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 一名二年级的孩子在家里倒开水时不小心烫伤了手。
对话
|
妈妈对孩子的态度分析
|
孩子:妈妈,我烫伤了手指!(开始要哭了)好疼啊!好疼啊!
|
孩子有权对此做出独特的反应
|
妈妈:恩!肯定很疼!疼死你了吧!
|
不否认孩子的感受,这对他是真实的
|
孩子:对啊!烫得很厉害,你看看!
|
|
妈妈:看起来烫得不轻啊!
|
接纳孩子的感受
|
孩子:嗯!下次我不把小手放在这里了!妈妈倒开水的时候也要小心啊!
|
倾诉后,自发想出解决办法
|
妈妈:好的!我以后一定小心,谢谢宝贝的提醒!
|
肯定孩子的积极行为
|
在这个例子中,妈妈避免使用了“还好吧”、“你是个小男子汉,不许哭”、“我看不是很厉害啊”这样的话语来安慰孩子,不仅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也没有评价和命令孩子如何做,而是做到了积极有效的倾听,反映了妈妈对孩子的重要的关心的态度。通过积极倾听,父母能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协助其找出解决方法,为亲子间的沟通建起了桥梁。
“我—信息”包括三点内容:非责备的行为描述、内在一致的感受、具体明确的影响。非责备的行为描述是指描述行为而不是随意贴标签。行为是某一动作,是可以拍下的画面,而贴标签是无法拍下来的。实际上,贴标签就是使“我—信息”变味成“你—信息”。内在一致的感受是指内心和言语表达出来的感受是一致的,是真诚真实的。具体明确的影响是指传达出的我信息语言明确和目标具体化。在亲子互动中,当孩子的不可接受性行为出现时,父母则可以发送出“我—信息”改变孩子的行为,例如: 当一位母亲在一天的劳累工作后回到家还要被孩子拉着玩,这时母亲通常情况下会传达包含“你—信息”的言语给孩子,然而这并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如果将其转化成“我—信息”,孩子接收到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对沟通的结果有重要的影响。
事件
|
方法
|
母亲的言语反应
|
编码过程
|
孩子接受到的信息
|
母亲在一天的劳累工作后回到家,孩子硬要拉着你一起玩
|
你—信息
|
“你为什么不乖乖的呢”、 “你懂事一点好不好”
|
你真烦人
|
“我不乖”、
“我不懂事”
|
我—信息
|
“妈妈今天工作很忙,现在感觉很累,我想好好休息下”
|
我很累
|
“妈妈工作忙,现在感觉很累”
|
事件
|
放学后,孩子打电话给妈妈告知回家的时间。
妈妈的称赞言语反应
|
称赞效果比较
|
你—信息
|
“你真是个好孩子!”
|
称赞信息不够具体明确,并且有意施加影响,希望重复好的行为
|
我—信息
|
“你让我知道你什么时候回家,这让我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样我就不会担心你了。”
|
称赞信息传达出发自内心的情绪情感,真诚且真实,不是有意对孩子施加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