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基于SCL-90量表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为了解该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其一,搜集能够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二,将样本进行分类,从内部进行比较研究;其三,结合心理压力来源,探究针对学生现状有意义的对策;其四,反馈研究结果,引导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解决了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将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个较为直观的了解,为以后引导学生培育健康心理有一定的作用。

一、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是中职学校——浙江省永康卫生学校2020级和2021级的学生。其中2020级1-4班、6-7班和9班的学生入读护理学专业,5班、9班入读药剂学专业,其中4班、5班和9班有男生;2021级1-5班、7-8班和10班的学生入读护理学专业,6班和9班的学生入读药剂学专业,其中5班、6班和9班有男生。测试对象年龄多为16-18岁,其中男生109人,女生758人。

本研究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测评工具。SCL-90包括90个自我评定项目,包括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睡眠、饮食),从十个方面来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次调查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发问卷867人次,共收回问卷867份,有效率为100%。

    二、研究结果

1.学生SCL-90心理问题检出率

参照SCL-90量表的标准,总分是 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总分超过160 分,可作阳性筛查。各因子中只要有一项因子大于或等于3分者可能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按照年级、性别为分类标准,分别计算该中职学校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表1 列出的是按照年级和性别为标准检测出至少一个因子的得分大于或者等于3分的人数和百分比。

表1 SCL-90心理问题检出率(因子均分≥ 3)统计结果

类别

样本数

频数

百分比

2020级

447

77

17.22%

2021级

420

43

10.24%

男生

109

27

24.77%

女生

659

93

14.11%

   2.SCL-90阳性因子分内部比较

SCL-90包括9个因子。因子分等于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分与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当个体在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时,即超出正常均分,则个体在该方面就很有可能有或较严重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该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其阳性因子人数及检出率进行比较(见表2 )。

表2 SCL-90阳性因子统计结果

因子名称

2020级(≥ 2分)

2021级(≥ 2分)

女生(≥ 2分)

男生(≥ 2分)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躯体化

67(14.99%)

45(10.18%)

96(12.66%)

16(14.67%)

强迫

125(27.96%)

77(18.33%)

170(22.42%)

32(29.36%)

人际敏感

107(23.94%)

93(22.14%)

170(22.42%)

30(27.52%)

抑郁

123(27.51%)

83(19.76%)

180(23.75%)

26(23.85%)

焦虑

103(23.04%)

85(20.24%)

161(21.21%)

27(24.77%)

敌意

100(22.38%)

72(17.15%)

147(19.37%)

25(29.94%)

恐怖

90(20.13%)

75(17.86%)

145(19.10%)

20(18.35%)

偏执

97(21.70%)

77(18.33%)

146(19.24%)

28(25.69%)

精神病性

90(20.13%)

66(15.71%)

132(17.39%)

24(22.02%)

其他

95(21.25%)

89(21.19%)

149(19.63%)

25(29.94%)

3.心理压力源来源分析

本调研中所设计的问卷包括开放性题目,以了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对调查结果(见表3 )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表3 学生心理压力源分解

压力来源

对人际关系的压力

来自学习的压力

对自我发展的压力

来自家庭的压力

占比

30%

26%

24%

20%

 

其一,对于人际关系的敏感。中职生多为15-18岁,该年龄段的学生自对于自己的形象极为敏感,自我、固执、任性和依赖等个性都影响他们人际间的交往。

其二,来自学习的压力。入读中职时,大多对所读专业不满意、没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也常常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同时也担心自己的学历较低,专业技能水平低。 

其三,对于自我发展的压力。中职学生大多缺乏积极的专业认同,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存在消极的自我评价。

其四,来自家庭的压力。家长关心成绩多于关心学生个人,不良的亲子沟通往往会对学生带来消极的教育引导。

三、结论

1. 本研究发现(见表1 ),该中职学校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3.842%,其中2020级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检出率占17.22%,2021级的占10.24%,2020级的心理问题检出比率高于2021级。该中职学校男生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4.77%,女生的占14.11%,男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生。总之,2020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2021级,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生。

2.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表2),2020、2021级主要阳性因子基本一致,说明该中职学校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敌对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在学生人群中具有普遍性。同时发现,2020级较2021级学生在强迫、焦虑和抑郁等方面更加明显。男生较女生在在强迫、敌意、偏执等方面更加明显。

3.根据心理压力来源分析,30%的学生的心理压力的主要来自于人际关系问题;26%的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和与学业的压力;24%的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对自我认同感焦虑的处理;剩下的20%的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不良的家庭关系。

四、对策分析

研究发现,该中职学校总体上是一个心理素质健康水平良好的群体,但是2020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2021级的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女生的低。针对该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本研究对本次心理危机的筛查和干预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开展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和干预工作

如本次心理普查采用量表SCL-90症状清单和生活事件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其目的为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压力源的来源。在完成普查后,校心理专兼职教师适时召开了心理普查反馈专题研讨会,并以书信告知等形式将普查结果,特别是对心理问题检出阳性的学生(SCL-90症状9大因子中只要有一项因子大于或等于3分者),要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并告知:

第一,要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把重点关注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填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登记表,及时上报到学校心理辅导中心。

第二,请班主任对这些心理筛查阳性者的学生多加积极关注、肯定鼓励和健康指导。比如,对SCL-90清单中只有一因子项均分>2分的,如轻度抑郁、中度强迫等,嘱咐他们要做好日常的护理,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过度的劳累和熬夜。

第三,个别学生如有需要,可推荐其做心理辅导。在心理辅导中,对有2项或多项≥2分的学生,如果其中有一项是躯体化的,要先分析是躯体不适引起心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引起躯体不适。可以建议其先到医院检查,排除器质性症状后,再做心理咨询。

2.重视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和干预工作

学生心理危机的筛查与干预工作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下成立学校心理危机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人、心理专兼职教师,年级组长及相关班主任等,负责开展学校心理危机的筛查与干预工作。筛查与干预工作主要包括三大流程:一为筛查,二是评估,三是干预。首先是建立动静态筛查制度。静态筛查指的是新生心理普查,动态筛查指的是班主任、心理委员、学科及教师、寝室长等渠道的动态信息汇报。全面的心理危机筛查需结合动静态筛查信息,在此基础上,校心理危机评估小组家住访谈和测评工具进行危机等级评估,确定为危机类型,并分类制定干预方案:需要转介的,学校协同班主任与家长建立沟通机制,直至顺利转介;不需要转介的,学校应制定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委员、家长多方联动的干预方案;转介复学的,学校应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并制定相关人员参与的干预方案,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身心安全。

3.拓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途径

第一,设置学校心理辅导室,健全心理咨询室的人员配置、硬件和软件建设,建立班级心理委员机制,完善心理问题报告制度,以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要把有心理问题当作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加大宣传,让学生知道学校设置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存在与意义。

第二,努力创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是融知识、趣味、参与和操作性一体的,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心理弹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的发生。对于筛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强迫症状、抑郁、人际敏感学生等可进行小团体集中心理训练,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加强对任课教师、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及技能的专业培训。从某种程度上讲,心灵的滋养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禀赋、性格、能力不同而对学生区别对待。再次,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要予以积极关注,以便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且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第四,加强学生自我自我教育。学校要注重发挥学校环境育人的作用,让无声有形的物理环境“说话”,让有形有声的校园文化“说话”。班主任教师要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精心设计学生的日常学习计划和过程反思类的班级神器,如“每日计划单”“每周反思情况记录表”“学期愿望清单”等,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要创新评价方式,探索趣味方法,如开展“荣誉本——成长收获,我记录”“自评本——自我评价,我设计”“改正单——缺点不足,我改正”等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促成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和水平。

第五,有效开展家校合作。基于心理问题频发的悲剧,也迫使家长们逐渐改变只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态度。如何有效开展家校合作呢?首先是建立通畅的沟通合作机制。一方面,学校应当创造条件开通线下、线上双轨沟通渠道,如线下的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或线上电话、微信或视频会议等方式,就其孩子的心理健康现状或异常表现,积极与家长沟通。其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努力协同家长一同建立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庭的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档案。同时,可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家长教育修正方案,如减少因家长不必要或过多的期望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要把孩子的心理问题当作家庭大事,若发现就要及时求助等;同时也可制定家校协同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案。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