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生涯规划助推高中生理想教育的实践初探

 理想是一个人一生的奋斗目标,是一种与个体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对未来的向往、憧憬。一个人的理想是由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在某种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整体心理状态,是人的精神支柱。人的理想包含四个维度,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在个体的理想形成过程中,高中生经历了童年期天真浪漫的幻想,少年期无拘无束的憧憬,正处于理想的逐步确立阶段,从蒙胧到明晰,从易变、动摇到逐步坚定,个人理想已逐渐明晰,也从较多考虑生活追求转而更多考虑未来的职业追求和道德、社会的关联。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进而助推远大理想的确立十分重要。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的理论依据及背景分析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萨柏(Donald E. Super)生涯发展理论重在对个人的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过程本身进行研究。它把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Donald E. Super)。依据Super生涯发展理论,高中阶段(15-24岁)处于生涯探索阶段的试验期,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育进行自我评估、角色鉴定、职业探索,综合认识和考虑个体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

    艾里克森人格理论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他们正面临着一场内部生理发育的革命,面临着摆在前面的成年人的使命,这个阶段主要关心的是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与自己的感觉相比较,关心如何把各种角色及早期培养的技能和当今职业的标准相联系(Erik H Erikson)。

(二)高中生生涯规划的政策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要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在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中规定:“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014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新高考改革的序幕。对高中生而言,最大的变化就是选择权增加,自选三科、升学途径多元化等,都意味着学生如果自我认识不够,至少未来的志愿填报就要承担高昂的选择风险。因此,生涯规划教育成为高中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帮助个体逐渐明晰自身的兴趣、特长,明确优劣势,通过对内外部环境做出较为科学的定位,高中阶段的生涯指导更着重于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

二、高中生生涯规划的实践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0多所中小学校关于个人期待或理想部分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25.52%的孩子希望被评价为人品好,值得信任22.54%的孩子希望获得积极热情,热心为大家服务,有公益精神11.21%的孩子希望成为学习能力强,让人仰望的学霸24.8%的孩子希望与家人、朋友到处旅行,开拓眼界20.46%的孩子希望多看自己喜欢的书和资料,拓展知识面18.32%的孩子想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48.71%的孩子表示希望将来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梦想15.41%的孩子希望有一份受人尊重而有前途的工作6.19%的孩子希望过上有钱而富足的生活(以上数据来源于知心姐姐团队)。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的期待、理想既和当下状况相连又和未来紧密相关。他们的理想不仅是学业,还包含了能力、职业、社会地位、收入、人际关系等诸多层面。据此,我们认识到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结合实践研究,首先进行了问卷调查,编制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调查问卷》,从生涯认知、自我认知、教育认知、职业认知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共有453位高一学生参与了调查。数据显示,生涯认知维度“在高中学习和生活中有无明确目标”中,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占总人数的16%,有比较清晰目标占15%,不太具体的目标21%,模糊的36%,完全没有的占12%。开放题目“你觉得生涯规划教育对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中,有69%的学生认为生涯规划能够帮助自己梳理或建立更清晰、长远的目标,有51%的学生认为生涯规划会对实现理想有帮助。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高中生有一定生涯规划指导及理想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进行团体辅导

基于上述问卷调查,我们又以访谈单“我的梦想清单”及《“梦”的解析》为内容,对校内2017级高一年级学生共六个班约300人次进行了以生涯规划与理想教育的团体辅导。

“我的梦想清单”邀请学生记录10条未来几年或人生中想做的事情。《“梦”的解析》是高中生涯规划课程自我认识部分第六课的学习内容,课程目标为:自我觉察,思考并描述个人的梦想;活动体验,绘制梦想,明晰最想实现的梦想;理解梦想,统整收获,疏理有助于梦想实现的优势或资源。基于高中生心理、思维、生涯、理想发展多方面的特点,团体辅导前将三个班设为A组,另三个班设为B组。A组和B组同时以“梦想清单”写下十个理想,之后B组进行生涯唤醒和生涯规划自我认识两部分共十周课程学习后,以《“梦”的解析》生涯课程结合“梦想清单”再次进行“理想”讨论,重新将“梦想清单”进行修改。

我们将理想按职业(或专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四个维度分类,通过对“梦想清单”分类比较发现,10周课程学习之前,A组和B组在这四个维度没有明显差异。以职业(或专业)理想为例:A组有37%B34%的学生有明确或比较明确的职业(或专业)理想,A52%B56%的学生比较模糊或犹豫不决,A组有11%B10%的学生没有或未确定。在此基础之上B组经过:自我认识、新高考政策解读、专业及职业访谈等10周课程学习和疏理,有64%的学生有比较明确的职业或专业理想,有33%的学生职业理想较模糊但开始思考,有3%的学生仍停留在没有明确的职业理想的状态。生活理想部分,A89%B92%的学生都有生活理想,涉及较多的包括自由生活、旅行、有自己的房子、给父母更好的生活等;在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两个维度中,大多数学生还不明白其含义,还不能把对社会基本道德要求的认识,与自觉追求的某种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中的道德关系的道德理想,以及全体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的社会理想作为理想中的一部分,但A4%B组中有13%的学生,已经开始将个人的发展和奉献社会及社会责任感相联,尤其是B组这13%的学生在《生涯价值观》课程学习后,对社会奉献和利他两个内容进行了更深入思考,开始关注于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

 

职业

(或专业)

理想

组别

A组团辅前

B组团辅前

B组团辅后

明确或比较明确

37%

34%

64%

比较模糊或犹豫不决

52%

56%

33%

没有确立理想

11%

10

3%

 

在比较分析基础上,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 高中生开始思考个人前途、人生价值、人生道路等实际问题,并开始计划、设想自己未来的人生,通过实践证明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方法对高中生理想教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理想的明晰也会为生涯发展增添更亮丽的色彩。

2. 高中生理想发展水平差异较明显,生涯规划尤其是学业目标更具体的学生,理想也更明确,并且与个体的人生信念、社会信念联系得更紧密。

3. 高中生逻辑思维、社会智慧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着概括性理想的发展。同时理想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寻找和建立有效可行的学业目标,推动个体的自我发展。

4. 部分高中生开始对政治、社会逐渐感兴趣,在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想时,能够从社会需要和社会责任去思考,为树立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奠定了基础。

三、对生涯规划与高中生理想教育融合发展的思考

(一)自我认识奠定教育基础

生涯教育规划关系到未来的发展。通过生涯教育,高中生开始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前途。他们不只看眼前,还着眼于未来,能够认识“我”在时间的连续性是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特点,不仅是过去的、现在的,还包含“未来的我”。“我是谁”在高中阶段不仅意味着对自己现在特征的评价,更主要的还意味着对前段的能力的评价;我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人?会发生什么事?我将为什么和如何生活?这其中就包含着对未来的期待、目标和规划。通过实践发现在进行理想的讨论前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质、能力、价值观;帮助学生识别优势与潜力,有助于学生对理想进行更理性的思考。在指导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引导学生从关注学业转变为在促进学业的同时进行自我和外部世界的整合,把职业理想与适应未来社会的知识、能力、态度相关联等,实现真正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二)价值引领聚焦精神内涵

适切新高考制度下的学生发展,更需形成具有精神内涵、人文精神的融合体系。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表达着个体所坚守的信念,影响着个体生涯发展的长度与广度。实践发现,在进行了生涯辅导价值观的学习和讨论后,学生对于理想中关于社会责任及社会担当的思考较之前有所变化,不再局限于个体的发展,也考虑对社会的贡献。生涯规划从不同视角聚焦于个体特定的、独特的、全方位的发展过程,这一动态的变化影响着个体理想的发展和实现。而在理想的确立中,价值观念决定着理想的定位,影响着高中生理想发展的方向;而理想也同样促进着高中生价值观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层面的指引和“导航”。因此,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价值观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丰盈而广阔的精神世界、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

(三)活动体验提升教育实效

理想属于个体的精神层面,具有较强的内隐性,是生涯选择和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变量,也是比较难以指导的内容。尤其是在团体中进行理想教育时,学生会有较强的心理防卫,不愿进行公开的讨论和分享。传统的教育形式如讲座、宣传等,虽能够起到很好的全体性的、广泛性的教育目的,但在个体差异指导方面较欠缺。而目前高中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中更多的采用心理团体辅导技术和方法,这种情境性、体验式的形式更有助于在轻松、安全、和谐的氛围中减轻学生心理防御,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敞开心灵。由于生涯教育所具有的特点,建议在活动设计中选择比较安静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在精神层面思考,在课堂设计上也需根据学情和教师本身的优长找到最自然的切入点。

(四)融合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无论是生涯规划还是理想教育,作为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中的主要内容都必然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以生涯规划为载体的理想教育中,需要根据学生高中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着重培养增强决策意识和选择能力,建构生活意义和未来目标,建立起个体与社会、未来的关联。在知识和技能上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规划能力,明白自己选课、选科、选活动的依据和方法,在一次次探索和选择中提高决策能力,形成与个人特质、能力相关联的决策,通过个体认知信息加工,运用学习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实现理想的积极行动中,最大限度确保从“成人”到“成才”再到“成功”。

心理学家科恩(H.C.Kon)指出:青年初期最宝贵的心理成果是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对于青年来说,等于一场真正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我们的学生不仅经历着心理世界的变革,也经历着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在新高考改革的呼唤下,生涯规划教育立足于深化改革和推动未来人才培养的高度,以其特有的途径、效能、策略和定位,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多元化视角通过多元学习模式促进着学生理想的形成、多元的变化,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将未来人生中不同的“理想”片段,连接成一部生动、真实的完整人生规划蓝图。


(天津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