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学术空间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教师支持的关系研究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教师支持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937名学生进行测查,进而探讨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特点及其与教师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六年级时学习兴趣水平最高,且男女生在不同的年级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同时,教师支持的三个核心因素(自主支持、情感支持和认知支持)均对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较高的预测作用,其中情感支持的预测效果最佳。

关键字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特点;教师支持

 

1 问题提出

      学习兴趣(learning interest)由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两部分构成,是学生在课堂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个体兴趣主要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积极情感和价值有关,而情境兴趣则是由环境因素所引发的即时兴趣,它们虽在稳定性、持久性、情感反应和关注的侧重点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就兴趣的本质而言,两者都是个体与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发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此外,学习兴趣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和24项积极品质之一,不仅与学生的智力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密切相关,而且可以通过对推理能力、注意分配、阅读理解、努力程度、加工水平等的作用[1],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但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对几乎所有学科的学习兴趣均呈下降趋势,对学习和知识的消极态度和负面价值观也在不断增加[2],尤其是在与科学相关的学科中表现更为明显。数学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学科,承担着育人的重要意义,鉴于此,不断探讨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兴趣,开展积极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较多,已有研究发现,性别、人格、知识和价值、材料的特征、学习目标和策略等均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环境支持更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积极因素。教师作为课堂情境中重要的支持性资源,对学生的学业投入、学习兴趣及学业适应等具有重要的影响[3]。沈红平(2007[4]、涂阳军(2013[5]表示教师良好的个性因素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和个性发展存在积极影响,并通过学生的认同以及内化产生兴趣。同时,有研究也表示教师支持欠缺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行为越少,内在动机水平越低[6]。柴晓运等人[7]指出当教师支持与某一学科相联系时,就包含了学生在学业活动中的自主体验、情绪情感和认知支持,且这三种因素是涉及学业领域内教师支持的核心成分。其中自主支持是指教师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在学业任务的布置、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给予足够的自由和支持[8]。同时,它还包括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感受、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给予学业任务的解释、避免控制性行为[9];情感支持,又称情绪支架,主要指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关注与反馈,提供情感上的连结,以及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予以支持等[10]认知支持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并给予教学策略的指导等[7]

教师支持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有研究发现,当把学生从高教师支持的环境转换到低教师支持的环境时,学生会表现出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态度消极等[11]何旭明(2010)也阐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如何通过自我决定理论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胜任感、归属感和自主性)[12]的满足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系统理论也认为优势品质的发展关键是在学生与情境之间建立良好的支持性联接,只有个体与情境相互匹配和共同受益时,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的提高。由此可见,教师支持对学生的兴趣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它所涵盖的三个核心因素对学习兴趣的影响如何值得进一步研究。

同时,以往研究大部分考察的是在一般教学情境中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程度,却忽视了学科差异,本研究则以数学学科为背景,在深入发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教师支持的三个核心成分(自主、情感和认知支持)出发,考察在特定学科中教师给予的三种支持水平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以便更深入的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进而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黑龙江省四所学校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中小学生1000名进行了问卷测查,回收有效问卷937份。其中,五年级255人,六年级228人,初一年级253人,初二年级201人;男生467人,女生470人。

2.2研究工具

2.2.1 数学学习兴趣问卷。学习兴趣按结构可划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因此,本研究选取了以往学者改编自Mathew Mitccchell的兴趣问卷[13],该问卷包括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两部分,个体兴趣包括4个项目(如数学对我来说很有意思等),α信度为0.868情境兴趣包括6个项目(如最近我经常期待上数学课等),α信度为0.793。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除了3道反向计分的项目外,分数越高,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水平越高,本研究中总的α信度为0.841

2.2.2 学生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问卷。以往研究大多考察的是学生对教师支持的感知程度,却忽视了学科差异,不同学科所需要的支持水平可能是不同的,而且对学习兴趣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学生的一种主观感受,而非教师的客观表现[14]。因此,本研究选取了柴晓运等(2013)针对数学学科编制的中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问卷。该问卷包含17个项目,共3个维度,分别从教师的自主支持、情感支持以及认知支持三个角度测查,其中自主支持包含5个项目,α信度为0.780;情感支持包含7个项目,α信度为0.875;认知支持包含5个项目,α信度为0.754。问卷采用Likert5点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程度越强,本研究中总的α信度为0.912

2.3研究程序

本研究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对班级进行集体施测,时间大约20分钟,保证学生独立完成问卷。

 

3 研究结果

 

3.1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

   本研究对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其两个分维度进行了G LM 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见下表1

                      数学学习兴趣的G LM 分析表(F值)

 主效应       自由度      学习兴趣        个体兴趣        情境兴趣

  年级          3         98.326***       71.454***      71.768***

  性别          1          0.567          14.130***       3.031

年级×性别       3          8.702***       11.012***       4.562**

注:*P<0.05, **P<0.01, ***P<0.001,下同。

    1的结果表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年级主效应显著(F=98.326P<0.001),运用LSD进行多重比较得知,学习兴趣水平表现为六年级最高、五年级次之,初中之后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据此,绘制如下图1的发展变化图。

    1数学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                  2   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说,随着年级的升高,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六年级是学习兴趣发展的转折期,且初中阶段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个体兴趣与情境兴趣的发展轨迹与总体学习兴趣的大致相同,也呈现波动状态(如图2)。

在性别主效应方面,只有个体兴趣的差异显著F=14.130P<0.001,表现为男生优于女生。

对年级与性别的关系分析中发现,在学习兴趣及两个分维度上均存在交互作用(F=8.702P<0,001F=11.012P<0.001F=4.562P<0.01),为此,进一步考察了年级与性别对总体学习兴趣水平的交互影响,并进行了简单效应检验(图3)。结果表明,五至六年级这段时期,女生的学习兴趣增长程度高于男生;六年级至初一时期,女生的学习兴趣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男生的学习兴趣却保持基本稳定;初一至初二这段时期,男生和女生的学习兴趣均呈现下降的发展趋势,且女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程度远快于男生,且在初二年级时女生的学习兴趣水平已经低于男生的学习兴趣水平。总体来看,男、女生在不同的年级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

3 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年级与性别交互作用       

3.2 教师支持和数学学习兴趣的相关分析

   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相关分析结果的影响,在控制了性别和年级之后,对中小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和数学学习兴趣的各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见下表2

               教师支持与学习兴趣的相关矩阵(n=937

                 1       2         3        4         5           6       7

1教师支持      —

2自主支持    0.861***    —

3情感支持    0.876***  0.586***    —

4认知支持    0.807***  0.685***  0.506***    —

5学习兴趣    0.479***  0.375***  0.468***   0.346***   —

6个体兴趣    0.415***  0.309***  0.405***   0.319***  0.845***     —

7情境兴趣    0.428***  0.348***  0.419***   0.294***  0.911***   0.549***  —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习兴趣与个体兴趣、情境兴趣之间存在高相关(r=0.54~0.91, P<0.01教师支持三个维度之间存在高相关(r=0.51~0.88, P<0.01);教师支持总分及其三个分维度与学习兴趣、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也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r=0.31~0.48, P<0.01),说明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支持、情感支持和认知支持程度越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水平表现可能越好。

 

3.3 教师支持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回归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可知,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与数学学习兴趣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为了进一步考察教师支持各因子对数学学习兴趣的预测力,接下来以年级和性别为控制变量,以自主支持、情感支持和认知支持为自变量,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分析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果见下表3  

                教师支持各因子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回归分析

   

       

β1      t1    

            

 

   β2      t2  

年级              -0.61      -23.63***            -0.43      -18.36***   

性别              -0.06       -2.15*              -0.09       -3.92***

情感支持                                         0.34       11.25***

自主支持                                         0.09        2.61**

认知支持                                         0.09        2.71**

    F                 281.137***                      236.391***

    R2                           0.374                           0.557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师支持的三个核心因素(自主支持、情感支持和认知支持)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出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其中情感支持的预测力最大,标准回归系数为0.34,决定系数为0.167,预测学习兴趣16.7%的变异量,情感支持、认知支持和自主支持共同预测学习兴趣18.3%的变异量,且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教师支持的三个成分对学习兴趣的预测效果是可靠的。

 

4 讨论

4.1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

当中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与学生自身的兴趣水平相匹配时,数学学科不但能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同时,兴趣是学习数学最直接的动力,探讨中小学生的数学学科兴趣发展规律对其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水平发展较好,六年级达到最高点,这与王新(2013)的调查结果相一致,他认为数学作为小学生的基础性学科,重视的程度普遍较高,熟悉度也较好,学生在小学高年级便能逐渐形成个人的中心学科兴趣。

本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年龄阶段的特征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升高,总体学习兴趣水平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六年级是数学学习兴趣发展的转折期,初中阶段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这与王金丽(2000)针对优、差生的非智力因素中优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大致相同,同样表现为小学阶段呈现上升趋势,初二年级降到最低水平。中小学生的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的发展变化与总体数学学习兴趣水平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也表现为六年级最高,五年级次之,初中之后逐渐下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侧重点有所改变,且初中课程相对偏难,学生易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同时,教师由小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