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海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困境与超越 ——基于海南省高

 引言:继上海、浙江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后,我省及北京、天津、山东等四个省市成为高考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省份,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为稳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顺利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确保我省普通高中学校能够顺利进入并主动适应2017年启动的高考综合改革,并在2020年之前第一轮改革实验过程中不断改进相关工作,省教育厅以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为抓手,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国家试点。高考综合改革重点课题研究依据八大方向组建课题组,下设十六个子课题,课题经专家评审,确定我省39所普通高中学校作为“海南省普通高考综合改革重点课题实验样本校”,分别承担13个课题的研究实验工作,其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重点课题实验样本校共有6所,分别是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海南华侨中学、海口实验中学、海口市第二中学、昌江中学和琼中中学。本研究基于海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的6项课题结题文本资料及予以分析,形成该调查报告文本。

在充分认识到职业指导及技能教育对高中生升学与职业选择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基础上,2006年,美国国会通过《卡尔· 帕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改进法案2006[1]用生涯与技术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简称“CTE”)取代传统的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概念,以联邦立法的形式推行,从释义上可以充分理解生涯与技术教育涵括生涯规划指导和职业技术教育两项重要组成部分。自此开始,美国绝大多数州的公立高中均规范性且系统性地实施生涯与技术教育。除此之外,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2]等地区,都针对普通高中生实施类似的课程,开展了与职业贯通的教育。实践证实,高中阶段是学生生涯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而推行生涯与技术教育已经成为国际上中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生涯规划教育在促进中等及高等教育的贯通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之间的转换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 普通高中实验样本校推行生涯规划课程的亮点

海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样本实验校依托该省级重点课题,以心理学教师为主帅、班主任为主心骨的德育队伍是生涯规划教育的主力军,通过专业升学规划研究院平台实施职业性格、职业兴趣心理量表测验,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所处的学习阶段特点,设定分年级的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就如何开展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实践活动等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

(一)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实践调查研究

昌江中学、海口实验中学及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均开展了与生涯规划主题相关的学生问卷调查,围绕生涯教育了解、高考志愿填报、职业取向、自我认知、生涯需求等基本情况开展调查,对进一步实施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其中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自主规划能力亟待增强,学生总体生涯规划意识能力弱,生涯规划指导需求变得极为迫切;高中生的自我认知力有待提高;高中生期待参与式生涯规划教育;高中生希望了解自己与专业、职业的匹配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二)研发“以体验为特色”的课程内容

海口实验中学着力于借助以拓展视野为主的职业案例,开展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土木工程的魅力》、《和全世界做生意》、《“妙手仁心,悬壶济世”》、《“法制的力量与温度”》的职业体验专题讲座,邀请了美国爱荷华大学、密苏里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学院三位校长与同学们交流、参加新国际高校艺术展交流活动、英国“红箭”皇家飞行表演队队员来校交流。学校以身边可知可感可信的案例作为切入点,开启学生对职业世界的体验,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从感性到理性的实践及思考,提高学生对职业的感受力,感悟生涯规划的真正内涵真正达成实现“我的未来我思考,我的人生我做主”的自信。

(三)积极研制“多元合力”的课程体系

生涯规划课程注重集聚心理学教师的专业优势,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海口市第二中学采用沙盘、OH卡心理牌等多种形式进行团体及个案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各样本实验校依托班主任群体实施生涯规划的核心力量,开展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在学校教育活动实践中,注重学生社团活动与生涯规划的融合,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入家长和校友职业讲坛、访谈和体验活动。

生涯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海南华侨中学聚焦于目标模型、战略模型、学习力模型和学业规划的文本模式在内的不同层级的生涯规划模型。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突出研制学科课程与生涯规划交融精品,即课题研究凝聚一批有强烈探索生涯规划课程的学科教师,集聚心理学科专业教师的专业力量,试点先行,研制学科课程与生涯课程相互渗透的方式方法,即在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全方位的“浸润”教学。据此不断提炼生涯规划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的经验。

二、普通高中实验样本校生涯规划课程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较部分高中学校仅以主题班会课、高考报考或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为主的生涯规划辅导,当前实验样本校实施的“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重点课题研究已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探索,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备很好的实践基础。但当前普通高中实验样本校生涯规划课程仍不可避免的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

课题研究团体还未形成明显校际间多元联动。学校之间尽管建立了课题研究、实施及评价的校际间合作联盟,但各实验样本校活动开展仍是相对独立的,联盟的合力没有充分彰显。课题研究并没有体现出各实验样本校围绕课题研究的核心要义而呈现差异性的侧重点,实验样本校相互之间的实施经验还未能形成有益的借鉴、互补,甚至也因学校之间的差异性过大而难以移植及效仿。

(一)实用性生涯规划课程理念仍占主导性

美国研究者及决策者倡导的“生涯与技术教育”,旨在强调个体与职业相关的行为、经验及其态度、观念、能力等获得和发展的终身性生涯规划。[3]从这里可以反映国外生涯与技术教育是将职业兴趣、职业规划、职业定向、职业技术学习、职业准备之间是一个衔接紧密的整体。

当前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更多倾向于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和升学指导等方面主题的强化。体现出生涯规划指导是学习能力的指导,是升学选择专业、填报志愿的应对策略,更是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的心理调适,具有救火式应急、短平快的色彩,更也充分暴露出应试教育窠臼下的急功近利,对生涯规划本身所应具备的长远性、持续性认识不足,相对忽视无论是专业还是最终的职业选择更多地依赖于对专业、职业本身的前期深入探索及技术实践,造成生涯规划课程在导向上有些偏狭。

(二)课题调查研究只见学生未见教师调查

课题调查研究只形成针对学生群体对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予以论证及当前生涯规划迫切需求的感性认识的调查结果,而对高中教师的生涯理论认知及实践指导水平等现状并没有予以同步调查,尽管课题项目也在课题实施中持续呼吁专业师资队伍缺乏,但在各实验样本校课题结题中并未详尽提供与之对应的背景性数据,诸如,我省、样本实验校多大比例的生涯规划由班主任、德育教师及心理教师承担,调查当前教师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化水平及其理论认知、实践指导缺失的主要内容,要调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内在规律和体系把握程度,专业师资对课程的内容及方法进行准确把握和演绎差异性的对比分析,非专职教师担任生涯规划指导培训效果情况调查。

在充分认识到教师全员参与并加入生涯指导队伍行列的现实价值基础上,只有针对师资基础状况提供详实的数据才能为决策提供充足的论据。据此在提高教师生涯规划指导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演绎、开发课程、培训师资、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校级、省级合作机制等政策扶持上,才能确保政策制定与实施能够真正切合实际并对症下药。

(三)生涯规划课程实施宏观数据支持略弱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必须依赖于可资借鉴和使用的宏观、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受教育层次、专业基本要求、专业核心及其关键技能、专业实习要求、职业工作职责、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就职门槛升职前景、工资待遇、未来职业及其工作的变化、需求与发展趋势等主要资讯。以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提供《职业前景手册》为例,该数据库提供了25个大类580多个具体职业的详尽的职业专业对应的基础信息,对职业选择、岗位就职等提供了专业而科学、权威、详尽、全面且实用的指导。而相较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业分类目录》及《新职业目录》及大中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数据表”。其中,人力资源保障部提供的两个目录仅粗略地描述了各职业大中小类及其细类(即职业)所从事的工作,也仅反映部分职业地域性的供求关系,并未呈现入职者的教育及其资格要求、技能要求、就业前景及待遇等重要信息,对学生生涯规划及指导缺乏有效的指导价值。

针对已在教育教学上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学校主体,在实施生涯规划时一方面难以穷尽所有的职业基础信息,另一方面在搜集详尽的职业信息方面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也是学校主体难以承受的。据此,在缺乏这些基础信息的基础之上,要深入的、系统性、多方位地为学生了解、探索专业职业之间的关联关系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对本已负担重重的教师主体而言要实施生涯规划及选择其指导难度也是可以预计的。

(四)生涯规划指导“科学化倾向”略有存在

当前部分普通学校可以引进专业的职业测评系统,不仅可以对高中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职业倾向做出基本测评,并在测试结束后报告学生选择大学及专业的建议。部分普通高中学校依据职业心理测评结果给予学生职业性向选择的生涯指导。尽管职业测评系统具有速效的功能,但对待心理测评量表所提供的建议意见生涯规划教师要注意持谨慎的态度,避免陷入普通高中学校实验样本校的生涯指导方法上仍存在“科学化、绝对量化的倾向”的困境中,这种情况的产生容易被忽视,一方面是我们难以判定所提供的心理测评量表是否足够严谨及是否完全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否会因误判而导致的生涯规划结论偏差,另一方面要充分意识到生涯规划要遵循人的发展的无限可能性,避免因测评报告提供了绝对的、固定不变的建议意见。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既要予以有效的专业指导,但又不能过分地预设及框定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的职业发展路向,避免因不科学的测量工具限制并约束了学生自身潜能的充分发展。

(五)生涯规划实践还未形成多元协同合作

课题研究充分发挥了多元学校主体参与的优势,但同时在部分主体参与中仍略显薄弱。在进一步强化课程引导、导师指导、自我教育、同伴互助、家校合作、社会实践等合力方面上,实验样本校仍有诸多可以作为的方面。具体体现在:

同伴互助的活动涉及较少。在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发挥个体同伴作用,提升个体生涯规划水平是十分有价值的。通过家校合作委员会形成教育合力的活动类型仍较少,仅是少部分家长职业精品讲座点燃职业梦想,而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了解孩子个性、兴趣、特长的人的参与生涯职业规划的活动设计也偏少。如何发挥和利用家庭自身的教育资源,是“生涯规划”课程不可忽视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高中阶段的社会实践、综合素质在活动设置上也要与生涯规划可以紧密联结起来,诸如职业体验需要学生下企业、到工厂、进社区等进行调研与实习。

三、普通高中实验样本校超越生涯规划困境的现实途径

通过实施生涯规划课程确立帮助每一位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涯发展轨迹,进入个人适宜的专业成长轨道,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将学生仅仅送进985211高校的肤浅教育追求。

要充分调研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基准情况。在引导全员教师投入到生涯指导教师的队伍方面,每个教师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合格导师将成为今后高中教师校本培训的新主题。比如,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方法才能胜任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尤其是学科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等问题,都是未来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攻关的重要课题。开展“多元课程相融”、“生涯课程融入学校课程体系”、“我与生涯规划课程”等主题沙龙及教研活动,引导教师系统性地思考生涯规划课程开发的目的、呈现形式、课程实施的主要手段、评估手段等关键要素,提高课程设计的技术含量。

充分利用网络及职业人士的资源信息,不断填补生涯规划课程实施宏观数据缺失的现实鸿沟。

生涯规划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发生于校园、社会的重大新闻或生活事件切入各生涯发展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或适当安排学生参观展览、访查相关单位,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与现实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教师也可以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比如网络和影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挖掘校友、职场人士、生涯典范等校友人力资源,将生涯规划的抽象与学校、课堂建立起有机的结合。

在家校合作方面,可以制定“家校携手日”,确定某一天让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工作岗位上进行职业体验。通过学生的体验习作及访谈报告等作为核验。

在社会探索实践方面,可以尝试探索对自主体验式、情境模拟式、实地调研式、企业实践式等课型模式与生涯规划紧密无缝对接。首先可以建立高中学校与企业建立联系,建立长效性、具有针对性的学生职业生涯体验基地,定期给学生学习、参观与实习体验的机会;聘请各行业能人各领域专家来校讲课,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传授专业职业技能;其次可以将区域内职业学校加入体验基地名单,开设一些职业技能类的选修课,传授一些行业基本技能,让学生获得职业生活的基本感受。最后,与居民社区之间联合,建立“工作体验日”制度,规定高中阶段分年级的学生在不同的社区开展义工(志愿者)活动,感受某个岗位的技术操作过程,体验职业情境中职业人的心境。

在生涯规划服务方面,一方面可以采取学校自实践提炼,也可以尝试由政府主导统一开发课程的优势以整合利用课题实施样本校乃至全省高中学校资源,并保障课程的开发质量。在具体操作方式上,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由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做课程研发,以政府购买的方式提供给学校使用。这样可以整体提升学校生涯规划教育质量,避免各校由于课程开发、师资水平差异较大而导致的生涯规划课程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高质量的生涯导向课程。

   参考文献:

[1] 王世伟.美国高中阶段生涯教育课程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9).

[2] 江珊,李卯.台湾地区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与借鉴[J].课程教学研究,2017(2).

[3] 奥西普·塞缪尔,菲茨杰拉德 路易丝.生涯发展理论[M].顾雪英,姜飞月等译.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36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