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教育干预实验研究

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教育干预实验研究*

 [摘要] 学习投入是学业成绩的重要预测指标,是学生学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对3-6年级60名学习投入低的流动儿童进行了8次教育干预。结果发现:通过教育干预,实验组流动儿童学习投入显著提升,而对照组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则无显著变化。这说明对流动儿童学习投入进行教育干预是科学有效的。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学习投入  教育干预

 

一、问题提出

建国以来,学业负担问题历来是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一直难以彻底解决的教育难题。进入21 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呼声日趋高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指明了路径。如何快乐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

学习投入是指一种与学习相关的持久的、积极充实的精神状态,可分为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1]学习投入作为学习状态的积极面,对于研究者们深入探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良好状况,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潜能,强化学习动机,真正享受学习过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减少不良行为乃至未来成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者们纷纷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2]

学习投入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及行为上的投入状态,能够直观展现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预测学生的学业成就,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3]。学习投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对学习投入低下的学生进行教育干预,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目前,关于学习投入的干预研究比较零散且不系统。例如,Rock探讨了自我管理策略对小学生学习投入程度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自我目标管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投入水平,而且还具有跨群体、跨任务和跨情景的一致性。[4]金璐(2014)根据中学生学习问题和影响因素,结合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片段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促进中学生学习投入的建议。在行为投入方面,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和组织对话与合作的教学活动,使中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发挥中学生学习主体性。在情感投入方面,创设情感唤起的环境、设计情感体验的活动,使中学生享受学习过程,通过加强学习情感达到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学习效果。在认知投入方面,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的策略,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反思其学习过程。[5]黄奇芳(2016)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在团体辅导之前都用量表进行测量,之后对实验组进行感恩团体辅导干预,对照组组织各种活动如唱歌、跳舞等,分别进行7次干预,结束后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干预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干预措施效果较好,实验组初中生在学习投入的奉献、专注维度上都有所改善。[6]李苏醒(2014)选取信阳市一所普通初中八年级一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提升同辈支持的干预方案,从通过记录积极行为、提供学习支持、提供情感支持等具体活动,对初中生的同辈支持进行了8次干预。结果发现该方案改善了初中生的同辈支持,进而提高了学习投入水平,同辈支持干预方案收到了较好的干预效果。[7]王荣(2018)通过研究,提出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投入的干预方式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干预。一是个体干预,主要是专项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干预,这种干预是为学生制定的适合学生训练的帮助与支持。二是群体干预,面对的是所有学生,为所有学生提供基础的帮助,如技术和战术的训练方法手段、教学技能、竞赛的组织编排、科学研究等,是一系列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进行训练的基础支持措施,学生个体的指向性不强。三是小组干预,是根据学生的特征信息,由专项教师根据学生技战术风格、练习的熟练程度、能力等特征进行分组,同一小组中学生的信息特征可以是相似的,也可以是相异的、互补的,干预时是针对一个小组提供帮助。[8]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关于学习投入教育干预的实践探索和教学实验非常有限,且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而对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干预研究非常罕见。研究者指出,学生早期的低水平投入不仅具有即时的效应,同时还具有累积效应。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学习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流动儿童无论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还是在个人的发展中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投入程度,并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刘在花对1411名3-6 年级流动儿童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投入的三个维度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中,17.15%的流动儿童认知投入较低,15.10%的流动儿童情感投入较低,16.73%流动儿童行为投入较低;16.94%的流动儿童学习投入总分较低。[9]因此,加强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干预和预防方面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10]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改善或提高学习投入水平低的流动儿童的投入水平,验证本研究制定的教育干预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流动儿童学业发展,为提高流动儿童学习投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干预对象

从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3-6年级480名流动儿童中筛选学习投入得分低于100.31分(平均数减去一个标准差)的60流动儿童作为干预实验的对象。随机选取30名流动儿童作为实验组,另外30名流动儿童作为对照组。

(二)干预方案

 

                表1  流动儿童学习投入教育干预方案

干预次数

干预维度

干预主题

干预目的

第1 次

认知投入

学习为了啥

帮助流动儿童认识、挖掘学习的意义与乐趣。

第2次

认知投入

天生我才必有用

帮助流动儿童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学习自信心。

第3次

情感投入

情绪达人

消除流动儿童的学业不良情绪,培养流动儿童

积极的学业情绪

第4次

行为投入

大海航行靠舵手

理解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学会制定学习目标。

第5次

行为投入

凡事预则立

理解计划的重要性,引导流动儿童制定学习计划。

第6次

行为投入

课堂临时报佛脚, 不如课前预习好

懂得预习的作用,掌握预习的方法。

第7次

行为投入

业精于勤

了解练习的规律,掌握有效的练习技巧。

第8次

行为投入

温故而知新

了解遗忘与记忆的规律,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

 

实验组每周接受一次教育干预,对照组则不接受任何干预。

(三)干预时间

教育干预共进行8次,每周一次,每次一个主题,时间为45分钟。

(四)干预程序

干预程序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筛选被试

    根据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现状调查结果,筛选学习投入比较低的60名流动儿童,并随机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第二阶段:教育干预

采用本研究制定的流动儿童学习投入提升的干预方案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教育干预,对照组则不接受任何干预。

第三阶段:后测

干预结束后,立即对两组流动儿童进行学习投入量表测试。

三、研究结果

(一)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投入前测情况分析

教育干预实验开始前,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流动儿童在学习投入量表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流动儿童在学习投入三个维度以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来自同一个总体,属于同质群体,因此可分组进行干预(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干预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投入差异比较

   变量

组别

M

SD

t

认知投入

实验组

14.17

3.68

-0.18

对照组

   14.33

   3.38

 

情感投入

实验组

   18.27

   4.29

   0.92

对照组

   17.33

   3.57

 

行为投入

实验组

   33.43

   7.04

   0.66

对照组

   32.43

   6.95

 

学习投入总分

实验组

   65.87

   10.33

   0.58

对照组

   64.10

   10.34

 

 

(二)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各组内学习投入的变化

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内学习投入的变化有多大?对此,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在干预后的学习投入得分与干预前的学习投入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干预训练后实验组流动儿童学习投入三个维度得分及总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学习投入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见表3);而干预后对照组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各维度及其总分与干预前相比,则无显著变化(见表4)。

 

表3  实验组干预前与干预后学习投入的变化

变量

干预前(M士SD)

干预后(M士SD)

t

认知投入

14.17士3.68

17.83士3.77

26.49***

情感投入

18.27士3.57

21.23士3.63

24.30***

行为投入

33.43士6.40

36.13士7.04

7.32***

学习投入总分

65.87士10.33

75.20士11.08

21.07***

 

表4  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后学习投入的变化

变量

干预前(M士SD)

干预后(M士SD)

t

认知投入

14.33士3.38

14.43士3.28

1.36

情感投入

17.33士4.29

17.37士4.26

1.00

行为投入

32.43士6.92

32.47士6.95

1.00

学习投入总分

64.10士10.34

64.27士10.33

1.72

 

(三)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投入组间差值的比较

    教育干预前与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投入得分的差值见表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投入得分差值为干预后得分减去干预前得分的结果,然后对该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学习投入各维度及其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教育干预后实验组流动儿童学习投入显著提高,而对照组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则无显著变化。

 

表5  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投入得分差值的比较

变量

实验组(M士SD)

对照组(M士SD)

t

认知投入

3.66士0.76

0.10士0.40

-22.76***

情感投入

2.96士0.67

0.04士0.18

-23.18***

行为投入

2.70士2.02

0.04士0.18

-7.20***

学习投入总分

9.33士2.43

0.17士0.53

-20.21***

 

从表3-表5实验组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显著提升可以看出,干预训练取得了显著成效,这说明本研究制定的流动儿童学习投入教育干预方案是有效并切身可行的。

四、讨论

(一)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干预效果

对学生学习投入进行干预,学者们多倾向于对学习投入的各个维度进行综合干预,如学业情绪的辅导、学习策略的辅导、学业我效能感的培养、归因方式的转变等许多方面,所采取的手段既包括随堂教学中的辅导,也包括了直接干预学习技巧、归因训练、故事阅读、学习策略干预等多个方面,还包括从家庭、学校、个人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这些综合干预手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1]

杜玉改(2013)设计了学习目标管理训练、学习动机干预和学习策略辅导三套方案,对流动儿童学习投入进行干预,结果表明:提高个体的学习目标管理能力、学习动机水平及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动儿童的学习投入水平。[12]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等组实验设计,从学习投入的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对实验组进行了8周学习投入提升的教育干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实验组流动儿童经过干预后,学习投入显著提高;而对照组流动儿童在无任何干预处理下,学习投入无显著变化。这说明本研究制定的学习投入干预方案符合流动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能够显著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习投入水平,对教育实践具有借鉴意义。虽然本研究和杜玉改的研究干预方案不同,但是都能提高流动儿童学习投入水平。

之所以取得上述结果,是因为:本研究制定的学习投入干预方案有明确的活动目的,清晰、具体的活动内容,且8次活动内容之间相互衔接,围绕提升学习投入这一总体目标,构成了有机的整体。各干预主题所选取的活动,既符合流动儿童的需要,又满足了其认知、情感发展的需求。干预过程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情境讨论、比赛等形式。干预活动可操作性比较强,能让流动儿童思路清晰而不模糊混乱。在干预过程中,研究者利用游戏消除了与流动儿童的陌生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班级氛围,让流动儿童很快进入一种放松的情感状态,为后续干预方案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究者还巧妙地利用共情、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技术,与流动儿童建立了良好的辅导关系,这样流动儿童表现的比较活跃和热情,愿意积极配合教育干预。各干预主题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使流动儿童身临其境,引起流动儿童的共鸣,促使其产生体验和引发思考。为让流动儿童深入了解主题和主动探索问题,充分发挥流动儿童的主体性,本方案在设计时就将调动和发挥被试的主体性作为主要原则。因而,多个干预主题中设计了分组讨论环节,促进流动儿童互动与分享。为了提高流动儿童的行为投入,在引导他们认识学习意义,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重视发挥被试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启发和鼓励流动儿童制定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促使他们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练习技巧和复习方法,从而促使流动儿童采取行动。

(二)研究局限及展望

本研究表明,通过学习投入的教育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流动儿童学习投入水平,使之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流动儿童教育质量;而且能够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指导。这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虽然短期干预后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时间限制,未做追踪研究,所以建议今后研究进一步追踪干预的长期效应;同时对个体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了解长期干预的效果和持续性,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Fredricks J A, Blumenfeld P C, Paris A H. School engagement: Potential of the concept, state of the evidence [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4, 74(1):59-109

[2]韦芳玉.大学生学习投入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基于弗兰克尔意义疗法.硕士论文.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4

[3]刘玉敏.坚毅人格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模型.上海教育科研,2020,(9):18-23

[4]Rock,M.L. Use of strategic self-monitoring to enhance academic engagement, productivity and accuracy of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Pos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2015,7:3-17

[5]金璐.中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硕士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6]黄奇芳.初中生感恩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及感恩团辅干预.硕士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7]李苏醒.同辈支持对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4

[8]王荣,张国海,徐杰,等.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及干预机制研究.体育世界(学术),2018,(6):5-6

[9]刘在花.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现状与特点调查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18,(6):83-87

[10][11][12]杜玉改.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硕士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英文标题: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ofMigrant Children’Learning Engagement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100088。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现状、产生机制及干预研究”(课题批准号:DBA160253)成果。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