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学术空间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青少年MBTI人格特征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

1引言   “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Drucker,2005),大量研究证实,时间管理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主观幸福感存在密切关系[1-3]。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是个人成长和塑形的关键时期,也是充满激烈变动和挑战的敏感时期。因此,对于家长和教师而言,理应重视青少年良好时间管理行为的培养。黄希庭等人(2001)认为,个体在时间管理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一种人格倾向,并将其称为时间管理倾向,并进一步提出“时间管理倾向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部分组成”,三者分别是价值观、自我监控和自我效能在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4-5]而人格作为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Jerry,2012),[6]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人格在时间维度上的价值观念、自我监控、自我效能必须放在人格整体的背景上进行考虑。在诸多人格评估的工具中,由Myers 和 Briggs 母女编制的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简称MBTI)因其独到的理论根基、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极强的实用性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团队建设(Kuipers,Higgs,Tolkacheva& deWitte,2009)、教育学习(Moore,Linda,Dettlaff,Alan,Dietz&Tracy,2004)、婚姻咨询(Kong,2010)、临床治疗(Srivastava,Childers,Baek,Strong,Hill&Warsett etal,2010)、个人发展(Kennedy,Bryan&Kennedy,2004)等多个领域。本研究立足于时间管理和人格方面的已有成果,旨在探索MBTI理论下青少年人格特征同其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从而提出一种解释和改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的新途径。 2文献综述 2.1 时间管理倾向理论   时间管理倾向体现了个体对时间态度、计划和利用效能等的认知特点,是一种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具有动力性,因而不仅能反映个人在过去的时间管理状况,还可以预测个人在未来的时间管理特点。在时间管理倾向的三维理论(如图1)中,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和能力,通过一系列外显的活动来体现;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4-5]在上述理论基础上,黄希庭等人还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简称ATMD),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成为之后国内时间管理方面研究的主要工具(汤露嘉,2012)。[7]      图1 时间管理倾向结构图   关于时间管理倾向同人格的关系,已有研究主要从特质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特质论认为人格是包括各种特质的动力组织,而特质是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并发动恒定的适应和表现行为的神经心理结构,正是这些特质决定了个体适应的独特性(Allport,1937)。[8]美国心理学家Cattell(1962)利用因素分析法编制了16人格因素调查表(16 personality factor,简称16PF),即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16种因素。[9]随后,McCrae和Costa1(1987)提出了“大五人格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外向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五因素。[10]国内学者王登峰和崔红(2004)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确定了适合中国人的大七人格模型,即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七大因素。[11]在时间管理倾向同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中,陈以洁(2004)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与卡特尔16人格因素中的有恒性、自律性呈现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忧虑性、紧张性显著负相关,联系最紧密的因子是有恒性;[12]阎文忠(2012)调查发现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与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严谨性、外向性和开放性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13]陈挺(2009)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与大七人格中的行事风格、处世态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时间监控观与外向、善良、行事风格、才干、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时间效能感与情绪存在显著的负相关。[1] 2.2 MBTI人格理论   MBTI是Myers和Briggs母女以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创立的心理类型理论为基础编制的一个人格自陈量表。该量表包含心理能量、获取信息、决策方式、生活方式四个维度,每个维度由对立的两极构成,将人格划分为十六种类型,如表1(Myers&Briggs,1998)所示。[14-15]经过几十年的发展,MBTI理论在美国应用心理学界已得到广泛承认和认可,其量表信效度都很高,且不断更新,其中MBTI—M版已成为一项国际上公认、全球受测人数众多的人格类型量表(Nancy;Schaubhut;Nicole ;Richard,2009)。[16] 表1 MBTI四维两极量表 维度 两极 E—I维度 外倾(Extraversion)—内倾(Introversion):这个维度评定个人是偏好通过他人和事件等的外在世界(外倾E) 还是自我想法和情感等的内在世界(内倾I)来获得心理能量 S—I维度 感觉(Sensing)— 直觉(Intuition): 这个维度评定个人在信息收集方面是偏好通过五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逐步获得(感觉S)还是关注整体形象并借助理论的方式在事实间建立连接 (直觉N)来获得. T—F维度 思维(Thinking)—情感(Feeling): 这个维度评定个人在做决策时是偏好基于逻辑顺序的、以问题分析为导向的(思维T)还是旨在促进和谐、支持他人、以人的需要为导向的(情感F). J—P维度 判断(Judging)—知觉(Perceiving):这个维度评定个人在同外界打交道时是偏好以计划的、有序的、系统的方式(判断J)还是以弹性的、自发的、适应性的方式(知觉P).   正如DiTiberio(1996)所指出的,“MBTI所测出的人格结果似乎表明无论哪种类型都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关键在于是否适应环境的要求”。Apostal(1988)认为MBTI推动了自我的探索,使个体更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人格。实际上,MBTI因其独到的理论根基、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极强的实用性已覆盖职场、教育、家庭、临床、宗教(Craig,Francis&Barwick,2010)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在职业探索(Hammer & Macdaid,1992;Thompson & Ackerman,1994;Katz,Joyner,Seaman,1999;Hess,2003)和教学改进(Dewar and Whittington,2000;Terrell,2005;Lucas,2007)等活动上应用广泛。[17-18]在揭示个人的心理类型及预测其潜在的发展领域上,该量表具有极高的信度和效度(Pulver,2008),正如美国咨询心理出版社所提到的,“MBTI已不仅是一种产品,还是一种通用的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帮助了全球数百万人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如何与人相处”。    IMBTI 量表在美国已有STEP I 、II 、III三个进阶10余种版本, 而在我国,第一层级的G、M 量表在蔡华俭、苗丹民等学者的推动下得以引入并逐步本土化,但第二层级的量表在我国的使用还非常有限,仅有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MBTI信效度检验、职业测评、人格分析等职场领域,研究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展(顾雪英,胡湜,2012)。[19] 2.3 时间管理倾向与MBTI的关系   关于时间管理同MBTI的关系,Williams等人(1995)运用Britton等人编制的时间管理问卷(Time-Management Questionnaire)发现,时间管理的所有维度都与MBTI中的判断-知觉(J-P)这一维度存在显著相关。[20]时间管理问卷包括短期计划、时间态度、长期计划三个维度(Britton&Tesser,1991),而黄希庭在编制ATMD时指出,ATMD中的短期计划、长期计划都属于自我监控的一些典型行为,时间态度与自我效能感非常相似,但ATMD中还多了时间价值感这一维度。因此,探讨MBTI和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既是对上述结论的验证,还会使人格与时间管理关系方面的探索更加深入。   以往研究很少有利用MBTI这一理论和测量工具去探索时间管理倾向与人格的关系。实际上,从Allport的两因素法到Cattell的十六因素、McCrae的五因素、王登峰和崔红等人的七因素,特质理论关于基本特质的数目较为混乱(Eysenck,1967),[21]且对结果的两极化解释——个体之间的区别在于某种特质的多少,无异于把人格放进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盒子,这些都影响了特质论对人格的解释力。而MBTI理论并未像特质论那样对个体进行“对号入座”,只是给出了个人的相对偏好,旨在更好地自我理解并接受他人与自我行为的差异,并指出“偏好虽然是天生的,但家庭、社会文化等外在因素都会影响个体偏好的发展”(McCaulley& Moody,2001)。[22]有关大五人格与MBTI的对比研究表明,除神经质因素外,宜人性、道德感、外向性、开放性四个因素同MBTI的四个维度都显著相关(Furnham,1996),[23]因此从MBTI理论视角考察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不仅可行还是一种有益探索。   在国外教育领域中,MBTI已被广泛应用于学生学业建议、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活动参与、学习风格改善等许多方面(Kise,2007;Hogan,2009;Moehl,2011)。[24]而在国内,关于MBTI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职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很缺乏。实际上,青少年由于时间管理方面的弊端而导致学业拖延、压力和焦虑并影响了生活满意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亟需针对青少年人格特征设计个体化方案来提升时间管理方面的团体辅导或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利用Myers -Briggs理论探索青少年人格类型同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帮助青少年正确看待人格偏好影响下的自身时间管理状况以及与他人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差异,并适时对其进行测评、分析及指导显得十分迫切。 3 研究展望 MBTI 量表在美国得到不断的细化和深化,已有STEP I、II、III三个进阶10余种版本,其中STEP I关注的是类型间差异评估,STEP II关注的是类型内差异评估,STEP III关注个体差异评估。[19]而在我国,仍主要停留在第一层级的M 量表的使用上,第二和第三层级的量表在国内学术界尚未得见相关研究,伴随着测量工具的日益精细,对使用者在对人格类型的解释、评定和预测过程中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广大教师和教育者在对被试的分析、评价和建议上应当谨慎。 参考文献: 1 陈挺,张晓霞.时间管理倾向同人格及心理健康关系的综述[J].科技信息,2009,27:166-167. 2 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3):360. 3 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邓麟.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 心理科学. 2001(06). 4 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 33(4): 338-343. 5 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 518. 6 Jerry M. Burger著,陈会昌等译. 人格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第六版第16页. 7 汤露嘉. 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问卷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 上海师范大学,2012 8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it_theory 9 Cattell, Raymond B. The Basis of Recog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Factors.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22.4 (Dec 1962): 667-697. 10 McCrae.Robert R.Costa.Paul T. Jr,Valida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cross Instruments and Observers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2.1 (Jan 1987): 81. 11 王登峰,崔红.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与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与QZPS-SF)的常模[J].心理学探新,2004,24(3):43-51. 12 陈以洁.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4 13 阎文忠. 初中生积极人格、时间管理倾向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12 14 Myers I. B. , Mc Caulley M.H ., et al .(1998)MBTI Manual : A Guid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Myers2Briggs Type Indicator [M].Palo Alto , CA :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pp.161. 15 大卫·凯尔西.请理解我[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99-116. 16 Nancy A. Schaubhut,Nicole A. Herk,Richard C.Thompson.(2009)MBTI®Form MMANUAL SUPPLEMENT . Mountain View,pp.CA: CPP. 17 MacCann, Carolyn and Fogarty, Gerard J. and Roberts, Richard D. (2012)Strategies for success in education: time management is more important for part-time than full-time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2 (5). pp. 618-623. ISSN 1041-6080 18 Kise, J. A. G. (2007).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personality types: A framework for instruction,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Volume 22, Issue 5, October 2012, Pages 618–623. 19 顾雪英,胡湜. MBTI人格类型量表:新近发展及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2, Vol. 20, No. 10, 1700–1708 20 Britton B.K.& Tesser A.(1991)Effects of Time-Management Practices on College Grad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pp.83(3):405-410. 21 Hans Eysenck, (1991).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16: 5 or 3? Criteria for a taxonomic para- digm.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2, 773–790. 23 McCaulley, M. H., & Moody, R. A. (2001). Multicultural applications of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In L. A.Suzuki, J. G. Ponterotto, & P. J. Meller (Ed.). Handbook of Multicultural Assessment, 12, (pp. 279-305).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23 Adrian Furnham.(1996).The big five versus the big fou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and NEO-PI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Volume 21, Issue 2, Pages 303–307.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