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学术空间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国内外师幼互动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师幼互动的研究进展[1]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   呼琼霞

上海市教科院           马珍珍

   

一、研究的缘起

师幼互动是指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师幼互动己成为国内外许多研究中用来预测儿童未来学业成就、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基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的作用,关于师幼互动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笔者在中国知网中查阅了教育类中文核心杂志,以师幼互动为主题词检索文献,共搜索到925篇文献,其中2004-2014十年中有近680篇,占总数的73.5%。笔者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结合一些国外文献,希望通过回顾师幼互动研究的历程,理清其脉络,探寻其特点,发现师幼互动今后研究的趋势。

二、关于师幼互动内部特征的研究

1. 师幼互动的内容

叶子等研究者认为师幼互动的内容呈现出以下特点。(1)重视规则。教师最常发起的互动是要求、发指令或提醒和约束纪律,教师建立和执行规则,让幼儿维护规则。幼儿长期处于这种互动环境中,对规则也产生了强烈的认同和服从,这种表现又强化了教师对规则的重视。(2)重视行为问题。师幼互动常常针对的是幼儿的消极行为或不当行为,教师在发起此类互动时往往采用批评、责怪甚至惩罚等方式,幼儿的体验也多是消极的、被动的。(3)缺少情感交流。幼儿发起的大量间接寻求关注的互动,反映出幼儿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的需求,但是教师常常忙于照顾幼儿,无暇顾及与幼儿情感上的交流。

2. 师幼互动的类型

研究表明,师幼互动存在多种模式,并且不同的幼儿与教师间互动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从人际互动的形式来看,师幼互动可以依据参与主体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教师与全班幼儿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小组幼儿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与个别幼儿之间的互动。

斯若弗及其同事们在研究中发现:教师与同一班级的单个幼儿结成的师幼关系有一些鲜明的类型区别,具体有温暖型、参与型、支持型的、冲突型的和控制型的。豪斯等研究者根据幼儿在互动中的情感表现与行为方式将师幼关系分为安全调适型、依赖调适型、积极调适型、消极调适型四种。综上可见,师幼互动的类型因研究者的关注点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三、关于师幼互动中教师策略的研究

所谓“师幼互动策略”指的是教师在应对具体的师幼关系情境时,为了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或方法。师幼互动质量与教师和儿童自身的特点有关,而且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持续性的影响。由于师幼互动的情境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师幼互动策略必然是一个包含各种具体办法的集合或体系。研究者总结出的师幼互动策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评估师幼互动的状况

研究师幼互动既可以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从教师的角度进行研究,也可以运用测量方法从儿童的角度进行研究。罗伯特使用了CLASS课堂评分量表以测量师幼互动情况。这个量表可分为三个方面: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情感支持,课堂的组织管理,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教学支持。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情感支持可分为课堂的积极情感氛围、课堂的消极情感氛围、教师对儿童的敏感度、教师对儿童观点的重视程度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分七个等级,每个等级有详细的评量标准。课堂的组织管理可分为三个维度:教师有效的行为管理、教师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师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创设。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教学支持也可分为三个维度:教师促进儿童概念发展的方法、教师为儿童提供评价性反馈信息的方法、教师的语言刺激。CLASS课堂评分量表可以有效评估师幼互动的质量,目前在美国得到广泛运用。

2.      建立积极关系

吕燕提出与儿童建立积极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环境:创设师幼互动可行性策略(设置空间,宽容过失,聆听心声);(2)兴趣:实现师幼互动持续性策略(情境感染,语言催化,材料吸引,问题引发);(3)教师:提升师幼互动效益性策略(耐心等待,策略点拨,途径指引);(4)调控:减少师幼互动阻力性策略(游戏调节,体态暗示,规则制约)。

罗伯特将帮助教师与儿童之间建立积极关系的方法归纳为STARS,即学生(student+教师(teacher)和(and+关系(relationship+支持(support)。首先是纠正错误观念:确定被干预的教师对儿童以及他们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其次是运用“沟通感情时间”:终止消极互动,提高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交往质量。第三步是确定合适的沟通地点。第四步是为儿童提供活动材料,向儿童解释活动。6周后大多数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更加积极,能够更好地理解儿童,儿童也更乐意向教师寻求帮助,明显改善了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

3.      其他师幼互动策略

陈淑萍等人的研究提出了建构良好师幼互动的策略:(1)示范与训练类策略: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构建良好的师幼互动基础。策略: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严格要求与热情鼓励;言传身教,榜样引导。(2)贴近与融入类策略:建构师幼互动的情感基础,提高师幼互动的教育效应。策略: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换位思考,治疗心病。(3)引导与帮助类策略: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策略:抛球回应,保持兴趣;小步递进,破解难题;鼓励幼儿互教互学。(4)平行介入和参与类策略:以幼儿伙伴的身份平行介入和平等参与。策略:引导讨论,形成规则;启发思考,巧解矛盾。(5)支持发展类策略:促进幼儿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获得发展。策略: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空间,自由创造。廖丽英介绍了High Scope课程中师幼互动的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教育策略。(1)提供适宜的材料和合理规划环境。(2)从幼儿角度看问题。(3)准确地抓住教育契机。(4)平等地参与幼儿活动。(5)用鼓励代替表扬。(6)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冲突。

综上可知,研究者对于师幼互动状态的评估及优化策略上有很多探索,国内研究者的视角较为宏观,侧重于教育理念;国外研究者视角较为微观,侧重于具体的做法,操作性较强,这将对我们后续的研究提供很多借鉴与思考。

四、关于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黄瑾等人认为,影响师幼互动质量的因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1)教龄在5-15年的教师师幼互动水平最高,这说明教师的师幼互动水平并不是随着教龄的增长而进步的,而是存在一定的阶段性。(2)在职称方面,教师的职称越高,其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师幼互动能力越强,职称高的教师教育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也较高,就更容易抓住师幼互动的机会,有效地进行互动。(3)在学历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师幼互动的尊重幼儿观点和教育学习安排方面的互动能力明显高于专科或本科在读的教师学历较高的教师。

国外学者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影响师幼互动的第一位因素是幼儿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涉及幼儿的气质倾向、行为特征与幼儿早期的人际关系经历等多个方面。在所有早期的人际关系经历中,幼儿与父母的亲子关系状况是师幼关系的基础。研究者还发现,师幼互动受教师自身的特征、师幼互动行为的外部特征与师幼互动行为所处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卡根和史密斯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儿童中心观”的教师比“教师中心观”的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的时间更长、频次更多,对幼儿行为更敏感,反馈更及时,形成的师幼关系更亲密。赫忆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反省能力对师幼关系有重大的影响,善于反省的教师会对幼儿采取积极的支持性的行为,与幼儿形成和谐的师幼关系。

综上所述,影响师幼互动质量的因素是多元的,既包括了教师主观方面的因素(专业素养、知识背景、教育观念、性格特点等),也包括幼儿自身的因素(性别、气质类型、性格等)以及客观环境(园所文化、师幼比、家长与社会期望等)。

    五、关于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师幼互动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持续性的影响。如果儿童在学前期获得了与教师进行积极互动的经验,他们会更信任和喜爱教师,这些积极经验能够让他们适应环境,并且对他们入学后的学业成绩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1.      师幼互动对学校及社会适应的影响

    Pianta179名儿童进行了一项从幼儿园到八年级的追踪研究,研究发现,这些儿童幼儿园时期的师幼关系与其一到八年级的在校表现、标准考试得分、学习习惯和遵守纪律的情况存在显著相关。Alexander等人的研究证明,师幼关系对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支持性的师生关系能培养令人满意的学校适应,而压迫性的师生关系是成功调节的障碍。教师与学生开放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更多地投入到学校生活中,而对教师依赖和师生间的冲突会影响学生对学校的投入。

2.      师幼互动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师幼互动的质量之于语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Mashbum等人对2439名儿童的师幼互动质量进行了评估,并从语言、音乐、社会性等方面对这些儿童的发展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教师在师幼互动中教育支持水平能够有效的预测儿童在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表现的情感支持水平能够预测儿童的社会能力和问题行为的数量。

3.      师幼互动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有研究者认为师幼关系在幼儿的人际关系中占据核心地位,认为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往往超过家长和同伴。豪斯与其同事通过一项纵向研究考察了师幼关系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与教师有情感安全性关系的幼儿对同伴更为友好,更加爱交际也更容易为同伴所接受,并且在与同伴交往时很少发生侵犯性行为;而过于依赖教师的幼儿则表现出更多的退缩性行为与侵犯性行为。

4.      师幼互动对儿童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

    Haggard等人讨论了教师互动风格在提高学生自我概念上的作用,指出教师发展有效的人际交流技术对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是必要的。教师的言语反馈为学生认为自己是否聪明提供了主要线索。Lyneh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学业成绩的好坏并不取决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而是取决于他们的社会性技能与自信,而社会性技能与自信则与师幼间的互动、幼儿对教师的情感及教师对他与幼儿关系的洞察力密切相关。

5.      其他

Feeney认为,在教师和幼儿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师的诚实以及对幼儿的尊重与照顾对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和对事物进行探索的积极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Pianta等人进行的一项以400 名幼儿为被试的研究证明,幼儿在幼儿园中所形成的师幼关系甚至能够对幼儿在入小学后前三年的师幼关系特征起到预先决定作用。Pianta认为师幼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对幼儿的发展和适应,特别是情感适应、学习适应、行为发展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直接的作用。

    六、关于特殊儿童的师幼互动研究

针对特殊儿童的师幼互动研究少之又少。我们将找到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教辅具为幼儿和教师提供交流平台。李婧指出:交互电子白板借助近似于黑板和触摸屏的特点,特殊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操作,从而可以对美术知识中的抽象问题具体化,电子白板为师幼充分互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2利用艺术等策略提升互动效果。周红认为美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疗法,可以鼓励、引导幼儿通过绘画、雕塑等美术活动表达出情感,并围绕创作过程和作品与教师开展互动,达到协调、整合其身心的目的。目前,美术治疗在欧美已广泛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和教育,将美术治疗应用于特殊儿童时,需注意要构建安全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给予支持与接纳、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游戏引导美术创作活动、鼓励并尊重儿童自己对作品的解释等。(3)与特殊幼儿互动时的注意事项。蔡晓兰认为与特殊幼儿互动时教师需要有耐心,尊重幼儿个体间的差异,理解他们的特殊行为,真正关注到他们的特殊需要。教师的言行和态度将直接影响学前特殊儿童是否感到被接纳。教师要细心观察、了解特殊儿童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这样才能给他们提供真正平等的机会。

综上可知,我国对于特殊儿童的师幼互动研究量少,研究深度较为浅显,缺乏科学的、可操作、可推广的经验。

七、思考与展望

回顾近十年师幼互动的研究脉络,可以发现师幼互动研究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他们对师幼互动的意义、结构、类型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成果。研究者的视角越来越开阔,从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多元的视角开展研究,这让师幼互动的研究成果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研究态度客观务实,用数据说明问题;成果丰富真实,可推广借鉴;注重学习国外及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同时也呈现出研究内容多为师幼互动结构、现状策略、意义类型等内容,研究主题、对象及视角方面较为单一的特点。而这些,又为我们后续的师幼互动研究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1.      研究内容:关注现状与发展技能相结合

现有的研究多用消极的观点看待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较少积极地去发现教师和儿童在师幼互动过程中的需要和潜力。国内研究所提出的策略较为宏观,其内容“言之有理”,但针对教师和幼儿“操之有物,行之有效”的具体技能较少。相比较而言,国外的研究关注具体的技能养成,为教师和幼儿提供具体实用的技能。国内研究受研究周期的影响其研究内容多为静态的,而像国外的跨度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研究非常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研究的深度。

2.      研究主题:教师发展与儿童成长相结合

现有的研究多是关注教师怎样改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但对于师幼互动的主体——幼儿的发展,尤其是幼儿师幼互动技能发展的研究较少。本文介绍的关于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适应的影响、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对儿童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等研究多为国外学者。在研究师幼互动需要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重视幼儿技能的获得,心理的发展,从而帮助儿童顺利地适应从家庭到幼儿园到社会的过渡。

3.       研究对象:关注普通儿童,兼顾特殊儿童

绝大多数的研究是针对正常幼儿的,对于特殊幼儿的师幼互动研究很少,仅有少量涉及聋儿、问题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的师幼互动研究,关于智障幼儿的师幼互动几乎没有。在交流互动中特殊学生表达和接受的能力都非常有限,需要教师非常敏锐地观察、辨别和分析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馈;他们理解语言、指令的能力差,需要教师在互动时指令清晰、明确,辅之于表情、体态语等,帮助他们能正确地接收信息。综上可知特殊儿童的师幼互动更重要,也更困难,需要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4.       研究视角:行为问题与情感支持相结合

情感互动可以让幼儿养成自尊、自爱、不怕困难、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促进对教师更加的信任和尊重。而现有的研究多以矫正师幼互动中幼儿和教师的理念和行为问题为关注点,较少关注到情感交流和支持,这是当前师幼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国外研究证明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教育支持和儿童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呈正相关,教师的情感支持与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呈正相关。新型师幼互动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能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自己的情感感染幼儿、支持幼儿。“关注情感,提供支持”这也正是今后师幼互动研究的重要切入口之一。

 

参考文献:

1.黄娟娟等. 智慧树:走进主题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左瑞勇,柳卫东.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与对策分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4

3.刘晓.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2011年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张永英.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变革之路探寻.2007年南京师大学学博士学位论文

5.李雪丽. 互动: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适应园所生活的基点. 教育探究. 2011 (01)

6.周素珍. 幼儿园师幼互动刍议.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 (06)

7.孔凡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11

8.姜勇.师幼互动研究——罗森·皮雅塔.幼儿教育.2009,(6

 

作者联系方式:呼琼霞  13816228542  14836448@qq.com  地址:自忠路455  邮编:200125

 



[1] 本文为2013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医教结合视角下智障儿童师幼互动能力研究”(课题编号:B13061)成果之一。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