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对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

1 问题的提出
2017年11月12日,沅江市高中生罗某与班主任鲍某发生争执后,拿出弹簧刺刀刺向鲍某,鲍某被刺27刀后倒在了血泊中再也没有醒来,后经医院抢救无效宣告死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事件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和反思,也表明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高中是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键时期。此外,与家庭和社会相比,高中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是最长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学校各方面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究学校道德氛围对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这不仅是对相关理论的补充,而且对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会有指导作用。
1.1学校道德氛围感知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学校道德氛围指的是调控学校里所有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并影响学生德性的规范与价值观系统,包括公正、关爱和宽恕氛围[1]Brugman 在他的研究中指出,学生做出道德和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是可以从他对学校道德氛围的感知程度中推断出来的[2]在学校道德氛围中,关爱对学生间的欺行为起着重要的预测作用中学生感知到的关爱程度越高,卷入欺负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3]。青少年对学校道德氛围的感知越高,对公正、关爱和宽恕的体会程度就越深,这种感受会促使他们倾向于做出亲社会行为。此外,在道德氛围较高的环境中,个体更容易受到他人道德水平的压力和道德规范的约束,从而适当减少不道德行为,增加亲社会行为,以减轻来源于外界的压力[4]。这些研究都表明,学校道德氛围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1.2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

公正世界信念理论认为,人们有一种基本的需要去相信他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是公平公正的,所有人都应该得到他们应得的,而他们所得到的就是他们应得的。殷晓菲研究发现学生的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和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其知觉到的教师公正和同伴公正间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5]。除此之外,教师和同伴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个体的包容和友爱也会潜移默化的提升其公正世界信念。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与同伴是与他们日常接触时间最多的群体,所以青少年感受到的来自学校、教师和同伴的公正、关爱和宽恕程度越高,他们的公正世界信念也会随之上升。公正世界信念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让个体认同一个人行为和品德的最好回馈就是自己的美好未来[6]。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将来能获得好的回报,公正世界信念强的个体会更多的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倾向。Zuckerman研究了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与低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体相比,高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体更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7]。李薇、陈晓梅等人的研究也显示了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存在一定的相关,提高个体的公正世界信念有利于增加利他行为的发生[8]。由此提出假设,高中生的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可以通过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影响其亲社会行为。

1.3负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

生活事件是家庭、工作、学习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各种刺激因素的总和。而负性生活事件是指由不愉快事件引起的负面情绪体验,会使个体产生消极情绪情感[9]。有研究表明,相比积极生活事件而言,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程度要显著。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一种信念系统,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的,因此,遭遇或是目睹不公正的经历对个人公正世界信念有着重要的影响[10]。在一定程度上,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是通过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认知评价来实现的。从纵向的时间角度看, 重复性的、长期的或冲击性较大的负性刺激会对公正世界信念产生不利的影响[11],而且负性生活事件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即第一次受伤害的经历发生的时间距离当前越近,其公正世界信念的得分就越低[12]

综上,本研究根据负性生活事件与公正世界信念的相互影响,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综合考察公正世界信念在学校道德氛围感知与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及负性生活事件对中介模型的调节作用,以期揭示高中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