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只有30余年的时间,起步晚、总体发展缓慢、心理健康教育落实难度大,是目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征。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能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是关键。由于心理教师在中小学是一个新兴群体,因此对这一群体的深刻认识和认同还需要一个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师范毕业生是教师队伍的主要新生力量,从师范生到教师,从新手教师到成熟教师,从合格教师到优秀教师,其间要经历一个适应的阶段,这个阶段能否顺利走过,不仅影响教师的职业信念和职业持久性,还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进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担心、习惯和体制惰性使很多教师一旦形成某种工作风格就难以改变。因此,职业初期似乎可以决定整个教师职业生涯。叶一舵(2008)在《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中也指出,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不足,然而限的师资还面临着流失严重的问题,尤其是新手教师,其流失率更大。
近几年,各地教育部门及学校努力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队伍建设,教师数量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然而刚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学新手教师,其年龄基本在22-25岁之间,处于青年期至成年期的过渡阶段,转折的过程中难免还有些困惑和不适。教育部门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难度也越来越大,新手教师能否适应学校教学?适应程度如何?如何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
本研究正是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质化研究方法,力求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新手教师在入职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增强教师对岗位适应的策略,期望本研究能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入职适应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一、研究资料的收集
(一)抽样研究
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研究者采用目的性抽样,从“入职适应良好”和“入职适应不良”两个维度抽取极端样本。维度判断标准有两个:(1)抽样对象个人的主观判断;(2)利用“适应程度感觉温度计量表”的客观判断,具体采用Mellott D S.(2001)使用的感觉温度计量表,针对“作为一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你觉得你的入职适应情况如何?”这个问题,使用7点计分的感觉温度计量表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适应情况进行测量。在感觉温度计的量表中,0-1度表示适应不良,2-4度表示适应一般,5-6度表示适应良好。
最终选取了6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阅读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整个研究过程严格遵循质性研究的伦理道德原则。
(二)样本描述
小萍,女,24岁。她既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兼任班主任。她喜爱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但班主任工作让其感觉苦恼。小萍的感觉温度值为“5”,与其自身“适应良好”的评价相符。
小珠,女,24岁。她同时在小学和初中部任心理健康教师,平时还需处理大量德育处的相关工作。德育处工作耗费其很多的时间精力,让其感觉不开心。小珠的感觉温度值为“6”,与其自身“适应良好”的评价相符。
小虹,女,24岁。她是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但实际主要教授课程为小学数学,同时还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每周还需给自己带的班级上品德与生活课、体育课和地方课,烦杂的而陌生的课程及班主任工作让其苦恼。小虹的感觉温度值为“0”,与其自身“适应不良”的评价相符。
小幼,女,24岁。她是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但她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语文教学上,当语文老师让其很不开心,常抱怨,无心上好课。小玲的感觉温度值为“0”,与其自身“适应不良”的评价相符。
小妙,女,25岁。她是一所私立中学的心理教师,平时也教授初中政治课,由于缺乏政治教学的经验,小妙感觉适应十分困难。小妙的感觉温度值为“1”,与其自身“适应不良”的评价相符。
小华,女,25岁。她是某私立中学的心理健康教师,感觉工作轻松自在,但是由于是私立学校,所以她打算再次参加教师招考,以考进公立校。小华的感觉温度值为“6”,与其自身“适应良好”的评价相符。
(三)访谈过程
正式访谈从2014年6月开始,一直持续到2015年2月,历时9个月。研究者以半结构式访谈法对这些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一周一次,共三次,每次约60分钟的访谈。研究者会及时对前期研究所获得资料的深入分析,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完善新一轮的访谈提纲,每次访谈前会和受访者交流需要访谈的内容,获得认可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才开始正式访谈。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对访谈进行了全程录音。
二、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研究资料的整理
研究者要先把访谈录音转成文字,通过反复听访谈录音,对照访谈记录表,仔细回忆访谈场景,一般情况下,转录一份60分钟左右的录音大概需要花费8—10个小时,本研究的整个访谈录音共转出12.2万余字。在转录完成之后,研究者还取得受访者的配合,把每一份转录文字拿给相应的受访者阅读,请其依据自身的情况,协助核实访谈资料是否完整、准确。此外,每一份访谈资料都有其相应的编号,这个编号是之后资料分析中编码系统的基础。
(二)研究资料的分析
首先,研究者先对访谈文本资料进行了熟读,并在熟读的过程中进行了编码和标注。研究者会在原始文本资料中找出有价值的最小意义单元,并结合资料初步整理时的受访者的顺序序号S1、S2、S3、S4、S5、S6,将意义单元编号,如:S1—05,S1—27,S2—32,横线后面的数字代表按受访者回答顺序所排列的意义单元。通过编码,研究者可以定义资料中所发生的情况,开始反复思考它们的意义。
第二,研究者把先前编码的最小意义单元进行相互之间的对比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的意义单元,找出相同点与差异点,以此对原始资料进行归类,即把相同或类似的资料编号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类属”,并命名该类属,类属就成了代表研究资料观点的意义单位,比如本文中的四种主要的适应,即角色适应、教学适应、人际适应和环境适应分别为不同的类属。
第三,研究者将归类后的资料进一步整合,以找出相应主题。因为本研究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入职适应是由具体的事件和过程所组成的,但适应过程又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现象组成,所以研究者会根据研究的问题和文本内容的特点,灵活地使用类属分析法和情境分析法。研究者把资料还原到事物发展的自然情境中,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分析资料,从特定情境中寻找事物发生、发展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
三、研究结果
(一)学校缺乏对心理教师的重视
很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行动基本浮于表面,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比如现在有很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心理健康课可以上,缺少了最基本的课时安排,心理健康教师无法很好地把一些最基本的心理知识教授给学生。还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硬件缺失或配备不齐,导致了心理教师很多心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有一些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硬件虽然完善了,但是没有利用起来,学校没有给学生安排出可以去咨询的时间,学生无法进行心理咨询。学校还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不够,心理健康活动太少开展等问题。
当被问到就职学校对心理学科的重视程度时,小萍无奈回答道:“上级检查时就会想到心理老师,其他时候似乎可有可无,希望学校领导可以多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多多重视,没有学校领导的支持,活动根本开展不起来。”(S1-734)受访者普遍认为其所在学校并不是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有些领导口头上会认可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根本不给于实际行动上的支持。新教师希望学校更加重视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心理健康教师的人文关怀,多关心心理健康教师,要考虑到心理教师的入职困惑,尊重心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其真实的需求与困难,并给予适当、有效的支持。
目前学校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作为,心理健康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有所行动:给心理教师安排心理健康课,保证心理健康课的课时;开放心理咨询室,确保学生的心理咨询;积极宣传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氛围;举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活动,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配好相应的心理硬件设施。学校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才有发展的可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学校的生活。
(二)学校缺失有效的支持系统
学校里其他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与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功开展的基础。小华说道:“希望学校老师多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如果有班主任支持的话,那心理健康活动就很好开展。”(S6-835)心理健康教育新手教师希望其他老师能够理解心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心理健康的支持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心理活动是否容易开展,所以希望中小学能够倡导其他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积极配合心理老师的工作。
建议创建有效的“师徒制”帮助措施。心理健康教师希望学校能安排师傅指导自己,多提供教学方面的指导。当有一个素质好的、有经验的老师帮助自己,自己会明确前进的方向。比如,小幼说:“其他学科的新手老师都有相应的指导老师,而心理健康教育新老师却没有,自己希望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自己,这样自己会少走很多弯路。”(S4-647)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一名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会有各种专业发展的需求,且专业发展过程需要很多的专业支持,这些支持需求的满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入职适应过程。学校需要为每一位新教师安排一个合适的指导老师,通过“师徒制”的帮助措施是加快心理健康新手教师入职适应的有效方式。这里的师傅是指有经验的教师前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智慧,“徒弟”就是刚入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徒弟”过观察“师傅”的言传身教、取长补短、模仿学习,逐渐学会教学知识;“师傅”会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指导与帮助“徒弟”,针对性地找出“徒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帮助“徒弟”解决自己的入职难题,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还可以成立“小学科”教研组,互相听课、评课。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数过少,导致心理老师会觉得很孤独,没有归属感。其他学科都有自己的教研小组,而心理学科缺乏属于自己的教研组,所以感觉孤独,没有人可以交流讨论。因此,建议学校可以组织建立一个教研组,教研组可以由美术、音乐、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小学科”组成,老师们可以相互学习与交流,增强大家的归属感。成立一个正规的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教研组,心理健康老师可与其他老师互相听课,互相评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通过这种团队的形式,新手教师可以避免产生不良的孤独感,增加归属感,也更可以感受多元的教学风格,体验到合作、共享与交流的教师文化,在具体操作中了解到多种教学思路,增长教学经验和科研水平,从而加速其入职的适应。
(三) 心理教师缺少公平的发展机会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负担过重需要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过大的工作量已经严重阻碍了心理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发展。为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好地入职适应,学校应减少过多的非教学性工作,减轻教师的负担,促进心理教师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减轻心理健康教师的非教学性工作,赋予心理健康教师更多的主权,比如可以减少无意义的材料检查,免除心理教师兼任其他学科,取消对心理教师论文发表的硬性要求等,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和发展的时间。
当问及到专业发展问题时,小珠的答案很有代表性:“心理学科的教研活动少,希望学校多提供一些机会给心理老师,多和其他老师交流、参加比赛锻炼或者出去培训。”(S2-783)小华也说道:“我们的心理咨询的经验其实很少,学校应该给我们提供一些相关培训,让我们学会实际操作。”(S6-854)因此,学校应该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平等的评价体系,公平地为其提供发展的机会。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语、数、英主流学科,要一视同仁,避免差别化对待。在评职称和参加教师比赛中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否则容易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失去对职业的希望,降低了其教学的热情,这对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有效的再教育机会是学校对教师适应成长的重要支持。再教育不仅能提高新手教师对教育行业的认知,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更新观念、丰富知识,为其专业发展打下基础。它是心理健康新手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和福利。学校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说,应该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更多的再教育机会,包括专家讲座、技能培训和课程调研等。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职学校应加强对心理教师的重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内容,减少过多的非心理健康的专业性工作,创建有效的对新手心理老师的支持与发展系统。
四、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一)对研究结果的检验
本研究的全过程均遵循质化研究真实、有效的原则,访谈的文字转录和研究论文的初稿都分别都经过了6名受访者的审查阅读,本研究的描述性效度得到相应的肯定。此外,本研究还邀请了2 位经验丰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教师对研究报告的初稿进行了检验性阅读。
研究者将依据Maxwell(1992)对效度的分类方式,来检验本研究的效度问题。检验项目包括:描述型效度、解释型效度、评价型效度和推广型效度。具体采用“参与者检验”与“专家检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本研究的效度进行检验。研究者共邀请了8个人对研究报告的初稿进行了检验性阅读,其中6个人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另外2人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教师。检验采取5级评分,其中,1分为“最低”,2分为“偏低”,3分为“中等”,4分为“偏高”,5分为“最高”。作为本研究的效度检验结果,四种检验效度的均值得分分别为:描述型效度 5 分;解释型效度 4 分;评价效度 5 分;推广型效度 4.5 分。
(二)研究伦理与道德
本研究使用质化研究中的深度访谈作为研究方法,其过程自然离不开“人”,所以保护研究对象的基本权益是一名研究者必须遵守的基本研究伦理和道德。本研究遵循以下几条伦理道德原则:(1)尊重个人意愿;(2)落实保密原则;(3)公正合理原则;(4)双方收益原则。
参考文献
[1]叶一舵.(2008).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148-155.
[2]Mellott, D.S.&Greenwald, A.G&Hummer, M.L.(2001). But I don’t fell old:Implicit balance among ageism,youthful identity,and self-esteem in the elderly.Unpublished manuscript.
[3]陈向明. (2000).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4]Maxwell, J. (1992). Understanding and Validit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62,279-300.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国际学校,苏州,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