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

 生涯适应力是个体应对当前或预期中的重大生涯问题时的心理资源,是个体获得长远职业生涯成功的核心能力,是个体顺利发展职业生涯的关键能力[1]。生涯适应力最初心理学家Super Knasel1981)提出。2005Savickas将生涯适应力定义为:适应任务需要、变化任务以满足个人需求的能力。Savickas认为生涯适应力的提升应沿着四个维度发展即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控制、生涯自信,对应着 “我有未来吗”“谁拥有我的未来”“未来我想要做什么”和“我能做到吗”四个重要的职业发展问题2。当前,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面临着选科、选考、专业选择等多项变革,许多中学都在开展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有条件的学校也陆续引入较为系统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高中学生处在人生发展、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把握他们生涯适应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进行培养,对于他们今后顺利进入大学专业学习或适应工作岗位,意义重大。

一、高中生生涯适应力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发展生态学理论,高中生生涯适应力影响因素可以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梳理。

(一)微观:高中生个体心理发展特点

每一个高中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学习个体,其自身的发展情况存在着鲜明的个体差异。与学业课程相比,生涯教育活动有着明显的不同,需要根据高中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活动,否则将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直接影响着生涯适应力的培养,它是个体生涯适应力培养的内在动力和基础,而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为生涯适应力培养提供内在的保障条件。

1.自我认知

      良好的自我认知是生涯适应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如何看待自己,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否有着准确的把握,对于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优势和缺点是否能够清晰认知,这是关系到高中生专业选择以及生活规划的重要依据。有研究表明:高中生积极乐观、领导能力和灵活创新的性格优势对生涯适应力有非常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立足于当前的高考制度和高校教育方式,生涯教育必须建立在高中生良好的自我认知基础上,由此为依据,开展后续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2.理性思维

理性的思维方式是进行正确判断和逻辑推理的前提与保障,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基本都不会有问题,但是在生涯规划的活动中却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方法。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可以帮助高中生客观分析自己的生涯发展路径与方法,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所长,避免发展短板的局限,实现最优化的发展目标。有研究发现,理性型生涯决策风格的大学生在生涯适应力上表现的最好[4]

3.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生涯适应力培养的要素。诸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在父母教养方式、重要他人支持、积极自我评价等因素对生涯适应力积极影响起中介作用[5][6][7],也是生涯控制的主要情绪反馈。

(二)中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中观层面高中生的生涯适应力发展影响要素包括学校的教育和家庭教育。高中生的生涯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设计缺乏必需的能力和技巧,主要依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引导完成相关的工作。

1.学校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研究表明,学校生涯教育参与度通过参与意愿的中介作用正向预测生涯发展[8]。生涯教育的教育内容直接关系到高中生能够获取什么类型的相关知识,具备什么样的生涯认识和理解,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和选择权利,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生涯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作用,因此,决定了不同的生涯教育内容,最终影响着高中生的生涯适应力发展情况。生涯适应力的培养除了需要适宜的教育内容支撑外,还需要合适的教育方式作为条件。只有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相得益彰,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9]。当前部分学校的高中生生涯能力教育方式较为单一枯燥,这种被动接受学校教育内容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2、家庭教育

在高中阶段,家庭环境是塑造个体从学校向工作转变这一生涯发展阶段的重要环境变量。父母的教养方式、依恋类型等与高中生生涯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当父母对孩子的生涯发展是支持的做法,则会促进孩子进行职业探索,提升生涯适应力;但父母若过多干预,则对孩子的生涯发展有负面影响[10]

(三)宏观:社会需求等客观现状

社会发展及需求也是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培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从高中生未来就业的角度来讲,深入了解社会需求的客观现实,了解未来社会热门就业岗位和前景光明的职业,是做好生涯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以高中和大学两个学制阶段的平均时限计算,刚入学的高中生需要为未来710年左右的社会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并判断出届时社会的岗位需求特征,以此为逻辑起点来进行逆向的推理,设定生活和学习的轨迹,做好生涯适应力的培养。

二、高中生生涯适应力培养策略

高中生涯适应力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客观现实,分析多元影响因素。结合“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因素,需求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掌握高中生个体心理发展特点

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教育,促进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1.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

       良好的自我认知包括正确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尊心及自信心,精确的性格分析等内容。首先,正确的自我评价可以通过个体能力图表完成。班主任以及心理辅导教师等相关人员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每个高中生的各项能力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最后确定网状结构图,确定优势特长与缺憾不足,以此作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参考。其次,积极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则需要通过专项训练活动来进行培养。教师等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开展“专项拓展训练”“自我突破夏令营”“小组项目任务分解”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高中生的自尊和自信。再次,性格分析与引导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三方共同评判出每个高中生的性格特点,并提出指导建议和意见,推动积极性格的形成。

2.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

理性的思维方式是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必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生活规划,才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发展设计“基于客观现实,符合科学要求”的发展蓝图。从理性与感性的角度对高中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区分自己的发展实际情况与主观兴趣爱好的界限,以此为基础来判断自己的未来需要设计什么样的路线和轨迹,盲目的对自己进行含混不清的理想与和现实杂糅的生涯规划,既不能达到实际效果,又是对自己的生涯不负责。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的自我判断和自我调整能力,这也是理性思维所具备的功能。部分学生对于自身学习、成长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做出调整和规划,导致由于习惯性思维或思维定式的局限,长期陷入低质量循环发展的怪圈,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理性思维方式,或者说缺乏高质量的元认知能力。具体做法可以参考教育心理学中的元认知培养方式,加以培养和训练,包括思维导图训练,认知类型自我判断等等。

3.培养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进行生涯适应力培养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果说理性思维是进行灵活的自我调整和转变的工具,那么自我效能感则是确保既定目标得以实现的力量。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为生涯适应力提供强有力的信心。高中生在培养学生意志力自我效能感时,可以尝试多种方法。首先,从小事做起。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每天坚持重复完成关于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件小事,包括单词背诵、概念学习、技能训练、意念强化等等。其次,循序渐进。在小目标实现后,可以设立中长期目标。目标任务的达成是提升自我效能感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用

1. 学校教育选取适宜教育内容及方式

     适宜的教育内容与灵活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高中生的生涯适应力同样重要。一者是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一者是传递的方式方法和路径。

     1)适宜的教育内容包括

       教师需要围绕生涯适应力四个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教育内容。具体包括几个方面: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选择、生涯自信,即“我有未来吗”“谁拥有我的未来”“未来我想要做什么”和“我能做到吗”四个重要的职业发展问题。生涯关注主要解决关于生涯探索的计划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学习自主性,协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计划;生涯好奇则主要放在生涯信息呈现。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的生涯信息主要集中体现在高考政策、高中选考、大学专业设置、职业定向等方面;生涯控制则是强调生涯决策和承担生涯决策的责任。学校组织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创造多项选择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生涯自信则是强调个体信心能解决生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情感及能力。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握适当的教学节奏、合适的试卷难度、布置难度适宜的学业任务对学生产生生涯自信,获取自我效能感有积极的作用。这些内容都是教师应当传递学生的重要信息,各个学校和教师之间不需要完全统一的一种内容或框架,应遵循“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制定。

2)灵活的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对于高中生的生涯适应力教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适宜的教育内容必须通过灵活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因为教育方式的排斥而无法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则教育质量和效果会大打折扣。学校可以生涯教育活动按照参加对象分为各层级:第一层级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具体内容包括生涯相关必修课、学科课程渗透、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生涯测评及生涯教育知识宣传;第二层级面向部分学生开展,具体内容包括生涯相关选修课、讲座、学生社团及团体辅导;第三层级面向个别学生开展,具体包括生涯导师的设置、心理教师或其他教师的个别咨询。教育方式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能够为之思考和实践。

2.家庭教育重在亲密关系的构建和生涯探索的支持

亲密的亲子关系是亲子良好沟通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的组织家庭集体活动,与子女平等沟通,子女参与家庭生活决策等都是建立亲密亲子关系的构建方式。在生涯探索的支持方面,父母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涯经验,在子女遇到生涯选择时帮助子女对生涯发展进行分析。父母也应尽早让子女有意识关注与未来生涯发展相关的问题,可以利自己的人脉资源扩宽子女关于生涯发展和生涯认识的眼界,鼓励子女参与更广阔的生涯探索,在子女生涯发展中提供工作引导方面的支持。

(三)准确判断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判断未来社会发展需求是教师、家长和学生需要一起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未来社会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发展发展方向丰富多元,应对这种快速的变化需要高中生具备应有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家长和学生可以通过“走入企业”“走入市场”“走入社会”“走入未来”的方式去了解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通过“聆听专题讲座”“学习时事政治”“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获取关于未来生涯发展的相关信息,对社会有着较为清晰的宏观判断,以此为基础,设定生涯规划。

三、结束语

       高中生的生涯适应力培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家长都应在内容、形式上进行深入探索和积极实践,目前生涯教育还未形成十分成熟的体系,这会给该项工作带来挑战,但也为教师和家长指出明确的生涯教育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一帆.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A]. 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8:2.

[2] 赵小云,郭成 . 国外生涯适应力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9):1503-1510.

[3] 刘杨曦 高中生性格优势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自我同一性和职业生涯困惑的作用[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4] 赵小云,薛桂英.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及其与生涯决策风格的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119-122.

[5] 张淑洁. 中国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情绪智力与择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A]. 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8:3.

[6] 任云霞.重要他人支持、学科特定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2):45-49+96.

[7] 钟春泉.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生涯适应力[D].河北农业大学,2018.

[8] 李月宁.高中生生涯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 杭州:浙江师范大学 .2016.5.

[9] 朱倩雨. 生涯指导课程的开展 对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1):15-18.

[10] 杨燕.父母生涯支持对青少年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D]广州大学 2018.

备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XB17-414)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