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农村中学外来工子女生涯希望感的干预研究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沿海城镇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移居到这些地方,造成外来务工人员的大幅增加,而他们的子女也随着家庭的迁移而流动,这导致外来工子女的数量逐年增加,而且趋势明显。位于泉州的晋江市就是一个典型的拥有大量外来务工子女的沿海城市,这里的各个乡镇经济发达,因此,外来工子女也广泛地分布在各个乡镇,他们在学校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本地的学生。虽然,他们随父母一起在这里生活,但是面临着社会支持薄弱、社会融入困难、社会排斥、社会福利不足等客观困境[1]。与本地学生相比,他们更容易表现出消极的自我评价、社会焦虑和孤独感[2]。在校会表现为学习适应较差、希望感较低等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导致外来工子女在生涯发展中存在着障碍,如生涯目标模糊不清,实现生涯目标的动力不足,在压力和挫折前面不能积极应对等[3]

根据Super(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青少年正处于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探索自己的需求、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以及周围的现实环境等,实现职业偏好,为下一阶段的生涯发展做好准备[4]。而推动青少年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家庭经济条件、亲子关系、社会支持、地域差异之外[5],有相关研究表明,希望是促进其生涯发展的保护性因素[6]。因此,外来工子女在生涯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可以通过提升他们的生涯希望感来加以改善和解决。根据Snyder(斯奈德)的希望理论[7],希望是个体在挑战困难环境中所具备的强大心理优势,希望感是一种目标导向式的积极心理动机状态,是个体支持自己朝目标行动的信念,包括目标、意志力和方法三个部分。当个体在追求目标时,需要有意志力和方法的支持,当障碍物出现而使目标受阻时,就可以看到希望感的重要性了[8]

以往的研究多倾向于城市学校的外来工子女,而农村中学的外来工子女几乎是被忽略的,对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但这个群体也是需要被关注的对象,尤其是随着新高考 “3+1+2”的实行,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教育显得更加的迫切。而农村中学的外来工子女由于家庭、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因素,他们的生涯希望感水平低于本地学生。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等干预措施来提升外来工子女的生涯希望感水平,让他们在面对生涯困惑时能设定适合自己的生涯目标、寻找恰当的路径和方法、克服生涯障碍,最终实现自己的生涯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选取了泉州市晋江市某农村中学高一学生377名,其中晋江本地学生148名,外来工子女229名。

(二)研究工具及主要统计方法

采用陈宛玉编制的生涯希望感简明测试问卷,由12个题目组成,其中1到4题测量生涯目标,5到8题测量生涯意志力,9到12题测量生涯方法。所有题目均用4点记分制,分数越高,表明被试的生涯希望感水平越高。使用SPSS23.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使用生涯希望希望感简明测试问卷对外来工子女和晋江本地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在前测之后,对他们实行了生涯课程、生涯活动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干预措施,为期一年多。干预结束后,对他们施予了生涯希望感简明测试问卷的后测。

(四)干预方法

以生涯课程为主,学科生涯渗透课程为辅。本研究的生涯课程依据Snyder(斯奈德)的生涯希望感理论以及陈宛玉对生涯希望感内涵的解读将生涯课程分为六个部分,具体课程内容见表1。学科渗透课程也是帮助学生找到生涯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这一年多的研究中,具体开展了英语、语文、数学、美术、体育和物理学科与生涯教育的融合课。

表1 生涯教育课程内容表

模块一

生涯唤醒

1.适应高中生活

2.开启我的高中生涯

3.高中生涯与生涯规划

4.把握生涯希望

5.我的生涯榜样

模块二

自我探索

1.认识我是谁

2.探索我的职业兴趣

3.性格与职业

4.能力探索

5.探秘职业价值观

模块三

生涯发展路径

1.了解升学路径

2.走进大学

3.探索专业

4.走进职业世界

5.社会发展与职业世界

6.职业生涯初体验

7.家庭环境与职业选择

模块四

生涯决策与

管理

1.生涯决策初探

2.直面决策困难

3.选科指导

4.高考志愿填报指导

5.生涯目标设定及执行

6.生涯不确定性管理

模块五

生涯能力储备

1.如何科学的制定目标

2.提高我的自控力

3.学会掌控时间

4.提高我的学习力

5.提高我的人际能力

6.提高我的生活能力

模块六

心理资本积累

1.梦想与远方

2.内在潜能激发

3.情绪管理

4.压力管理

5.抗挫折训练

6.画出困境

7.幸福课

 营造唤醒学生生涯意识氛围,开展生涯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渠道:主题班会、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广泛宣传生涯规划教育。此外,还开展了各类的生涯体验活动,如线上的“生涯云访谈”和“毕业学子经验分享”活动;线下的《榜样的力量》手抄报比赛、《我的生涯故事》征文比赛及“生涯规划思维导图”制作竞赛,通过这些活动增加了他们对职业的体验和认识。

坚持集体干预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集体干预的形式不一定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除了集体干预外,对个体生涯发展有困惑的外来工子女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

    三、研究结果

    (一)外来工子女干预前后的整体生涯希望感水平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外来工子女的生涯希望感水平进行了比较。在干预前,外来工子女在生涯目标、生涯意志力和生涯方法三个维度上均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值分别为10.79、10.74和10.80。在干预后,外来工子女的总体生涯希望感水平得到了提升。生涯目标的平均值为10.85,比干预前略高一些,但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生涯意志力和生涯方法这两个维度在干预前后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因子上(见表3),这几个因子在干预前后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表2外来工子女干预前后的总体生涯希望感水平比较

 

前测

后测

  

  t

M±SD

M±SD

生涯目标

10.79±2.05

10.85±2.35

-3.09

生涯意志力

10.74±2.43

11.57±2.13

-3.72***

生涯方法

10.80±2.22

11.32±2.07

-2.44*

注: *p<0.05 , **p<0.01 ***p<0.001;下同

表3 外来工子女生涯希望感具体因子干预前后差异比较

 

前测

M±SD

后测

M±SD

 

t

清楚自己要选择何种考试科目

2.94±0.72

2.63±0.76

4.20***

清楚自己未来的专业目标

2.48±0.79

2.64±0.74

-2.17*

相信自己能克服生涯障碍

2.59±0.76

2.84±0.69

-3.44*

总是充满活力的追求目标

2.62±0.76

2.80±0.69

-2.48*

会坚持不懈直至完成生涯目标

2.63±0.76

2.90±0.71

-3.78***

会不断激励自己完成生涯目标

2.88±0.71

3.00±0.62

-2.22*

会不断积累资源以备不时之需

2.69±0.76

2.85±0.67

-2.34*

    (二)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生涯希望感水平干预前后差异比较

在干预前,外来工子女在生涯希望感三个维度上的得分都低于本地学生。在干预后,外来工子女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本地学生,与本地学生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见表4)。

表4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生涯希望感水平干预前后差异比较

 

本地学生

M±SD

外来工子女

M±SD

 

t

生涯目标

前测

11.18±2.62

10.79±2.05

1.62

后测

10.57±2.59

10.85±2.35

-0.405

生涯意志力

前测

11.27±3.70

10.74±2.43

1.67

后测

11.16±2.47

11.57±2.13

-1.693

生涯方法

前测

11.30±3.14

10.80±2.22

1.7

后测

10.94±2.15

11.32±2.07

-1.67

但在某些具体的因子上,如:不断激励自己完成生涯目标(p=0.009 <0.01)和及时向别人请教以寻求生涯支持(p=0.011 <0.05)这两个因子,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见表5)。

表5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生涯希望感具体因子干预后差异比较

 

本地学生

M±SD

外来工子女

M±SD

t

会不断激励自己完成生涯目标

2.83±0.76

3.031±0.62

-2.16**

会及时向别人请教生涯方法

2.64±0.79

2.84±0.71

-2.57*

四、讨论

本研究以农村中学的外来工子女为研究对象,以生涯希望感为切入点,以自主设计的生涯课程、学科渗透生涯课程及丰富的生涯活动为干预手段,努力提升农村中学外来工子女的生涯希望感水平。由前测得知,外来工子女的生涯希望感处于中等水平,在生涯目标,生涯意志力和生涯方法这三个维上的得分都低于本地学生,但他们实现生涯目标的愿望很强烈。在为期一年多的干预下,外来工子女的生涯希望感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干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生涯希望感的提高有助于增加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业成就水平的提高。从长远的角度看,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和效能感,对外来工子女的未来自我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由本研究总结出的提升农村中学外来工子女生涯希望感的措施,也可以成为未来农村中学实施生涯教育的重要参考。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共同干预的。外来工子女的生涯希望感水平在干预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说明外来工子女的可塑性很强。而本地学生在干预后各个维度的得分却略有下降,这说明本研究的干预手段,对于生涯希望感水平较高的群体干预效果有限。因此在面对不同群体时,课程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它具备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往的研究表明[9],高中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除了受个体因素影响外,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就是重要的外部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及收入水平对高中生的生涯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地虽是农村,但经济较为发达,本地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普遍优于外来工子女,再加上干预前对生涯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容易产生较为盲目的自信。干预后,在对生涯知识了解较多的情况下,经过思考后反而退缩了。因此,干预后本地学生的生涯希望感在各个维度上的分数均有所下降,这是他们更为理性思考的结果。而外来工子女在个体自身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下,在干预前生涯希望感水平较低,在干预后激起了他们克服生涯困难的斗志,树立了实现生涯目标的信心,并能够去寻找实现生涯目标的路径和方法,有强烈的想要跳出父母的非技术性职业生涯圈的愿望。因此,在生涯意志力方面会不断激励自己完成自己的生涯目标;在生涯方法上,会及时向别人请教以寻求生涯支持。

总的来说,本研究对农村中学外来工子女生涯希望感的干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从研究工具上看,本研究使用的生涯希望简明测试虽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但是缺乏常模,因此,本研究得出的结论难与其他研究进行分析比对。第二、从研究对象上看,本研究是基于个案学校进行的研究,无法祥尽所有农村中学外来工子女生涯希望感的现状和问题。不能确定这些干预措施是否对所有的农村中学外来工子女都有效果。此外,由于受客观现实条件的限制,没能够对外来工子女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因此,外来工子女生涯希望感的提升不排除由于个体自身年龄的增长和日常生活中其他知识的获得等因素。未来条件允许的话,实验设计要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设计,可以更精确地检测出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第三,从干预方法上看,本研究实施的关键阶段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原计划开展的生涯体验活动如“下企业跟岗体验”、“生涯人物访谈”、“家长讲座”等只能改为一些线上的活动。使学生失去了社会体验与实践的机会,对其生涯希望感的提升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未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加强社会实践与体验,亲身体验的效果比上课会更为明显。

五、结论

本研究采用对实验组进行前、后测的实验设计,通过一系列的生涯课程和活动等干预方案来提升外来工子女的生涯希望感水平。结果表明:外来工子女的可塑性很强,实验干预提升了他们的总体生涯希望感水平,干预效果良好,这对推动外来工子女的生涯发展,实现其生涯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岚.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研究 [D]南京大学2013

[2]刘正荣.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

[3]陈宛玉,叶一舵.高中生生涯规划教学设计[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

[4]王晓娜.将希望理论融入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 [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30-33

[5]周宇.高中生希望对生涯发展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0)11-13

[6]郝振,崔丽娟.流动儿童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德育2014(11)11-14

[7]Snyder. C.R. Handbook of hope: Theory, measure and applications [M]San Diego: Academic Press,2000

[8]陈宛玉.以希望感的观点谈流动儿童的生涯辅导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7)4-6

[9]胡静娴. 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及课程干预[D]宁波大学2017

 

备注:此研究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农村中学外来工子女生涯希望感的干预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9-747)的研究成果。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