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学术空间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家长参与对高中生学业成绩影响探析

 

 1 家长参与

1.1家长参与的界定及其对于学校教育的意义

家长参与(Parent involvement)又称父母与参与父母卷入。 家长参与是一个家校双方彼此协调和互动的过程,它不仅仅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促进了家长的积极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家长参与的理论内涵可以界定为:是一种在家校生态系统内展开的资源共享、目标一致的教育性互动过程,是在学校教育力量的引导、促进和支持背景下,家长将自身及家庭资源向儿童教育领域投入、倾注的活动。家长参与具有多维性,父母的参与过程表现出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维特性,每一种维度下又包括了不同的角色行为和活动形式[1]。本文旨在研究三种维度下的家长参与对学生学业成绩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侯世昌(2002)综合学者的看法,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有以下几项[2]:

()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增强亲子关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可减低家庭与学校间的不连续性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连贯性及整体性。同时亦可透过一些活动设计,增强亲子关系。

()有利于学校政策的推动,提升学校效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使家长和学校有更多的沟通管道,家长因而可了解学校办学的目标与方向,不致产生误解,学校的政策计划也因此更可获得家长的支持与协助,使学校更具有效能。

()建立家庭与学校间的联络网,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学生学习的成就,同时受到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单靠学校一方之力是没办法解决的,故而结合小区的主要构成单位-家庭的力量,来使学校内部产生一些有效能的转变,以促进学校-家庭的紧密联系,增进家长与学校间的信任感,使父母更加了解学校教育目标与方向,增进亲子间的互动机会,并可藉此让家长与教师共同负起教育小孩的责任。

()丰富学校教学资源,激励行政革新及师教专业成长。成功的教育之实施,充裕的经费与专业人才的协助,是不可或缺的,邀请不同背景的家长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借助家长的专业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不但可以避免学校关起门来办学的弊端,也有益于亲师之间的沟通,更可以取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为学校带来更多人力及经费上可使用的教学资源,使学校更具有长远的发展性。

()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减少学生问题行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行为,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发展出自信、积极的自我概念,让孩子喜欢到学校学习。

()社会的多元化与民主化的促进。由于时代的变迁及多元文化与民主化的趋势,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组织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学校与外在环境的互动日益增加,有助于学校文化和小区结合。民主化的社会强调人人可以表达其意见,家长是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他人,自然有参与的必要性,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既是其责任,也是其权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可促进社会多元化与民主化的发展。

本研究主要探析家长参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而增加亲子沟通,使学生积极面对学习困难,建立自信。

1.2 家长参与的途径

    在传统看法上,学校、教师及家长常常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视为家长到学校参与或协助各项事务,认为家长参与仅限于家长在校内所参与学校所规划的所有教育活动,这种观点较为狭隘,且忽视教育的整体性。针对这个问题,林明地(1999)较为明确的指出,他认为家长参与是指任何足以让家长加入教育过程的活动形式,这种参与包括在学校内发生的,也包括于校外与家中进行的活动。家长到学校参与教育活动、在校外或家里协助子女进行学习活动及结合小区团体所进行的有助于教育活动及学生学习的行为或活动,透过家长与教师的密切合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配合,促使孩子学习更加有效。

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Grolnick及其同事(1997)在对家长参与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三维参与结构。他们主要是从个体心理活动和过程视角出发,将家长参与分成三个维度:(1)行为参与:即父母亲通过具体行为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如参加学校会议和开放式课堂等;(2)情感参与:父母亲通过恰当的情绪反应或情感表达来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如细心体察儿童对学习任务的情绪表现,关注其不良情绪反应等;(3)认知参与:父母亲选择某些针对性活动,促进儿童接触有助于智力开发的学习材料或参加有益于认知发展的活动,如提供书籍,去科技馆,讨论时事等[3]

 

2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心理因素

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心理因素有很多,但是得到心理学界较为广泛的认可的,有学生的归因,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三个因素。通过前人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归因模式,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均对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

2.1归因

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提出诸如此类的归因问题,:“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为什么我生物测试总是考不过人家等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原因:(1)能力: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2)努力程度: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3)任务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4)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其中,能力和努力两种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任务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虽然影响归因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内在元素归因和外部元素归因两大类。

2.2学习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学习动机支配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决定了学习者是否想要学习和努力的程度。学习动机的作用主要有:(1)学习动机能够激发起适当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进入学习状态,自觉主动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2)学习动机能够为学习行为定向。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有选择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指向特定的学习目标;(3)学习动机能够维持学习行为。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达到之前保持学习活动的强度,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学习动机的水平越高,学习者的努力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

2.3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这种理论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性的进行那一活动。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日益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自我效能感可通过个体的选择、认知、动机、情感四种中介来发挥其主体作用:(1)选择过程。自我效能感影响到个体对环境及行为活动方式的选择,这些选择又反过来影响个体某些能力的发展;(2)认知过程。自我效能感以各种方式对认知过程产生影响,如目标设置、归因方式等都受自身对能力判断的影响;(3)动机过程。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面临困难时的持久性和耐力也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4)情绪过程。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在面临紧张事件时的应激状态、焦虑及抑郁程度。

 

3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3.1问题提出

家长参与已经被广泛的研究证明是影响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变量,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考察家长参与的有效性,并不断鼓励家长更多的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家长参与的实质,以及它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对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产生影响的。但目前,我国对于家长参与的研究大多处于描述性阶段,对于家长参与的对青少年心理和学业发展的影响缺乏探讨。学生的归因模式,学习动机以及自我效能感又对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从数量化的角度出发,尝试分析其中存在的相关关系,探析家长参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希望能为学校和家长提供一个更为明确的指引。

3.2研究假设

(1) 家长参与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既有直接影响,又通过影响学生的归因,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来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2) 不同年级,性别和学业层次的学生对于家长参与需求的不同。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工具

4.1.1 家长参与量表

本研究采取了符合Grolnick的三维参与维度的《家长参与量表》,其为5点量表,分数越高,表明家长的参与水平越高。对其全部项目进行因素分析,采取主成份法抽取因子,经方差极大旋转之后,生成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3,累计方差解释率为51.40%。因素分析结果与理论构想基本吻合,表明家长参与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1]。各因子命名、界定及其内部一致性系数(见表1)

1 家长参与量表各因子界定及其内部一致性信度

因子

界定

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认知参与

家长根据学校的期望和要求,将自身的认知资源投入到孩子成长中,促进其认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0.77

情感参与

家长参照学校的有关要求,将自身的情绪、情感资源投入到孩子的成长中,促进其情绪、社会性发展。

0.68

行为参与

家长依照学校的期望和要求,身体力行地投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为孩子发展创造和谐、统一的社会心理氛围。

0.83

 

4.1.2 归因量表

本研究采用了适合青少年的《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 该量表内在一致性信度为0.88,重测信度为0.70,聚敛效度为0.62,拥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此量表将学生的归因分为了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两个维度。其为5点量表,24道题,分数越高,表明该分项的水平越高。

4.1.3学习动机量表

本研究采用了《中学生学习动机量表》(MSMT), 该量表方差解释率为59.282%,分半信度为0.76,拥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该量表分为动机过强,动机过弱,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四个维度。其为判断量表,20道题。

4.1.4自我效能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0,方差解释率47.09%,拥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6]。其为判断量表,10道题。

4.1.5学业层次统计

    根据本校情况,以近两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作为其学业成绩的反映指标,根据学业成绩将学生的学业层次均分为三等,其中,1等学业成绩排名前33.3%,2等为成绩排名33.4%66.6%,3为成绩排名66.7%往后者。

4.2被试选取

本研究的被试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第一中学高一至高三学生570,其中有效数据为553名。其中,242,311人。高一年级176,高二年级146,高三年级231人。学业层次为1等者180,2等者175,3等者198,基本为平均分割。

4.3研究方式

本研究主要为问卷调查形式。学生及其家长通过纸质问卷或者网上填写的方式分别完成了《多维——多向归因量表》,《中学生学习动机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三份量表和《家长参与量表》。

4.4数据分析

本实验数据运用SPSS 21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

 

5 结果

5.1 家长的三个维度参与的程度分析

对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个维度的参与方式的均值统计(见表2)。结果显示在南海一中的学生家长中,家长较为积极的是认知参与,而较为欠缺的是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通过T检验显示(见表3),结果显示认知参与和其他两种参与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t=20.418, p<.01; t=31.743, p<.01),而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之间并未存在显著差异。且此现象与家长性别,学生性别,学生年级和学业层次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叉作用,证明这种现象在整个南海一中学生与家长之间是普遍存在的。

2 不同维度参与方式的均值统计

 

认知参与

情感参与

行为参与

 

有效

553

553

553

均值

22.27

18.80

16.86

         



3 成对样本检验

 

t

df

Sig.(双侧)

1

认知参与 - 情感参与

20.418

552

.000

2

认知参与 - 行为参与

31.743

552

.000

 

5.2家长参与对于学生的学业水平的影响分析

对家长参与的三种方式和学生的学业水平的one-way Anova分析(见表4),结果显示,家长的认知参与和学生的学业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情感参与的影响则是边缘显著,行为参与的影响是完全不显著。通过与学生性别,年级和父母性别进行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认知参与和以上变量没有交互作用(见表5),但是情感参与的影响,则在学生处于高一的时候是显著的,高二的时候不显著,而在高三的时候变成负相关。综合起来,总体效果处于边缘显著。行为参与无论与哪个变量交互,其效果都不显著(见表6)

 

4三种参与方式和学业水平的one-way Anova分析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