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屈虎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宋府沟小学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导致孩子们在思想、行为方式等方面出现了不健康的发展,有的甚至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社会、学校、家庭都需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让留守儿童的童年和其他孩子一样充满阳光与快乐,让每一位孩子都成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这也是教育的真谛。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亲;自卑;爱的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之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为改变生活状况选择外出务工,他们正在逐渐融入城市建设,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由于经济、时间、精力等因素制约,孩子只能留在农村老家由祖父辈照顾其饮食起居及学习生活,出现了“隔代亲”“隔代教育”的现象,因此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一时期的儿童不论是身体发育,还是心理发展、价值观、世界观等的形成,都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期。而在这样的关键期他们与父母亲长期聚少离多,无法得到父母在感情上的呵护与关注,也缺乏思想认识、价值观等方面的正确引导;这些留守儿童在长期的被过分溺爱或感情上“被忽视”的“隔代亲”“隔代教育”中,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世界观、价值观,情感、个性、心理等发展异常,甚至有不少人因此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已经逐渐成了全社会不可不关注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监护不力容易出现人身安全问题、身体发育情况欠佳,同时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令人担忧、极易出现心理自卑现象等。由此种种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出现了许多令人棘手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合力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融洽的成长氛围,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特征

1.封闭,孤僻

留守儿童自小就与父母分离,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家庭环境使得孩子们缺少心理倾诉和寻求呵护的对象。在学校、伙伴之间遇到一些麻烦事就会变得无奈与无助,内心的烦恼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帮助,长久的压抑、寡言、紧张、焦虑,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一种自我封闭、孤僻、懦弱、情感冷漠的心理。逐渐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缺乏足够的归属感、安全感,在人际交往与沟通、自信心方面比其他孩子就显得较弱。

2.易怒、冲动、逆反心理严重

孩子在认识新世界的关键期,却没有父母的管教而行为失范,再加上意志薄弱,往往会变得脾气急躁、冲动易怒,时常会将小事变为打架斗殴。留守儿童感情敏感,很容易对周围的人或事产生戒备心理和敌对心理,总感觉是别人看不起自己,在欺负自己,斤斤计较,对老师、监护人的管教也易产生逆反心理,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往往还有暴力倾向,出现了违纪行为或违法犯罪的现象。

3.自卑心理比较普遍

 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不适当得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绝的心理状态。农村留守儿童中大部分孩子都有严重的心理自卑感。由于和父母长期聚少离多,觉得自己没有坚强的保护和依靠,所以,与其他的儿童相比,更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问题。孩子们一旦形成自卑心理,就会在长期伴随孩子的生活、学习,情绪上始终郁郁寡欢,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安全感。孩子内心感到非常孤独,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和身心健康都是很不利的。 

二、留守儿童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1.长期缺乏对父母的依恋导致孩子心理自卑

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在很小的时就缺乏父母亲的感情呵护和关注,与父母见面的时间每年只有一两次,有的甚至几年才能见一面,而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基本的生理、心理的需求。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可以明显提高孩子的智力。父母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儿童会把父母作为“安全基地”,积极而放心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安心地学习语言,进而提高其智力水平;同时,良好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儿童人格、情绪、人际关系的发展。而长期的亲情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不稳定。

英国儿童精神学家保尔及其同事曾报告,过早离开父母而未建立正常依恋的幼儿,不能主动与其他儿童一起做游戏,积极探索未知,勇于冒险,而早期主要依恋的破坏会导致儿童情感上的危险。容易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被遗弃”的错觉,造成孤独、封闭、自卑等心理问题。

2.老年人监护不力加剧了留守儿童的自卑感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和认知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在监护儿童的时候容易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与现代社会“脱节”等现象,与孩子易产生“代沟”,更加剧了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被遗弃”感,更加剧了自卑心理的产生。

(1)老年人虽然有更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来照顾孩子,但他们更重视孩子物质生活的满足,常与自己小时候的年代相比,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幸福了,吃穿不愁,认为只要让孩子们吃饱穿暖就行了。更有甚者部分老人在孩子们早上去上学时不按时做早餐,直接让孩子们去学校吃牛奶、面包(由政府提供的免费营养餐),正常的身体发育得不到保证。祖父辈对于孩子感情的呵护不够精心,对孩子的精神生活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2)老年人接受事物的能力有所下降,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出现“脱节”现象。在当今数字、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对孩子的价值观的形成、行为方式的影响起着很大的作用。孩子们对成长过程中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快速接受能力,他们正凭借着这些成长着。由于年龄的差距,加上现代信息化社会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祖孙之间的价值观、世界观出现不同步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接受新事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老人逐渐老去的步伐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形成了“代沟”,从而使由老年人监护的留守儿童变得更加孤独、自卑。

(3)老年人的身体不便原因使个别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方面出现了问题,有的甚至出现了重大安全事故,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留守儿童心理更加敏感和脆弱,孩子们都往往相互比较,诸如某某是由于父母不在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更令留守儿童内心胆怯。在教育教学过程我们发现甚至有的父母在身边的不是留守儿童的孩子在与其他孩子聊天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担忧,担心自己的父母会不会也在某天也会离开自己,从而使得那些留守儿童的内心深处自卑心理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提高认识,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留守儿童在成长关键期缺少必要的关注与感情呵护,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不仅会给留守儿童自身造成心理伤害,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同时留守儿童在全社会也是一个不小的群体,给和谐社会的创建带来些许隐患。作为社会、学校、家庭等都要重视对这些孩子的教育,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必须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加以引导和防范。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障碍的存在,导致他们在很多思想认识、行为方式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在教育孩子时还需要在疏导孩子内心烦恼,提高自信心方面入手。

1.政府积极引导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产生的根源性问题,各地政府应加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给农民工更多的就业机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群体的队伍;在政策、经济上对留守儿童家庭或孩子给予支持和引导。除此之外,由于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孩子归根结底还是在社会交往中一步一步不断成长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家长,甚至依靠孩子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能达到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的。为此,可以利用现代社会网络媒体的优势,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现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人在与留守儿童交往时给予孩子们感情呵护,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留守儿童关爱的行列中来。还可以整合各方有利资源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如开设专门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咨询的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消除他们的无助感和被遗弃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以“师爱”弥补“母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地呵护儿童。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家人之外,交往最多的就是老师。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作为教师,就应该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以慈母般的爱滋润孩子心灵,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工作的开展,也更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1)教师首先要了解留守儿童自卑的原因,学习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书籍、文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才能在教育留守儿童问题时方法得当,不至于让本就叛逆的孩子变得更加敌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对待批评特别敏感,有的对表扬过度反应,有的对竞赛的回避反应,有的对别人轻视、嫉妒等等。针对不同表现方式,要经常性地对家长及监护人开展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座谈、视频会议等,引导和教育孩子们对自己进行积极、客观、正确的评价,让孩子们知道家长的外出是由于父母想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其实是更爱他们的表现;引导孩子明白自己虽然是留守儿童,但是并不比别人差,只要自己努力,一样会出类拔萃。

(2)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树立留守儿童的自信心。自卑心理主要就是缺乏自信心而产生的,因此不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中都要重视对孩子意志的锻炼和自信心的培养。在生活中要经常创造条件让孩子去完成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事,并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自豪感;学习中,老师和家长更应该以充满爱的眼神告诉孩子们,我们是关心他们成长的,因材施教,抛出一些适合孩子实际情况的问题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只有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感觉,相信了自己的才能,他们就会引以为豪,逐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老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临时监护人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留守儿童心理自卑感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造成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学校及科任老师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孩子们感受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一方面提高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给孩子们创造了人际交往的平台,让留守儿童烦闷的心理得到一定的疏解。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类“亲子活动”,利用班队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和自己的父母亲视频聊天,让所有同学都知道,自己的父母亲并没有抛弃自己,在以后的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可以避免被其他同学说成是“没人管”的孩子,让留守儿童内心更有自豪感;除了利用网络让孩子与自己的父母互动,学校更应该开展一些让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祖父辈)参与的活动、座谈、会议等,提供给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互动机会。因为有的孩子比较孤僻或内向,不善于表达情感,或有的老年监护人对孩子的观察不细微或是不注重孩子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双方都有互动的机会,也许平时不善交流的孩子或家长,在活动中都可以对彼此敞开心扉,家长对孩子也会更加了解,使双方的关系也更加亲密。

3.引导监护人学习教育孩子的理论与方法

社会、学校要积极引导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积极利用网络、学校家长会等机会,学习和掌握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理论不能一味地以旧有的、不与时俱进的观念和知识来教育新时代儿童;留守儿童的父母亲也要经常与监护人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心理,同时也可以给监护人给出教育的指导意见;引导监护人经常与孩子开展各种互动活动,比如:躲猫猫、带孩子去旅游等,增进彼此的感情;随着孩子的成长,也要注意教育孩子独立自主,留给他们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让留守儿童克服自卑心理,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快乐成长,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在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以朋友的方式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问题,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用阳光进取的心态去学习,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

 

[1]陈永.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 (4):44-46.

[2]王开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教育措施[J].贵州教育, 2016(6):2.

 

 

作者:

屈虎  一级教师  

任教学科:小学语文、数学教育

QQ:153754221

邮箱:153754221@qq.com  qhxwt@163.com

电话:15101369169  15355966439

联系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南关东路301号南苑园区

邮政编码:73300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