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很多家长苦恼地反映孩子在上初一、初二年级后开始变得不太听话,有自己的想法,不服从安排;上课不遵守纪律,常常心不在焉,和同学交头接耳。这可能是因为家长不太了解自我控制的发展特征以及家庭在孩子自我控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
自我控制(self-control)作为自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指的是个体改变或克服优势反应[2],调节自己的认知、行为及情感以达到个人目标或符合社会规范。自我控制是平衡自我需求与外界要求的过程[3]。自我控制能力可以有效预测个体良好的调节能力、较高的成绩、和谐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较少的病理表现[4]。研究发现,初中是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5]。他们的行为逐步由外部控制(老师、父母权威)发展到内部控制,但内部自我控制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6]。
自我控制的发展受家庭的影响。孩子在与父母相处时,既要考虑自己的需求,又要满足父母的要求,这是一个复杂的权衡过程,长期以往形成不同的平衡状态。亲子关系平衡状态是指在与父母相处时,孩子是否满足自身需求与父母要求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包括内平衡、外平衡两个维度。张灵聪认为,平衡状态表现在自我控制中[3]。成功的自我控制是在满足自身需求与符合外界要求之间取得平衡。
同时,亲子关系质量也是影响孩子自我控制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主要包括亲子亲合(cohesion)和亲子冲突(conflict)[7]。研究发现,家庭功能因素,如母子互动方式、父母教养行为、亲子关系、父母接纳与控制、监控与支持等是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因素[8,9]。Petti和Baes的追踪研究表明,父母与子女保持亲密友好的互动关系,更有利于自我控制的发展
和良好的社会化[10]。Lewallen和Neece[11]的干预研究表明增加亲子亲密度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自控力。良好的亲子依恋[12,13]、父母支持[14]等有助于自我控制的发展。
如前所述,亲子关系平衡状态和亲子关系质量是预测自我控制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平衡状态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本研究以初中生为被试,对亲子关系平衡状态、亲子关系质量与自我控制的关系进行考察,并检验亲子关系质量的中介作用。
2 方法
2.1被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某一地区随机抽取两所初中;发放问卷450份,剔除45份空白卷和有明显弄虚作假倾向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4份,回收率为90%。其中初一年级159人,初二年级146人,初三年级100人;男生173人,女生232人;被试年龄12-16岁,平均年龄13.24岁,标准差1.15。
2.2研究工具
2.2.1 亲子关系平衡状态问卷
采用自编的《亲子关系平衡状态问卷》,共2个维度12道题,问卷采用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评为1-5分。其中,4,9,12题为反向计分题。每个维度的得分越高,平衡程度越高。问卷的总体Cronbach a系数为0.869,内平衡、外平衡两个维度的Cronbach a系数分别为0.804和0.806,信度较好。
2.2.2 亲子冲突问卷
采用方晓义修订的《亲子冲突问卷》,包括与父亲冲突和与母亲冲突两个分量表,又再分出冲突频率和冲突强度两维度,共16个项目,5点记分,其中频率量表为“从未发生”到“每天几次”,得分越高,亲子冲突的频率越高[15]。强度量表从“从未发生”到“非常激烈”,分数越高,亲子冲突的强度越大[15]。总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887,分量表Cronbach a系数为0.761-0.868。
2.2.3亲子亲合问卷
采用张文新等人(2007)修订的《家庭适应和亲子亲合评价量表Ⅲ》中的亲子亲合量表,该量表分为父亲亲合、母亲亲合两个分量表[16]。这两个分量表内容完全相同,由10个题目组成,采用5点计分,从“几乎从不”到“几乎总是”,分别计1-5分,其中第3、4、8和9题采用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与父母的亲合程度越高[16]。总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889,分量表Cronbach a系数为0.789-0.829。
2.2.4 自我控制量表
采用谭树华修订的《自我控制量表》。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19个题目,即冲动控制、健康习惯、抵制诱惑、专注工作、节制娱乐[17]。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其中第2、3、5、6、7、8、9、10、12、13、15、16、17、18、19题为反向记分题。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控制水平越高。总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857,分量表Cronbach a系数为0.605-0.773。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和Mplus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3 结果
3.1共同方法偏差控制与检验
本研究收集数据的方法是自陈法,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此在问卷施测时采取了相应的程序控制,如采用匿名保护、部分条目采用反向题、测谎题等,并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发现,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21个,而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6.1%,远小于40%的临界值,说明共同方法偏差效应不明显。
3.2初中生亲子关系平衡状态、亲子关系质量与自我控制的相关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亲子关系平衡状态中,内平衡与外平衡两个维度与初中生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r=0.33,p<0.01; r=0.21,p<0.01)。在亲子关系质量中,亲子亲合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r=0.23,p<0.01),亲子冲突强度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r=-0.31,p<0.01),亲子冲突频率与自我控制相关不显著。在亲子亲和中,父亲亲合、母亲亲合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r=0.25,p<0.01; r=0.18,p<0.01)。在亲子冲突频率中,母亲冲突频率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r=-0.11,p<0.01),父亲冲突频率与自我控制相关不显著。在亲子冲突强度中,母亲冲突强度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r=-0.15,p<0.01),父亲冲突强度与自我控制相关不显著。具体见表1。
表1 初中生亲子关系平衡状态、亲子关系质量与自我控制的相关分析 |
|||||||||||
|
1内平衡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2.外平衡 |
0.66** |
|
|
|
|
|
|
|
|
|
|
3.自我控制 |
0.33** |
0.21** |
|
|
|
|
|
最新期刊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