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辅导助力非重点普高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发展
章俐俐 宁波市第四中学 315016
【摘要】习得性无助现象在非重点普高生中经常出现,主要表现有成就动机水平低、自我意识消极、自我效能感低、学习习惯不良等,不利于学生个体成长。而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生涯辅导则有助于培养非重点普高习得性无助学生发展积极适宜的自我概念、引导他们确立自我发展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于此类学生的干预卓有成效。本文以我校为例,初探生涯辅导助力非重点普高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普高学生;习得性无助;生涯辅导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感”是指个体(人或动物)对目前环境变化完全无法控制或对以后即将发生的事情完全无法预测时,个体的认知功能因无法解决困难而失调,如果这种状况长期继续下去,个体将因无法克服焦虑、恐惧、痛苦的压力而丧失斗志。对学生来说,习得性无助多集中在学业和交往上。学生学业不良、社交困难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界和心理界的问题,习得性无助正是这类学生的一种普遍倾向。现如今,浙江作为高考试点地区,七选三的选考模式,客观上考生就需要准备多种功课并且要结合专业需要、个性、自我学习能力作出何时考、考哪几门,又增添了更为复杂选择的难度。并且三门课程的最终分数是按照参考人数的百分等级来进行附分,对于非重点中学学生而言获取理想分数更难,在得不到满意分数的情况下,学生势必每门课都要考两次,准备量大大提升。如此对于重点中学学生可以增加选择性和得高分的机会。但是对于非重点普通高中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就会更甚,尤其是学业上的无助亦成为非重点中学学生的一种普遍倾向,对其进行教育干预成为了我们发展非重点高中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新高考使学生可以“凭优势智慧升学,凭强势智慧谋生”,让教育适合每一名学生成为可能。但如何实现自主选择、科学选择,并通过自主选择提升学习的兴趣性与主动性,通过科学选择让学生去适合的学校,改变盲目填报志愿以至于学了自己不擅长的专业、从事了自己不喜欢的职业等现象,已经成为高中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对于习得性无助学生干预所必须面对的话题。而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包含自我发展、生涯探索、生涯管理三项内容的一种综合性系统工程,正是旨在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实现富有个性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其在非重点高中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干预运用上效果显著。本文以我校为例,初探生涯辅导助力非重点普高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发展。
一、 非重点普高学校学普高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表现
(一).成就动机水平低。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较以往要多,内容更丰富,需要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而非重点普高学生中往往有相当一部分自身缺乏学习动力,一旦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学习便漫不经心,自暴自弃。
(二)、.自我意识消极,自卑感强。
认知上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消极定势,觉得自己难以同重点中学学生竞争,成绩上不去;行为上逃避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抄袭作业等;情绪波动较大。
(三)、自我效能感低。
通常选择容易的任务,面对困难不能坚持,题目一难就放弃。一直生活在消极的自我暗示中,对自己“没出息”深信不疑,对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
(四)、学习习惯不良。
面对需要更加自主的学习模式显得力不从心,主要表现为坚持性差,课堂效率低下,时间利用率不高。
二、生涯辅导助力非重点普高学校学生习得性无助的教育干预
(一)、成立基于规划的生涯辅导指导中心。
如何让学生的校本课程选择更合适、更科学,学校以德育处、教科室等职能部门和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为依托建立“课程规划指导中心”,帮助学生在系统测试、确立目标的前提下,有针对地选择自己感兴趣,有禀赋的学科来学习,让学生的课程学习更主动、更高效。这是新高考改革后,实现非重点普通高中学生成就感提升的有效途径。
构建全体教师参与的生涯发展指导制度。全体教师参与的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制度既是适应高考的需求,也是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必要举措。我们已经成功推行“导师制”,绝大多数老师都担任着学生的成长导师,这相较于传统班主任制度下一个主任要面对40多位学生,我们学校一个导师负责10来个学生,无论从指导的时间和频率上更具优势,更能全面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等方面,“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理想信念、学业发展、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的评价也更能从单纯对学生的学习作横向比较转变为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努力和学习过程中的微小进展,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师所暗含的期望,并会根据期望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还可以采取一些可行的方法:写“学校家庭联系本”,让学生在学校为自己确定一个“帮助人”, “帮助人”每天将他们的表现(纪律、作业、问题等)写在“学校家庭联系本”上,每周末带回家给父母看。让每一个“习得性无助”学生都找一个与自己各方面情况接近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展开比赛。推荐好书,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推荐有益读物,定期和他们一起讨论阅读心得,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精神生活。如此让学生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互动性的环境里,是自己有效行为的主人,能够通过努力影响周围的世界,感到自己是有力量的。
(二)、建立完整的生涯发展档案系统
学校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编制了“生涯规划书”。一般在新生入学时和学生的心理档案一起构建。“生涯发展档案一般包括个人经历、学习情况分析、学业规划等三部分内容。进入高二、高三年级后也会在固定时间对生涯档案进行补充和修订,以建立一个更为完整的档案系统。
其中第一步:对自己未来喜欢从事的职业做性向测试,测试其是否与自己的个性相符;第二步:进行职业生涯测评,了解自己的性格、职业性向、潜能、天赋等;第三步:分析自己的过往学习成绩,了解自己擅长的科目或薄弱科目;第四步:认真审慎自己的兴趣爱好倾向;第五步: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对自己的综合评价;第六步:综合以上数据,确定自己的选课组合方式;第七步:制定行动计划,逐项落实。
http://hs.careersky.com/Student/SignIn.aspx,还用了生涯测试软件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测评。
如此,可以让习得性无助的孩子看到多元智能的表现,改善个体认知的偏差(不合理归因),减少负性评价。同时,也能挖掘到他们相对擅长的领域通过阶梯进步法帮助他们一起获得成就感,从而对未来有信心。
三、开发和实施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一)、以各学科课程实施为主体
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之中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必然要求,各个学科教学事实上已经构成学生了解生涯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我们的任课教师在学生进入高中的学科前几堂课中都会向学生传递“学了这门课我将来能做些什么”的朴素生涯知识。这容易使在职业高中和重点高中夹缝中的非重点高中学生体悟到高中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动向。
(二)、 开设专门的生涯导向课程
高中生生涯辅导课程是以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为基础的,以生涯觉察、生涯探索和规划、生涯决策为主要内容。
其中,高一年级以生涯觉察为主,包括自我认识、学习辅导和选课辅导;(比如在“走进高中”中通过讨论、个案分析等帮助高一同学理性分析高中生活可能遇到的困惑,掌握适应的策略,引导他们更好地融入高中学习和生活,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尤其减轻部分中考失利孩子的无助感)。
高二以生涯探索和规划为主,包括情绪辅导、人际辅导、异性交往辅导和职业了解和未来规划;(比如通过“做自己的设计师”一课,通过描写生涯彩虹、讲生涯故事、绘制生命线等活动引导他们明白拥有梦想的重要性,对自己的未来有初步的展望,并帮助他们了解生涯规划的含义和意义,唤醒他的生涯意识,降低他们的低效能感。)
高三以生涯决策为主,包括考前辅导、志愿填报辅导和求职辅导。(通过专业介绍,让学生了解职业,了解高校,拓宽学习视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才路径。并通过生涯管理八部曲等活动引导学生将生涯计划付诸于实施,循序渐进推进自己的生涯发展,掌握管理生涯的策略,将计划转变为切实、有效的行动,发展自我行动力。)
以课堂主阵地对习得性无助学生加以积极引导,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学生觉察自我特质,根据自我的情况,来更有效地学习,遇到挫折的时候能调整适应,增强自我效能感。当然如果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也难以成功。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也要进行相应的策略训练,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滋味。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首先是基本学习策略的指导,主要是对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方法进行指导,如对资料的编码、组织等的辅导。其次是支援学习策略,即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技巧,让其知道怎样学习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收到积极的效果。最后是认知学习策略,指学习者能对他使用的基本策略和支援策略进行监控、检验、调整计划等,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力,使其成为过程倾向者。
(三)、生涯活动课程
生涯活动课程一来借力与学生的“研究性”课程和“行走课程”,让学生在这些选修课程中了解,探索生涯相关的知识。例如“研究性”课程中让学生以“某一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现状和要求”为研究内容,如此通过调查等方式来自我生涯学习。借助学校“行走课程”让学生通过不断的亲身实践,体验行业,感悟人生,明确方向。
二来借助于生涯主题实践活动一般在学期中和寒暑假进行,采用 “请进来” 和“走出去”两种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创造条件、更多地了解社会、走入社会。学期中,学校会开展生涯人物访谈、生涯主题班会、社区志愿者服务和高中生职业生涯论坛等活动。每年都会派学生干部参与省市的生涯论坛的圆桌会议和相关活动。各班以班会的方式在学生中开展生涯主题班会和实践活动,比如职业体验视频分享课、“毕业学长”交流会;高考志愿填报辅导等(参考历年各高校实际录取分数,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为高一、高二学生及早确定目标高校提供科学性的参考,为高三学生高考择校提供详细、实用、有针对性的信息,为学生报考大学与专业提供有效指导)。假期职业体验分校内和校外部分。校内则会邀请优秀毕业生围绕为什么选这个大学、为什么选这个专业等问题与高三生们面对面交流;也鼓励学生走出去进行“生涯人物访谈”。校外会组织学生深入生涯实践基地,真切了解各种职业的性质、要求、利弊等,为职业选择打基础。
4、发挥学校的文化宣传阵地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生涯知识,学会选择,减少习得性无助感。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身边一切优质资源,比如优秀教师、优质家长等,尤其是高中阶段有同样困惑但后续得到较好发展的校友可以就他们的历程进行榜样引领。
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帮助他们最终获得事业和生活两方面的成功,对于非重点高中习得性无助的学生更是意义重大。我们将继续努力地行走在帮助学生探索“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去向何方?我如何到达?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董少校.上海高考,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权[N].中国教育报,
[2]汪明.增加学生选择权亟须高中配套改革[N].中国教育报,
[3]吴增强.习得性无能动机模式简析[J].心理科学,1994 17(3) .
[4]王品芝.网友关注高考不分文理期待高中开设职业规划课程[N].中国青年报,
[5]马勇琼.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措施[J].江西社会科学.2004.
[6]余鹏.关于习得性无助的解释与教育干预[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9期.
[7]霍益萍.理性看待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影响[N].文汇报,
[8]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
[9][美]吉斯伯斯,赫谱纳,约翰斯顿.职业生涯咨询———过程、技术及相关问题[M].侯志谨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10]周燕.高中生生涯辅导课程的实践与反思[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35)
[11]曹凤莲,桑生华 优化高中生生涯辅导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
[12]章俐俐 浅谈非重点普高习得性无助学生的生涯辅导 [J]江苏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