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动商理念下中学生学习倦怠运动干预研究

1 引言

学习倦怠的概念源自于职业倦怠的研究,是基于Maslach的职业倦怠概念在适应学习特点上的调整,Schaufeli等将学习倦怠定义为“由于过度的学习需求,而使学生产生情绪耗竭、疏离学业、成就感低落”[1]。国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但是大致认为: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压力,在学习中可能开始退缩或不愿投入精力,最后导致了身体、情绪、态度等方面的耗竭,逐渐丧失了学习目标和理想,对学习产生无意义感,学习绩效降低同时自我价值感降低,即形成了倦怠症状[2]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加,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日趋严峻。对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极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出现逃避学习的倦怠行为,许清鹏[3]等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自我效能感低、教学方法不适合是学生产生倦怠的原因。如何对中学生学习倦怠进行预防和干预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但研究多集中于理论的阐述,本研究则针对中学生学习倦怠进行运动干预,并进一步展开实验验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徐州市科技中学400名学生进行学习倦怠问卷调查。由于所采用的问卷中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故取中值3为参照值,如果学生得分超过3分,说明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从存在学习倦怠的中学生中筛选出自愿参与运动干预实验的40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人。

 

2.2研究工具

运用戴春林和胡俏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4]HSSB),由21个项目构成,包括四个维度:情绪耗竭(8个项目)、学习的低效能感(5个项目)、师生疏离(4个项目)和生理耗竭(4个项目),采用Likert5点记分法,学习效能感反向记分,得分越低,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其它得分越高,学习倦怠越严重。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各因素内部同质性 Cronbach α 系数分别为:情绪耗竭0.88;学习的低效能0.83; 师生疏离0.76;生理耗竭0.70;总问卷0.90,符合心理测量学指标。

2.3运动干预方案设计

运动干预采用“羽毛球、慢跑+合作游戏”方案,干预周期为 12周,每周 3 次,分别安排在周一、三、五下午;每次运动持续时间 45分钟(10分钟准备活动、20 分钟羽毛球或慢跑和15分钟合作游戏练习);运动强度控制在中等强度,心率在130-150/分,通过心率表进行运动强度监控;运动项目的选择以中学生易于接受的羽毛球、慢跑及每次干预前协商确定的合作性游戏。

实验组接受12周的运动干预,对照组不要求参加体育锻炼。12周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测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4数理统计与分析

数据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对实验前后两次所测各项指标统计分析,并对每个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

3研究结果

3.1运动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倦怠同质性检验

对参与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前测结果样本运用Shapiro-Wilk检验,两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P>0.05),然后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考查两组是否处于相同水平。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运动干预前学习倦怠各维度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同质性,学习倦怠水平在干预前基本一致,若后测结果发生变化,可以认为是运动干预的影响。

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倦怠同质性检验

 

实验组

前测

对照组

前测

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Sig.

Sig.(双侧)

 

情绪耗竭

3.44±0.41

3.35±0.38

0.73

0.47

学习的低效能感

3.26±0.31

3.20±0.35

0.27

0.59

师生疏离

2.86±0.43

3.03±0.37

0.33

0.20

生理耗竭

3.08±0.35

3.11±0.25

0.13

0.72

倦怠总分

3.22±0.21

3.21±0.23

0.60

0.88

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学习倦怠中的师生疏离和生理耗竭因子平均得分低于情绪耗竭和学习的低效能感因子平均得分,见表1,说明中学生在学习倦怠时,情绪耗竭和学习的低效能感表现突出,在学习上懒散,上课打瞌睡,对待考试与作业是应付的态度,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没有自信,体会不到学习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发挥和获得他人的尊重。

3.2实验组运动干预前后学习倦怠各维度比较

经过12周的运动干预,对实验组的中学生再次进行学习倦怠量表测试,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干预后各因子平均得分及总分均比干预前有所降低,其中前测、后测学习的低效能感因子与倦怠总分有明显变化(P<0.05),表明运动干预在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可以降低学习倦怠水平,特别是对学习的低效能感因子方面的影响显著。但是实验数据也表明,实验组干预前后情绪耗竭、师生疏离和生理耗竭因子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是中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很多,干预需要较长时间,当然干预方案的设计也有待完善。

2 实验组干预前后学习倦怠各维度对比

 

前测

后测

Sig.(双侧)

情绪耗竭

3.44±0.41

3.34±0.31

0.09

学习的低效能感

3.26±0.31

2.90±0.59

0.00

师生疏离

2.86±0.43

2.83±0.58

0.36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