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聚焦与内生:正念冥想促进高三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践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现实背景

1、冥想研究现状

1979年美国的卡巴金博士在麻省大学医学中心附属的减压门诊开设了正念减压课程,协助病人以正念禅修处理压力,疼痛和疾病。至今,正念减压疗程已成为美国医疗体系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减压疗程。目前,关于正念冥想的研究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多,逐渐成为积极心理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正念的英文为Mindfulness,卡巴金博士将其定义为一种有意识的,不加以评判的,对此时此刻的注意[1]

2、学习品质的研究现状

很久以来,人们习惯于用智商高低和努力程度来解释学习结果。教育实践中教师们也大都是通过加强知识教学,开发智力等途径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大量事实证明,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并不都是智商最高的学生,也不完全是学习最用功的学生。很多学生脑子很聪明,智商高,学习成绩却不好,还有很多聪慧的学生在学习上始终非常用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学习成绩却很一般。这些到底是为什么呢?到底是哪些因素制约着学习效率呢?这就涉及到学习品质的概念。

学习品质是一种学习商数,是学生的智能素质,非智能素质的均衡发展及其优势组合的结晶。如果说智商是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准,那么学习品质就是衡量人的学习能力高低的标准。具体地说,学习品质包括学习的智能因素、学习的效能因素和学习的潜能因素三个层面。这三大方面素质组成一个金字塔形,构成学习品质的基本框架,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例如,专注的学习品质是指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或别人提出的目标,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始终认真,积极地投入活动过程的一种注意品质[2]

)我国开展正念冥想与学习品质研究的情况

1、发展与趋势

目前国内关于学习品质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郑秉洳认为学习品质是“决定行为倾向性和独特性的心理素质,是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3]。安徽师大葛明贵教授也认为狭义的学习品质是指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非智力因素的总和[4]。国内诸多关于学习品质的研究焦点,大多是从各学科课堂角度进行的探索,例如,语文科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课前5分钟讲故事,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推荐作品让他们在课外阅读,并开设专门的阅读指导课(读书方法指导课、读书笔记辅导课、好书推荐课)等等。英语老师通过有效的家庭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作业,并且能够尝试为自己、同学设计和评价作业。体育老师通过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等等[5]。国内研究者也曾采用《学习态度量表》、《学习类型调查》、《中小学生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测验量表》,以及其他的调查问卷进行学习诊测,以确定各种优秀学习品质在全班学生中的分布情况,并据此对学生进行学习诊断,制定班级学习辅导方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专题辅导形式,实施团体学习辅导和个案学习咨询服务,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整和完善[6]。谢先成等学者,结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探究了学习品质的结构框架,提出学习动力、学习倾向、学习监控,学习策略,学习能力等五大维度,在此基础上设计和编制了一份由80个项目组成的学习品质问卷[7]

综合已有研究发现,对学习品质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提高学生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的肯定性训练;改善情绪与情感生活,体验学习快感的人际沟通活动增强学习内驱力、求知内驱力的归因训练;自我暗示训练、成就动机训练和学习目标管理训练;学习方法指导、学习策略教育、学习过程管理、学习时间分配、学习科目搭配辅导开发学习潜能[8];班级和个体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训练,既包括从学习过程的预习、听讲、思考、回答、课后复习、做练习等一系列学习行为训练,也包括对每一个学习行为的初始行为习惯、过程性行为习惯和目标性行为习惯的训练;战胜学习困难,体验学习快乐,学习窍门大比拼系列学习经验交流活动等等[9]

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关于正念冥想对高三学生学习品质的研究,国内尚无实证性的研究结论。江苏扬子第二小学的佳老师曾尝试用冥想方法提升小学生语文自学品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佳老师认为,冥想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留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能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和创造感,增强自我能动性,得到心理的满足[10]

2、现状与不足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注意了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习品质的培养。已有的关于学习品质的研究,还停留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方面。而关于正念冥想的研究,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考察高三学生学习品质相关的领域方面,仍属空白。因此,将“研究如何促进高三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提上日程,能够有效地促进高三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冥想起源于古老的东方文明,目前逐渐成为积极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研究是一篇较新的的实证性研究,是关于积极冥想训练的一个积极可行的研究,是对提高中学业成绩的一个有效的探索。本文研究者把着眼点放在一类特殊人群(高三学生)上,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者们对冥想功能的理解,冥想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心理发展及心理恢复,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品质商数,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

本研究将从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出发,融合先进的积极心理学理念“正念冥想”来设计教育干预策略,坚持专题性研究与个案跟踪指导相结合,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相对比,在专门辅导学习困难个案的基础上大胆探索“通过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的实验思路,能够进一步推进学习品质相关问题的研究工作,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内涵式发展,打造区域优质教育新样态的重要探索。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述评

美国NEGP研究报告,率先提出“学习品质”(approaching toward learning)的概念,指出“学习品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学习风格、学业态度等非认知性因素”,并与学业成绩存在正向相关[11]1991年,美国将“学习品质”确立为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重要领域[12]。在随后的十多年里,美国各州基本上都开展了促进学习品质发展的研发工作。学习品质的研究,在上世纪末也被引入到国内教育领域,国内众多学者对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品质做了大量探索。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每天坚持静心冥想,可以净化身心。短暂而集中的冥想训练会引起身心的变化。Milldfullless在国内多被翻译为“正念”或“觉知”[13]目前,国内对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较少。多为综述国外研究的文献。

2007年,大连理工大学唐一源教授领导的研究组招募大学生志愿者,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每组大学生进行5天整体身心调节法训练;另一组也同时进行5天的放松训练,每次均为20分钟左右。研究结果表明:与放松组相比,整体身心调节法训练可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注意力、认知表现,可以改善情绪且有效降低身体内的压力荷尔蒙,提高免疫指标[14]2009年,该研究组再次发表研究报告:采用了脑成像技术和生理记录等方法发现,5天短期的整体身心调节法训练还可以对参与者的身心产生积极的变化。该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脑电波、脑代谢、心率变异性和皮肤电等一系列客观指标的积极变化上[14]

上述的研究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国大学生,同样在国外人群中,也发现了整体身心调节法所带来的积极效应。练习该调节法4周的美国大学生(共计11小时),其大脑白质结构发生了改变。新的研究证明,冥想训练还可以塑造和影响大脑中自我调节的相关区域。冥想可以唤醒深层次的脑皮层,释放多巴胺,正肾上腺素,血清素等生命物质;可以通过影响额叶一部分的作用从而影响情绪掌控与记忆[15]

国外研究者(sanford 等人,2011)将学业高危学生作为被试,而且通过冥想训练规范了那些问题学生的行为,提高了他们的学业成绩。而在中国也有很多学习困难或者是问题儿童,如果能够将冥想训练应用到改善国内问题儿童的心理及行为上,不失为一项有益的尝试。

目前在中国冥想研究尚未获得广泛关注,但已经有很多学者开始进行了冥想的课题研究,而本文的实践恰好可以为国内的学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需要注意的是,冥想训练在中国实施的实际效果究竟是怎样的,还有待于国内研究者们实验的进一步证实。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与个别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开展课题前、中、后期的分析研究。并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要点,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调整修改方法,按时推进,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

1文献研究法:主要运用于课题的前期,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趋势、选取理论依据、验证研究手段,从而撰写出全面而精炼的文献综述。

2调查研究法。采用的《学习品质问卷》作为施测量表,用以考察学生的学习品质现状,以及冥想干预后的学习品质情况。

3实证研究法。对存在较大学习障碍的学生,组织进行团体辅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冥想训练;按照班级学业成绩,选出成绩最为接近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样本,实验组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从两个班级中确定,对实验组进行冥想干预。最后,运用spss13.0心理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科学数据展示研究效果。

(二)研究对象

1、前后测研究:以浙江某高学生为研究对象,总人数为31名,分三个月两个同质组进行,每组参加5次活动,历时一个半月。

被试分布情况

性别

班级

年龄

高三(1)

高三(2)

高三(3)

17岁

18岁

13

18

12

11

7

15

16

参加冥想团体辅导成员,一部分源于学生自行报名,采取在学校内张贴宣传海报的方式招募;另一部分通过个案辅导,或经班主任推荐后,被确定为需要关注的对象;最终,通过意向访谈和学习品质问卷测量,筛选出因为学习态度等因素而导致学习成绩差,或已经出现厌学情况,并自愿参加团体辅导的学生。

第一期15位成员于11月至12月开展了团辅活动;首期活动效果显著,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涨,笔者又招募了16名成员,在12月至次年1月的同一时间,进行了第二期活动。每期团体辅导都分五次进行,每次活动持续时间为60-90分钟。辅导采取封闭式的方式,团体领导者精心设计热身活动、游戏互动、讨论分享、团队支持合作等环节,带领成员在观察学习和活动体验中认识自己,改变在以往读书环境中形成的非理性观念和错误认知,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学业,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对专业的认同度,在团体活动中体验成长和快乐。

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行组实验研究:按照学生的学习品质前测的结果以及以往学习成绩,选择了两个高三班级(各35人),以确保两组被试团体同质,随机指定一班为实验组,另外一班为对照组,并且只对实验组进行午休冥想干预和心理课的冥想探索活动,历时一个学期。

(四)研究内容

1、前后测实验设计:在进行团体辅导干预前,对被试进行《学习品质问卷》的量表测量,筛选出存在学业问题的学生,经过五次团体辅导干预后(历时一个半月),再对所有被试进行后测,最后,对比干预前后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T检验分析,以考察干预前后的统计学差异。

实验设计流程

人数

前测

团体辅导干预

后测

31

学习品质问卷

5次

学习品质问卷

 

 

 

 

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行组实验研究:选择两个学业成绩平行班的学生,设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实验组的学生,每天中午安排“5分钟心理冥想时光”,在心理健康课上穿插学习品质相关的冥想活动探索;对照组则无冥想训练安排,一学期后,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总成绩作为评定标准。

四、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统计结果分析

1、团体辅导被试前测后测数据的差异性比较

采用T检验的方法,考察被试在团体辅导干预前后学习品质总分及各因子分数的差异。

学习品质问卷t检验结果

 

 

n

平均数

t

p

学习品质总分

前测

后测

31

31

72.4013

80.5295

18.537**

0.0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