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人与世界的互动中存在表层情绪和深层情绪两个情绪界面,深层情绪是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原始情绪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害怕、孤单、痛苦、无助。表层情绪是对深层情绪产生的次级反应,用来调节深层情绪,通常表现为:愤怒、烦躁、生气。而真正让一个人感到被看到、被理解、被接纳的是深层情绪的界面。大部分的人在生活中都是展示出表层情绪的界面,以指责攻击或者逃避退缩作为自我保护的方式,或提高情绪强度,或消除情绪张力,本质上都是不接纳自己深层的情绪,见表1。
表1 深层情绪的内在语言
指责攻击者的内在语言 |
逃避退缩者的内在语言 |
被孤立 |
被拒绝 |
不被在意 |
不被信任 |
伤心的 |
麻木的 |
我不重要 |
我不够好 |
笔者支教的这所村镇小学,留守儿童比例大概是17%,根据笔者大量的访谈和班主任的反馈,大约90%的留守儿童,在谈及父母与自己关系的时候,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失落、悲伤和忧郁。他们会经常觉得父母、老师和同学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在集体中没有得到认可,被边缘化。
根据依恋理论,依恋分为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不安全依恋的情况,核心是依恋需求没有被满足,表现在情绪容易激动、认知功能失调、安全感和价值感不足,需要被接纳和被认可等。所以,他们很多时候使用战(反击指责)或逃(回避退缩)的行为模式来应对,见表2。
表2 不安全依恋带来的行为模式与情绪的关联
不安全依恋的两种行为模式 |
情绪反应 |
焦虑矛盾型依恋提高情绪强度的行为 |
暴躁、指责、易激惹、攻击他人 |
逃避型依恋消除情绪张力的行为 |
压抑、麻木、逃避、隐藏、否认 |
长此以往,留守儿童依恋需求不被满足,经常唤起的负面情绪带来不良行为的互动模式开始恶性循环。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导致留守儿童情绪容易两极化、行为容易两极化,严重影响留守儿童人格健全和发展,见表3。
表3 依恋类型对儿童内在自我的影响
依恋类型 |
儿童内在自我 |
安全型依恋 |
我是有价值的 世界是安全的 他人是友好的 |
焦虑矛盾型依恋 |
我是没有价值的 世界和他人是不值得信赖的 非常需要亲密感 害怕被拒绝 |
回避退缩型 |
我不够好 世界和他人不值得信赖 我不需要亲密关系 我要保持独立 |
二、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情绪聚焦疗法,以下简称EFT,创始人是L.S.Greenberg。EFT是人本存在主义疗法最新的一个发展,也称其为过程经验疗法,或者体验疗法。EFT重点强调了帮助来访者接纳、表达和调节情绪,以及赋予情绪意义和转换情绪等方面的策略。
在EFT中,最核心的治疗技术是情绪聚焦技术,特别强调4P,即Present(当下)、Primary affect(原始情绪)、Process(过程)、Pattern of Interaction(互动模式)。与来访一起着眼于此时此刻,回看过去事件激发的原始情绪以及对现在的影响,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在于集中处理和肯定原始情绪,改变僵化、负向的互动模式,重建新的互动模式。
EFT的治疗犹如一个旅程,咨询师帮助来访者从情感疏离到情感交融,从自我防御到开放心胸,从僵化的行为模式到灵活的心理空间,具体的情绪聚焦技术包括:同理、唤起、加强、在界定、现场演练,下文将以个案实录方式,呈现运用情绪聚焦疗法三阶段模型对留守儿童情绪问题的干预实践。
三、EFT三阶段九步骤模型的实践应用
(一)个案概况
小楚,男,五年级,11岁,父母在其一岁时外出打工,交由爷爷奶奶抚养,目前留守10年,父母会在过年的时候返回乡下看望他。据班主任反映,小楚从一年级开始,不听老师教导,经常和同学发生争执,拿别人东西、打架、推搡的情况经常发生,上课时随意讲话,被老师批评或者被同学激惹后,情绪激动愤怒,双手紧钻拳头,全身紧绷,眼睛怒视对方,经常会击打课室门、课桌等物品,发泄愤怒。
(二)第一阶段,反映负向互动循环
第一步:用同理心建立安全咨访关系
小楚是由班主任推介来我这里,初见到他,个子不高,面色黝黑,一言不发,略带警惕。我告诉他,我是今年才来这里支教的心理老师,他眼睛里忽然闪出一些亮光,他问我从哪里过来,我说广州。小楚高兴的说,自己的父母就在广州打工。我对他说,可以玩一个好奇访问的游戏,我们第一次见面,我会询问他一些问题,如果愿意回答,就一定要说真话,如果不愿意回答,可以说无可奉告。于是,第一次见面,我和小楚就在好奇访问的过程中了解他,当小楚谈及父母话题时情绪低落,我马上用同理反映、同理肯定来接住他,咨访关系迅速建立。
第二步:寻求冲突事件下的问题根源,找出负性互动循环。
小楚告诉我,他最讨厌别人激惹他,如果没有人激惹他,他的情绪还是挺好的,但是一旦面对冲突事件,他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变得疯狂,乱打东西,老师和同学都有点怕他,都不喜欢他。我询问小楚,最早开始这样的情况是什么时候?小楚想想告诉我大约是幼儿园的时候。我询问他幼儿园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一次发火可以描述吗?小楚慢悠悠的回忆,大概是5岁时,幼儿园同学拿了他的东西,他勃然大怒,打了那个同学,后来被老师批评,罚站,自己当时非常气愤,感觉自己快爆炸了。因此,我们理出冲突事件下的负性互动循环:他人激惹——勃然大怒——打人毁物——被批评指责——气愤至极。
第三步:接触隐藏在互动模式下的深层情绪。
当负性互动模式理清出来,小楚若有所思,我问他,觉得这个模式是怎么一直运作的,如果有一个环节可以打破这个循环,你觉得是什么?小楚想了想,告诉我应该从别人激惹他,他不用勃然大怒那里打断。我问他,愤怒的背后其实是什么?你内心有什么渴望吗?
小楚说,他很小的时候,就渴望父母在身边,每次父母离家,他都表现的特别愤怒,觉得父母不在意自己,内在的渴望就是父母的关爱和在意。
我告诉小楚,由于父母在他1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没有陪伴在他的身边,他与父母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关系,焦虑矛盾型的不安全依恋会提高情绪强度的行为,情绪表现为暴躁、指责、易激惹、攻击他人。当小楚被别人激惹,他会解读为自己被欺负、被孤立、自己是不受人欢迎的,这会激发他深层的恐惧、害怕、痛苦、无助情绪,而表层情绪经过调节处理就会以暴怒、指责、攻击的方式呈现出来。
第四步:重新界定负性循环、深层情绪以及为满足的依恋需要下的问题。
首先,小楚的情绪问题不是他的错。这句话,让小楚非常感动。一直以来,周围的人都在指责他不懂事,不听话,没有人好好的倾听他内心的声音。每次打人毁物,他都受到严厉的批评和周围人的疏远,这让他既伤心又愤怒。负性循环一直没有被打破,不断的强迫性重复。当小楚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源于深层的无助和害怕,源于从小对父母依恋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释怀了。
(三)第二阶段:改变负性互动循环。
第五步:探索不被自己接纳的依恋需求及自我概念,整合关系,和父母分享脆弱无助。
经过以上四步的探究,小楚意识到自己对父母依恋的需求一直没有停止,他到现在为止还抱持着父母不在意他,他不重要的自我概念。接下来,他希望我约他的父母,准备和父母好好聊聊,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告诉父母,让父母看到他的内心,倾听他的呼唤。
第六步:促进亲子双方接纳对方的经验,用新的互动来回应。
正值十一长假,父母从广州回来,我提前结束休假,回到村小,约见小楚一家三口会谈。在会谈中,我使用OH卡,让小楚把自己的情绪全部从字卡中找出来,并让父母谈谈他们对小楚这些情绪的理解。父母看到平时坚强顽皮的孩子居然有那么多无助、消极的情绪,眼泪涌出来。他们分别对小楚做了道歉,希望小楚能够体谅父母的不容易。
第七步:帮助来访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创造新的情感联结,双方获得新的安全依恋。
小楚很懂事,他说让老师约父母,不是为了谴责父母,而是想和父母谈心,说说心里话。这么多年,父母只是给钱,没有真正和小楚心灵沟通过,小楚内心深处很想和父母亲近一些。
(四)第三阶段:发展巩固新的模式。
第八步:协助亲子双方以新发现的解决方式处理旧有的关系问题。
经过会谈,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看到孩子的情感需要,父母表示,以后会尽量多点回乡看小楚,平时多点打电话或者视频沟通,如果有可能,让小楚初中去广州借读。
第九步:强化依恋行为中新的位置及循环。
小楚情绪的问题,源于内心依恋需要的不满足,以愤怒的情绪和攻击的行为表现出来。当父母和小楚能够建立相对安全的依恋,小楚的内在需要补足了,深层的情绪就不会那么汹涌,自然不会因他人的一点激惹就勃然大怒,打人毁物。同时,我教会小楚一些正念观呼吸的情绪调节技术,在愤怒来临的时候,先对自己喊停,同时深呼吸多次,使情绪慢慢平复,觉察此时此刻的情绪背后是什么需要,看到自己的需要,然后继续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打人毁物。
四、运用EFT的实践干预反思
EFT是从经验取向的角度改变内在经验,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改变互动模式,简单而言就是经验取向和系统理论的整合。辅导中来访者的改变是基于情绪的改变而产生的,尤其是看到深层情绪的存在,是情绪改变的第一步。在辅导的过程中,笔者非常注重探究来访者的负性互动循环模式,找出强迫性重复的根源,通过联合家庭系统,积极寻找资源,重建创造性的互动方式,彻底打断负性互动循环,并教会来访者一些实用的情绪调节技术,让来访者的情绪波动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保持正常的认知功能。除了来访者的成功案例,笔者在这所农村小学还有多个运用EFT干预留守儿童情绪问题的成功案例,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叙述。
对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的关注是全社会的责任,首先要加强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尤其是出外打工的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参考文献
[1] (加)莱斯利 S.格林伯格.情绪聚焦疗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2] 金圣荣. FBI 微情绪心理学[ 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9.
[3] 马彩霞.透过中西文化的差异看中国心理咨询的本土化[J].聊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孙俊才,高增明,郑信军.情绪聚焦疗法对病理情绪的理解与治疗队[J].心理研究,2014.
作者:丁一杰
单位:广州开发区中学
地址: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友谊路66号
电话:15992408848
邮编:510730
邮箱:486059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