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陪读人员的现状及建议 ----基于河南某一融合教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陪读人员的现状及建议

                         ----基于河南某一融合教育小学的调查
摘要:
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出现使更多的特殊孩子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和正常孩子一起享受学习和同伴交往的乐趣。但是特殊学生因其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不可能刚开始就能融入普通孩子的环境中,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感觉到困难。目前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也难以照顾到每个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陪读人员的辅助可以使孩子更好的融入普通学校的环境中,也为学校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前提下更好地接纳特殊学生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学生; 陪读人员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外融合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中国国情基础之上发展融合教育越来越符合时代和教育的需要,国内融合教育的模式仍在摸索状态,允许轻度障碍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即使是轻度障碍的孩子也可能存在情绪问题,会干扰到普通孩子的正常学习状态。特殊孩子在普通教室的生存依赖于不去打扰普通学生的学习,这样,特殊孩子的家长就会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1]。
特别是现在一些自闭症孩子开始进入普通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需要学校配备专业的特教老师和心理老师。自闭症谱系障碍是广泛性发展障碍,存在语言、认知、社交、感觉和情绪等各方面的障碍。智力的落后和情绪的不稳定使这些特殊孩子在普通教室中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而且普通教室的老师对这些特殊学生了解并不充分,也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老师都非常有压力,学校会要求陪读人员来学校辅助特殊儿童在学校的生活、学习和社交。那么,怎样的陪读人员能够帮助特殊孩子更好的发展呢?这是本文的出发点。
二、国内融合教育的发展
融合教育的思想在中国已有存在,最初是以随班就读的方式接纳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学习[2]。现在,中国融合教育在不断的尝试发展,寻求更加本土化的模式,但还未完全普及,只是在相对发达的一些城市的部分学校存在,发展速度也参差不齐。
即使在西方,融合教育也经历了“完全的融合”、“有责任的融合”、“谨慎的融合”以及“适当的融合”的历史发展[3]。国内的融合教育在接受了西方的思想之后在特殊教育行业存在很大的反响,对于我国而言,融合教育经历了原生态的随班就读、西方社会融合教育的冲击,本土化的融合的发展过程[3]。     
三、陪读老师的现状
(一)陪读人员的定义
国内并没有具体的关于陪读人员的定义,但实际上陪读人员在学校承担的是辅助教师的作用,killoran[4]将辅助老师定义为:在学校与老师进行合作,对特殊儿童进行教学辅导和班级管理的专职人员。
(二)陪读人员的分布特点及现状
在倡导融合教育的学校只是接纳了轻度障碍孩子,出于对普通学校环境的需求和孩子的实际需求考虑,只有少数孩子需要陪读人员。由于国内融合教育的发展呈现地区不均衡的状态,很难就实施融合教育的学校的陪读人员进行广泛具体的调查。
笔者曾以陪读人员的身份在郑州某一融合教育小学陪伴一位自闭症孩子半年的时间,了解到,在普通学校接受陪读人员,学校一般要求特教专业的老师进行陪读,但专业的特教老师特别不好找,一般会找一些幼儿园老师或者和教育相关的一些人作为陪读老师。
大多数的陪读人员还是在辅读学校中。有研究调查了国内21所特殊学校的陪读人员情况[5]显示:陪读人员多以母亲为主,其次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然后是请的阿姨。
四、融合教育背景下陪读人员的重要性
虽然一些融合教育的学校配备有资源教室和资源老师,但各个学校资源教室和资源老师的设置和配备参差不齐,笔者所在的小学有两个专职的资源老师,但特殊孩子相对较多,资源老师无法对每个特殊学生面面俱到。特殊学生的种类也较多:自闭症、智力落后、脑瘫等,表现的症状各式各样,资源老师在做个性化辅导的时候难度较大。这时候辅助人员的出现就尤为重要,陪读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一些情况较严重,或者刚入学的特殊孩子的一些特殊需要。
对于这些轻度障碍的特殊学生来说,在普通学校就读,不仅可以为他们建立良好的榜样学习的人文环境,而且可以使他们尽量地向正常孩子靠齐,进而可以满足特殊孩子对更高阶段教育的需要。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特殊学生还是会显得有点吃力,陪读人员的存在可以比较及时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需要。
陪读人员可以更加详细的对特殊学生进行纵向的干预和观察,以配合资源老师的辅导。适时地总结特殊学生的阶段性表现,配合特殊学生家庭对特殊学生进行的其他必要的培训。有效的建立了学校—孩子—家庭,甚至可能包括其他的一些康复机构在内的全方位的训练体系,更加科学有效的降低这些轻度障碍孩子与正常孩子之间的差距。
五、陪读人员存在的一些问题
不管是辅读学校的陪读人员还是融合教育学校的陪读人员都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陪读人员缺乏对待特殊学生潜能的信任
从上面的陪读人员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主要以母亲为主,母亲作为特殊孩子的陪读人员,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而且能够尽最大可能的给与孩子关注和照顾,但相关研究发现母亲存在过度辅助的现象[6],对待孩子的态度上缺乏对特殊学生能力潜力的认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特殊孩子生活帮助大,但对于孩子的学习就会有无力感,这些问题也存在于请的阿姨身上。陪读人员大多存在对特殊孩子发展潜能的怀疑, 认为这些孩子难以改变所存在的一些行为问题,对学习方面要么爱莫能助,要么没有正确的方法,不能很好的引导。而且,在一项关于家长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融合教育的调查中显示[7]:普通家长和特殊儿童家长对于融合教育落实的信心明显较低。
(二)对特殊孩子的各种障碍表现缺乏了解
即使是在笔者所在的融合教育的小学,包括笔者一共有四名陪读人员,全校有17名特殊学生,一位是母亲,其他三人都是家长请的老师,笔者是心理学背景,正处于实习期,另外两名老师都曾经在融合教育的幼儿园做过老师,一位是特教专业毕业,一位之前并没有特教相关学历。笔者在与特殊学生接触的同时也看了大量关于自闭症的书,对特殊儿童的了解在不断的加深,另外两名老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处理特殊儿童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也会出现无措的场面,只有孩子行为的了解,而没有很扎实的理论基础作支撑,很难对特殊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举一反     
(三)对特殊孩子心理现象了解缺乏
即使是在幼儿园阶段接触过特殊孩子的其他两位陪读老师,在面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依旧难以把握。因为特殊孩子一般都有智力问题,所以在小学阶段还是会碰到青春期的孩子,对特殊孩子如何进行相关的辅导没有意识,甚至对青春期孩子的一些特点也没有相关的了解。笔者曾请专业的心理老师对笔者所带的自闭症儿童的画测评,发现这名儿童对环境极其敏感,而在与其他的特殊孩子的接触中,笔者发现他们的内心都比较脆弱,喜欢听老师的表扬。笔者翻阅相关的书籍也发现,自闭症的一些刻板行为也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有关。
(四)对问题行为和情绪的干预不足
在融合教育的学校,有专门的特教老师针对特殊儿童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陪读人员进行沟通,但是陪读人员在面对特殊学生出现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有时候仍难以驾驭,比如自闭症儿童的自伤行为,在课堂上出现乱跑的现象。在一些辅读学校还会出现陪读人员无作为的现象。有干预意识的陪读人员也不具有正确干预的能力。
(五)社会支持不足
现在陪读老师并不是一种有保障的职业,特教专业毕业的学生也很少从事这一职业,家长想找专业的陪读老师特别困难,社会上也没有相关的陪读老师专业素质培训的机构。专业的陪读老师一般需要的费用要高,一般家庭也承担不起,大多数家长就会选择自己来陪。
六、融合教育背景下对陪读老师的要求
(一)要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
国外[8]研究证明,对陪读人员进行专门的训练对于特殊孩子的发展是必要的。专业的训练不仅能够使陪读人员更加了解特殊学生,为进行干预提供必要的准备,而且可以促使特殊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研究表明[9]:陪读人员经过专业的训练之后可以使一些智力较低的学生的智商得到有效提高。
在特殊学生出现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的时候,陪读人员能够有效的辨识,并采取一定的行动积极的预防和干预,能够通过一些行为表现来了解到特殊学生的内在心理变化。不管是普通孩子还是特殊孩子有时候都会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需求,一些特殊孩子还存在智力方面的不足,这对于陪读人员来说就是很大的挑战,专业的识别和对特殊学生的心理了解都会使陪读人员在辅助的时候事半功倍,促进了特殊学生的进步,也避免特殊学生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而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期。
(二)建立良好的干预档案
对特殊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记录在案,详细的说明干预过程。这些档案有利于对特殊孩子的各方面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分析和评估,便于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制定下一步的计划,进行有计划,系统性的干预,也可以为特殊儿童的相关研究提供素材,
建立档案也便于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有一个纵向的动态的了解,可以及时梳理特殊学生在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问题和进步,使家长和学校能够更加清楚的看到孩子的不足,积极的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帮助。对于孩子的进步,也能及时地得到反馈,建立各方面对特殊学生的信心,使大家能够更有信心,更有力量地为特殊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共同努力。
(三)加强和学校其他各科老师的交流
就特殊学生的一些问题行为及时和老师进行交流,可以得到老师的理解。积极地和老师沟通,可以辅助特殊学生做一些课堂准备,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针对特殊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老师交流,也能得到老师的一些帮助。减少在课堂上对特殊学生的过多关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老师,也能使老师明确自己对特殊学生也是有责任的,避免特殊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对陪读人员的过多依赖。
特殊学生身上会出现一些较难以改变的行为习惯可能会让一些老师感觉到受到挑战,其实这些特殊学生并没有故意的意味,相比一般孩子来说,会缺少变通,不能很清楚的了解老师的真实含义,也不知道怎么和老师进行更好的交流,陪读人员和其他老师建立关系,可以减少这些老师对特殊学生的误会,有利于特殊学生和其他老师能够更融洽的相处。
    随着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融合教育的普及范围会越来越广泛,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保障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满足这些特殊孩子更好的融入各种环境的需要来说,陪读人员的存在对每一个有需要的特殊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前进的力量,陪读人员行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也能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景时. 中国式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文化阐释与批判[D].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华国栋. 加强教育研究 促进随班就读发展[J]. 中国特殊教育, 2003(5):5-9.
[3]彭兴蓬, 雷江华. 论融合教育的困境——基于四维视角的分析[J]. 教育学报, 2013, 9(6):59-66.
[4]Killoran J, Templeman T P, Peters J, et al. Identifying Para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for Early Intervention and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J].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2001, 34:68-73.
[5] 徐琴, 琚四化. 特殊教育学校家长陪读现状的调查研究[J]. 现代特殊教育, 2016(20):67-71.
[6] 贺京. 辅读学校陪读人员陪读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5.
[7] 苏雪云, 吴择效, 方俊明. 家长对于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态度和需求调查[J]. 中国特殊教育, 2014(3).
[8] Brock M E, Carter E W.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araprofessional-Delivered Educational Practices to Improve Outcomes for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J].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2013, 38(4):211-221.
[9] Harris S L, Handleman J S. Age and IQ at intake as predictors of placement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a four- to six-year follow-up.[J]. Journal of Autism &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00, 30(2):137.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