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考改革和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立的背景下,开展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以我校开展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与规划》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索生涯教育的有效途径,并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生涯适应力。然而,学生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而社会迅猛发展和不断更新也使生涯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的形态,因此生涯教育更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生涯管理、决策等适应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心理指导等方面的发展指导,还可以结合志愿者活动、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多种手段和形式展开。
关键词:生涯教育,生涯适应力,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与规划
一、生涯适应力与生涯教育
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使人类生涯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等形态,Super及Savickas等研究者提出生涯适应力,指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与面对生涯改变或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的应对准备程度[1][2],由生涯关注、生涯自主、生涯好奇与生涯自信这四个维度构成[3]。国内外研究发现,良好的生涯适应力能够预防中学生问题行为和提升幸福感[4],且高生涯适应力的学生拥有更多的诸如乐观、积极归因等心理品质[5]。
生涯教育是高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高考改革也促使学校加强对高中生生涯教育。研究表明,生涯教育能有效提高高中生生涯适应力,根据Super的理论,高中生正处于生涯探索的阶段,主要任务是使自己的职业偏好具体化、特定化,高中生应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加强对自我和环境的了解,发展自己更多潜能和才干,提高自己的生涯适应力[6]。目前,广东省许多学校逐步开展生涯规划课程、生涯讲座、职业体验日等活动丰富生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如广东实验中学组织家长参与“职业大讲堂”活动拓展生涯教育途径,广雅中学组织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职业模拟招聘”活动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下面我就以我校《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与规划》的研究性学习为例,阐述培养生涯适应力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探索。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研究性学习的选修课形式开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校及社会方面选取与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体验”、“调查”、“探究”与“创作”,从活动中进行自我探索、外部探索,并发展生涯管理和决策能力。课程持续1学年,每周1课时(45分钟),共开展25周。设计课程的参考书目附在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开题
第1周至第3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献收集查阅、问卷编制、开题汇报工作分工。学生了解和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探索的课程框架和研究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献,之后学生自主阅读与学习,教师及时解答有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不同学习对象生涯教育的针对性。第4周进行开题,每个学生可探索自己的主题(如《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与规划——女子警察》),学习撰写开题报告(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等)。有一些学生没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目标,因此需要通过自我探索等系列活动课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第5周进行开题汇报。学生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本课题研究内容是:通过一系列调查、测验、活动课程认识自我、探索外部并提高生涯适应力等。教师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
2.“自我探索”系列活动课
第6周开展课程《我的兴趣探索》。教师提出职业兴趣概念,讲述《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的内容、意义、局限性,引导学生合理看待测验结果,学生根据测验结果及个人分析形成文字稿。第7周开展《兴趣岛》活动,学生通过选择社会型、企业型等6个不同岛屿,增进对个人兴趣的认识。活动中有些同学的选择结果与霍兰德兴趣测验较为一致,有些同学不然。这提供教学契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测验局限性、个人职业倾向性的变化及自我探索的重要性。第8周课程为《我的能力探索》。通过学生选择8个“魔力城市”来介绍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学生使用“STAR”原则写出过去学习生活中成就故事,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潜能。第9周课程为《我的职业性格探索》。通过漫画引出不同性格人不同行为。通过“站队识性格”活动引出MBTI职业性格理论,布置学生课后完成MBTI职业性格测验,并完成4个家人或朋友的访谈。教师提供访谈提纲,内容为他人对自己性格评价及适合职业。第10周课程是学生结合他人访谈结果分析MBTI测验结果。第11周课程为《我的职业价值观探索》,通过“价值垂钓”引出个人最重视的5个价值观,学生综合考虑自己价值观、家庭等因素选择1-3种可能从事职业,思考不同价值观对生涯的影响。第12周课程为上学期最后一周,安排学生对以往活动课、测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形成自我分析报告。
3.“外部探索”系列活动课
第13周首先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学习内容,然后展开“外部探索”活动课。教师介绍不同行业和职业分类,学生讨论周围职业种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作调查问卷,内容为岗位、薪酬、要求、发展前景。学生课后发放问卷,收集、整理。第14周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数据结果,认识周围不同的职业。第15周课程为《职业大搜索》,通过“未来生活漫游”引导学生想象未来工作图景,然后通过“小彦职业困惑”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职业搜索步骤》来收集理想职业基本信息及对从业者要求,组织学生填写《我的职业探索单》。第16周《职业万花筒》包括“职业连连看”及“拟定招聘广告”,通过“职业能力连连看”引导学生将不同能力与职业相连,认识自己理想职业所需能力。“拟定招聘广告”让学生拟定广告,内容为公司类型、口号、岗位要求、薪酬、报名方式等。第17周《职业模拟面试》为16周课程延续。学生投票选出不同职业,然后以自愿报名及抽签方式选出模拟面试的“面试者”、“主考官”等。面试第一环节为面试者1分钟自我介绍及主考官的2个提问。第二环节为面试者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师提供参考题并示范。活动结束后,面试者和主考官分享讨论,教师进行点评。第18周对前面课程总结,学生在自我探索和外部探索课程之后,形成个人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并撰写《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能力、学业、职业兴趣及职业现状等,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和学业生涯目标(如期末考试目标)。
4.“生涯管理与决策”系列活动课及结题
第19周课程为《时间管理》。首先通过“装满空瓶子”引出时间管理重要性,然后案例讲解如何使用“时间四象限法”来分类轻重缓急。最后学生分享时间管理方法,教师补充“番茄工作法”等技巧。第20周课程《面对未来的准备》,以“传递空水瓶”游戏调动气氛,引出生涯管理重要性。以“小林的生涯规划”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生涯管理过程是通过自己优势、兴趣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专业和大学,并且生涯规划是不断调整的过程。学生根据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选择生涯路向,制定计划并根据任务进度评估、修正和反馈,调整生涯选择。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提供日记法、职业训练法等生涯管理方法。第21周课程为《挫折管理》,通过游戏“鸡蛋变凤凰”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普遍存在。通过“杜拉拉升职记”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应对挫折的方法。最后组织学生撰写《挫折挑战书》,思考自己理想职业,遇到或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应如何进行处理等,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涯中的挫折。第22周课程为《高考科目选择》,主要包括介绍文理科分科误区,文理科所对应大学专业与职业等。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兴趣、学业偏好、能力等,做出文理分科初步决策。由于新高考改革,以后取消文理分科,学生更需要结合兴趣、能力及家庭因素做出生涯决策。第23周课程为《生涯道路探索》,介绍高考之外其他生涯道路,通过不同生涯途径(工作、留学等)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需结合个人情况做不同生涯选择。第24周课程为整个研究性学习总结,布置学生准备下一周结题汇报。第25周课程,学生做结题汇报,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活动课程),研究结果(《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与课程心得)。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与反思
根据学生课后反馈和评课教师的点评,参考他校生涯教育经验,我对自己的课程作了以下思考:
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在个人兴趣上确定课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学生探究、实践、创新能力。而本课题选题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访谈、问卷和活动课程一系列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合作制定问卷、收集分析数据、呈现结果并报告,一定程度上锻炼他们的科研、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也提升他们的生涯适应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中阶段教育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并“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在高考改革和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立的背景下,各学校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生涯适应力及开展生涯教育。本课程从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与规划这一切入点开展生涯教育,与当今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方式较为一致。课程结束后,从学生反馈结果来看,课程能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对未来生活进行关注和思考,对高中生涯进行规划,提高他们的生涯自主性和生涯自信心,在面对挫折时更好应对和调整,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执行自己的计划,提升他们的生涯管理决策等能力。
由于我课程的主题为职业生涯探索和规划,因此内容更着重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分析及对职业的探索。然而,高中生处于不断发展时期,兴趣、价值观、性格等会渐渐改变。现代社会的更新换代也会造成行业和职业的不断更新。学生的生涯轨迹不一定沿着当前的理想职业规划去发展,因此生涯教育及职业生涯教育应更注重学生生涯应对准备能力的提升。这一点,浙江的生涯教育专家在2017年广东省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会议上也提出过。他综合多年浙江省生涯教育经验,提出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应对生涯任务和生涯转变的能力。这启发我在之后的生涯教育课程设置中更应注重“生涯管理与决策”这一部分,从压力情绪管理、执行力培养、人际技巧等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生涯适应力。
生涯教育不仅限于职业生涯教育,也不仅限于课程的方式。生涯教育还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心理指导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独立自主等核心素养,更好适应未来生活。以我校经验来看,开展“学长引路”活动能很好引导学生关注和规划自己的高中生涯。由已考上大学的学长学姐来给学生进行学业指导与规划的讲座,现场解决问题并进行互动交流。还可以通过举办宿舍内务技能大赛等活动来进行生活指导。学生领袖训练营、志愿者活动等形式的教育都是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可以积极学习借鉴他校经验,如广州中学开展“野外生存”的生命教育课程,邀请专业生涯规划师开展讲座,设置设计学、德语等不同生涯课程。在这些课程或活动中,学生逐步学会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更好地为未来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与不可预测的生涯变化做好准备。而作为学校心理教师及心理咨询师,我们还可以通过团体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生涯适应力。
参考文献:
1. Super D E,Knasel E G. Career development in adul-thood:Some theoretical problems and a possible solution [J].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 Counseling, 1981, 9:19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