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黑谎、白谎行为影响的研究

一、问题提出

1、黑谎和白谎

说谎或言语欺骗是发展心理学的早期研究课题之一,是道德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学前阶段就已经出现了说谎行为,并且能够应用到各种不同情境中。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两类谎言行为是黑谎(black-lies)和白谎(white-lies)。

(一)黑谎,即欺骗性谎言,是通常人们脑海中储存的谎言类型。虽然不同研究者的定义存在细微差别,但一般而言,黑谎是指个体有意识欺骗他人而制造错误陈述的行为。而且,黑谎被普遍认为具有伤害性、恶意性、利己性等消极意义。目前,小学生过度而持续的黑谎现象在父母、教师眼里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行为。

(二)相对于黑谎,白谎是一种特殊的谎言具有谎言的一般特征——有意的欺骗性,但它还具有与一般的恶意谎言黑谎所不同的特征——利他性、善意性,它通常被认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道义学的角度来说,虽然说谎是不为道德所接受的,但是社会文化观点则认为说谎的道德价值具有情境特殊性及文化特殊性,说谎是对还是错取决于背景和文化的特殊性。Sweetser甚至认为,白谎不应该算是谎言,因为它与社交的一条重要准则——个体必须帮助而非伤害对方,是相一致的[1]。包雪华和徐芬也认为,白谎是出于人际关系交往的礼貌或对他人的关心而说的谎言[2]。在某些社会情境中,直言不讳反而会伤害听者。更明确地说,白谎同时起着利他和利己的双重保护作用:(1)避免伤害听者的感情;(2)避免真话所导致的听者的消极行为。可以看出,白谎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的。

2教养方式与小学生说谎行为

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发展的关系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对子女实施教育和抚养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Baumrind按照父母在管教子女时的温暖和控制水平,将教养方式归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权威型、专制型和纵容型。权威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用温暖鼓励的言语表达、合理的期望和自主自治的方式来教养子女;专制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进行严厉且无理由的惩罚或直接的管教;纵容型教养方式是指过于放纵或漠不关心的教养行为[3]

许多研究表明,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社会能力密切相关。目前,很少有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说谎行为的研究,而仅有的研究也大多采用诚信或其他相关概念,并非直接研究说谎行为。个体早期生活经验深刻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小学生早期生活中最直接的榜样就是父母,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会被他们学习并吸收接纳后用于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说谎是人际交往过程中时常甚至必然发生的行为,有研究显示,经常撒谎的孩子往往出自父母经常说谎或缺少家教的家庭。可见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谎言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定势作用。凌怀燕和王娟的研究也表明父母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良好诚信行为的形成与发展,而过度保护或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则不利于子女诚信心理的发展[4]。以上研究中的非诚实行为均指黑谎行为,但对白谎未有讨论,本研究将对此进行探索。

3研究假设

以往关于谎言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谎言的道德理解或评价上,对实际的说谎行为所进行的研究也集中在单独测量黑谎或单独测量白谎上根据坏境个体交互作用的观点,本研究在区分小学生黑谎、白谎行为的基础上,考虑了教养方式因素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使谎言增多的因素称为促进(+)因素,使谎言减少的因素称为抑制(-)因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养方式对小学生黑谎、白谎行为的效应,我们提出如下假设:权威型教养方式与两类说谎行为有显著的负相关,专制型、纵容型教养方式与说谎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1描述了教养方式与小学生黑谎、白谎行为的关系。

\"\\"\\"\"
1  教养方式与黑谎、白谎关系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被试为广东省深圳市两所小学三、四、五年级的445名学生。其中,男生261人,女生184人;三年级187人,四年级127人,五年级131人。被试的平均年龄为9.59±1.21岁。

2研究工具

(一)教养方式问卷

采用Robinson等编制的教养类型与维度问卷,测量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类型,由父母填写[5]。本研究翻译英文原版问卷,参考多次用于中国背景下的中文版本(家长评定、学生评定版本),经由多位心理学专家及研究生的修改及评定最终确定问卷内容。共32个项目,其中15个项目属于权威型维度,12个项目属于专制型维度,5个项目属于纵容型维度。采用五点计分,从从不总是分别计1~5分,分数越高表示越符合某类型教养方式。在本次测量中,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0.800.54。纵容型维度的信度较低,可能是由于该维度的项目数过少导致的。

(二)小学生说谎行为问卷

由于个体可能受 社会称许性的影响,为避免说谎所带来的消极评价而在问卷回答中隐瞒自己的实际行为,研究者建议采取他评方法增强客观性,因此本研究采用父母报告来测量小学生的说谎行为。本研究自行设计10个项目,黑谎和白谎行为各5个项目。项目经本领域专家和研究生的评定后修改完成。采用七点计分,从非常不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计1~7分,分数越高表示某类型说谎行为越多。在本次测量中,黑谎和白谎行为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50.68,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3施测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进行指导语的说明,让学生将放入信封并封口的问卷带回家给家长填写,用校讯通或电话的形式与家长联系,确保每位家长了解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强调家长回答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次日信封在密封状况由学生带回。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各变量间的简单关系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其次,对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说谎行为的作用进行层次回归分析。

 

三、结果分析

1描述统计

1描述了不同性别小学生在各变量上的平均数、标准差。

1  不同性别小学生在各变量上的平均数、标准差、F

变量

男生(n = 261)

女生(n = 184)

F

M

SD

M

SD

\"\\"\\"\"教养方式

  权威型

57.76

7.57

56.77

8.42

0.95

  专制型

26.86

5.68

25.98

5.27

2.08

  纵容型

10.15

2.67

 9.97

2.80

0.23

说谎行为

 

 

 

 

 

  黑谎行为

16.20

6.16

15.88

5.73

2.17

  白谎行为

17.92

5.12

18.78

4.57

1.89

注:* * * p < 0.001

2教养方式与黑谎、白谎行为的相关

由表2可知,权威型教养方式与黑谎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在越权威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小学生越不容易产生黑谎行为;专制型教养方式与黑谎和白谎行为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在越专制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小学生越容易产生两种说谎行为;纵容型教养方式与黑谎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在越纵容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小学生越容易产生黑谎行为。权威型、纵容型教养方式与白谎行为无显著相关。这些结果部分验证了假设。

2  各变量间的相关

变量

1

2

3

4

5

\"\\"\\"\"1. 权威型

 

 

 

 

2. 专制型

–0.26 * * *

 

 

 

3. 纵容型

–0.16 * * *

0.38 * * *

 

 

4. 白谎行为

–0.04

0.14 * *

0.05

 

5. 黑谎行为

–0.16 * * *

0.45 * * *

0.23 * * *

0.18 * * *

注:* p < 0.05, * * p < 0.01, * * * p < 0.001

3、教养方式对黑谎行为的预测作用

由表3可知,权威型负向预测黑谎行为,专制型教养方式正向预测黑谎行为,纵容型正向预测黑谎行为

3 教养方式对黑谎行为的预测

\"\\"\\"\"结果变量

预测变量

β

F

R²ΔR²

黑谎行为

 

 

 

 

Step1

白谎行为

0.19a

9.63 * *

0.08 * *

 

孩子性别(1=男生,0=女生)

–0.02

 

 

 

孩子年龄

0.02

 

 

 

家长受教育程度

0.06

 

 

Step2

权威型

–0.00b

21.04 * *

0.37 * *(0.06 * *)

 

专制型

0.24a

 

 

 

纵容型

0.04b

 

 

注:a表示达到显著水平,p < 0.05b表示边缘显著,0.05 < p < 0.10

* p < 0.05, * * p < 0.01

4、教养方式对白谎行为的预测作用

由表4可知,专制型正向预测白谎行为。

4  教养方式对白谎行为的预测

结果变量

预测变量

β

F

R²ΔR²

\"\\"\\"\"白谎行为

 

 

 

 

Step1

黑谎行为

0.26a

12.38 * *

0.10 * *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