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情绪自我图式的特点研究

 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情绪自我图式的特点研究

苗小翠1,胡朋利2,肖海雁1 ,王强1

1山西大同大学,大同,037009  2茂名市第一中学,茂名,525000

    研究采用自我相关编码任务,考察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情绪自我图式特点。研究结果显示:1)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具有积极的情绪自我图式;2)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具有消极的情绪自我图式,但其消极的情绪自我图式具有分离性特点。3)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不同的情绪自我图式不是记忆偏向导致的,可能是对刺激的敏感性差异或者已形成自我图式对可获得信息的选择导致的。

关键词  心理一致感  情绪自我图式  认可量

一、引言

心理一致感(Sense of Coherence, SOC包括可理解、可控制和意义感三个基本成分1。它是个体体上感受到的一种普遍、持久且动态的自信倾向2国内外对心理一致感的研究主要在于探讨其与某些领域的相关关系,如情绪、压力应对、生理及心理疾病等,因此心理一致感的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主要需要充实实验性研究、探索心理一致感的作用机制3。例如,杨圆圆等研究发现,心理一致感在留守儿童的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可通过调节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和同伴依恋水平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干预4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一致感和抑郁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从大一到大四,心理一致感表现出大二和大三两者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四,出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倒U型特点,心理一致感在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5。另一个对中国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心理一致感与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并可以显著预测大学毕业生的焦虑水平,心理一致感和问题解决策略、情感聚集策略、社会支持策略呈显著正相关,与逃避解决策略呈显著负相关,心理一致感在焦虑和应对方式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6临床领域研究发现,心理一致感对严重疾病的症状表现及心理适应是一种保护性因素7研究表明,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下的积极情绪体验较多,且情绪恢复较快。在压力下高心理一致感个体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心理一致感在心理健康的维护中起着“稳定器”的作用8

自我图式是个体对过去经验中关于自我的认知类化,对个体加工与自我有关的信息起着组织和引导的功能。自我图式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有五个特点:(1)对涉及自我的刺激具有高度敏感性;(2)对适合自我特征的刺激处理速度极快且自信度高;(3)对涉及自我的刺激能产生较好的回忆和再认;(4)对自我有关的行为预测、归因与推断具有较高的自信度;(5)对与自我结构一致的刺激作更有效地处理,对不一致的信息产生抵触9已形成自我图式储存在个体的记忆中发挥选择性的功能,决定着对环境中可获得信息的选择。

个体总是通过自我图式将自己进行分类和描述10由此推测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情绪自我图式。心理一致感与认知的关系研究为此提供了间接的证据。研究发现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对潜在压力情境更多地表现出负性解释偏向。如,陆洋(2008)研究发现,不同心理一致感水平的初中生对模糊压力情境的威胁性解释偏向不同,低心理一致感学生的解释偏消极11Ahola等(2010)临床研究认为,低心理一致感I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相关概念的知觉比高心理一致感患者更消极。这说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对消极信息的关注占用了较多的资源,可能具有潜在的消极情绪自我图式。心理一致感与情绪的关系研究也进一步为此提供了间接证据12Moksnes等(2012)通过考察青少年的情绪健康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的心理一致感与状态抑郁、状态焦虑均有显著负相关13以上研究均预示着不同心理一致感水平的个体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情绪自我图式,对相同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和认知,同时也会影响个体对自己情绪信息的编码、提取和储存。然而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情绪自我图式有什么特点,对此却还缺乏相应的实验研究。

大量的研究表明,高心理一致感个体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相比往往能体验到较低水平的生活压力等,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14Julkunen 研究发现,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的个体,愤怒情绪的体验越少,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敌意与愤怒情绪。Higginas1987)认为个体所产生的一些情绪与其对自我的评价或者是说与其内在的自我不一致相关,即个体总是会事先设定一个目标,一旦行为未能达到这一目标就会出现消极情绪。因此,相比于正常个体,自我不一致水平高的个体会有特殊的自我图式,这会影响到其对自我信息的加工过程。据此我们可以推测,不同心理一致感水平的个体由于其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可能导致其发展形成不同的自我图式,高心理一致感个体由于其一贯乐观的心态,会促使其形成积极的情绪自我图式,而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由于其敏感的特性,会促使其形成消极的情绪自我图式。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一推测是否合理,我们使用自我相关编码任务范式来检测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在情绪自我图式上的差异。

近年来国内有关心理一致感的研究在不断增加,但是这些研究大多侧重以调查的方式来考察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的特点及其与情绪的关系等,没有在自我与认知的关系基础上深入探讨不同心理一致感的个体在自我图式上的特点。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自我相关编码任务范式来考察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情绪自我图式的特点。根据以往的一些相关研究,以及心理一致感个体的特性,我们的实验预期:(1)在认可量上,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对积极情绪词的认可量明显多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在反应时上,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对积极情绪词的反应时明显短于低心理一致感。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在加工量和加工速度上都表现出积极情绪自我图式。(2)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对消极情绪词的认可量明显多于高心理一致感,在反应时上,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对消极情绪词语明显短于高心理一致感个体。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在加工量和加工速度上表现出消极情绪自我图式。(3)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的不同情绪自我图式可能是记忆偏向导致的。

二、实验方法

被试

在某中学随机抽取20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测试,选取量表总分前后各15%的学生作为正式实验被试,共计60名,高分、低分组各30。正式实验中四名被试未能完成实验,实验最终获得有效数据56名,其中高分组27名,低分组29名。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高、低两组个体量表总分上的差异极其显著(t=23.03, p<0.001),高心理一致感组得分(68.45±4.02)显著高于低心理一致感组(43.04±3.25)。

(二)实验材料

1. 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

本研究采用的SOC-13量表是由Antonovsky编制、包蕾萍等修订,该量表已在国内建立起了信效度15。量表共13个项目,以七点量表(1-7)记分。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

2.实验词汇

情绪词汇来源采用开放式问卷对15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要求他们写出描写情绪的形容词(两字词语)、消极词和积极词各20个。然后,分别统计出现两次以上的词语,共统计出106个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形容词,83个与积极情绪有关的形容词。

另外选取54名未参加过开放问卷调查的中学生对统计出的两类词语进行5点评定,评定这些词语是否符合所属分类(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难以确定,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最后选取被评定为4及以上的高频词汇,两类词汇各30个(附录3),参照《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1990),对所选出的两类词的词频进行分析,发现所有词语的词频介于0.00012-0.05313之间,总平均数为0.0104SD=0.0114)。从中选取积极与消极情绪词各20个作为正式实验用词,两类词间的词频差异不显著,F(1,58)=1.29, p =0.26,η²=0.02

3.实验程序

本研究为2(组别:高心理一致感组,低心理一致感组)× 2词语类型:积极消极)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组别为组间因素,词语类型为组内因素。实验程序采用E-Prime软件编制,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

1形容词判定实验流程

首先是形容词判定实验。指导语如下:实验开始时,屏幕中央会呈现一个1000ms的注视点+”,之后随机呈现词语刺激,要求被试尽快判断屏幕上的词语是否适合描述自己其中积极词20个,消极词20。词语出现的2s内均可对其做出反应,适合,按“F”键,不适合,按“J”如果被试2s未做出按键反应,自动进入下一个trial。为避免被试的随机按键,另外还有20随机出现,如果屏幕上出现了,则被试不需要按键反应。

词汇判断完成之后,要求被试立即在电脑上做1000连续减3的运算,持续时间为3分钟。计算完成后,完成再认实验。从形容词判定实验中所用的每类形容词中各随机抽取10个形容词,然后,每类形容词中再增加10个判定实验中没出现过的新形容词。这样每类词语仍是20个。词语出现前仍是一个1000ms的注视点+”,每个词语仍然以随机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中央,要求被试尽快地判断该词语是否出现过。如果出现过,则按“F”键,如果没出现过则按“J”键。如果被试2s未做出按键反应,自动进入下一个trial

三、结果与分析

采用SPSS 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删除反应时在3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数据结果如表12所示。

(一)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对两类情绪词的认可量及认可反应时差异分析

1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两类情绪词认可量及认可反应时

组别

词语类型

认可量(M±SD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