达,表达成语。理解教养模式会进行模仿

(3)空椅子对话:想象孩子坐在对面空椅子上,讲述平时教养过程中不易表达的内心话语

8

修复冲突

探究亲子冲突的产生与意义,用慈爱的方式解决、避免亲子冲突

(1)呼吸关注:通过呼吸关注帮助家长调整、平复自身情绪

(2)慈悲练习:通过亲子矛盾冲突案例再现,引导家长在与孩子的互动相处中采取接纳的态度,对自身与孩子采取一种慈悲的态度

9

倾听与关注

使家长学会在亲子互动中倾听、关注孩子

(1)情绪的正念冥想练习,稳定情绪

(2)家庭心理剧:讲述孩子在与父母交流的时候家长的表现

(3)记录与倾听:一名家长扮演孩子,一名家长与之交流,并在积极倾听的过程中记录孩子的微表情、肢体语言等

10

不评判地接纳

使家长学会在亲子互动中采取接纳与不评判的态度

(1)呼吸关注与慈悲练习

(2)头脑风暴:出示在家庭互动中孩子易于出现的一些错误和矛盾爆发点,小组讨论家长如何转变对孩子发生错误的认知,更好地接纳孩子错误的处理方式

11

教养的初心

回顾教育初心,使得家长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会受到已有成见和外在评价的影响

(1)念头与情绪识别

(2)我的教育初心,将自己孩子的优点与家长自身初心进行小组分享,接纳并欣赏孩子

12

爱与设限

引导家长明确教养的界限,学会爱的设限

(1)心禅练习:静坐20分钟

(2)愉悦事件绘画:将与孩子相处中的愉悦事件通过绘画方式表达

(3)家的边界:列举在教养中的界限,不过度养育

13

学会“我的表达”

使家长改变沟通模式,能够真实表达自身感受

(1)正念冥想练习

(2)角色扮演:展示不类型的家庭沟通模式

(3)自我反思,小组分享:自身无意识、自动化的沟通语言和方式,并探讨如何改善。

14

自我观察记录

使得家长感受通过正念教养训练自己的身体感觉、对于自我及子女情绪的感知

(1)正念静坐

(2)记录分享:近期三个月自己的身体感觉、对于自我及子女情绪的感知

(3)镜像技术:家长感受自身在教养过程中的身体反应

15

正念之路

鼓励家长继续坚持正念教养练习

(1)告别团体

(2)制作正念卡片:总结所学与收获,巩固练习成果

 

第一次与第二次团辅活动旨在建立团体与信任,第三到第五次是进行基础的正念练习,第六到第七次是认知亲子矛盾产生的问题,第八到第十三次是进行正念教养方法的练习,第十四到第十五次是整个活动的总结与分享。

三、研究结果

(一)量化研究结果

1.两组被试三次在亲子关系、正念教养的差异比较

表4实验组三次测量分数之间的差异比较

 

M±SD

F

事后检验

前测

后测

追踪后测

冲突频率

3.58±0.20

3.09±0.19

3.24±0.17

25.51***

前测>追踪后测>后测

冲突强度

3.61±0.18

3.13±0.13

3.22±0.09

52.45***

前测>后测;

前测>追踪后测

亲子亲和

2.21±0.19

2.70±0.12

2.47±0.10

44.93***

后测>追踪后测>前测

正念管教

1.92±0.17

2.93±0.13

2.29±0.14

177.48***

后测>追踪后测>前测

关注当下

1.87±0.08

3.03±0.16

2.39±0.24

171.56***

后测>追踪后测>前测

 

表4显示:正念教养干预组在亲子关系、正念教养的前-后测,前-追踪后测,后-追踪后测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即正念教养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亲子关系水平,时长效应显著但有待提高。

表5空白组三次测量分数之间的差异比较

 

M±SD

F

前测

后测

追踪后测

冲突频率

3.63±0.13

3.60±0.22

3.64±0.34

0.09

冲突强度

3.62±0.15

3.59±0.19

3.63±0.22

0.17

亲子亲和

2.23±0.13

2.28±0.22

2.28±0.21

0.30

正念管教

1.92±0.15

1.67±0.72

1.90±0.15

1.60

关注当下

1.86±0.12

2.07±0.80

1.85±0.11

1.01

 

表5显示,空白对照组在亲子关系和正念教养的前-后测、前-追踪后测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空白对照意义。

2.两组被试在亲子关系、正念教养指标后测的差异比较

表6两组被试在亲子关系、正念教养指标后测的差异比较

 

实验组(M±SD)

对照组(M±SD)

t

冲突频率

3.09±0.19

3.60±0.22

-6.79***

冲突强度

3.13±0.13

3.59±0.19

-7.76***

亲子亲和

2.70±0.12

2.28±0.22

6.40***

正念管教

2.93±0.13

1.67±0.72

6.64***

关注当下

3.03±0.16

2.07±0.80

4.57***

 

表6显示:正念教养干预组与对照组在亲子关系和正念教养各维度在后测上差异显著,即正念教养干预组对提升亲子关系水平和家长正念教养水平即时效果显著。

3.两组被试在亲子关系、正念教养指标前-追踪后测的差异比较

表7两组被试在亲子关系、正念教养指标追踪后测的差异比较

 

实验组(M±SD)

对照组(M±SD)

t

冲突频率

3.24±0.17

3.64±0.34

-4.00***

冲突强度

3.22±0.09

3.63±0.22

-6.86***

亲子亲和

2.47±0.10

2.28±0.21

3.15***

正念管教

2.29±0.14

1.90±0.15

7.42***

关注当下

2.39±0.24

1.85±0.11

8.06***

 

表7显示:正念教养干预组与对照组在亲子关系和正念教养各维度在追踪后测上差异显著,即正念教养干预组对提升亲子关系水平和家长正念教养水平长时效果显著。

(二)深度访谈研究结果

1.《团体活动意见表》分析

团体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的15组家庭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填写了《团体辅导意见表》和《家庭他人评估》,进行了分析归纳。

 

表8《团体活动意见表》分析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团体辅导增加了自我了解

11

4

\

\

团体辅导增加了对他人的了解

10

5

\

\

团体辅导改变了生活中的应对模式

12

3

\

\

团体辅导使我喜欢自己的家庭

10

5

\

\

我以后不会参与这样的活动了

\

\

5

10

 

单元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喜欢的单元(选3个)

\

1

2

4

3

2

4

3

2

4

5

4

4

3

1

不喜欢的单元(选3个)

2

\

1

\

\

\

\

\

\

\

\

\

\

\

2

 

(1)效果分析:实验组的成员都认可正念教养团体辅导给自身和家庭都带来了正面的影响。特别是在对自我、他人的了解以及改善应对模式三个方面影响显著。

(2)活动方案的评价分析:上表清晰表明,第一、第三、第十五单元受喜欢程度低,原因是第一、第三和第十五单元活动较为枯燥,缺乏活动互动。

2.家庭他人评估结果分析

表9《家庭他人评估结果》分析

 

评价

人数

母亲的变化

(父亲和孩子的评价,共30人)

言语:啰嗦变少了,骂人减少了

行为:暴躁行为减少

情绪:情绪变稳定了,较少发火了

其他:精神状态比较好

8

7

10

5

孩子的变化

(父亲和母亲的评价,共30人)

言语:言语冲突变少了,说话客气

行为:触碰家长底线的行为减少

情绪:情绪变稳定了,较少发火了

其他:精神状态比较好

9

8

11

2

家庭的变化

(父亲、母亲、子女的评价,共45人)

家庭氛围变得融洽

争吵的次数在减少

遇到问题,商量在逐步代替争吵

家里变得干净明亮

15

15

12

3

 

由表9可知,经过正念教养团体辅导,参与实验的15组家庭在实际家庭生活与相处中都发生了一系列改变。父亲和孩子对母亲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情绪方面;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变化最为明显的也是在情绪方面。父亲、母亲、子女对家庭变化感受最大的是家庭氛围变得融洽、争吵次数在减少。

四、结论与分析

量化与深度访谈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对初中生的母亲进行的15次正念教养干预可以显著改善亲子关系,提升正念教养水平,且对具有长时效果。通过研究结果分析,发现干预效果显著的原因如下:

第一,调节父母情绪,提升情绪觉察能力。正念教养干预可以帮助父母通过正念觉知自身与子女的情绪,能够用有意识地控制反应代替自动化反应[3]。在干预过程中通过对冥想、呼吸的学习,帮助母亲学会调节自身的不良情绪,懂得控制自身的语音语调和肢体动作。当对子女采取措施前通过调整自身的呼吸,在产生冲动前控制和减缓自身的反应,降低冲动反应带来的对子女和亲子关系的负面影响。当家长可以控制自身情绪时,子女才能获得最基本的安全与满足的需求,有利于其自身性格的形成。父母提升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会减少受情绪的影响,更能客观地发现、理解、体会子女的情绪,实现与子女共情,并能与子女建立同理心,给予支持和帮助,降低发生亲子冲突的频率[4]。当父母情绪得到控制后,才会进一步倾听子女的心声,了解真实意图,教会子女如何正确的表达情绪和需求,也能更精准地找到子女行为不良背后的原因,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深度。因此,在15次正念教养干预团体辅导后,15组实验组的亲子冲突的频率和强度显著降低。同时正念教养干预对于父母情绪的干预具有长时影响作用,所以干预3个月后,15组实验组的亲子冲突的频率和强度仍然显著降低。

第二,引导关注当下,提升非评判接纳能力。在情绪依存效应及错误的教养方式下,父母喜欢将子女过往的错误与当下发生的错误混为一谈,子女会激活对过去错误的记忆,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产生深度的无力感,缺乏自信,也使得子女愈加逆反父母,也不利于其错误的改正。正念教养干预帮助父母全神贯注地倾听子女,关注当下子女表达时的语音语调、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敏感地察觉出子女的当下需求[5]。此外,在思维惯性的影响之下,父母会认定子女的某些行为,不做调查随意责备,把过去发生的问题作为当下问题的评判标准,而忽略了事情真相,也会导致子女对父母产生信任危机,久而久之关上与父母交谈的心门。正念教养干预帮助父母对孩子具有更多地慈爱和同情,减少先入为主的偏见,不评判地接纳子女,包括子女的行为发生偏差时,也能接纳教养结果和教养过程中发生的问题[6]。正念教养干预可以帮助父母更多将注意力放到子女身上,而不是聚焦于子女产生的问题[7]。当父母聚焦问题,子女容易被贴上“问题少年”的标签,增加亲子冲突的频率;当父母聚焦“需求”,子女会获得更多爱的感受,成长为自信、阳光的少先,也会增加亲子亲和水平。因此,实验组母亲在经过正念教养干预团体辅导后,亲子亲和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第三,改变教养模式,提升家庭教养技能。正念教养干预可以帮助父母在压力情境下,降低自动化反应,促进采用积极的理性化的教养行为[8]。当子女犯错时,可以将指责化为提醒;当子女无理取闹时,可以将大声训斥化为关注情绪背后的问题;当子女遭受困难时,正念教养干预帮助父母降低对子女的过分关注[9]。很多父母的教养模式受到自身成长过程中不良教养模式的影响,正念教养干预帮助父母摆脱不良教养模式的代际传递,同时对自我更加的关爱和慈悲,使父母更加平和地接受父母的身份,接纳父母的角色[10]。同时正念的方法也可以增进夫妻、家庭之间的关系,通过减少批评,增加正面互动的方式,构建更加和谐和积极的家庭关系,从而提高亲子关系的质量[11]。通过正念教养干预,可以帮助父母采取更多地权威型教养方式,积极倾听子女的内心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子女的内心感受,鼓励子女逐渐独立,恰当地设置家庭规则,给予子女天生的爱和足够的安全感与重视,让子女享受思考的过程,重视子女的表达,给予孩子主动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公平对待每一个家庭成员。因此,在正念教养干预团体辅导后,降低了消极教养因素,提高了积极教养因素,实验组母亲正念管教和关注当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作用于改善亲子关系。

本研究表明正念教养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亲子关系水平,时长效应显著但有待提高。这与正念教养方式易于掌握、易于操作密不可分,但正念教养是需要融入生活、长期坚持的教养习惯,因此暂停练习后如何将正念教养融入日常生活、延续正念教养干预的时长效应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五、改善亲子关系的建议

首先,家长提升情绪感知力,加强高质量的陪伴。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陪伴充分、质量高的家庭亲子关系好于父母陪伴不足,质量较差的家庭。同时正念教养干预后父母的良好情绪与情绪觉察能力会提升亲子关系质量。因此,父母应给予孩子真切的陪伴。Holmbeck认为亲密互动情感联接是避免亲子冲突发生的前提条件[12]。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增加亲密互动情感连接的时间,充分利用亲子相处时间,在相处中提升家长的情绪感知力,避免亲子冲突与矛盾。在一线城市中,父母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父母更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调节好自身情绪,在既有时间内实现高效陪伴,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时光,共同创造互动机会,感知子女情绪,感受亲子陪伴的美好。

其次,家长提升接纳能力,关注当下与成长。本研究表明,正念教养干预后家长接纳孩子错误的能力有所提升,有效改善了亲子关系质量。父母应对孩子更具多慈爱和同情,减少先入为主的偏见,不评判地接纳子女,当子女的行为发生问题时,可以接纳问题的产生,并将问题在当下解决,以长远成长的眼光帮助子女解决问题。家长可以与子女形成家庭圆桌机制,产生问题后,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进行圆桌会议,在情绪平稳地状态下进行协商、分析和解决。

最后,家长提升教养技能,培育理性化的教养行为。本研究表明,正念教养干预对提高亲子关系质量起到显著作用,且具有长时效应。Magnusson 和 Stattin 的“人-境交互作用理论”指出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和个体功能发挥[13]。因此,父母应提升教养技能,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正视子女成长带来的身心变化。将子女的成长和教育作为一个长效学习和改变的过程,理性地看待矛盾,有针对性地解决。在子女早期成长阶段,父母在管理指导中,接纳子女的情绪与感受,避免过分地控制和保护。进入到初中阶段,要根据身心发展和变化,关注当下,给予成长空间和平等。同时认同子女的差异,注重发现和培养其特长,不以成绩论英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理性化的教养行为解决问题。学校和社区也可以开展序列化专题式的工作坊,将提升家长教养技能的课题细化为序列化的一个个主题活动[14]。在主题活动中,借助案例体验分析、角色互换、头脑风暴等心理学方法和形式,帮助家长提升教养技能,正确面对亲子冲突,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亲子矛盾,化冲突为教育契机,增进亲子融合。

    同时,在初中校也可以推广正念教养团体辅导。本研究表明正念教养干预可以显著降低亲子冲突,改善初中亲子关系。这也为改善亲子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改变教养模式从而提升亲子关系质量。在正念教养团体辅导中,通过父母提升正念教养水平,形成积极正向的教养态度,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与子女拉近了距离,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