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与感恩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罗小漫
1.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 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与中学生的学业成就密切相关,教育者与家长应重视学生的良心与感恩教育。本研究主要是了解中学生良心与感恩的现状以及特点,分析良心与感恩中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中学生的学业成就提供实证支持。研究对象为贵州省铜仁市的900名中学生,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良心处于较高水平,感恩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生在良心、是非心、羞耻心、厌恶心以及恻隐心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感恩得分上差异不显著;独生与非独生中学生在良心及各维度和感恩得分上差异均不显著;中学生良心与感恩、学业成就呈正相关,感恩与学业成就呈正相关,良心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积极影响有27.7%是通过感恩而起作用。
关键词:良心、感恩、中学生、学业成就
一、问题提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积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与主力军,如何“立德”不仅影响其个体的发展,还会影响祖国未来的兴旺衰败。良心作为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范畴,是个体最核心、最重要的品质[2];促进青少年良心成长不仅能减少个体的道德推脱行为[2],还能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与仁爱心等[3]。而个体感知到的责任心会促进其感恩行为的发展,即个体感知到的感恩水平会随着责任感的增加而提高[4]。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德育的重要品质之一;McCullough等人认为感恩是一种道德情感、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具有激发和强化道德行为的功能,是个体在识别他人恩惠给自己带来的积极结果后做出的普遍化倾向[5]。
已有研究发现感恩对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具有直接预测效应,感恩水平较高的个体更易表现为学业成功[6]。学业成就作为反映教育质量和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指标,它是学生学习状况与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指学生通过教学与训练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学习效果[7]。学业成就在青少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学业成功的个体往往具有较高水平的自信心,而学业表现不良则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基于此,本研究将从良心与感恩这两种道德品质入手,考察良心与感恩对中学生学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从感恩视角探讨良心与学业成就的内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开展德育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提高中学生的学业成就提供实证支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贵州省铜仁市两所初中和一所高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所有被试均知情同意,共有900学生参加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886份,问卷有效率为98.4%。其中男生398人,女生488人;初一学生208人,初二学生198人,高一学生205人,高二学生275人;城镇学生476人,农村学生410人;独生子女365人,非独生子女521人。
2. 研究工具
(1)中学生良心问卷
采用黄大炜等人编制的《中学生良心问卷》[8],该问卷包括29个题项,由5个维度构成,分别为:恻隐心、是非心、敬让心、羞耻心以及厌恶心。该问卷的整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青少年感恩问卷
该问卷由魏昶、吴慧婷等人修订的感恩问卷[9],共6个项目;该量表采用6点计分,从1(完全不同意)到6(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感恩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
(3)学业成就问卷
采用文超等人编制的《学业成就问卷》[10],让中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上的学业表现进行评价;采用5点计分,1代表“很不好”,5代表“很好”;计算三科成绩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学业成就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
3. 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调查问卷的数据,主要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差异分析、相关分析以及中介作用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为避免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由于共同方法导致的共同方法偏差,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共有12个,且首个因子的变异解释量仅为15.3%。低于临界值40%;共同方法偏差不明显。
2.中学生良心与感恩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由表1结果可知,中学生良心的平均得分为“4.97”,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是非心、厌恶心、敬让心、恻隐心以及羞耻心,得分最高为是非心“5.09”,得分最低为羞耻心“4.83”。描述性统计结果还发现中学生感恩的平均得分为“4.44”,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表1 中学生良心与感恩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变量 |
良心 |
恻隐心 |
厌恶心 |
是非心 |
敬让心 |
羞耻心 |
感恩 |
平均数(M) |
4.97 |
4.91 |
5.03 |
5.09 |
4.97 |
4.83 |
4.44 |
标准差(SD) |
0.63 |
0.83 |
0.65 |
0.87 |
0.87 |
0.74 |
0.79 |
2. 良3良心与感恩的差异分析结果
将性别、是否独生作为自变量,良心与感恩作为因变量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女生在良心、是非心、羞耻心、厌恶心以及恻隐心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在敬让心得分上差异不显著,男、女生在感恩得分上差异也不显著;独生与非独生中学生在良心及各维度和感恩得分上差异均不显著(如表2所示)。
表2 良心与感恩的差异分析结果
项 目 |
性别 |
是否独生 |
||||
男 |
女 |
t |
独生 |
非独生 |
t |
|
良心 |
4.97±0.62 |
5.18±0.59 |
-2.35* |
4.98±0.56 |
5.10±0.65 |
-1.07 |
是非心 |
5.06±0.90 |
5.28±0.84 |
-2.43* |
5.05±0.77 |
5.23±0.89 |
-1.13 |
羞耻心 |
4.90±0.77 |
5.09±0.71 |
-1.98* |
4.93±0.74 |
5.02±0.74 |
-0.66 |
厌恶心 |
5.01±0.69 |
5.25±0.61 |
-2.66** |
5.10±0.65 |
5.15±0.65 |
-0.43 |
敬让心 |
5.00±0.89 |
5.05±0.86 |
-0.39 |
4.93±0.85 |
5.05±0.88 |
-0.75 |
恻隐心 |
4.90±0.85 |
5.12±0.81 |
-2.13* |
4.87±0.78 |
5.04±0.84 |
-1.17 |
感恩 |
4.41±0.78 |
4.47±0.81 |
-0.56 |
4.36±0.78 |
4.46±0.79 |
-0.73 |
4.良心、感恩与中学生学业成就的相关分析结果
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业成就与良心及其五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感恩与中学生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学生良心及其五个维度与感恩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如表所示)。
表3 良心、感恩与中学生学业成就的相关分析结果
|
良心 |
是非心 |
羞耻心 |
厌恶心 |
敬让心 |
恻隐心 |
感恩 |
0.46** |
0.28** |
0.35** |
0.37** |
0.39** |
0.38** |
学业成就 |
0.36** |
0.38** |
0.28** |
0.23** |
0.28** |
0.25** |
5.良心、感恩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为进一步分析良心、感恩与学业成就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讨感恩在良心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设定“BootstrapSamples” 为 1000, 设定置信区间为“95%”,选择“bias corrected”取样方法;根据置信区间是否包含0来检验系数是否显著。首先检验间接效应(a*b)是否显著,间接效应值为0.47,置信区间为[0.05,0.32],不包括0(置信区间不包括0,系数显著),说明中介效应显著;其次检验控制中介变量的直接效应(c’)是否显著,直接效应值为0.47,置信区间为[0.42,0.89],不包括0,这表明控制中介变量后的直接效应依然显著。因此,感恩在良心与学业成就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如表4所示)。良心与感恩对学业成就影响的总效应为0.66,感恩在良心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18,即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2%(如图1所示)。
路 径 |
置信区间(95%) |
||
Effect |
BootLLCI |
BootULCI |
|
良心→感恩(a) |
0.56 |
0.72 |
0.71 |
感恩→学业成就(b) |
0.33 |
0.12 |
0.53 |
间接效应(a*b) |
0.18 |
0.05 |
0.32 |
控制中介变量的直接效应(c’) |
0.47 |
0.42 |
0.89 |
表4 良心、感恩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图1 感恩在良心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
四、讨论分析
1.中学生良心与感恩的现状
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中学生良心处于较高水平,得分最高为是非心,得分最低为羞耻心;其中是非心与道德判断相对应,羞耻心则反映了个体的道德情感[10]。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学生具有较好的道德判断能力,能运用自身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认识对某种道德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和选择;还能正确辨别人或事的正确与否,对善恶、美丑等也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却也反映了中学生良心中的道德情感体验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自己做了不道德的事之后产生的愧疚感不强;自身在违背道德准则之后,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也较少。
基于此,学校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耻感文化用于中学生德育工作中,开展耻感教育;将“知耻”作为立人之大节的根本,注重学生“行己有耻”“有耻且格”德性意识的形成,最终实现“养民知耻”的教育目的[11]。此外,道德认知是引发道德情感的基础,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其道德认知的形成密切相关;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采用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纠正学生认知偏差以及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等现有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使用新颖有趣的道德案例分析法与角色扮演法,提高中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进而使中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更为深刻[12]。结果还发现中学生感恩水平得分为“4.44”,而该量表为6点计分;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感恩的水平还有提升空间。学校可以将优秀传统美德与感恩教育相结合,构建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德育工作体系,让学生明白感恩的“源”来自哪里;还可以结合优秀传统美德开发校本教材,“唤醒”学生感恩意识,让他们知道感恩应怎么做,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感恩水平[13]。
2.良心与感恩的特点分析
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女生在良心、是非心、羞耻心、厌恶心以及恻隐心得分上高于男生,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4];本研究发现男、女生在敬让心得分上差异不显著,这与前人的研究结论较为不一致;在本研究中敬让心主要是指中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让与恭敬的态度,而中学生人际交往态度的形成容易受到网络语言使用的影响[15];中学生是网络语言的主要接触者,无论男、女生都会使用网络语言来表达感情、传达态度,他们的同伴交往态度、与父母以及教师之间的交往态度均受到网络语言使用的影响;“666”“out”“比心”等词汇经常会出现在中学生的同伴交往中,而学生在与父母、教师等他人的交往中还会经常使用“大佬”“老湿”“砖家”等网络词汇;由此可以看出,无论男、女生在人际交往中都易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与恭敬的态度也均会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因此,中学生的敬让心得分性别差异不显著。此外,感恩的性别差异也不显著,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5]:男女生在经历感恩体验的强烈程度上差异不大,在选择使人感恩的生活事件以及会对哪些人产生感激的价值取向上差异也不大。此外,近年来随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不断落实,以及基于“三全育人”的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德育教育、感恩教育以及传统美德的教育;进而使得男女生的感恩得分差异不显著。
与此同时,独生与非独生中学生在良心及各维度和感恩得分上差异均不显著。以往研究发现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出现差异的主要根源在于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性[16],近年来随着家庭教育的重视,父母开始重视子女的品德教育以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并在家庭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且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均能接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享受到较多的教育资源, 因而中学生良心与感恩在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模糊。
3.良心与感恩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良心以及各维度与中学生学业成就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良心及各维度能正向预测中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17]:中学生良心水平越高越容易获得较好的学业成就,德性养成与学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能更好地推动个体的学业发展。 同时,结果还发现良心与感恩呈正相关,良心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有27.7%是通过感恩而起作用。以往研究结果表明良心的不同维度(羞耻心、恻隐心等)与自尊呈正相关[18],高自尊的个体体验感恩情绪更强,自尊是影响个体感恩的重要因素;而由感恩触发的拓展效应又能增强个体应对学业挑战与挫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19]。这可能是因为良心可以帮助确立个体的价值主体性,让他们意识到“我”不仅是自然生命,更是道德自我;能为个体道德生命成长提供内在动力[20];而良好道德品质将有助于个体自立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目标奋斗与追求,提高其学业成就[21]。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提示我们,从中学生学业成就的角度出发,教育者与家长们应重视中学生的良心与感恩教育。一方面学校应明确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教育要有良心,不能将分数作为唯一要求;好的学校应该是“走在校园里的都是有良心的人,从校园里走出去的人,都是能够坚守良心的人”[22]。另一方面,家长们也应重视子女的良心与感恩教育,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联结;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通过与子女的有效沟通,促进其良心的发展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力, 金昕.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难点及实现路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298(02):154-159.
[2]谢望舒. 大学生道德推脱与良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2016.
[3]燕良轼. 论良心的教育价值[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 8(4):31-36.
[4]Chow R M , Lowery B S . Thanks, but no thanks: The role of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experience of gratitude[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010, 46(3):0-493.
[5]Mccullough M E , Emmons R A , Tsang J . The grateful disposition: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pograph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2, 82(1).
[6]侯金芹. 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业成就影响的追踪研究——感恩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8, 222(12):71-76.
[7]陈秀珠, 李怀玉, 陈俊, 等. 初中生心理资本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与感恩的调节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 35(01):79-87.
[8]黄大炜, 王张君, 刘莉, 等。 孟子思想视角下的中学生良心:内涵、结构及测量[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7(02):28-46.
[9]赵改, 孔繁昌, 刘诏君, 等. 父母情感温暖对青少年感恩的影响:责任心与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v.34;No.150(03):4-10.
[10]文超, 张卫, 李董平,等 初中生感恩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06):40-47.
[11]丁恒星. 传统耻感文化与网络道德治理[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8.
[12]高玲, 景夏慧. 中学生道德推脱干预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 39(07):49-53.
[13]杨建臣. 感恩教育的行动诠释:在实践中懂得“做人的道理”[J]. 人民教育, 2019, 803(05):64-65.
[14]黄大炜. 基于孟子良心思想的中学生良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15]侯小花. 中学生感恩的个体差异及其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09.
[16]陈斌斌, 施泽艺. 二胎家庭的父母养育[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7):1172—1181.
[17]王小凤, 燕良轼. 中学生良心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J]. 心理学探新, 2019, 39(01):78-83.
[18]陈氏字(TRAN THI TU). 中越当代大学生的良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的跨文化研究[D].
[19][21]叶宝娟, 杨强, 胡竹菁. 感恩对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02):82-89.
[20]龙静云, 宋攀科. 当代大学生良心教育论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 600(09):38-41.
[22]厉佳旭. 守护教育的良心[J]. 人民教育, 2017(0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