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的分析及对策

 1背景介绍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网络在人类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网络交流里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又是覆盖面最广的网络软件应用,它们使得我们打破时空隔阂扩大了交际范围,但自网络产生起它的利弊便伴随着我们左右。网络相约自杀的载体——QQ自杀群便是网络危害的一个典型。

1.1名词解释

相约自杀(suicide pacts),是指两人或更多人相约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一起实施自杀。网络相约自杀( Internet suicide ,net suicide ,cybersuicide pacts ),又称网络自杀协议(Internet suicide pacts)或者网络群体自杀(Internet group suicide ),是指受网络影响的相约自杀[1]。通过网络相约寻死是信息化的时代下一种新型相约自杀方式。参与者以虚拟身份在网上结识,共同讨论各自自杀想法,计划相应方案,最终达成自杀协议并线下相约寻死。

伴随着QQ的普及,“QQ自杀群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而尝试在百度搜索输入关键词“QQ自杀群竟然能得到约2,110,000个相关结果,其中以各地网聊相约自杀事件的相关讨论帖及新闻报道为主。“QQ自杀群主要是以讨论自杀为主的网聊群,主体是一些有厌世倾向,以轻生自杀等为目的年轻人其利用QQ群为平台,以传播消极观念、交流自杀方法、相约自杀为内容[2]

1.2 相关案例

在相关案例报道中,全球首例网络相约自杀事件发生日本。2000年,一46岁男性和一25岁女性在一个提供自杀信息的网站上相识双方线下联系后,共同服食过量安眠药自杀死亡[1]

200911月,香港一百多名青少年在“Facebook”社交网站我要练习自杀组群里相约自杀,他们写的话语我决定在这个冬天结束自己的生命甚至有人建议在圣诞节前集体自杀,其中一名中学女生于11月初首试死亡获救后,与跟进辅导的社工透露此事,才使这一群组得以曝光。虽然群组已被及时处理,但事件的影响在香港社会已引起广泛讨论。

相约自杀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最近20岁的湖南大学生小伟通过QQ群和网友相约去峨眉山跳崖,小伟父亲李朝晖假扮女网友卧底该QQ群,成功救下另一名轻生者,但第二天,李朝晖就收到警方消息:小伟已另约他人在长沙双双跳楼身亡。

此类事件的频频发生,已经引起相关人士的关注。成都商报记者为调查QQ自杀群现状,先后卧底进了11QQ自杀群,并全部举报。然而,有群主修改了群名称,甚至新建了QQ自杀群。腾讯停封了6QQ自杀群,但包括潜伏记者在内的自杀人群又被拉进了4个新群。仅以记者亲历来看,QQ自杀群陷入了一场被停封与改头换面或再新建的拉锯战[3]

从近些年的报道中可以看出,针对这类现象社会及政府已经开始尝试解决和应对,但这场拉锯战仍需要个人,家庭,媒体和国家等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深入分析此问题的几个方面成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显得尤其重要。

 

2网络及社会带来的温床——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的外部因素

滋生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的外部因素存在于许多方面,信息网络发展问题,以及社会和家庭坏境问题等。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隐蔽且免责的网络环境

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每个人的身份都具有虚拟性和多样性,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力就仿佛失效了一般。在网络空间里,每一个参与者可以用虚拟的身份畅所欲言,对应的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弱化,每个人的自我识别和自我克制能力的要求就相对变高。青少年由于心智尚未成熟,不具备足够的识别和自制能力等原因,面对良莠混杂的虚拟网络世界,极易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在网络上的身份和谈论的内容,都可以屏蔽、隐藏。因此,现实中的人想自杀,他的一些情绪、策划,有可能在网络交流过程当中表现和实施,外人看不到他真实的状态,也不可能进行监管或者制止自杀行为发生。

2.2自杀人群的相互影响

是社会中的人,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从众心理。所谓的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4]。通过网络相约自杀,一是为了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其二是在实施自杀的过程中,个体之间提供了一定的情感支持。当这些具有自杀倾向的个体聚集在一起时,个体便形成了小的群体,群体就会产生一种社会感染,这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种社会感染具有情感的双向性行为的爆发性接受的迅速性特点,故使得传播相对隐蔽,范围也相对较广。

2. 3 家庭环境不良积累影响

在家庭方面,青少年作为家庭的弱势群体,青少年存在自杀隐念,首当其冲的因素就是家庭暴力,青少年遭遇家暴,绝大多数会在其幼小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这种创伤影响将是深刻且终生的,在一些报道中,家暴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最危险、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较家庭交流,其中包括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会让他们感到家庭没有温暖在他们取得好成绩时,缺少鼓励和沟通往往会让青少年自暴自弃;在他们面对困难时,缺少交流和指导往往会让他们迷失方向,那么在未来遇到巨大的压力和困难时,很容易选择逃避,甚至放弃生命。还有,最近由于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青少年因以自己为中心的角色定位很容易与父母产生敌意从而寻求网络安慰。

2.4 突然增大的社会压力影响

有关研究显示,学生自杀大都与不能承受学习压力相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搜集2013年发生的79例中小学生自杀案例显示,成绩下滑或不理想教师行为失当作业没完成家长期望值过高被家长批评等是导致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5]。据此可知,中小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备受多方关注的应试教育制度,而大学生自杀原因多来自毕业后的就业压力。

青少年在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时感到就业难,生存压力大。从校园生活到社会坏境的一个突然转变,不适应性突增,挫折困难必不可少。再加之现代生活节奏迅速人际交流减少,压力得不到合理的释放,积久成疾,便很可能产生抑郁、暴躁的心理问题。

3网络相约自杀特殊群体——青少年的自身因素

对于青少年来说,其典型的心理状况就是单纯、冲动、迷茫。由于单纯,所以对外界和未来感到迷茫,由于产生了迷茫就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做出冲动之举。

3.1 青春期到来的迷茫

青春期到来,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方呈现快速的发展[6]其主要特征是心身发展快速且具有不平衡:表现为身体急剧的成长。然而,由于身心方面的成长不一定能平衡发展。因此会产生不稳定性特征,在幼稚成熟方面来回浮动 在这种不断探索和认识中,实现自身身心的统一和平衡发展。

青少年早期的价值和道德标准主要来自父母,他们的自尊感基本上来自父母对他们的看法。当进入中学甚至社会这个较广阔的世界以后,同伴群体的价值观,以及老师和成年人的评价日益重要。这样他们就需要重新审视原先的道德标准及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并试图重新建立属于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体系,逆反的心理作祟使得有些青少年有轻生自杀念头

3.2与现实引导者的脱节

进入青春期,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展,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同龄人、伙伴是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他们的言行,爱好、衣着打扮等相互影响信任伙伴胜过信任家长和老师。在伙伴关系中,同伴之间对共同问题的讨论及反面的经验提供了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技术。

随着和社会接触面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与家庭的联系逐渐疏远,对父母的权威产生怀疑,甚至发生反抗行为。他们要摆脱家长和其他成人的监护,摆脱由这些成年人规定的各种形式的束缚。由于价值标准受到同辈和社会的影响逐渐大于来自父母的影响,因此,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摆脱家庭束缚的倾向。网络在这时就扮演了一个新的引导者的形象,网络对于青少年新产生的价值观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肯定推动作用,这就进一步导致青少年依赖网络,甚至沉湎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缺乏与现实的沟通。在它们碰到困难无法解脱而转向网络寻求帮助时,如果受到误导就有可能做出冲动之举。

4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的应对措施

人的生命倍显珍贵。加之青少年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发展、富强的后备力量。因此挽救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的行为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应对措施。

4.1 加强网络监管杜绝自杀危机传播

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空间。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加快网络信息控制技术研究,通过对网络相约自杀信息的过滤、屏蔽等手段来净化信息;还要把预防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不良信息侵害作为立法工作的重要内容。英国和澳大利亚己通过或修正相关的法律对在网络上散播、煽动、诱导自杀的人进行法律制裁。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7] 从事互联网业务的单位要依法开展活动,发现互联网上出现违法行为和有害信息时,要采取措施,停止传输有害信息,并及时向有关机关报告。网络是一个跨国界的互联媒体,个别国家的监管或者立法措施都有其局限性,只有全球达成共识才能真正起到有效预防网络相约自杀的目的。

4.2网络积极影响,提前发现自杀危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弊端也有优势,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快速性、保密性好、传播面广的优势,采取一些积极手段正确引导青少年。比如,开设网上咨询公众号,网上提供24小时在线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建立网络阵地成立反自杀联盟大张旗鼓地宣传生命的可贵,号召大家珍惜生命;还可以建立互助友好群,让那些走出自杀影响,积极面对人生的过来人对正在面对困难压力产生迷茫,甚至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提出有效而积极的建议引导等。

4.3 培养抗挫折能力,自身免疫自杀危机

人生不如意,生活的各种压力或挫折都会对青少年造成精神不安和情绪波动,严重的会导致自杀。学校教育应教会青少年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掌握克服挫折的方法。使儿童青少年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以先进人物的人生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要使青少年懂得,当自己思想上有解不开的疙瘩而苦恼,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时,要及时寻求帮助,找父母、教师谈心,找医生作心理咨询,主动暴露自己的思想,是预防自杀的好办法。

4.4 加强家庭沟通,把自杀影响消灭在萌芽

家长需要加强亲子沟通技巧的学习,如学会听孩子讲话和倾诉惩罚前听孩子申辩,并说明惩罚理由多鼓励、赞美、夸奖不要一味责骂不可偏爱要民主讲理随时了解孩子在何处做何事答应孩子的事言必有信身教胜于言教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家长和孩子沟通多了了解了孩子的想法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